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李旭

双月刊

1673-5293

bjbllm@mail.xjtu.edu.cn

029-88546568

710061

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009信箱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Woman and Child Health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从妇女儿童出发,主要报道国外有关妇幼卫生保健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成就、新技术、新动向,为妇幼卫生教学、科研、临床提供国外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妇幼保健体系子宫颈癌医防一体化管理与技术服务专家共识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子宫颈癌防控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王临虹包鹤龄...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宫颈癌可防可控却仍严重威胁女性健康.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子宫颈癌筛查和早诊早治的综合干预策略是实现全球消除子宫颈癌战略目标的重要路径.目前我国已建立比较完善的妇幼保健体系,承担人群子宫颈癌防控技术服务与管理的重要职能.在妇幼保健体系内建立子宫颈癌医防一体化服务管理模式与协同机制,整合健康教育、疫苗接种、筛查、诊断与治疗、随访管理,对提高防治服务可及性,加速消除子宫颈癌的 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本共识在对我国妇幼保健体系充分调研和专家研讨基础上,系统梳理妇幼保健体系在子宫颈癌防控工作中的作用、服务模式和瓶颈因素,提出构建妇幼保健机构内医防服务一体化和妇幼保健机构间医防服务全流程闭环的双路径模式,以及实现医防一体化模式的关键要素和建设原则,为推动我国妇幼保健体系子宫颈癌防治服务向连续、整合、系统转型提供指导建议.

    子宫颈癌妇幼保健体系医防服务整合专家共识

    蜕膜组织NF-κB介导趋化因子与细胞因子调控子宫NK功能

    余海鲲茅佳钦陈书强王晓红...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ESC)蜕膜化过程中核因子κB(NF-κB)介导调控趋化因子、细胞因子产生进而影响子宫自然杀伤细胞(uNK)功能.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妇产科行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的20名健康孕妇,收集其蜕膜组织并分离纯化出人uNK.将hESC转染siRel A以抑制NF-κB的活性,随后体外诱导蜕膜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相关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的mRNA水平.再转染siRel A的hESC诱导蜕膜化后与人原代uNK共培养,分别收获uNK和细胞上清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uNK细胞因子分泌水平,通过体外成管实验、侵袭和划痕实验评估uNK上清体外促血管形成和促滋养层细胞侵袭迁移的能力.结果 转染siRel A后诱导蜕膜化产生的蜕膜基质细胞(DSC)内干扰素γ(IFN-γ)、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趋化因子CCL2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3.290、6.415、5.095,P<0.05).抑制NF-κB活性并诱导蜕膜化产生的DSC与uNK共培养后,抑制了 uNK相关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胎盘生长因子(PLGF)和IFN-γ的分泌(t值分别为6.641、7.743、8.886,P<0.05).此外,共培养后产生的uNK上清体外促血管形成能力受损(t值分别为4.629、5.522,P<0.05),并且促滋养层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8.329、7.190,P<0.05).结论 NF-κB调控蜕膜基质细胞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影响子宫自然杀伤细胞功能.

    NF-κB蜕膜基质细胞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自然杀伤细胞

    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季节性分布特征及预防策略探讨

    李静赵煜张书红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RVE)季节性分布特征及预防策略.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腹泻患儿(24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训练集;根据RV抗原检测结果,分为RVE组(132例)和非RVE组(114例).按照相同标准,另选腹泻患儿(82例)纳入验证集.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RVE发病季节及月份分布情况,以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结果 本地区RVE多见于冬春季,其中12月至次年3月为RVE高发期,其发病情况占全年的59.09%.有吮指习惯、无餐前洗手习惯、非母乳喂养、有RVE患儿接触史、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1h、无RV疫苗接种史、处于冬春季以及25(OH)D<35.5μg/L,均是RV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x2/t 值分别为 5.922、24.583、5.125、11.750、4.322、12.670、11.705、14.374,均 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预测儿童RVE发病情况的曲线下面积(AUC)显示,训练集为0.924(95%CI:0.890~0.951)、验证集为0.912(95%CI:0.865~0.998);决策曲线分析法(DCA)曲线显示阈值概率在1%~91%时,净获益率>0.结论 本地区儿童RVE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冬春季.有吮指习惯、无餐前洗手习惯、非母乳喂养、有RVE患儿接触史、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1h、无RV疫苗接种史、处于冬春季以及25(OH)D<35.5μg/L均是RV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儿童RVE发病情况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临床应继续加强防控工作,重点保护易感者.

    儿童轮状病毒肠炎预防策略

    早期干预对NICU早产儿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的效果研究

    孔锐陆晓婷宋媛叶侃...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两年内的体格和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苏州市立医院就诊的102例NICU早产儿为干预组,随机抽取105例同期健康足月儿为对照组.结果 矫正24月龄时,经早期干预的低危早产儿体重、身长以及头围的Z评分均可达到正常足月儿水平(分别为0.34±0.98、0.40±1.30和0.54±1.04,P>0.05),但是高危早产儿组的3项Z评分不及足月儿组(分别为-0.17+1.15、0.00±1.29和-0.33± 1.24,P<0.05).大运动方面,矫正6~24月龄,高危、低危早产儿均可达足月儿水平,24月龄时,高危儿组、低危儿组、足月儿组分别为101.81±10.05、02.06±10.85、100.47±9.40(P>0.05).语言与社交行为方面,矫正18~24月龄,早产儿的发育水平可达足月儿水平.适应能力发育方面,矫正18月龄前,高危、低危早产儿适应能力水平可达足月儿,但24月龄时,早产儿适应能力水平均不及足月儿,高危儿组、低危儿组、足月儿组分别为102.77±12.04、101.73±10.34、106.78±9.31(P<0.05).与之类似的精细运动发育,矫正12月龄时,高危、低危早产儿精细运动水平可达足月儿,18~24月龄时,高危、低危早产儿精细运动水平均不及足月儿.结论 出生后2年内高危和低危早产儿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存在差异,且高危早产儿落后尤其明显.正确认识早产儿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规律,制定个体化的早期干预模式,对早产儿的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早产儿体格发育神经心理发育早期干预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简介

    31页

    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血管成像对慢性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价值

    周毛毛刘玮杨洋陈宥艺...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阴道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3D-PDA)检查子宫内膜对慢性子宫内膜炎(CE)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210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经阴道超声及宫腔镜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分为CE组(n=119)和无CE的对照组(n=91),比较两组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的子宫内膜厚度、回声均匀性、子宫内膜Applebaum分型情况,以及3D-PDA检查的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包括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及血管-血流指数(VFI).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子宫内膜厚度、回声均匀性、子宫内膜Applebaum分型、VI、FI、VFI对CE的诊断价值.结果 CE组子宫内膜厚度、Ⅱ型及Ⅲ型血流占比、VI、FI、VFI均小于对照组,内膜回声不均匀占比、Ⅰ型血流占比均多于对照组(t/x2值介于-2.831~89.249之间,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回声均匀性、VI、FI、VFI五项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最高,AUC值为0.942,灵敏度87.90%,特异度为79.50%.结论 经阴道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检查子宫内膜对CE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临床诊断方法推广使用.

    慢性子宫内膜炎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子宫内膜Applebaum分型

    加强编辑部诚信建设的要求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编辑部
    37页

    宫腔镜下刨削系统和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的影响

    徐丽君张桂果张雪玉丁明德...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宫腔镜下刨削系统和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83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临床资料.宫腔镜下刨削系统切除子宫内膜息肉的44例患者作为刨削系统组,选择同期进行宫腔镜电切术切除子宫内膜息肉的39例患者作为电切术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差异.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平均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刨削系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膨宫液用量均低于电切术组(t值分别为10.421、18.310、7.651和8.983,P<0.001);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x2=2.789,P>0.05);刨削系统组月经恢复时间、首次月经量、首次月经经期持续时间显著低于电切术组(t值分别为7.695、3.457和2.869,P<0.001);术后24h,两组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均升高,且刨削系统组显著高于电切术组(t值分别为10.609和2.986,P<0.05);刨削系统组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电切术组(x2=4.419,P<0.05).结论 通过宫腔镜刨削系统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小,可降低术后复发率.

    宫腔镜下刨削系统电切术子宫内膜息肉并发症复发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抗米勒管激素和窦卵泡计数水平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相关性

    张瑛于雪梅廖茜卿清...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抗米勒管激素(AMH)和窦卵泡计数(AFC)水平及其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于四川绵阳四○四医院就诊的173例PCOS患者,根据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或雌二醇(E2)水平,将PCOS患者分为DOR组(45例)和非DOR组(1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AMH和AFC水平及卵巢储备功能相关指标.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PCOS合并DOR患者中AMH、AFC与卵巢储备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构建PCOS患者发生DOR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及准确度和有效性.结果 DOR组患者的AMH、AFC水平明显低于非DOR组,年龄、黄体生成素(LH)、FSH、FSH/LH、E2、睾酮(T)明显高于非DOR组(t=7.417、10.598、2.681、24.222、7.801、11.334 和 156.602,P<0.05),AMH、AFC 分别与 FSH、LH、FSH/LH、T 呈显著负相关,与 E2 呈显著正相关(r=-0.574、-0.566、-0.547、-0.528 和 0.496;t=-0.631、-0.584、-0.603、-0.560 和 0.545,P<0.05),列线图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02(0.764~0.84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42%、74.05%.结论 PCOS患者血清AMH和AFC水平与卵巢储备功能相关指标具有明显相关性,与DOR的发生密切相关,对预测PCOS患者发生DOR具有较高价值.

    多囊卵巢综合征抗米勒管激素窦卵泡计数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列线图模型

    血清AMH、adropin和DHEAS表达与PCOS患者发病的相关性及对疗效的预测价值分析

    王海青白云王苓宋志娇...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抗缪勒管激素(AMH)、adropin(AD)和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表达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发病的相关性及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接受二甲双胍片+优思悦治疗的PCOS患者62例为PCOS组,另选取同时期来我院检查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AMH、AD、DHEAS水平,分析与PCOS发生的关系及对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发现PCOS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清雄烯二酮(ASD)、睾酮(T)、黄体生成素(LH)、AMH、DHEA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808、12.701、13.121、16.717、11.659、17.476 和 25.391,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HOMA-IR(OR=2.640,95%CI:2.439~9.284)、AMH(OR=2.635,95%CI:1.458~4.763)、DHEAS(OR=1.087,95%CI:1.033~1.143)为 PCOS 发病独立危险因素,AD(OR=0.505,95%CI:0.286~0.891)为保护因素(P<0.05).有效组血清AMH、DHEAS水平明显低于无效组,AD水平明显高于无效组(t值分别为5.049、5.641和5.70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血清AMH+AD+DHEAS水平[曲线下面积(AUC)=0.909,95%CI:0.804~0.969]预测PCOS患者疗效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AMH(AUC=0.795,95%CI:0.668~0.889)、AD(AUC=0.765,95%CI:0.635~0.866)、DHEAS(AUC=0.750,95%CI:0.619~0.854)单独预测.结论 PCOS 患 者血清AMH、DHEAS、AD联合检测可能为预测临床疗效和明确病因提供佐证.

    多囊卵巢综合征抗缪勒管激素adropin蛋白硫酸脱氢表雄酮疗效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