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城市规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城市规划
国际城市规划

王静霞

双月刊

1673-9493

upi@vip.163.com

010-88305103、88305105

100044

北京三里河路7号新疆大厦写字楼B座8层

国际城市规划/Journal Urban Planning International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面介绍世界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专业学术刊物,它立足于中国城市发展的需要,放眼于国际学术发展的前沿,对世界城市及城市规划研究的理论、方法和设计实践等进行研究和介绍,提供中外对比研究的平台,刊物的读者群包括专业人员、政府官员、大学教师和学生、行政管理人员等,我们还按期向建设部部长和各部门以及市长协会举办的全国市长培训班提供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际乡村发展的理念演变、前沿议题与规划响应

    范佳慧栾峰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乡村的发展与规划体现了一定的规律性并已有诸多经验,对于我国乡村的振兴发展和规划编制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梳理了国际乡村发展理念的演变特点,明确了现阶段国际乡村发展的前沿议题,进而引荐了国际上应对前沿议题的政策措施与规划方法.研究表明,国际乡村发展理念经历了从城乡二元到城乡一体、从效率优先到生态优先、从单一功能到多元价值的演变,不同国家在农业政策与生产理念、农村发展与转型阶段上存在差异;目前国际乡村发展的前沿议题关注于乡村可持续发展、城乡融合与乡村区域发展、人口外流与乡村收缩、乡村多元功能与空间、农业景观和农业文化遗产等方面.不同国家在政策和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上积累了不同的经验,或可为我国乡村发展目标制定、规划体系建设和编制实施提供启示.

    乡村发展理念乡村议题乡村规划乡村政策城乡关系

    可持续发展目标导向下乡村发展战略传导与政策制定——以欧盟国家为例

    颜思敏文君安娜·格罗韦亚历山大·万德尔...
    10-2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发展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研究对乡村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目标传导、框架运用和经验借鉴缺乏体系化阐述;全球乡村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亦使得在地实践难以形成科学的、可比较的方法论.本文借助SDGs这一全球性的战略框架,系统分析"跨国家—国家—地方"多尺度的目标传导.首先,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热点出发,着重介绍2015年联合国发布SDGs后,欧盟在《欧洲绿色协议》新政和《共同农业政策》改革中进行的乡村相关的目标沿承和战略部署.其次,以荷兰与德国的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切入点,重点梳理荷兰乡村为响应"可持续粮食和农业战略"与"环境综合愿景"以及德国乡村为响应"平等发展原则"与"绿色能源转型"所制定的核心政策.再次,通过深入分析荷、德两国的乡村典型案例,展现以主题式乡村规划、近域型循环农业、一体化跨域治理以及本土化品牌营造等方式,践行全球SDGs和上位发展战略的乡村在地创新实践.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国家、地方层面如何利用乡村可持续发展理念、借鉴国际前沿规划方法和治理手段提出政策建议.

    可持续发展目标乡村发展战略框架欧盟荷兰德国

    城乡融合视角下的乡村规划——瑞士的经验

    范佳慧宝拉·维嘉诺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城市不断向外拓展,城市和乡村腹地越来越紧密交织并发生多种融合的现象.本文以瑞士为例,探究其城乡融合发展的特征和在城乡融合视角下的乡村规划经验.首先描述和阐释了瑞士城乡融合发展的状态,解析其在人口流动、空间格局、功能关联、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特征;进而结合空间规划演进历程,总结城乡融合视角下瑞士乡村规划的要义,包括分散—集中的规划理念、协同发展的城乡功能、均等完善的设施配置、跨越边界的组织机制等.瑞士城乡融合发展的启示是:城市与乡村分别要具有核心经济功能并保持各自鲜明的特色,在完善的基础服务设施网络支撑下,实现空间的紧密联系与人口的双向流动,达到城乡"分工有别、保持特色又相互依存"的状态.

    城乡融合城乡关系乡村规划空间规划瑞士

    刚性与弹性平衡的英国乡村规划框架与政策

    忻晟熙朱利奥·韦尔迪尼郭青源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多元目标要求乡村规划系统必须有效平衡刚性和弹性.英国拥有丰富的乡村规划治理经验,其规划体系"管理为主,蓝图为辅"的柔性特征对中国的空间规划改革具有启示意义.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中英乡村不同的社会经济状况,随后分别阐释了英国柔性的规划编制和管控机制.在此基础上,笔者梳理了英国在乡村保护和乡村发展两个领域的主要议题和政策举措,展示了规划实践中的刚弹平衡方法,旨在推动我国有针对性地借鉴英国的经验.

    乡村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开发控制乡村振兴英国

    法国农业景观发展的历程、经验与启示

    高元李元春燕林蒋苑...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景观是三生空间有序组织、统筹谋划的复合整体,兼具多重价值,是塑造区域特色、实现生态文明、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法国是研究农业景观的典型代表,自二战后在农业景观方面积累了成熟的规划建设管理经验,对我国农业景观发展极具借鉴意义.本文梳理了法国农业景观的发展历程和实践探索,并从法律政策保障、生态农业发展、景观工具和景观方法介入等角度进行经验剖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景观发展现状,从利用农业空间的景观性价值、增强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保障、创新农业景观规划技术方法体系以及完善农民参与模式等方面为我国农业景观规划提出了有益启示.

    法国农业景观欧洲景观公约景观规划演进历程乡村规划

    欧洲乡村分类研究进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武前波薛雯露
    50-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我国乡村地区日益转型重构并呈现出多元变化的发展态势,亟须学界针对乡村概念及其类型划分进行新的认知探索,以稳步推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欧洲开展乡村研究相对较早且方法体系成熟,借鉴其经验教训将有助于拓展乡村认知的视角,为我国当前乡村发展提供新思路.本文首先从乡村概念辨析出发,总结其在乡村空间关系、乡村功能要素以及乡村空间概念上展现出的新突破.其次,将乡村内涵融入欧洲乡村研究的现有分类方法,分别针对典型国家的乡村分类案例进行具体阐述.其中,空间类型学分别从地理景观梯度和城乡连续体视角进行说明;绩效类型学分别从变化的乡村、多功能乡村和异质性乡村视角进行探讨;多维类型学分别从多空间梯度与绩效结合和动态化空间与绩效结合视角进行表述.最后,结合"理论概念—类型识别—发展提升"三方面对我国当前乡村研究与发展提出建议,推动新时代乡村发展转型及其空间优化.

    乡村分类乡村振兴空间类型学绩效类型学多维类型学

    德国空气引导通道概念与定位方法的历史衍化

    宋代风沈小洁刘姝宇
    58-6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气引导通道"是我国相关标准中定义"城市通风廊道"的核心术语.20世纪初以来,随着城市通风诉求与基础理论的发展,空气引导通道相关概念与定位方法在德国的长期实践中得以提出与衍化,并成为其他国家城市通风廊道建设理论的基石.本文通过梳理该概念从萌芽、定型到地域化拓展的历史进程,厘清各阶段的重要历史事件、关键术语、概念内涵、工作性质和定位的基本思路,探究空气引导通道概念及其定位方法的历史衍化特点,并尝试探讨概念实质,提出术语释义.

    空气引导通道城市通风廊道概念定位方法德国

    多层次治理视角下荷兰中东欧流动人口的住房对策与经验借鉴

    张倩阳建强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欧盟赋予其成员国公民在境内自由流动、居住和工作的权利.自2004年欧盟向东扩大版图以来,大量来自中东欧国家的劳动力涌入经济更发达的西欧国家寻找工作机会,以获取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生活质量.荷兰作为欧盟内部人口流动的主要接收国之一,面临着劳动力市场、住房市场、社会福利等各方面的考验.鉴于荷兰中东欧流动人口与我国流动人口在人群特征、流动行为特征、流动目的、对流入地的影响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相似性,本文介绍了荷兰中东欧流动人口的现状和治理模式,并重点聚焦中东欧流动人口住房问题的治理框架和具体措施,最后结合我国流动人口住房的现状问题,讨论我国流动人口住房治理和品质提升方面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启示.

    中东欧流动人口多层次治理短期灵活住房流动工人住房标准荷兰

    国外节点—场所模型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及启示

    杨仙于洋周睿
    7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节点—场所模型可用于评价与划分交通站点,是辅助TOD规划决策的科学工具.本文基于文献综述法,辨析了节点—场所模型的理论内涵和应用历程,探究了其扩展模型和规划决策支持系统,总结了该模型适用于我国的应用路径.研究结论显示,节点—场所模型在国外经历了"理论研究—原始应用—改进应用"的发展历程,其应用路线逐渐改进,扩展模型逐步发展,主要表现在站点地区划定的精细、指标体系的完善、站点分类的细粒以及可视化性能的提升.为促进该模型在我国的深入应用,有必要因地制宜地设计模型,拓展模型的应用场景,开发规划决策支持系统.本文有助于深化我国轨道交通站点评价与分类方法,为我国制定公交导向开发规划和决策提供启示.

    节点—场所模型公交导向开发站城协同规划方法节点场所规划决策支持系统

    空间权与"空间经济"视角下纽约中央车站地区的百年更新

    翁超庄宇
    8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高可达性优势带来了高土地需求市场,站域地区的三维立体化高密度开发也促使有关土地利用的"空间经济学"的发展,而空间权制度作为一种规划管控工具,成为这种发展需求下的调节器.本文聚焦存量更新和"站城协同"发展背景下,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立体化高密度发展问题,以纽约中央车站地区的百年更新为例,解析空间发展权立体化开发、地标转移计划、特区转移计划、交通促进奖励等一系列空间权技术在城市站域空间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并提出空间权制度的变迁是逐步释放空间经济利益的过程,以期为我国城市中心铁路车站地区建立长远的以空间价值导引的"站城协同"发展机制提供借鉴.

    空间权空间经济纽约中央车站特区站城协同城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