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赵靖平

季刊

1673-2952

0731-5531571 5292158

410011

长沙市人民路139号湘雅二医院内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昼夜节律紊乱的研究进展

    章蓉徐一凡刘志芬
    1345-1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昼夜节律紊乱是造成青少年抑郁障碍疾病负担的重要原因之一,既往科学研究揭示了两者之间复杂的交互机制。本综述从多个方面详细探讨了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昼夜节律紊乱的临床特征、潜在的生物学机制,以及临床管理策略。最后,总结了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深化对这一领域的认识,并可能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青少年抑郁障碍昼夜节律紊乱生物学机制临床管理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财务决策与执行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陈慧敏吴东辉
    1349-1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年抑郁症患者多出现财务决策困难,认知损害是抑郁症的主要症状之一,其中执行功能受损在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损害中最为常见。本文目的是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执行功能与财务决策的改变及两者的关系进行综述,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老年抑郁症患者财务决策执行功能综述

    双相情感障碍与褪黑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郭晏玮李俊尧罗庆华
    1353-1355,1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以抑郁、轻躁狂或躁狂反复发作的精神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褪黑素与双相情感障碍存在联系,昼夜节律紊乱是双相情感障碍重要的病理机制假说之一,而褪黑素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使得褪黑素有望作为诊断的生物学标记,且可能作为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本文从褪黑素与双相情感障碍病理生理机制、临床症状的关系,以及基于褪黑素调控的治疗手段等角度对褪黑素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关系研究作一综述。

    双相情感障碍褪黑素昼夜节律

    自我伤害行为相关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机制

    黄阳茜徐一凡刘志芬
    1356-1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我伤害行为(self-injurious behavior,SIB)指在没有他人帮助下故意伤害自己身体,足以造成组织损伤(如疤痕)的行为,严重的SIB可以危及生命,目前SIB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将围绕SIB相关动物模型造模方式、表型及潜在机制等进行阐述,为不同的实验选择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动物模型自我伤害行为匹莫林恒河猴

    无创迷走神经刺激在精神心理障碍中的应用进展

    赵光菊李卫晖
    1362-1364,1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心理障碍的物理治疗由于安全性、便捷性等问题限制了其长期的推广应用。近年来,发现无创迷走神经刺激(noninvasive vagus nerve stimulation,nVNS)在精神障碍治疗中有潜力。本文概述了无创迷走神经刺激在精神心理障碍中应用的最新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精神心理障碍物理疗法无创迷走神经刺激经皮迷走神经刺激

    胆红素、尿酸、白蛋白对精神分裂症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周家建李兆军李勋晓赵永红...
    1365-1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认知功能的恢复对于疾病的康复、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会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研究表明,SCZ及认知功能与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及非酶类抗氧化物相关,尿酸、白蛋白、胆红素是主要的非酶类抗氧化物,因此本文将围绕胆红素、尿酸、白蛋白在SCZ及认知功能的相关研究进展来展开,对SCZ及认知功能的发生发展深入了解,为探讨SCZ的治疗及认知功能的改善提供新的思路。

    精神分裂症非酶类抗氧化物氧化应激认知功能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自传体记忆的脑影像研究进展

    王双双贾凤南王兴冉刘阳阳...
    1369-1371,1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在经历了极端应激源后延迟出现并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这一情况可能是由于亲身经历、目击或面对异乎寻常的应激源威胁而引起的。在以往对创伤个体的研究中,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自传体记忆存在过度概括化的特点。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自传体记忆涉及的脑区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本文将综述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自传体记忆神经影像学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创伤后应激障碍自传体记忆脑影像

    阿尔茨海默病易感基因及药物基因研究进展

    邝玉燕刘海英
    1372-1376,1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复杂而异质的严重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痴呆症的主要形式。根据发病年龄不同,可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它们的遗传基因不同。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机制一直是精神医学的重要课题,而该病的早期诊断及干预已成为近些年的热点话题之一。本文综述了阿尔茨海默病的致病基因、风险基因及相关的药物基因,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阿尔茨海默病易感基因药物基因

    冠心病与抑郁的神经生物学相关性研究进展

    程宇彤刘佳悦王宇娃王一凡...
    1377-1379,1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抑郁症患者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增加。同时,冠心病患者易产生抑郁情绪,而且预后不良。因此,探索二者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从神经内分泌、自主神经系统、脑结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这四方面,阐述冠心病与抑郁情绪之间的神经生物学联系。

    冠心病抑郁神经生物学应激

    五种精神障碍与大脑皮质厚度和表面积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一项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王安林谢宏成王婷婷梁雪梅...
    1380-1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研究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重性抑郁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发病风险与大脑皮质厚度和表面积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在精神病基因组学联盟(Psychiatric Genomics Consortium)以及UK biobank分别获取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重性抑郁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大脑的皮质厚度和表面积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分析结果,利用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产生主要结果,并采用MR-Egger和简单模型分析方法计算补充结果,此外还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 发现以左侧颞横回表面积作为暴露因素、精神分裂症作为结局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βIVW=-0。158、P<0。001)。结论 左侧颞横回表面积与精神分裂症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左侧颞横回表面积作为暴露因素)。

    精神障碍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大脑皮质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