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公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公路
中外公路

刘玉兰

双月刊

1671-2579

zhongwaigonglu@163.com

0731-82309033

410004

长沙市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中外公路/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 Foreign Highwa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管,长沙理工大学(原长沙交通学院)主办。主要栏目有:国内外公路概况、公路路线设计、路基路面工程、结构计算、桥隧工程、材料与试验、路桥检测及维修加固、智能运输系统、养护管理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黏轮乳化沥青试验方法研究

    王鹏秦永春王杰熊伟明...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黏轮乳化沥青是一种解决沥青路面施工中"黏轮问题"的关键材料,其中不黏轮效果是其核心指标.不黏轮效果准确评价对不黏轮乳化沥青推广应用至关重要.该文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创新提出两种不黏轮效果试验方法(配重法、压头法),并对多种乳化沥青进行不黏轮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试验方法(配重法、压头法)能够较好地评价乳化沥青的不黏轮性能且试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其中配重法适合于工程现场快速评价,压头法适合于科学研究、试验检测分析.两种试验方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工程现场、室内研究等多种场景的不黏轮乳化沥青不黏轮效果评价.

    沥青路面不黏轮乳化沥青黏层试验方法

    基于红外光谱的RAP老化沥青转移率研究

    邹晓勇李宁吴闻秀王鑫...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过程中,一部分老化沥青先从回收料表面转移到新集料上,然后再与新沥青进行相互扩散、融合,其中老化沥青转移的比例对最终的再生效果起关键影响作用.为了研究沥青路面回收料(RAP)中老化沥青的转移程度,基于红外光谱试验对转移率(RMR)进行计算分析.试验采用AC-13级配的再生沥青混合料,将拌和后的再生沥青混合料过筛分离出新集料和RAP,抽提出再生沥青并采用红外光谱试验测定其羰基指数(ICI),根据公式计算转移率,研究RAP加热温度、拌和时间和再生剂对转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将RAP加热温度从135℃提升至160℃,转移率提高了15.5%;将拌和时间从90 s延长至180 s,转移率可提升17%;添加再生剂可使转移率得到提升,且温拌再生剂的效果优于热拌再生剂.

    RAP老化沥青转移率(RMR)红外光谱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泡沫沥青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畅晓钰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泡沫沥青仅凭借经验粗略确定最佳发泡参数条件的不足,该文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对不同发泡条件下泡沫沥青与铣刨料RAI拌和后的混合料进行图像采集,然后进行灰度图像转化、形态学处理、二值图像转化及网格划分等处理过程,计算不同区域内沥青裹覆率,以沥青在混合料中的均匀分散性为指标,对泡沫沥青的发泡效果进行评价并优选发泡参数.结果表明: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对泡沫沥青均匀分散效果进行评价,可计算出精确的数值作为判断依据优选发泡参数,具有简单快捷、易于实施的优点.

    泡沫沥青数字图像处理发泡参数效果评价

    预制拼装钢-UHPC组合桥面板湿接缝抗弯性能研究

    廖万成赵华安家禾
    10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纵肋上置并形成PBL剪力连接件的钢-UHPC组合桥面板是一种新型桥面结构.该结构采用预制拼装施工,工厂预制钢-UHPC组合梁段,现场进行施工组装,相邻钢梁通过焊接形成一体,而相邻UHPC桥面板则通过现浇UHPC湿接缝连成一体,湿接缝是其薄弱部位.针对该新型结构其湿接缝相关研究较少的问题,该文以某实际工程为背景,完成钢-UHPC组合桥面板湿接缝足尺模型抗弯性能试验.建立Abaqus有限元模型,并采用试验结果校核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湿接缝截面模拟方式、钢面板厚度、UHPC层厚度和燕尾榫角度的有限元模型参数分析.对比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美国房屋建筑规范》(ACI)以及中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关于构件的刚度计算公式,发现中国规范计算值更接近试验值.基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刚度计算公式,结合试验数据进行了参数修正,并用有限元模型结果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钢-UHPC组合桥面板湿接缝有着优异的延性和刚度;采用摩擦行为模拟湿接缝界面计算成本小且计算效果良好;增加钢板厚度或UHPC层厚度均能有效提高构件刚度和承载力;燕尾榫角度对构件的刚度和承载能力影响很小;参数修正后的抗弯刚度计算公式能较好地计算钢-UHPC组合桥面板构件跨中位移.

    钢-UHPC组合桥面板湿接缝有限元模型足尺试验抗弯性能

    基于联合静动力修正的混凝土斜拉桥主梁挠度变化规律研究

    李琦齐东春杨虎赵志国...
    11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混凝土斜拉桥服役期间主梁不断下挠的问题,该文基于修正模型分析大跨度混凝土斜拉桥服役期间主梁挠度变化规律.采用联合静动力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构造双目标优化问题,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求解,得到Pareto最优解集,从Pareto最优解集中找到协调最优解,从而实现有限元模型修正.模型修正后的静力位移和自振频率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能更好地反映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在此基础上,结合主梁线形历年监测数据,分析不同徐变模式及拉索松弛效应等时变因素对主梁线形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采用CEB-FIP 2010徐变模式计算的挠度与实测挠度更加接近.中跨跨中下挠量最大,服役20年下挠量约为270 mm;主梁跨中挠度前5年平均增长率达33 mm/年,前5年挠度约占前40年的50%,后期主梁下挠趋于平缓.

    桥梁工程斜拉桥模型修正主梁挠度

    桥梁气动外形改变对大跨桁梁桥抗风性能影响研究

    敬大德苏益
    119-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交通业及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不断出现桥梁在满足其交通运输功能的前提下同时开发诸如旅游等方面的其他可利用功能,导致结构气动外形及透风率发生显著变化.该文以某主跨1 088 m的双塔单跨钢桁架悬索桥为背景,通过全桥气弹模型风洞试验对其抗风性能进行重新评估,在研究结构抗风稳定性的前提下评估行人舒适度问题.结果表明:基于景区开发的桥梁气动外形改变前后结构动力特性几乎不变,且均未发生涡激振动及颤振等空气动力失稳;气动外形改变后结构横向及竖向的静风位移响应明显增大,在扭转方向二者存在一定差异但没有显著的规律性;基于景区开发的桥梁气动外形改变导致结构竖向抖振响应减小,但横向及扭转抖振响应均显著增大,经计算,结构舒适度满足设计要求.

    桥梁结构抗风性能静风位移响应抖振响应舒适度

    不同截面选型对波纹钢箱涵受力性能影响分析

    张顺刘保东高猛武飞...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波纹钢箱形结构相较于圆形、拱形和管拱形波纹钢结构截面利用率更高,更适用于路基高度受限的情况.目前对波纹钢箱涵加强措施的研究较多,但缺乏对波纹钢截面形式选择的研究.该文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对波纹钢箱涵侧墙倾斜角度分别为0°、5°、10°、15°和20°共5种工况建立有限元模型,对结构应力和变形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大波纹钢箱涵侧墙的倾斜角度可以有效减小结构的竖向变形和结构的最大应力;但为充分发挥波纹钢箱涵截面利用率高的优势,推荐选用倾斜角度5°~10°的波纹钢箱涵形式.

    波纹钢箱涵截面选型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

    AS法悬索桥锚靴及拉杆锚固可靠性研究

    黄安明杨博陈龙谢俊...
    13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AS法(空中纺线法)施工的悬索桥,主缆各索股钢丝套接锚固在两岸的锚靴上,锚靴通过拉杆将索股力传递给锚固系统.锚靴与主缆钢丝相互作用后锚靴的承载能力、钢丝小曲率弯折后的应力状态、拉杆安装精度对锚固可靠性的影响均需要定性定量的研究以及试验验证.该文以AS法架设主缆悬索桥——阳宝山特大桥为背景,对锚靴及索股进行了6 150 kN设计荷载下拉杆无偏转状态、拉杆相对于锚固垫板在水平向、竖直向和45°向偏转0.5°共4种工况下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锚靴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钢丝小曲率弯折后无异常变形和破坏;锚靴及拉杆构造连接可靠,装配性好,构造采用球面垫圈结构可以保证拉杆具备约1°偏心调节能力,为保证锚靴及拉杆构造设计使用要求,建议拉杆与索股轴向安装控制精度保证在0.5°以内.

    桥梁工程AS法悬索桥主缆锚靴拉杆性能试验安装精度

    活性粉末混凝土预应力箱梁施工技术研究

    王晓杰
    14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的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存在抗折强度不高、脆性大、体积稳定性不良等缺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是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高抗渗性,能够更大程度地降低混凝土用量和结构自重,从而达到安全可靠、节约成本的目的.该文将活性粉末混凝土应用于公路预应力箱梁中,通过创新优化配合比、改变传统运输工艺、蒸气养生棚养生技术研究,有效缩短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保证浇筑质量和强度.

    活性粉末混凝土箱梁配合比运输工艺养生技术

    大跨简支钢箱梁顶推及高位落梁施工关键技术

    伍彦斌吕茂丰殷齐家余冠球...
    147-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长沙盼盼路上跨京港澳高速公路立交桥工程为依托,针对其桥下交通繁忙、顶推坡度大、落梁总高度高等难点,提出一种钢箱梁大坡度步履式顶推及高位落梁施工方法.钢箱梁拼装完成后,在预拼场先行施工部分桥面附属设施并配重,随钢箱梁同步顶推,从而减少后期桥上高空作业;在大坡度引桥上方进行钢箱梁顶推施工时,通过后支点循环分级升梁,调整钢箱梁线形;在临时支墩上进行高位落梁时,在钢箱梁底板上设置落梁吊挂系统,采用子、母双重循环方式,通过在步履机搁墩、步履机滑箱和置换墩之间反复"倒顶",将高位落梁转换为连续分级低位落梁;通过分析各个工序转换时顶推及落梁系统的高程匹配与约束条件,建立适用于一般情况的系统高程计算式,给出合理的参数范围.

    桥梁工程钢箱梁步履式顶推高位落梁双重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