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樊飞跃

双月刊

1673-4114

gjfh2006@sina.com

022-87890607

300192

天津市南开区白堤路238号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Medicine and Nuclear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77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主办。本刊是《国际医学》系列期刊之一,结合国内实际情况主要介绍国内外在放射医学与核医学两大领域中的新动态、新进步、新技术和新经验的国家级学术性、信息性杂志,以促进我国放射医学与核医学研究工作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联合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预测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价值

    杨萌陈平王心宇李宏旭...
    335-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蛋白(CA)19-9、CA72-4水平预测结直肠癌(CRC)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并经术后组织病理学证实为结直肠癌的96例患者[男性62例、女性34例,年龄(60.1±13.8)岁]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分为MSI组和微卫星稳定性(MSS)组.测量病灶感兴趣区(ROI)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标准化摄取峰值,分别以病灶ROI的标准化摄取值(SUV)=2.5及SUVmax的40%为临界值,得到病灶的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和SUVmean40%、肿瘤代谢体积(MTV)和MTV40%、病灶糖酵解总量(TLG)和TLG40%.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MSI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代谢参数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预测MSI状态的价值.结果 MSS组患者78例(81.25%,78/96),MSI组患者18例(18.75%,18/96).MSS组和MSI组患者在原发肿瘤位置、分化程度及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287、5.103,Z=-3.467~-2.412,均P<0.05).另外,MSI 组病灶 MTV40%和 TLG40%显著高于 MSS 组[27.03(12.07,53.15)对 13.39(8.35,21.46),294.19(140.79,679.66)对 141.36(81.11,276.12)],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51、-2.104,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A72-4水平(OR=1.147,95%CI:1.048~1.255,P=0.003)、TLG40%(OR=1.092,95%CI:1.004~1.187,P=0.041)及 MTV40%(OR=0.568,95%CI:0.345~0.936,P=0.026)是预测MSI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当CA72-4水平联合MTV40%预测 MSI 状态时,AUC 为 0.79(95%CI:0.643~0.926,P<0.001),灵敏度为 72%、特异度为87%;当CA72-4水平联合TLG40%预测MSI状态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81(95%CI:0.676~0.933,P<0.001),灵敏度为 67%、特异度为 92%;当 CA72-4 水平联合 MTV40%及 TLG40%预测MSI状态时,AUC为0.98(95%CI:0.931~0.999,P<0.001),灵敏度为94%、特异度为98%.结论 TLG40%、TLG40%及CA72-4水平具有预测CRC患者MSI状态的价值,使用18F-FDG PET/CT代谢参数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可以实现对CRC患者的MSI状态的无创性评估,从而更好地指导CRC患者的免疫治疗.

    结直肠肿瘤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氟脱氧葡萄糖F18微卫星不稳定性

    SPECT/CT的简易Z-score影像系统在评估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对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效果中的价值

    张志婷王萱孙丹阳李玮...
    343-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SPECT/CT的简易Z-score影像系统(eZIS)在评估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对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效果中的价值,并分析其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常规行99Tcm-双半胱乙酯脑血流灌注SPECT/CT显像及MRA检查的18例颈动脉狭窄(单侧或双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CEA,将患者分为手术治疗组和非手术治疗组,其中,手术治疗组7例,包括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58.4±7.6)岁,这7例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内行SPECT/CT显像和MRA检查;非手术治疗组11例,包括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62.6±11.1)岁,这11例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行SPECT/CT显像和MRA检查,且所有检查均于6个月内完成.测量患者病变部位局部脑血流量并通过eZIS计算出治疗前后Z-score的变化.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Z-score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MRA与SPECT/CT的eZIS结果的一致性行Kappa检验.结果 手术治疗组患者术后Z-score(0.54±2.71)较术前(-1.34±2.68)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9,P=0.008),而非手术治疗组患者治疗后Z-score(-0.33±2.58)较治疗前(1.84±2.62)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8,P=0.001).手术治疗组患者术后颈动脉狭窄程度较术前明显减轻,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3,P=0.022);非手术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狭窄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加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0,P=0.001).MRA和SPECT/CT的eZIS对颈动脉狭窄治疗前后病情评估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66,P<0.001).结论 SPECT/CT的eZIS能够无创、可视化评估CEA对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效果,其方法简便且结果与MRA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脑血流灌注显像磁共振血管造影术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简易Z-score影像系统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350页

    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不同放疗剂量近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段有升张丽娜沈文斌
    351-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不同放疗剂量近远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以期寻找食管癌放化疗最佳的放疗剂量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新疆巴州人民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同步放化疗的158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5例、女性63例,年龄(57.2±7.4)岁.按不同放疗剂量将所有患者分为高剂量放疗组(55.0~60.0 Gy)75例和低剂量放疗组(50.4~55.0 Gy)83例.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将2组中倾向性评分最相近的患者进行配对,比较匹配前后2组患者各临床资料的差异,治疗前后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的变化,近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间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x2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匹配后2组患者同步放化疗后的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 PSM前2组患者的年龄、肿瘤最大径、T分期以及N分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89、4.322,x2=4.789、5.112,均P<0.05).2组共46对患者成功配对,PSM后2组患者各临床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96~0.624,x2=0.386~0.517,均P>0.05).PSM后高剂量放疗组客观缓解率明显高于低剂量放疗组[65.2%(30/46)对32.6%(15/4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44,P=0.032).PSM后低剂量放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D4+、CD4+/CD8+比值的水平高于高剂量放疗组,血清CD8+水平低于高剂量放疗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45~1.389,均P>0.05).低剂量放疗组患者的3~4级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高剂量放疗组[15.2%(7/46)对56.5%(26/46)、26.1%(12/46)对 60.9%(28/46)、30.4%(14/46)对 65.2%(30/46)、34.8%(16/46)对 73.9%(34/46)],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356~5.923,均P<0.05).PSM后高剂量放疗组患者同步放化疗后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高于低剂量放疗组[37.0%(17/46)对17.4%(8/46),73.9%(34/46)对52.2%(24/46)],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449、4.665,均P<0.05).结论 相比50.4 Gy低剂量放疗模式,高剂量放疗能显著提高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肿瘤局部控制率,提高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但也一定程度地增加了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食管肿瘤化放疗放射治疗剂量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不同计划靶区外放边界探讨

    侯露张伟张彦新万宝...
    359-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不同计划靶区的外放边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38例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使用颈胸一体架+热塑膜方式固定的放疗患者(中位年龄50岁,范围34~74岁)的338次锥形束CT(CBCT)图像资料.对所有患者的CBCT图像针对不同的感兴趣区分别进行配准,范围包括胸壁靶区、锁骨上区靶区和整体靶区,并计算出3个靶区在六维方向的摆位误差[平移方向:左右、头脚、腹背,旋转方向:俯仰、翻滚、偏转].采用公式M=2.5Σ+0.7σ计算3个靶区的外放边界.比较3个靶区在六维方向的摆位误差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摆位误差的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Firedman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结果 锁骨上区靶区与整体靶区在左右方向的摆位误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3±2.46)mm对(1.82±2.18)mm,x2=0.286,P=0.004],胸壁靶区和整体靶区[(1.10±0.95)°对(0.87±0.75)°]、锁骨上区靶区和整体靶区[(1.24±1.05)°对(0.87±0.75)°]在翻滚方向的摆位误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0.265、0.241,P=0.001、0.002).胸壁靶区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外放边界分别为6.10、6.21、5.90 mm,锁骨上区靶区外放边界分别为8.06、6.22、6.70 mm,整体靶区外放边界分别为6.09、5.95、5.48 mm.相较于锁骨上区靶区与整体靶区(r=0.35~0.81,均P<0.001),胸壁靶区与整体靶区在六维方向均表现出更强的相关性(r=0.76~0.93,均P<0.001).结论 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患者,在进行胸壁靶区、锁骨上区靶区计划设计时,应使用不同的外放边界.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计划靶区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摆位误差外放边界

    关于论文题名的要求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编辑部
    365页

    基于剂量验证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分次治疗过程中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变化

    王昊鲁文力
    366-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量化鼻咽癌患者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分次治疗过程中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2至4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完成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的27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8例、女性9例,年龄(57.8±9.0)岁,范围40~72岁.对所有患者原发病灶的大体肿瘤靶区(GTVnx)、原发病灶侵犯区域的临床靶区(CTV1)、在CTV1的基础上向各方向外扩3 mm对应生成的鼻咽癌原发病灶侵犯区域的计划靶区(PTV1)以及脑干、脊髓、左腮腺、右腮腺等危及器官进行勾画.使用三维剂量验证系统Delta4对患者的初始计划进行33次剂量验证并采集每次剂量验证的数据,比较完成33次剂量验证后与第1次剂量验证后的实测剂量和百分剂量偏差(%DD)的差异.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检验.结果 完成33次剂量验证后GTVnx平均剂量(Dmean)[2.159(4.357)Gy 对 2.173(4.375)Gy]、CTV1[95%靶体积的受照剂量(D95%)、5%靶体积的受照剂量(D5%)、Dmean][(50.859±1.753)Gy 对(51.305±1.756)Gy、64.261(2.979)Gy对 64.395(2.984)Gy、0.135(0.064)Gy 对 0.136(0.065)Gy]、PTV1(D95%、D5%、Dmean)[(49.364±1.440)Gy 对(49.827±1.459)Gy、64.105(3.201)Gy 对 64.149(3.273)Gy、0.089(0.032)Gy 对0.090(0.033)Gy]以及左腮腺 Dmean[l.185(0.612)Gy 对 1.188(0.686)Gy]、右腮腺 Dmean[1.227(0.640)Gy对1.252(0.619)Gy]的实测剂量较第1次剂量验证后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397、t=-6.060、Z=-3.339、Z=-4.541、t=-6.870、Z=-3.363、Z=-4.541、Z=-2.667、Z=-3.460,均 P<0.05);脑干 1 cm3 靶体积的受照剂量(D1cc)[(40.770±3.670)Gy 对(40.228±3.555)Gy]的实测剂量较第1次剂量验证后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03,P<0.001).完成33次剂量验证后 GTVnx[2%靶体积的受照剂量(D2%)][0.090(1.993)%对 0.209(1.696)%]、CTV1(D95%、D5%、Dmean)[(0.153±1.575)%对(0.905±1.626)%、-0.203(1.737)%对0.050(1.572)%、(0.145±0.903)%对(0.475±0.956)%]、PTV1(D95%、D5%、Dmean)[(-1.017±1.237)%对(-0.213±1.303)%、-0.452(1.583)%对 0.044(1.430)%、-0.003(1.130)%对 0.385(0.960)%]以及左腮腺 Dmean[9.778(5.093)%对 10.018(5.795)%]、右腮腺 Dmean[4.101(4.975)%对 7.050(5.177)%]的%DD 较第 1 次剂量验证后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95、t=-7.594、Z=-2.763、t=-3.254、t=-8.709、Z=-2.667、Z=-3.099、Z=-2.258、Z=-3.243,均 P<0.05);脑干 D1cc[(3.895±3.135)%对(2.346±2.574)%]、脊髓 D1cc[2.935(2.929)%对 2.032(2.897)%]的%DD 较第 1 次剂量验证后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69、Z=-4.469,均P<0.001).完成12次剂量验证后,脑干D1cc[(3.005±2.841)%对(2.346±2.574)%]的%DD较第1次剂量验证后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8,P<0.001),且%DD>3%.结论 在鼻咽癌IMRT分次治疗的过程中,靶区剂量和危及器官剂量均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中脑干的剂量变化超出了临床可接受的范围,而其他参数的剂量变化未超出临床可接受的范围,这提示在鼻咽癌的放疗实施过程中应对脑干的剂量变化予以关注,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获益.

    鼻咽癌放射疗法,调强适形剂量验证

    PET/MR在心肌炎症中的应用进展

    农杰王坤赵军
    374-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肌炎症反应是心肌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主要表现为心肌细胞坏死和炎症细胞的浸润.其中,炎症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在心肌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极其重要,因此,无创检测心肌炎症微环境中炎症细胞的浸润对于心肌炎症反应的评估以及心肌炎症相关疾病的疗效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一体化PET/MR显像是集PET的代谢显像和MRI的解剖成像为一体的分子影像技术,利用多种不同的分子探针,可以全方位地评估心肌炎症过程,为心肌炎症相关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评估提供影像学支持.笔者主要综述了 PET/MR在评估心肌炎症中的应用进展,期望推动PET/MR在心肌炎症评估中的应用.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磁共振成像心肌炎症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编辑部
    380页

    核医学显像在长新冠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杨炜华胡奕奕马柠武志芳...
    381-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年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国内外许多相关研究报道多数COVID-19已康复的患者存在全身多个系统的长期并发症和后遗症,即长新冠综合征(以下简称长新冠).核医学显像在评估多系统累及和长期后遗症的发生发展机制及预后方面有很大潜力,可指导长新冠治疗策略的制定和治疗反应的评估.笔者就核医学显像在长新冠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总结现有关于长新冠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研究结果,推动长新冠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研究,促进长新冠的诊断和管理,以提高长新冠患者的生存质量.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长新冠综合症核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