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樊飞跃

双月刊

1673-4114

gjfh2006@sina.com

022-87890607

300192

天津市南开区白堤路238号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Medicine and Nuclear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77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主办。本刊是《国际医学》系列期刊之一,结合国内实际情况主要介绍国内外在放射医学与核医学两大领域中的新动态、新进步、新技术和新经验的国家级学术性、信息性杂志,以促进我国放射医学与核医学研究工作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深入推进PET/CT显像临床指南在淋巴瘤治疗决策中的应用

    乔文礼赵晋华
    137-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淋巴瘤18F-FDG PET/CT及PET/MR显像临床应用指南(2021版)》已广泛应用于淋巴瘤诊断、治疗等方面,尤其是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本期重点号以PET/CT显像在淋巴瘤中的应用为主题,分析了 PET/CT在淋巴瘤分期、鉴别诊断、疗效评价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以及人工智能与非18F-FDG显像剂的应用价值.PET/CT显像的多参数分析、影像纹理特征解析、非18F-FDG显像剂的应用能够为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丰富信息.

    淋巴瘤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预后治疗决策

    18F-FDG PET/CT RECIL与Lugano标准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期疗效与预后评估的价值

    乔文礼汪太松孙娜沈丽娟...
    14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L)与Lugano标准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期疗效与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DLBCL且在治疗前及中期(3~4个疗程)化疗后行18F-FDG PET/CT检查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其中男性40例、女性42例,年龄(53.9±16.6)岁.依据RECIL在中期化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包括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轻微缓解(M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将MR患者分别定义为PR或SD.再依据Lugano标准在中期化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包括CR、PR、SD、PD.CR和PR患者归为缓解组,SD和PD患者归为未缓解组.采用Kappa检验比较RECIL和Lugano标准的一致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RECIL和Lugano标准缓解组与未缓解组患者的预后;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RECIL和Lugano标准的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当MR患者定义为PR时,RECIL与Lugano标准的一致性为92.7%(76/82),一致性较好(Kappa值=0.855,P<0.01).当MR患者定义为SD时,二者的一致性为90.2%(74/82),一致性也较好(Kappa值=0.811,P<0.01).Lugano标准、RECIL(MR定义为 PR)、RECIL(MR定义为SD)缓解组患者的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69.7%对0、71.4%对0、71.2%对0)和总生存(OS)率(88.2%对33.3%,87.0%对40.0%,90.4%对33.3%)均明显高于未缓解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4.540~65.446,均P<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年龄、RECIL(MR患者定义为SD)均是影响DLBCL患者中期治疗后PFS率的危险因素[风险比(HR)=1.050、3.527,均P<0.001],RECIL未缓解组患者进展的风险是缓解组患者的3.527倍.年龄、Ann Arbor分期、RECIL(MR患者定义为SD)均是影响DLBCL患者中期治疗后OS率的危险因素(HR=1.097、1.884、4.739,均P<0.05),RECIL未缓解组患者死亡的风险是缓解组患者的4.739倍.结论 RECIL与Lugano标准对DLBCL患者中期治疗后疗效评估的一致性较好,RECIL能在DLBCL患者的预后预测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氟脱氧葡萄糖F18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治疗反应预后

    关于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编辑部
    148页

    化疗中期18F-FDG PET/CT对Ⅲ/Ⅳ期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和预后的预测价值

    李旭刘甫庚宋书扬陈聪霞...
    149-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化疗中期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iPET/CT)的4种评价指标对Ⅲ/Ⅳ期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EN-DLBCL)患者初始化疗疗效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20年4月于北京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或随访结果明确诊断为Ⅲ/Ⅳ期(Ann Arbor分期)EN-DLBCL的56例初诊患者的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7例、女性29例,中位年龄为68.5岁,年龄范围为27~88岁.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或电话进行随访.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iPET/CT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iSUVmax)、治疗前后SUVmax的减少率(△SUVmax%)以及中期病灶与肝脏SUVmax的比值(iLLR)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以最佳临界值和Deauville五分法评分(DS)对患者分组.分析iPET/CT指标对Ⅲ/Ⅳ期EN-DLBCL患者初始化疗的疗效和预后的预测价值.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总生存(OS)率和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iSUVmax、△SUVmax%、iLLR、DS对Ⅲ/Ⅳ期EN-DLBCL患者初始化疗的疗效和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初始化疗结束时,完全缓解(CR)患者31例(55.4%).iSUVmax<4.9组、△SUVmax%≥87.0%组、iLLR<1.31组、DS 1~3分组患者初始化疗结束时的CR率分别为 74.2%(23/31)、76.2%(16/21)、67.6%(23/34)、76.0%(19/25),明显高于 iSUVmax≥4.9 组、△SUVmax%<87.0%组、iLLR≥1.31 组、DS 4~5 分组患者[32.0%(8/25)、42.9%(15/35)、36.4%(8/22)、38.7%(12/3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970、5.901、5.290、7.787,均 P<0.05).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随访时间范围为4~103个月,随访结束时,19例患者(33.9%)进展、复发或死亡.iSUVmax<4.9组、iLLR<1.63 组、DS 1~3 分组患者的 2 年 PFS 率(83.9%、83.7%、84.0%)均明显高于 iSUVmax≥4.9 组、iLLR≥ 1.63 组、DS 4~5 分组患者(50.4%、37.6%、5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117、10.478、4.116,均P<0.05);iLLR<1.63组患者的2年OS率(90.3%)明显高于iLLR≥1.63组患者(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20,P<0.05).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iSUVmax、iLLR是Ⅲ/Ⅳ期EN-DLBCL患者PFS期的独立预测因素[HR=2.883(95%CI:1.124~7.398)、3.344(95%CI:1.339~8.353),均 P<0.05],iLLR是患者OS期的独立预测因素[HR=4.445(95%CI:1.266~15.607),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iLLR是Ⅲ/Ⅳ期EN-DLBCL患者PFS期和OS期的独立预测因素[HR=3.344(95%CI:1.339~8.353)、4.445(95%CI:1.266~15.607),均P<0.05)].结论 基于 iPET/CT 的 4 项评估指标均能较好地预测Ⅲ/Ⅳ期EN-DLBCL患者初始化疗结束时的疗效是否为CR.iLLR是患者PFS期和OS期的独立预测因素.

    淋巴瘤,大B细胞,结外氟脱氧葡萄糖F18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最大标准化摄取值预后Deauville五分法疗效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158页

    基于PET影像组学特征鉴别霍奇金淋巴瘤与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分析模型的构建

    田珂于艳霞仝朋飞娄楚韵...
    159-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从临床基线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中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所建立的诊断分析模型是否有助于鉴别霍奇金淋巴瘤(HL)与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82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18F-FDG PET影像资料,其中男性111例、女性71例,中位年龄50岁,年龄范围为4~85岁.所有患者以简单随机抽样法按6:4的比例分为训练组(110例)和验证组(72例).使用三维Slicer软件提取8F-FDG PET图像中的影像组学特征,将所提取的训练组患者的影像组学特征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从中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组中使用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对初筛得到的影像组学特征进行再次筛选,获得最佳影像组学参数子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影像组学特征诊断模型鉴别诊断HL与NHL的效能.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训练组110例患者中,HL患者33例、NHL患者77例;验证组72例患者中,HL患者22例、NHL患者50例.训练组、验证组HL与NHL患者SUVmax、肿瘤代谢体积、病灶糖酵解总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232~1.689,均P>0.05).LASSO回归的最佳λ值为0.030,根据最佳λ值得到13个影像组学特征,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8个影像组学特征.训练组影像组学特征模型RO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0(95%CI:0.802~0.958),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3.5%、65.5%、78.2%.验证组影像组学特征模型ROC的AUC为0.706(95%CI:0.570~0.842),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0.9%、81.8%、74.2%.结论 基于PET的影像组学特征模型在HL和侵袭性NHL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氟脱氧葡萄糖F18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影像组学

    2024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编辑部
    167页

    RECIL 2017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结束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赵剑强赵新明韩静雅敬凤连...
    168-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淋巴瘤反应评估标准(RECIL)2017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化疗结束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21年8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诊治的108例DLBCL患者的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9例、女性59例,年龄(49.5±17.0)岁.所有患者均在化疗结束后使用2种PET/CT显像仪行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根据RECIL2017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将患者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轻微缓解(M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随访分析患者化疗后 1、3、5年的无进展生存(PFS)率和总生存(OS)率.18F-FDG PET/CT参数及临床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筛选DLBCL患者化疗后5年PFS率和OS率的影响因素;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疗效患者的PFS期和OS期;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较RECIL 2017与Lugano标准第1、3、5年PFS率和OS率的差异;并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RECIL 2017不同疗效患者的组间差异;采用Kappa检验评估RECIL 2017与Lugano标准的一致性;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2种PET/CT显像仪显示的化疗前后靶病灶长径总和(SLD)的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41.4(31.5,54.1)个月.108 例患者的 1 年PFS 率和 OS 率分别为 89.8%(97/108)和 100%(108/108);3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64.8%(70/108)和84.3%(91/108);5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63.0%(68/108)和 74.1%(80/108).108 例患者中,CR 52 例、PR 13 例、MR 11 例、SD 12 例、PD2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评分和国际预后指数是DLBCL患者5年PFS率和OS率的影响因素(x2=4.592~10.763,均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RECIL 2017是DLBCL患者化疗结束后5年PFS率[相对危险度(RR)=1.582,95%CI:1.268~1.972,P<0.001]和 5 年 OS 率的影响因素(RR=1.683,95%CI:1.282~2.210,P<0.001).依据RECIL 2017,在化疗结束后第 1、3和5年,不同治疗反应(CR、PR、MR、SD、PD)是DLBCL患者PFS率的影响因素(x2=25.437~31.752,均P<0.001);化疗结束后第3、5年,不同治疗反应(CR、PR、MR、SD、PD)是DLBCL患者OS率的影响因素(x2=23.836、32.900,均P<0.001).DLBDL 患者的 PFS 期[34.2(22.4,48.0)个月]和 OS 期[41.4(31.5,54.1)个月]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22.573、12.366,均 P<0.05).Lugano 标准与 RECIL 2017 对 DLBCL 患者化疗结束后疗效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较强(Kappa值=0.621,P<0.001).两种PET/CT显像仪显示的化疗前、后靶病灶的 SLD[9.65(4.18,18.20)cm 对 7.55(1.90,14.05)cm,3.65(0.00,10.23)cm对 3.05(0.00,7.15)c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451、-0.898,均 P>0.05).结论 RECIL 2017可以准确评估DLBCL患者化疗结束后的预后.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氟脱氧葡萄糖F18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预后淋巴瘤反应评估标准Lugano标准

    基于18F-FDG PET的肿瘤分布特征和肿瘤代谢体积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生存预后分析

    蒋冲滕月丁重阳
    177-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线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参数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预测的价值,并建立患者危险度分层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8年5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183例)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1例)行18F-FDG PET检查且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244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其中男性137例、女性107例,中位年龄49岁,年龄范围为19~86岁.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症状、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评分、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大肿块、骨髓受累情况和组织病理学亚型.应用LIFEx软件计算患者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总肿瘤代谢体积(T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和2个最远病灶的距离(Dmax),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的临界值对患者进行分组.使用Dmax、SUVmax、TMTV、年龄构建DLBCL的预后预测模型.将4个独立风险因素(SUVmax、TMTV、Dmax、年龄)均赋值1分进行相加,根据每例患者的得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0分)、中危组(1分、2分)和高危组(3分、4分).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筛选预测DLBCL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 根据SUVmax、TMTV、TLG、年龄的临界值将DLBCL患者分为SUVmax<21.5组和SUVmax≥21.5 组,TMTV<198.4cm3 组和 TMTV≥ 198.4cm3 组,TLG<2 088.1 g 组和 TLG≥2 088.1g组,Dmax<51.4cm和Dmax≥51.4cm组.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LDH水平、大肿块、Dmax、SUVmax、TMTV和TLG是DLBCL患者无进展生存(PFS)率的预后因素(HR=1.534~6.944,均 P<0.05);年龄、大肿块、Dmax、SUVmax、TMTV 和 TLG 是 DLBCL 患者总生存(OS)率的预后因素(HR=1.551~7.456,均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max、SUVmax、TMTV、年龄是 DLBCL 患者 PFS 率(HR=5.194、1.599、2.013、1.533,均P<0.05)和 OS率(HR=5.027、1.521、2.400、1.731,均 P<0.05)的独立预后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SUVmax<21.5组与SUVmax≥21.5组患者的PFS率(57.4%对44.7%)和OS率(69.5%对 56.3%)、TMTV<198.4 cm3 组与 TMTV≥ 198.4 cm3 组患者的 PFS 率(72.5%对 32.3%)和 OS 率(82.5%对 46.0%)、Dmax<51.4 cm 组与 Dmax≥51.4 cm 组患者的 PFS 率(80.5%对 18.0%)和OS率(88.0%对35.1%)、年龄<60岁组与年龄≥60岁组患者的PFS率(60.6%对42.7%)和OS率(73.2%对53.8%)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403~99.393,均P<0.05).低危组(30例)、中危组(138例)、高危组(76例)患者PFS率(93.3%对65.9%对10.5%)和OS率(100.0%对77.5%对25.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7.429、74.416,均P<0.001).结论 Dmax、SUVmax、TMTV、年龄是DLBCL患者PFS率和OS率的独立预后因素.预测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DLBCL患者的预后,有效地指导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氟脱氧葡萄糖F18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预后肿瘤代谢体积病灶分布

    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与胃癌18F-FDG PET/CT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的研究

    滕月蒋冲丁重阳
    185-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GDLBCL)与胃癌患者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的影像特征,评估18F-FDG PET/CT鉴别诊断GDLBCL与胃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就诊的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分别确诊为原发GDLBCL的71例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38例,中位年龄62岁,年龄范围为25~90岁)和胃癌的50例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中位年龄67岁,年龄范围为26~93岁)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和消化内镜资料.比较原发GDLBCL与胃癌患者CT中病灶的厚度和18F-FDG摄取分型、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病灶最大厚度(THKmax)及 SUVmax 与 THKmax 的比值(SUVmax/THKmax);比较消化内镜与 18F-FDG PET/CT 所示病灶的累及范围.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病灶SUVmax、THKmax、SUVmax/THKmax的组间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定量指标鉴别诊断GDLBCL与胃癌的效能.结果 原发GDLBCL患者病灶分型为Ⅰ型的28例(28/71,39.4%)、Ⅱ型16例(16/71,22.5%)、Ⅲ型27例(27/71,38.0%);胃癌患者病灶分型为Ⅰ型的13例(13/50,26.0%)、Ⅱ型31例(31/50,62.0%)、Ⅲ型 6 例(6/50,12.0%).原发 GDLBCL 患者病灶的 SUVmax、THKmax、SUVmax/THKmax均高于胃癌患者[16.8(11.2,23.8)对 7.2(4.8,10.9)、2.2(1.6,3.6)cm 对 1.9(1.5,2.3)cm、6.2(5.0,9.7)对 3.7(2.4,6.7)],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342、-2.093、-4.541,均 P<0.05).通过ROC曲线计算的鉴别诊断原发GDLBCL和胃癌的SUVmax、THKmax、SUVmax/THKmax的临界值分别为12.7(AUC为0.839、灵敏度为0.687、特异度为0.863,P<0.001)、3.6 cm(AUC 为 0.612、灵敏度为 0.284、特异度为 0.798,P<0.05)、4.14(AUC 为 0.743、灵敏度为0.861、特异度为0.582,P<0.001).4例(4/35,11.4%)原发GDLBCL患者消化内镜所示的病灶范围小于18F-FDG PET/CT所示范围,3例(3/42,7.1%)胃癌患者的消化内镜未发现确切病灶但18F-FDG PET/CT可见肿瘤病灶.结论 18F-FDG PET/CT的影像表现分型可以辅助GDLBCL与胃癌的鉴别诊断,SUVmax=12.7对二者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18F-FDGPET/CT较消化内镜能够发现GDLBCL与胃癌患者更多的胃部病灶.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胃肿瘤氟脱氧葡萄糖F18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消化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