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护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护理学杂志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国际护理学杂志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刘万车

月刊

1673-4351

gjhlxzz@126.com

0431-88920584

130061

吉林省长春市建政路971号

国际护理学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主办。本刊是国家级杂志,目前已经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北方优秀期刊”。本刊主要以国内外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及从事护理临床教学研究者为对象,重点报道我国基础与临床护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护理经验,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在临床的应用与发展,介绍国际护理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主要栏目有:综述、论著、护理研究、护理管理、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教育、社区护理、文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因素理论在老年呼吸衰竭护理管理中的价值

    田霏蔡丽萍屈晨菲张威...
    425-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双因素理论护理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在华东医院收治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双因素理论护理。于入院当日、出院前1 d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肺源性心脏病、肺性脑病及心力衰竭)和血气指标数值,并使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 for Cancer Patients,QLICP)测评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 结果 入院当日,两组血气指标数值及QLICP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1 d,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且QLICP量表评分及血气指标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实施双因素理论护理能够改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数值,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

    老年呼吸衰竭双因素理论并发症发生率血气指标生命质量

    时效性分析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救治效果

    刘丽董兰吕君牛铁兵...
    429-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时效性分析护理对脑出血急诊救治效果。 方法 在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于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中抽取104例,将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患者52例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10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患者52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实施急诊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时效性分析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就诊时间、神经功能评分以及昏迷评分。 结果 就诊时间观察组耗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评分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急诊入科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科时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内比较出科时低于急诊入科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格拉斯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急诊护理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诊护理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内比较急诊护理后高于急诊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给予急诊脑出血患者时效性分析护理可明显缩短患者就诊等待时间,对于保护患者神经功能、提高预后水平均具有显著效果。

    时效性分析脑出血急诊救治

    基于循证案例分析的多维照护策略对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李丹柴燕焕张威
    43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循证案例分析的多维照护策略对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根据基于循证案例分析的多维照护策略于菏泽市市立医院的推行时间(2020年4月)为分界线,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就诊行常规康复护理模式的41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纳入对照组,将护理模式于该院推行后(2020年4~9月)收治的35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组,予以基于循证案例分析的多维照护模式。记录两组患者干预1个月内静脉血栓症状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肢体疼痛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平衡与步行能力〔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饮食状况〔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SF)〕、排便情况〔便秘严重度评分量表(Constipation Scoring System,CSS)、1星期内排便次数〕,统计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干预1个月内,研究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栓塞发生率、肢体疼痛率、下肢肿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BBS、FAC得分、FMA得分、MNA-SF得分、排便情况(1星期内排便次数)显著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SSA、CSS得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3个月内,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循证案例分析的多维照护策略可以有效减少老年脑卒中卧床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有助于患者回归日常生活。

    循证案例分析多维照护策略老年脑卒中卧床静脉血栓

    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对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

    韩文婷李倩倪鹏
    438-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对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04例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比较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自护能力〔自护能力量表(ESCA)〕、自我效能〔脑卒中康复自我效能量表(SSEQ)〕、肢体康复效果〔Berg平衡量表(BBS)〕以及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 结果 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ESCA评分、SSEQ评分、BBS评分、SS-QOL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A护理模式能提高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自护能力,增强自我效能,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自我管理5A护理模式脑卒中恢复期自护能力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应用重症护理小组干预的效果

    范瑜胡蝶陈瑞瑞张威...
    442-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应用重症护理小组干预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开封市中心医院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100例,根据时间不同记为对照组(2021年5月至2021年11月)和观察组(2021年12月至2022年5月),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重症护理小组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干预前,两组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LVESV)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和重症护理小组干预两种模式的对比之下,重症护理小组干预模式在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效果更佳。

    急性心肌梗死重症护理小组心功能并发症

    疼痛管理模式对急诊断指患者再植指血液循环状态的影响

    臧玮娜赵楠徐俪文于凤...
    446-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疼痛管理模式对急诊断指患者再植指血液循环状态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解放军海军第971医院收治的急诊断指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疼痛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再植指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 实验组术后当日、术后1、2、3d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在感觉、关节屈曲度、血液循环、外观和综合情况的优良率上以及在护理态度、护理技巧、沟通方式、控制或减轻疼痛程度评分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疼痛管理模式可缓解进行断指再植术患者的疼痛程度,并能明显改善再植指的血液循环状态,加快再植指的功能恢复,且患者满意度更高。

    疼痛管理模式急诊断指再植血液循环疼痛评分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卓冬砚陈荣倪鹏
    450-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临床检验指标、功能锻炼指导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连云港市中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06例,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57例和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49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体温、脉搏、呼吸〕、功能锻炼指导依从性、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两组术前围手术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的WBC、体温、脉搏频率均升高,而呼吸频率降低,观察组术后1 d的WBC、体温、脉搏均低于对照组,呼吸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锻炼指导依从性为98。25%,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HS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HSS、ADL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5%,低于对照组的1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质量,促进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临床护理路径股骨颈骨折功能锻炼指导

    改良早期预警方案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贾彦会吴静陈倩倩王溪婷...
    454-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改良早期预警方案对改善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及炎性反应的效果。 方法 随机抽取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该院)2020年02月至2022年02月收治的10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行传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早期预警护理方案,比较护理前、护理2 w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炎性反应、并发症发生等。 结果 护理前组间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P-选择素(P-Selecti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 w后,观察组NIHSS评分、APACHEⅡ评分、P-选择素、sICAM-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内比较中护理后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良早期预警方案可有效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可抑制炎性反应,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改良早期预警护理方案颅脑损伤神经功能炎性反应

    4R理论视域下的危机管理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脏康复中的作用

    吕晓王溪婷
    458-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4R理论视域下的危机管理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脏康复中的作用分析。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附属同济医院进行的10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53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4R理论视域下的危机管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心功能及自我效能的变化。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明显改善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除5 d内的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自10 d后的自我效能得分有效高于观察组(P<0。05)。 结论 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实施4R理论视域下的危机管理,可有效提高其对症状、情绪与疾病信息等方面的自我疾病管理能力,提高面对疾病困扰与疼痛的自我效能,改善心功能,进而促进预后生活质量。

    心脏瓣膜置换术4R危机管理心功能

    力学原理下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康复的影响

    陶晓坤王军赵敏张弛弦...
    463-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力学原理下压力损伤预防护理应用在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取98例自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的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研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压力损伤预防护理,研究组采用力学原理下压力损伤预防护理,比较患者两组压力损伤知识知晓率;压力损伤发生率;护理前、护理1周后压力损伤风险评估情况;各项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研究组对压力损伤基础知识、易感因素、疾病严重性、翻身情况、皮肤护理及营养支持等压力损伤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压力损伤风险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量表各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6周,研究组压力损伤轻度风险率高于对照组,中度、重度风险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压力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GQOLI-74量表中躯体状况、心理状况、社会状况、物质生活等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将力学原理下压力损伤预防护理应用在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提升其对压力损伤相关知识的认知,降低压力损伤风险及压力损伤发生率,缩短疾病康复时间,提升生活质量。

    前列腺增生术后力学原理下压力性损伤预防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