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李旭

双月刊

1673-5293

bjbllm@mail.xjtu.edu.cn

029-88546568

710061

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009信箱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Woman and Child Health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从妇女儿童出发,主要报道国外有关妇幼卫生保健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成就、新技术、新动向,为妇幼卫生教学、科研、临床提供国外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PAPP-A、PP13和sFlt-1/PlGF比值检测对子痫前期高危孕妇患病的预测价值

    李淑真桑琳杨露李兰...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妊娠相关α血浆蛋白(PAPP-A)、胎盘蛋白13(PP13)和可溶性胎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1GF)比值检测对子痫前期(PE)高危因素孕妇P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87例具有PE高危因素的孕妇,根据妊娠20周后是否发生PE分为患病组(28例)和未患病组(159例)。收集所有孕妇一般资料,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孕妇血清PAPP-A、PP13、sFlt-1、PlGF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指标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对P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妊娠16周及分娩前患病组血清PAPP-A水平均低于未患病组,血清PP13水平均高于未患病组,sFlt-1/PlGF比值均高于未患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介于4。198~8。173之间,P<0。05);患病组孕妇经干预治疗后血清PAPP-A水平升高,血清PP13水平降低,sFlt-1/PlGF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介于2。024~3。671之间,P<0。05);血清PAPP-A水平与PP13、sFlt-1/PlGF比值均呈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836、0。775,P<0。05),血清 PP13 水平与 sFlt-1/PlGF 比值呈正相关性(r=0。670,P<0。05);ROC 分析结果显示,血清 PAPP-A、PP13、sFlt-1/PlGF预测P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0、0。805、0。798,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 血清PAPP-A、PP13和sFlt-1/PlGF比值对PE高危因素孕妇发生PE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子痫前期妊娠相关α血浆蛋白胎盘蛋白13可溶性胎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胎盘生长因子

    GRHL2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的表达及对滋养层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

    张雅刘晓红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粒状头样2基因(GRHL2)在子痫前期(PE)患者胎盘中的表达及对滋养层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6月期间在陕西省人民医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32例PE患者的胎盘组织(PE组),同时收集同期在本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32例正常妊娠产妇的胎盘组织(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胎盘组织中GRHL2蛋白表达;将对数生长期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neo分为空白组、GRHL2小干扰RNA阴性对照(si-NC)组、GRHL2小干扰RNA(si-GRHL2)组、GRHL2过表达质粒阴性对照(pcDNA)组、GRHL2过表达质粒(pcDNA-GRHL2)组,CCK-8、克隆形成实验检测HTR-8/Svneo细胞OD450值、克隆形成率;Trans well实验检测HTR-8/Svneo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检测HTR-8/Svneo细胞中GRHL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蛋白表达。结果 PE组患者胎盘组织中GRHL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240,P<0。05);与空白组、si-NC组比较,si-GRHL2组HTR-8/Svneo细胞中GRHL2蛋白表达降低,OD450值、克隆形成率、侵袭细胞数、PCNA、MMP-2、p-PI3K、p-Akt蛋白表达升高(t值介于5。477~24。595之间,P<0。05);与空白组、pcDNA组比较,pcDNA-GRHL2组HTR-8/Svneo细胞中GRHL2蛋白表达升高,OD45。值、克隆形成率、侵袭细胞数、PCNA、MMP-2、p-PI3K、p-Akt蛋白表达降低(t值介于9。295~24。239之间,P<0。05)。结论 GRHL2在PE患者胎盘组织中高表达,沉默GRHL2可促进HTR-8/Svneo细胞增殖与侵袭,而过表达GRHL2可抑制HTR-8/Svneo细胞增殖与侵袭,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通路有关。

    粒状头样2基因子痫前期胎盘增殖侵袭

    MiR-206、TGF-β1和Smad3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吴亚男郝媛媛安泓润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微小RNA-206(miR-20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和Mad相关蛋白3(Smad3)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于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就诊的6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组)、60例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60例妊娠晚期健康孕妇(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miR-206、TGF-β1和Smad3的mRN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胎盘组织中TGF-β1和Smad3蛋白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miR-206、TGF-β1 mRNA和Smad3 mRNA水平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产后胎盘组织miR-206、TGF-β1 mRNA和Smad3 mRNA水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病情的评估价值。结果 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的舒张压、收缩压、24h尿蛋白、TGF-β1 mRNA、Smad3 mRNA、TGF-β1蛋白表达阳性率、Smad3蛋白表达阳性率均依次升高,清蛋白、新生儿体重、胎盘重量、miR-206均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x2值介于39。400~834。610之间,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miR-206与收缩压、舒张压、24h尿蛋白负相关,与清蛋白、新生儿体重、胎盘重量正相关(r值介于-0。514~0。507之间,P<0。05);TGF-β1 mRNA、Smad3 mRNA与清蛋白、新生儿体重、胎盘重量负相关,与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正相关(r值介于-0。512~0。519之间,P<0。05);胎盘组织miR-206、TGF-β1 mRNA和Smad3 mRNA水平单独及联合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病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1、0。840、0。837、0。951。结论 miR-206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中低表达,TGF-β1和Smad3高表达,三者可能共同参与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进展。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组织微小RNA-206转化生长因子β1Sma和Mad相关蛋白3

    不同方式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效果差异及对复发风险、再妊娠结局的影响

    吴改娜李全香严凤杨娜...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方式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效果差异及对复发风险、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保定市妇幼保健院行手术治疗的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178例(瘢痕妊娠组)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宫腹腔镜下病灶清除术+修补术)60例、B组(宫腔镜下病灶电切术)49例、C组[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预处理+清宫术]69例,观察各组患者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瘢痕妊娠复发率及再妊娠结局变化。选取同时期剖宫产术后再妊娠患者116例作为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剖宫产瘢痕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A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高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66。48、276。34,P<0。05);A组与B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降至正常时间、阴道流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介于15。63~1364。79之间,P<0。05);A组、B组、C组在瘢痕妊娠复发率、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剖宫产次数及流产次数较高、前次剖宫产瘢痕妊娠有胎心、前次剖宫产瘢痕妊娠孕龄较长、子宫剩余肌层厚度较薄为剖宫产瘢痕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其 OR 值及 95%CI 分别为 4。133(1。652~10。340)、6。152(1。472~25。704)、5。360(2。535~11。336)、12。491(3。758~41。513)、6。228(2。111~18。375),P<0。05。结论 在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治疗中,高强度聚焦超声预处理+清宫术具有较短的手术时间、较少的出血量,但费用较高,且术后恢复较慢;宫腹腔镜下病灶清除术+修补术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较高,在术后恢复时间方面其与宫腔镜下病灶电切术相似;剖宫产次数、流产次数、前次剖宫产瘢痕妊娠有无胎心、前次剖宫产瘢痕妊娠孕龄、子宫剩余肌层厚度为剖宫产瘢痕妊娠发生的影响因素。

    剖宫产瘢痕妊娠影响因素复发风险再妊娠结局

    Silva浸润模式在宫颈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全诗敏热依汗古丽·阿卜力孜郭艳平杨筱凤...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宫颈腺癌(EAC)患者Silva浸润模式分型的病理参数及生存信息,探讨Silva浸润模式分型在EAC患者个体化诊疗、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手术治疗、病理明确诊断为原发性EAC的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Silva浸润模式分型标准分为Silva A型、Silva B型、Silva C型,通过电话等随访方式获取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三种Silva分型病理参数和生存分析结果。结果 Silva分型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淋巴结转移、发生复发及死亡相关,其中C型FIGO分期更高,发生淋巴脉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风险更高,更易复发及死亡(x2值介于15。035~23。518之间,P<0。05);Silva A型患者中位五年总生存期(OS)为66个月,平均(67。29±27。67)个月,5年OS率为53。6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2个月,平均(63。24±31。15)个月,5年PFS率为51。22%;B型患者中位OS为53个月,平均(63。73±30。69)个月,5年OS率为40。00%,中位PFS为49个月,平均(58。35±33。32)个月,5年PFS为37。50%;C型患者中位OS为47个月,平均(54。72±30。93)个月,5年OS率为27。59%,中位PFS为36个月,平均(41。23±30。42)个月,5年PFS率为17。24%。生存分析显示,Silva C型曲线下降最明显,生存时间最短,易复发;而Silva A型与B型之间的OS及复发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lva浸润模式分型与FIGO分期、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淋巴结转移、复发、死亡有统计学相关性,与A、B型相比,Silva C型预后较差。

    宫颈腺癌Silva浸润模式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智能盆底超声评价盆腔器官脱垂术后患者肛提肌形态及对新发尿失禁的诊断效能分析

    李纳王春丽赵红敏苏洁...
    3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智能盆底超声评价盆腔器官脱垂(POP)术后患者肛提肌形态及对新发尿失禁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5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90例POP术后患者为病例组,另选取于同院体检的100例健康产后女性作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出现新发尿失禁,将POP术后患者分为出现组(n=46)和未出现组(n=44),采用智能盆底超声对是否出现新发尿失禁的POP术后患者的盆底超声定量参数进行对比;采用智能盆底超声评估有无出现新发尿失禁的POP术后患者肛提肌形态特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发尿失禁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各因素对新发尿失禁的诊断效能。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尿道旋转角(URA)值、膀胱颈下降距离(BND)值及在静息状态、Valsalva状态下的膀胱尿道后角(RVA)测定值均较对照组患者更高,而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BSD)值、直肠壶腹最低点距离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RAD)值均更低(t值介于3。562~17。413之间,P<0。05);新发尿失禁患者的URA值、BND及静息状态、Valsalva状态下新发尿失禁患者的RVA值较未出现新发尿失禁患者均更高,而BSD值、RAD值均更低(t值介于3。326~7。320之间,P<0。05);新发尿失禁的POP术后患者在静息状态及最大用力时肛提肌裂孔的宽度(LHW)、H线及M线值均更大,两侧异向分数均更低(t值介于4。128~24。857之间,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绝经、术前UDS-尿道梗阻,以及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水平降低均为新发尿失禁发生的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CI分别为 1。225(1。064~1。720)、1。580(1。194~1。865)、0。458(0。212~0。844)、0。406(0。201~0。742)、0。520(0。144~0。805);ROC 曲线评估RVA值、尿道倾斜角(UTA)值、BSD值、RAD值、URA值及BND六个因素联合预测对新发尿失禁的诊断效能最好,曲线下面积为0。889;模型评价结果显示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92。35%)、准确性(90。26%)和临床适用性。结论 相较于健康女性术后,POP术后患者智能盆底超声定量参数发生显著变化,出现新发尿失禁的POP术后患者肛提肌形态发生明显改变,采用智能盆底超声能够准确评估肛提肌形态改变。

    盆底超声盆腔器官脱垂肛提肌形态尿失禁诊断效能

    汉中市儿童超声骨密度检测结果分析

    张亚青强润利李俊英陆志宏...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汉中市儿童骨密度情况,为临床防治儿童骨强度不足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6月到2022年7月间在汉中市中心医院儿童保健科做超声骨密度检查的32 855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季节间骨密度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本次超声传导速度(SOS)平均值为(3 297。90±212。77)m/s,男童组的SOS均值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P<0。001);SOS值整体上随年龄组增长(F=3 956。21,P<0。001);不同季节组间SO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显示夏季SOS值最高,春季最低(F=39。97,P<0。001)。整体骨强度正常检出率为45。90%,偏低25。59%,轻度不足15。35%,不足13。16%;男童组的骨强度不足检出率低于女童组(Z=-21。50,P<0。001);0岁组的骨强度不足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组(H=8 214。68,P<0。001);春、冬季组骨强度不足检出率高于夏、秋季组(H=71。35,P<0。001)。结论 汉中市儿童的骨密度有明显的性别、年龄、季节特征,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群体存在骨强度不足的情况,应当引起重视。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应持续跟踪监测骨强度不足儿童的骨密度情况,针对性采取防治措施,保证儿童骨骼健康发育。

    儿童骨密度骨强度定量超声维生素D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简介

    48页

    添加拉考沙胺、吡仑帕奈治疗儿童局灶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S100β、NSE水平的影响

    曹志伟张润春王玉珍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添加拉考沙胺、吡仑帕奈治疗儿童局灶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S-10oβ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2例初始单药治疗控制不佳的局灶性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拉考沙胺组(添加拉考沙胺治疗)和吡仑帕奈组(添加吡仑帕奈治疗),每组各61例。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智商、认知功能、血清S100β、NSE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治疗应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考沙胺组操作智商(PIQ)评分较治疗前增高(Z=2。775,P<0。05),且高于吡仑帕奈组(Z=2。432,P<0。05);拉考沙胺组短时记忆广度评分较治疗前增高(Z=2。849,P<0。05),吡仑帕奈组治疗后注意分配测验、短时记忆广度评分较治疗前降低(Z值分别为2。522、2。475,P<0。05),拉考沙胺组治疗后注意分配测验、短时记忆广度评分高于吡仑帕奈组(Z值分别为3。065、4。035,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100β、NSE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t值分别为14。575、14。096、10。747、10。841,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仑帕奈组易怒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拉考沙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添加拉考沙胺和吡仑帕奈治疗儿童局灶性癫痫均可有效控制癫痫发作,降低血清S100β、NSE水平,对智力影响较小;吡仑帕奈对患儿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有一定负面影响。

    儿童癫痫拉考沙胺吡仑帕奈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极早产儿重复实施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近期临床结局研究

    罗翠仪金青蔡志勇刘进娣...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重复实施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MIST)对极早产儿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22年11月于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妇幼保健院分娩、实施二剂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且首剂给药方式为MIST的183例极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第二剂PS给药方式不同,分为重复MIST组(rMIST组,n=112)和气管插管组(ETT组,n=71)。分析比较两组极早产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及相关预后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MIST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rMIST组患儿第二剂PS前最高吸入氧浓度(FiO2)低于ETT组,首剂与第二剂PS应用间隔时间长于ET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79、4。115,P<0。05);rMIST组机械通气比率、通气时间和BPD发生率低于ET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x2值分别为4。825、1。599、4。54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MIST为BPD发生的保护因素,使用机械通气和通气时间较长为BPD发生的危险因素,其aOR值及95%CI分别为0。863(0。162~0。913)、2。002(1。114~4。116)、2。058(1。011~5。026)。结论 对极早产儿重复实施MIST,可降低其机械通气的比率,可能会降低其BPD的发生率。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临床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