首页期刊导航|新媒体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媒体研究
新媒体研究

祁书彦

半月刊

2096-0360

guigu2013@126.com

010-64462956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新媒体研究/Journal New Media Research
查看更多>>《硅谷》杂志简介及投稿须知《硅谷》杂志简介:《硅谷》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科技刊物。主旨在于关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高新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动高新技术的传播普及。本刊为半月刊,国内刊号:CN 11-4775/N 国际刊号:ISSN 1671-7597 邮发代号:80-773本刊主要栏目有:高新技术产业新闻、产业园区及管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科技产品研发、技术研发、技术应用、科技创新论坛等。本刊常年征集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高新技术领域相关文章。本刊热忱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吝赐稿。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网络媒体收录。 本刊可通过邮局订阅,也可直接联系本刊发行部直接订购。■编辑部电话:010-64462956■投稿信箱:guigu2013@126.com■咨询QQ: 2237754324 ■联系人:王编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hatGPT大语言模型的公众情感接纳演化研究——基于LDA主题模型的微博文本分析

    张蓓陈童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通过采集网络文本的方式获取微博文本数据,并引入LDA主题模型对微博文本进行主题分析和语义情感倾向分析,探究2023年公众对于ChatGPT的讨论议题和情感倾向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进一步采用时间维度,分阶段地分析公众热议主题及公众情感倾向的演化过程,揭示公众接纳ChatGPT的程度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公众对ChatGPT的讨论主要集中在7个主题,即企业管理、前沿趋势、国内创新、教育财经、功能应用、社交互动和科技交流。其中,前沿趋势是最为普遍的主题类别,体现出公众对于以ChatGPT为例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及可能对人类产生的影响的高度关注。语义情感倾向分析结果显示,公众对ChatGPT的正向情感倾向始终高于负面情感倾向。相较于对人工智能技术所存在的风险担忧,公众更趋向于表达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良善影响的积极期待。

    ChatGPTLDA模型主题挖掘主题演化情感分析微博

    SNA视角下突发事故灾难网络舆情传播研究——以佳木斯体育馆坍塌事故为例

    常嘉佳刘岩芳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佳木斯体育馆坍塌事故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识别关键节点与传播路径,探究突发事故灾难网络舆情传播的规律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舆情传播网络呈现出高连通性、低交互性以及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普通网民开始得到关注,表现出一定的舆论话语权。最后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突发事故灾难网络舆情治理提供优化对策。

    突发事故灾难网络舆情社会网络分析佳木斯体育馆坍塌事故

    智能新闻生产中隐私主体性的价值疏离与伦理关切

    彭璐瑶
    11-1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新闻生产的深度融合,隐私的存在方式出现了泛在化转向。信息自决权的弱化、议题自主性的遮蔽以及认知能动性的失衡意味着隐私内在价值的旁落,个体逐渐沦为信息与智媒技术操控下的客体,自由意志受到限制。如何在智媒技术发展与维护主体地位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成为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面对技术进步与主体价值之间日益凸显的矛盾张力,协调隐私保护范式、严守科技伦理底线和增强数据隐私监管是智媒时代维护隐私主体性的关键。

    智能新闻生产隐私主体性媒介伦理隐私保护自由

    想象可供:建设性新闻视域下主流媒体的身份认同与形象重构

    王国燚张靓怡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眼球经济下的媒体报道逻辑冲击旧有的传媒业态,主流媒体传播力式微、公信力削减、报道框架异化等问题频现。当下,主流媒体面对拥有强烈个人意识的受众,力求满足其对媒介的"想象"。建设性新闻中的"建设性"与受众"想象可供"具有一致性,同时其与我国新闻事业历来坚持的党性原则具有同一性。因此,研究基于建设性新闻视域,对主流媒体的自我认同、社会认同两个维度的身份转向进行探讨,尝试回答"主流媒体是谁"的关键问题,希望寻找一条重塑主流媒体形象、提升传播力的有效路径。

    想象可供性建设性新闻主流媒体身份认同传播策略

    家庭劳力与数字中介:智能音箱主体性的在家实践

    蔡雪莹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音箱是基于平台的"技术剧本"与用户的技术期待而作为被购买的劳力嵌入家庭空间中的。经由智能音箱的数字中介,家庭事务以人机协同的方式进行,并出现新的家庭习惯;家的情感也经由智能音箱的中介而重返亲密,家庭成员远距离沟通时的虚拟空间被固着于家庭中,形成"在家中"的情感体验。同时,对家庭控制权的让渡也会引发一些问题,如技术故障情景下家的陌生化,或者商业资本对家的入侵。因此,在欢欣鼓舞于智能技术带来的家的体验改善时,我们也需要对人与技术的关系进行审视。

    智能音箱人机传播智能技术数字中介家庭生活亲密关系

    社交媒体倦怠行为的新形态及其变化分析——以小红书"momo"为例

    韩卓璇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考察社交媒体倦怠行为的新形态及其变化,以小红书"momo"用户为研究对象,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半结构化访谈和深度访谈法进行调查,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和行为特征。研究发现,小红书用户选择成为"momo"主要出于避免熟人围观、担心个人隐私泄露、跟随互联网潮流趋势等原因,并表现出进行自我消除的消极行为特征。但用户也通过身份认同、破解压力的机制回归了积极性的社交行为,实现自我解放,同时该行为背后也存在个人脱轨自由等隐忧。

    "momo"用户群体匿名圆形监狱群体认同自我解放

    泛知识短视频评论情感分析:基于抖音和B站的跨平台比较研究

    黄冰毅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线评论是短视频平台上用户表达情感和观点的重要方式。因平台定位不同,在不同短视频平台上用户对泛知识短视频的情感反应存在差异,需要进行跨平台的比较研究。研究选择抖音和B站上5个泛知识主题下共20条短视频,采集其下10 447条有效评论文本,对用户评论进行跨平台的评论深度及评论传播情况、情感极性、情感强度和情感词频次比较分析。研究发现,B站注重内容深度和社区交流,抖音则强调视频传播和社交互动。研究还分别针对内容创作者和平台运营者提出了运营优化建议。

    泛知识短视频跨平台比较情感分析用户评论分析短视频平台

    健康管理App中个人"健康"形象认知研究

    罗睿雪
    36-3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们对运动康复、体重管理、饮食搭配等健康管理需求明显增加,以量化自我为基础的健康管理App正在被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人自愿使用健康管理App跟踪包括饮食在内的各类日常行为,但人们对利用健康管理App赋予自我监测做法的主观意义知之甚少。健康管理App的广泛使用指导用户健康管理实践与行为决定,量化自我技术使数据主体和物化身体之间的关系交织紧密且复杂,深刻影响用户身体的感知和实践。研究采用质化分析路径,以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化访谈为研究方法,旨在对新技术应用背景下的身体与技术关系进行研究,探讨健康管理App如何影响用户进行个人健康管理与实践、构建个人"健康"身份,并对未来个人"健康"身份的价值走向作出反思。

    自我跟踪量化自我健康管理App健康认知健康形象量化自我

    "以诚相待"还是"投其所好"?——"平台摇摆"现象下"Z世代"差异性自我呈现对社会资本影响研究

    母云洪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交媒体时代,用户"平台摇摆"现象引发关注。探讨"Z世代"在不同社交平台上的差异性自我呈现对社会资本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Z世代"通过战略性自我呈现与真实性自我呈现在不同平台上的展示,均正向影响社会资本。战略性自我呈现帮助"Z世代"扩展社交网络,增加社会资本多样性;真实性自我呈现则加深情感连接,提升社会资本质量。此外,平台类型(公开性VS私密性)显著调节这两种自我呈现策略与社会资本的关系。在公开性平台上,战略性自我呈现更有效;而在私密性平台上,真实性自我呈现更能积累高质量社会资本。

    平台摇摆自我呈现社会资本平台类型"Z世代"

    城市短视频联动传播研究——以31个省级行政区文旅厅抖音账号为例

    韩喜红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实证分析法,对31个省级行政区文旅厅抖音账号作品进行研究,发现这一阶段的短视频联动呈现出网络IP的合力打造、共创作品的联合输出、现实联动的话题引发、迅捷高效的多维互动系列特征。城市短视频联动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要实现从"引流"到"爆火"再到"长红",亟须从强化联动传播理念、提升联动运营能力、深化联动区域治理与合作等方面多点着力有序推进。

    短视频传播联动营销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