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外公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外公路
中外公路

刘玉兰

双月刊

1671-2579

zhongwaigonglu@163.com

0731-82309033

410004

长沙市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

中外公路/Journal Journal of China & Foreign Highwa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管,长沙理工大学(原长沙交通学院)主办。主要栏目有:国内外公路概况、公路路线设计、路基路面工程、结构计算、桥隧工程、材料与试验、路桥检测及维修加固、智能运输系统、养护管理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固体废弃物路基填筑材料的重金属污染特性研究进展

    杜倩卉付伟张军辉唐强...
    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路域固体废弃物用作路基填筑是绿色低碳公路建设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多数固体废弃物均不同程度地含有重金属污染物,在降雨入渗、地下水浸泡等复杂环境作用下,重金属会被释放,若处理不当将对周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该文综述了固废材料在路基工程中的综合利用、固废中重金属的浸出行为、迁移研究以及固废重金属的防控处理4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发现固体废弃物在路基工程中有广泛应用,但对固废路基的重金属污染特性的研究鲜有报道,重金属在路基中的长期浸出行为和迁移机制尚不明确.为了对固废路基的污染性能进行评估和调控,需要进一步研究污染物在路基结构中的迁移规律.通过对固废中污染物的防控处理技术进行总结对比,发现地聚合物在处置固废中有害重金属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路基工程固体废弃物综述重金属浸出毒性防控处置

    吸附结合水对高液限土强度和渗透特性的影响试验研究

    符策源周世杰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吸附结合水对高液限土强度和渗透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控制湖南和海南高液限土试样的初始吸附结合水含量,采用热重分析法测定该含量,再分别开展直剪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渗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大,吸附结合水含量减小,强结合水含量基本不变;吸附结合水黏滞性大、活动性小,具有一定的类固相性质;随着吸附结合水含量的降低,试样的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均减小;在渗流过程中,随着吸附结合水含量的降低,渗透系数先增大后减小,但最终渗透系数大于初始值.该研究成果可为高液限土用作路基填料提供参考.

    道路工程高液限土吸附结合水强度渗透特性

    填方路堤水毁滑坡机理及加固措施比选研究

    胡明华张百永许魁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路堤水毁病害严重影响公路正常运行,确保路堤的稳定极其重要,故开展填方路堤水毁滑坡机理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研究非常必要.该文以某高速公路路基填方路段为例,通过现场变形监测及稳定性计算,定性分析滑坡原因及形成机理,计算不同加固方案的稳定性系数,并考虑工程造价、施工工艺及施工周期等因素,推荐适宜的加固方案.结果表明:受持续强降雨影响,路堤地层不均匀沉降是造成滑塌的根本原因;因路堤左侧现存洼地,降雨汇集并渗入土层,使黏土层膨胀软化及排水通道堵塞,进一步加快滑坡的形成;采用钢管桩与回填反压的复合加固方案,其稳定性满足要求,现场监测表明加固效果良好.

    路堤边坡水毁滑坡稳定性分析加固措施方案比选

    基于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主曲线参数的沥青路面结构分析

    刘朝晖杨鑫黄优柳力...
    3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主曲线参数变化以及交互作用对沥青路面结构响应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沥青路面结构三维模型,并开展半刚性基层和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计算;以动态模量主曲线参数δ、α、β、γ为影响因素,以沥青层底最大拉应变、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为响应目标,采用响应面法(RSM)建立动态模量主曲线参数与沥青路面关键结构响应的响应面模型,分析主曲线参数及其交互作用对沥青路面结构关键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动态模量主曲线参数对结构关键响应的影响受响应类型和路面结构类型的共同影响,其中参数δ的影响最大,α次之,β、γ的影响相对较小.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的沥青面层层底拉应变和路基竖向压应变不受参数间的交互作用影响,参数α和β的交互作用对柔性基层路面结构的路基竖向压应变影响显著.

    沥青路面动态模量响应面法主曲线有限元力学响应

    纤维素纤维对水泥砂浆湿度调控及性能影响研究

    梁金国马宝富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亚麻纤维素纤维对水泥砂浆湿度及基本性能的影响,该文采用两种不同长度(0.5 mm、5 mm)和不同掺量(质量分数分别为水泥的0.5%、1%、1.5%、2%)的亚麻纤维素纤维进行水泥砂浆流变性、力学性能、自收缩性能和内部相对湿度发展情况的试验研究,并通过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收缩率和相对湿度来评价纤维素纤维对水泥砂浆的性能改善效果.结果表明:0.5 mm长度单位质量亚麻纤维的吸液倍率为自身重量的3.45倍,而5 mm长度下的吸液倍率为6.03倍.亚麻纤维的内养生作用对水泥基材料湿度补偿、收缩抑制及裂缝阻滞具有显著优势.在各养护龄期下,纤维掺量越大,抗压强度越小,在相同纤维掺量下,短纤维组的抗压强度均高于长纤维组.与基准砂浆组相比,短纤维对自收缩的抑制效果更明显.亚麻纤维掺量越高,内部湿度补偿越显著,且相同纤维掺量下,长纤维比短纤维的湿度补偿效果更优,说明内养生水量是补偿内部湿度的关键.

    亚麻纤维素纤维水泥砂浆内养生自收缩湿度补偿

    高速公路胶粉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细观力学分析及试验研究

    李南鹏王国清王志斌张霞...
    5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重载车辆作用下高速公路胶粉沥青混合料(ARHM-20)面层的疲劳损伤机理及细观力学行为,该文基于离散元方法,构建混合料的三维细观结构模型,研究从集料运动到形成宏观永久变形的损伤机理.采用Burger's本构模型表征沥青砂浆的黏弹属性,通过沥青蠕变试验获取不同温度下Burger's模型的宏观力学参数,基于宏观与细观的转换公式得到细观建模参数;利用Solidworks软件制作不规则粗集料,使得模型更接近实际工况.该文采用分布加载方式,先让轮胎在地面滚动并提取与地面的接触力,随后将接触力施加在模型上.依据实际公路工程级配,制备车辙试验试件并进行室内车辙试验,验证三维细观结构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离散元方法可用于研究沥青混合料的细观运动力学行为,车辙演化宏观行为主要是由沥青混合料内部粗集料的细观受力分布及运动演化产生,与未添加胶粉的沥青混合料相比,ARHM-20沥青混合料具有更好的高温抗疲劳能力.

    胶粉沥青混合料离散元方法细观力学行为损伤演化机理

    基于离散元的废旧二灰碎石与土混合料承载比细观力学特性研究

    张小飞陈芋如张松高雷...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垃圾应用于路基过程中,其材料承载力对道路服役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为评价建筑垃圾用于路基填料时的细观力学特性,该文利用离散元软件对不同含石率的废旧二灰碎石与土混合料进行承载比试验,并利用离散元法揭示强度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混合料的承载比随含石率增大不断增加,含石率为80%时达到最大值.在离散元模拟承载比试验中,空隙率随着二灰碎石土的含石量的增大先降低后增大,当含石率为80%时混合料的空隙率最小,此时能达到最佳的承载效果.随着含石率的逐渐增大,废旧二灰碎石之间的颗粒相互嵌挤,形成骨架结构,因此能够有效承担来自贯入杆的荷载.

    路基工程二灰碎石加州承载比空隙率颗粒流离散元

    水热耦合老化对橡胶改性沥青性能影响研究

    陈振伟吴学文肖璇李平...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水热耦合老化对橡胶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该文模拟热老化及水热耦合老化试验,利用常规指标试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与凝胶色谱试验从宏观与微观层面研究不同老化环境对沥青高低温性能的影响,利用沥青与集料的低温黏结性试验研究不同老化环境对界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热老化,水热耦合老化对橡胶改性沥青的延度与软化点的影响更显著;随着老化时间延长,橡胶改性沥青的车辙因子、相位角与临界温度增加,温度敏感性降低,即橡胶高温性能提高,但在水热耦合老化环境下其变化幅度会更大;热老化和水热耦合老化均导致沥青集料界面性能下降,但后者影响程度更大;大分子含量CLMS(%)与分散度D值均随老化时间延长而增大,但水热耦合老化提高了前期的增长水平;D值和CLMS(%)与软化点和延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橡胶改性沥青水热耦合老化性能

    基于加速加载试验的青川岩改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研究

    李志郝岩袁晓曼庄传仪...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价青川岩改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该文设计了基于比例尺为1∶3的路面加速加载试验系统的动轮载三点弯曲加载疲劳试验装置,对双层沥青混合料复合车辙试件进行轮胎碾压下的三点弯曲重复加载疲劳试验,结合沥青混合料小梁试件MTS弯曲疲劳试验,评价青川岩改沥青及复合改性沥青等对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青川岩改沥青提高了沥青混合料承受重复弯拉荷载的能力,改善了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其抗疲劳性能优于青川岩沥青与SBS复合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和基质沥青;基于比例尺为1∶3的路面加速加载试验的动轮载三点弯曲重复加载疲劳试验,能更真实地模拟现场路面轮载作用,减少了小梁试件尺寸效应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再现了轮载作用下路面结构的受力状况.

    道路工程疲劳性能青川岩改沥青加速加载试验双层沥青混合料复合试件

    基于BIM的路面LCCA与LCA方法研究综述

    游生洁胡永刚刘信所郑小燕...
    85-94,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生命周期成本分析(Life Cycle Cost Analysis,LCCA)和生命周期环境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常用于评估路面在全生命周期范围内的经济和环境影响.然而,路面LCCA和LCA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数据量大、数据类别多造成评价过程烦琐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部分学者尝试将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与LCCA和LCA方法相结合以优化评价流程.在路面领域,LCCA和LCA与BIM相结合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缺少对其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因此,该文通过对路面LCCA、LCA、LCCA-LCA及与BIM相结合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探究其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研究发现:BIM的应用能够优化LCCA和LCA过程,实现设计与评价的动态协同.但目前存在集成化程度不高、建模软件与评价软件之间统一数据格式标准的欠缺等问题,因此阻碍了其应用发展.

    路面工程BIM综述LCCAL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