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朱冬三

双月刊

1673-4416

fmujuan@163.com

0731-84472665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30号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 and NephrologyCSTPCD
查看更多>>1980年创刊,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惟一一本集泌尿外科和肾内科于一体的医学科技类期刊,主要介绍国外泌尿系统领域的最新理论、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直接为我国从事泌尿系统(含泌尿外科与肾内科)教学、科研与临床的专业人员服务。本刊栏目包括论著、临床报告、综述。本刊已进入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以及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电针刺激联合二仙汤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疗效观察

    赵然
    513-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电针刺激联合二仙汤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134例SU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方便抽样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67例SUI患者作为对照组(基础盆底肌康复训练+二仙汤),抽取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67例SUI患者作为联合组(基础盆底肌康复训练+二仙汤+电针刺激),治疗周期为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松弛素(RLX)水平、尿垫试验结果、盆底肌力、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1、3个月后,两组血清CTGF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周、1、3个月后,两组血清RLX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漏尿量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盆底肌力情况均显著改善,且联合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04%(61/67)vs.77.61%(52/67),x2=4.574,P=0.032].结论 电针刺激联合二仙汤治疗SUI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CTGF、RLX水平,改善SUI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产后期尿失禁,压力性电刺激疗法二仙汤

    TO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合并尿道外口狭窄的临床疗效分析

    孙双权陈立新唐春华王勇...
    517-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合并尿道外口狭窄患者的尿动力学特征及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TOT)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行TOT手术治疗的52例女性SUI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SUI合并尿道外口狭窄组(UMS组,14例)和SUI不合并尿道外口狭窄组(WUMS组,3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尿动力学特征.评估TOT手术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尿频、尿急、排尿费力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由状态下UMS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Qmax)及平均尿流率(Qave)明显低于WU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MS组的排尿达峰时间(TQmax)、TQmax/排尿时间(VT)比值明显小于WU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MS组患者Qmax时的逼尿肌压力明显高于WUMS组,Qmax明显低于WU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手术前及术后2周的Q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2周的ICI-Q-SF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2周的ICI-Q-S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女性SUI合并尿道外口狭窄患者的Qmax低于无尿道外口狭窄的SUI患者,但其不是TOT手术的禁忌证,TOT手术效果良好,并不会增加患者术后尿潴留或排尿困难的风险.

    尿失禁,压力性尿道外口狭窄尿道下悬吊术

    108例睾丸扭转患儿的临床诊治特点及多因素回归分析

    胡建军赵夭望陈毅夫何天衢...
    52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睾丸扭转的临床诊治特点,评估睾丸扭转中睾丸切除的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8例睾丸扭转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睾丸治疗结果将患儿分为睾丸保留组(26例)和睾丸切除组(82例).纳入年龄、病程、地区、扭转度数、首次就诊医院级别等多因素构建Poisson回归方程分析睾丸扭转中睾丸切除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儿的年龄、病程、扭转度数、地区分布、首次就诊医院级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季节、扭转位置、扭转方向、扭转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地区、扭转度数、首次就诊医院级别均是睾丸切除的影响因素(均P<0.05).采用乘积极限法绘制病程、扭转度数、年龄、季节与睾丸扭转的生存分析函数曲线,结果显示:随着病程及扭转度数增加,睾丸保留率明显下降,中位生存扭转度数为540°;中位生存病程为48 h.结论 急诊手术探查是睾丸扭转的最佳治疗方案,年龄、病程、地区、扭转度数、首次就诊医院级别为睾丸扭转中睾丸切除的危险因素,年龄减低、病程增长、扭转度数增大、首次就诊医院级别减低、远离城市可增加睾丸扭转疾病的睾丸切除率.

    睾丸切除术睾丸扭转儿童

    超声造影联合海绵体测压在静脉型勃起功能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高庆强宋涛王彬戴玉田...
    526-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视听觉性刺激下的超声造影技术联合海绵体动态测压在静脉型勃起功能障碍(VED)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本院行经阴茎海绵体注射试验(ICI)结合彩色多普勒双功能超声检查(CDDU)并怀疑诊断VED的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基于视听觉性刺激下的超声造影联合海绵体动态测压检查,根据造影剂外泄、维持灌注速度(FTM)、海绵体内压(ICP)、海绵体压力衰退值(PD)确定是否存在静脉漏及其严重程度.结果 13例未发现静脉漏,FTM<0.5 mL/s,PD<20mmHg,均未见造影剂回流影,FTM 多在0.1~0.3 mL/s.重度 VED 共 10 例,FTM≥2.0 mL/s,PD≥100 mmHg,均发现患者有较明显的造影剂外溢情况.中度VED共33例,1.5 mL/s≤FTM<2.0 mL/s,70 mmHg≤PD<100 mmHg,均发现明显的造影剂外溢情况.轻度VED共32例,1.0 mL/s≤FTM<1.5 mL/s,40 mmHg≤PD<70 mmHg,2例未发现造影剂外溢现象.2例患者出现阴茎海绵体血肿形成,均在一周内自行消失.所有患者均无发热、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 基于视听觉性刺激下的超声造影联合海绵体动态测压有望成为一种安全、有效、可行性、创造性的诊断VED和分类的新技术,可为VED治疗提供客观的指导依据.

    勃起功能障碍血管造影术海绵体测压视听觉性刺激

    阿帕他胺在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应用及文献复习

    陈泽宇卢猛王军起朱海涛...
    528-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阿帕他胺在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患者中的应用疗效及临床相关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本院使用阿帕他胺治疗的1例mHS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该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疾病进展情况.结果 该患者应用雄激素剥夺治疗(ADT)+阿帕他胺治疗1个月后,血清PSA降至36.84 ng/mL,降幅达93%,4个月后降至4.73 ng/mL,8个月后降至0.32 ng/mL,PSA降幅达99%,其后维持在0.4~0.5 ng/mL水平.ADT+阿帕他胺治疗1个月后,睾酮降至0.12 ng/mL,并长期维持去势水平.治疗3个月后复查显示前列腺病灶、盆腔内淋巴结及骨转移灶均缩小.治疗1年后再次复查发现前列腺病灶、盆腔内淋巴结及骨转移灶进一步缩小.结论 应用ADT联合阿帕他胺治疗mHSPC患者早期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mHSPC的治疗方案多样性与个体化并存,ADT联合阿帕他胺在临床试验中被证实能够快速深度降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显著延长放射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及总生存期(OS).

    前列腺肿瘤阿帕他胺雄激素剥夺疗法

    膀胱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巨型输尿管开口囊肿的临床体会

    朱舒苏赵先诚王峰业郁全胜...
    531-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膀胱镜联合腹腔镜下巨型输尿管开口囊肿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2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市第一人民收治的8例巨型输尿管开口囊肿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膀胱镜联合腹腔镜行输尿管囊肿切除修补术,对其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记录其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动态监测患者有无尿液反流、输尿管扩张的进一步加重及排尿困难等常见并发症.结果 8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无一例行中转开放手术.随访3~20个月,8例患者术后的扩张输尿管明显缩小,均未出现漏尿、排尿困难、尿液逆流等并发症.结论 双镜联合治疗巨型输尿管开口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腹腔镜检查膀胱镜检查输尿管开口囊肿微创手术

    一种膀胱冲洗引流液收集装置的技术设计

    王小青刘雪飞丁德刚张胜利...
    533-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前列腺摘除及膀胱手术后,患者常需要通过留置导尿管连接膀胱冲洗装置,进行持续膀胱冲洗,达到把膀胱内的积血冲洗干净的目的,从而预防形成血管、堵塞尿道或导尿管.目前,膀胱冲洗引流液在排出时往往是采用一个小桶或盆代替,不方便引流液的收集和排放,使得引流液在排出后将暴露在空气中,将导致房屋内存有异味,给护理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且医护人员还需要定期观察引流液的排出量,从而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为此,本研究设计了一种膀胱冲洗引流液收集装置,以期解决以上问题.

    前列腺切除术膀胱切除术膀胱冲洗疗法

    不同术式下前列腺根治术后切缘阳性因素的研究进展

    石明凯陈建舟马志方
    535-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系统最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治性切除术(RP)是其临床主要治疗方式.而术后切缘阳性是增加生化复发风险以及提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Gleason评分、肿瘤体积、病理分期、手术入路、外科医生的经验、术前前列腺核磁检查等是各术式均存在的切缘阳性危险因素,而本文探讨了经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突入膀胱长度、前列腺纤维肌束浸润程度等在不同术式中对切缘阳性的影响.

    前列腺肿瘤前列腺切除术切缘阳性

    白细胞尿在非泌尿道感染性疾病中的检测意义

    仲召文李晓忠
    538-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床医师一般认为白细胞尿与泌尿道感染密切相关,常不再进一步检查而直接使用抗生素治疗.但白细胞尿也可出现在多种非泌尿道感染性疾病中,需要进行鉴别诊断,而这常被临床工作者疏忽.在非泌尿道感染性疾病中,白细胞尿是机体炎症反应的一种表现,可能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另外,通过对尿沉渣的染色涂片,进一步明确白细胞尿的具体细胞成分,这对于阐明肾脏损伤机制、实施精准医疗和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具有重要意义.

    泌尿道感染白细胞急性肾损伤狼疮肾炎

    Lynch综合征相关尿路上皮癌的研究进展

    姚志刚马玉婷宁豪赵苗青...
    541-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Lynch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是一种遗传性肿瘤综合征.有研究证实,LS相关尿路上皮癌与散发性尿路上皮癌相比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病理学特征.LS相关尿路上皮癌的筛查和诊断有助于患者选择较为敏感的免疫抑制剂治疗,并且也有助于LS患者和高危家族成员尿路上皮癌的监测和早期治疗.目前国内对LS相关尿路上皮癌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综述了 LS相关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筛查和诊断方法、高危家族成员早期监测的研究进展,以期提高对LS相关尿路上皮癌的认识水平并将之从散发性尿路上皮癌中识别出来,做到对LS相关尿路上皮癌的精准预防、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

    结直肠肿瘤尿路上皮癌Lynch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