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谢仕芳

双月刊

1673-4971

rcljsyzb@126.com rcljsyzbgg@126.com

0791-88177687

330029

江西省南昌市上坊路382号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Journal Heat Treatment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会刊,是综合介绍国内外材料及热处理新技术、新动向的窗口和媒介。坚持先进性、科学性、新颖性和实用性为办刊方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35CrMo钢锭样坯裂纹成因分析

    李志霞王秋萍苏斯燕白嘉伟...
    45-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35CrMo液压室钢锭样坯在精加工时发现内孔壁有多条细微裂纹.为了查找裂纹成因,取样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低倍检验、金相检验和EDS分析.结果表明液压室钢锭样坯微裂纹系锻造时白点缺陷.分析了白点缺陷形成的主要因素为氢浓度、内应力(主要是组织应力)和夹杂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白点缺陷的主要预防措施.

    夹杂物氢含量应力白点缺陷

    浅析钢质模锻件金属流线的取样及评定

    代玉杰李存志陈立鹏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锻件金属流线缺少相应的国际、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介绍了金属流线的定义和常见缺陷,论述了锻件金属流线试样制备的要求、检验面位置如何选取、试样的加工要求以及试样腐蚀的流程和注意事项等,以期能够有效地解决因取样位置差异造成的金属流线判定不准确的问题,为钢质模锻件金属流线的判定提供统一的规范,填补国内外钢质模锻件金属流线检验与判定标准的缺失.

    金属流线检验面模锻件取样评定要求

    检测方法对20CrNiMoH钢奥氏体晶粒度的影响

    董凤奎黄山刘年富钟芳华...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奥氏体晶粒度是衡量钢材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了奥氏体晶粒度显示方法对20CrNiMoH渗碳齿轮钢奥氏体晶粒度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法和直接淬硬法检测的奥氏体晶粒度差别较小,渗碳法检测的奥氏体晶粒比氧化法和直接淬硬法低0.2~0.3级,模拟渗碳法检测奥氏体晶粒度存在混晶现象.对造成模拟渗碳法出现混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改进措施,确保使用模拟渗碳法检测奥氏体晶粒度仍没有混晶现象出现.

    20CrNiMoH钢奥氏体晶粒度混晶

    热处理行业生产废气的生态学防治

    解连文解雅钧戚顺银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处理行业排放的废气有害成份复杂,包含盐蒸汽、油蒸汽、油烟、碳黑和粉尘,同时可能存在残余氨气(NH3)、氮氧化合物(NOx)和硫化物等有毒有害气体.由于这些有害成份的存在,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分离,极易引发管道火灾、排放颗粒物超标和有毒有害成份超标等危害安全和环保的问题.而常规的烟尘净化设备难以同时处理这些有害成份,亚捷科技(唐山)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阻火型烟尘净化系统由于设备自身的特点,完全适用于热处理废气的处理,并在热处理行业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阻火烟尘净化废气处理热处理

    热处理清洗的质量控制

    毛喆薛陶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件清洗是热处理过程的一道工序,在实际工作中常因清洗不当而导致质量问题的发生.在化学热处理前清洗不干净,导致后期渗层不均匀;盐炉淬火后制件表面残余的盐清洗不彻底,导致制件腐蚀;淬火冷却过程中因清洗时机不当,导致制件开裂;清洗不彻底污染设备导致后期表面处理发花.对此分析了产生故障的各种原因,并制定了意识教育、文件控制和技术改进这三方面措施,通过提升全员的质量意识、制度管控和自动清洗设备的应用,规范热处理过程的清洗环节,避免质量问题的出现.

    热处理清洗故障措施

    热处理特殊过程确认的管理

    黄天勇崔超群郭斌杰胡冠杰...
    63-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开展热处理特殊过程确认工作尤为重要这一情况,对需确认的热处理过程的识别原则、分类方法以及确认工作的实施和确认过程中的记录保存做了明确说明,为企业热处理特殊过程的确认提供了参考.

    热处理特殊过程确认识别原则

    教、学、赛互动升级的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以《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为例

    鲁媛媛吴坤尧王栓强李兆...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着眼新工科背景下对于工科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基于中国大学生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的学科竞赛,以《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的系统性教学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为抓手,以加强专业课程与学科竞赛联动及融合学科竞赛与人才培养体系为目的,解决单纯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探索工科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强化学生参与、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促赛、赛学促创"互动升级效果,着力培养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新思路,积极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改革新常态.

    学科竞赛专业课程互动升级创新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