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朱冬三

双月刊

1673-4416

fmujuan@163.com

0731-84472665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30号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 and NephrologyCSTPCD
查看更多>>1980年创刊,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惟一一本集泌尿外科和肾内科于一体的医学科技类期刊,主要介绍国外泌尿系统领域的最新理论、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直接为我国从事泌尿系统(含泌尿外科与肾内科)教学、科研与临床的专业人员服务。本刊栏目包括论著、临床报告、综述。本刊已进入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以及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YKL-40、FGF21与尿毒症患者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的关系

    丁红赟刘容林颖崔小平...
    700-7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人软骨糖蛋白-40(YKL-40)、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与尿毒症患者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MIAS)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186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MIAS分为MIAS组(40例)和非MIAS组(146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YKL-40、FGF21、白蛋白(AL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总动脉或分叉处的内膜中层厚度(IMT).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YKL-40、FGF21与ALB、hs-CRP、IMT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尿毒症患者发生MIAS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YKL-40、FGF21鉴别尿毒症患者发生MIAS的价值.结果 MIAS组的血清YKL-40、FGF21水平均高于非MIAS组(均P<0.05).MIAS组的血清YKL-40、FGF21水平与hs-CRP、IMT呈正相关(均P<0.05),与ALB呈负相关(P<0.05).血液透析时间过长、高YKL-40、高FGF21是尿毒症患者发生MIAS的危险影响因素(均P<0.05).YKL-40、FGF21鉴别尿毒症患者发生MIA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8、0.701,联合YKL-40、FGF21鉴别尿毒症患者发生MIA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3,高于二者单独诊断(P<0.05).结论 尿毒症合并MIAS患者的血清YKL-40、FGF21水平显著增高,可能与MIAS的发生有关,检测血清YKL-40和FGF21有助于评估MIAS的风险.

    尿毒症动脉粥样硬化营养不良人软骨糖蛋白-39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前臂腕部两种动静脉内瘘吻合术对近期血流量和1年内栓塞发生情况的影响

    吴腾南吴军张宏
    705-7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前臂腕部两种不同动静脉内瘘吻合术对患者动静脉内瘘近期血流量和1年内栓塞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81例行前臂腕部动静脉内瘘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中不同吻合方式将患者分为端侧组(动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41例)和端端组(动静脉内瘘端端吻合术,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内瘘成熟时间、内瘘成熟率、动静脉瘘口直径与内瘘近期血流量以及术后1年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管缝合时间、缝合漏血补针例数以及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端侧组的内瘘成熟时间短于端端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内瘘成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端侧组的动静脉瘘口直径、内瘘血流量大于端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端侧组的1年内总栓塞发生率低于端端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71%(13/41)vs.35.00%(14/40),P>0.05].结论 动静脉内瘘端侧吻合术与动静脉内瘘端端吻合术比较,内瘘易成熟,且动静脉内瘘有较为理想的近期血流量,1年内栓塞发生率低,但以上两种手术吻合方式的整体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吻合术,外科前臂动静脉内瘘栓塞

    模块化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联合回肠输出道术在膀胱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杨成林王尉曹智王凯强...
    709-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模块化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联合回肠输出道术治疗男性膀胱癌患者的手术技巧、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行模块化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联合回肠输出道术的14例男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除引流管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及随访期间肿瘤复发转移情况并总结手术经验.结果 本组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标本切缘均为阴性,术后随访时间11~48个月,14例均全部存活,未见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病例.结论 模块化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联合回肠输出道术解剖结构显露满意,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及缩短住院时间,有临床推广价值.

    膀胱肿瘤膀胱切除术腹腔镜检查回肠输出道

    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综合治疗患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王剑李小龙关心劳咏锋...
    712-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报道了 1例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综合治疗的病例.患者81岁,因间断肉眼血尿2周入院,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mHSPC,临床分期为cT2N1M1b期.遂给予患者醋酸地加瑞克治疗,治疗5个月后发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控制不良并伴骨转移灶增多,遂改用氟他胺+醋酸戈舍瑞林.治疗3个月后将氟他胺替换为比卡鲁胺后继续用药,治疗2年后复查显示睾酮水平升高伴症状加重,经医师评估后将治疗方案调整为恩扎鲁胺+醋酸戈舍瑞林,随访截止至2022年11月1日,治疗期间患者病情平稳,未发现疾病进展,仍保持激素敏感状态.

    肿瘤转移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肿瘤恩扎鲁胺

    显微外科技术在外伤性睾丸破裂中的临床应用(附18例报道)

    孙树志于磊王洪强周沛红...
    715-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外伤性睾丸破裂修复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8例因外伤性睾丸破裂行显微镜下睾丸破裂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实施阴囊探查术+显微镜下睾丸破裂修复术.术后3个月复查阴囊彩超、VAS评分、精液分析、血清睾酮、国际勃起功能问卷(IIEF-5)、生育随访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显微镜下睾丸破裂修复术,术后均未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随访期内均未出现睾丸附睾炎、睾丸坏死、鞘膜积液等并发症,随访期内有2例育龄期患者的配偶自然受孕并顺利妊娠.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用于外伤性睾丸破裂修复术安全有效,特别是对于有生育需求的青年男性患者,能够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睾丸组织,保存男性生育力,推荐临床应用.

    外伤阴囊睾丸破裂显微镜外科手术

    TURP术后患者LUTS的治疗进展

    闵岩高泽宏刘荣耀
    718-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良性前列腺增生是当今世界上影响男性健康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特别是老年男性的生活质量.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进展,BPH患者越来越多.手术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最常见的微创治疗方法,长期以来TURP被认为是BPH手术治疗的金标准,但仍有大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持续性的下尿路症状(LUTS),而需要药物甚至再次手术治疗.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TURP术后LUTS患者的治疗效果作一综述.

    前列腺增生下尿路症状前列腺切除术

    PFKFB4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农德勇李伟
    72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代谢酶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酶4(PFKFB4)是存在于细胞质的一类双功能代谢酶,有蛋白激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其参与了肿瘤的发生,与肿瘤细胞糖代谢、转录调节、细胞周期进程、自噬和血管生成及耐药有关.研究表明,PFKFB4在多种实体肿瘤中高表达,且被认为与肿瘤预后不良有关.本文就PFKFB4的生物学特征、在肿瘤进展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在常见泌尿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泌尿系肿瘤PFKFB4糖酵解细胞自噬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存膀胱的综合治疗进展

    陈剑柏邱建新
    725-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患者发现时多数已经发展到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目前国际上公认膀胱根治性切除术(RC)+盆腔淋巴结清扫术(PLND)是治疗MIBC的金标准,但是RC存在手术难度高、创伤大、围手术期并发症概率高等问题,同时还因尿道改流给患者未来的生活和护理带来诸多不便.近些年来,在不影响肿瘤控制的前提下,保存膀胱综合治疗MIBC的方案越来越多地被纳入考虑和开展.本文将对保存膀胱综合治疗MIBC的研究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膀胱肿瘤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肾上腺皮质腺癌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李治州王茂宇王辉清
    730-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肾上腺皮质腺癌(ACC)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侵袭性恶性肿瘤,预后不良.手术和化疗是其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但疗效欠佳.近年来,免疫治疗领域发展迅速,为ACC患者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对免疫治疗在ACC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重点阐述ACC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联合治疗、新型免疫调节剂、癌症疫苗以及其他相关免疫治疗方面的进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肾上腺皮脂腺癌免疫疗法

    人工智能在肾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地里亚尔·地里夏提鲁剑德拜合提亚·阿扎提木拉提·热夏提...
    733-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肾癌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术治疗以肾根治性切除术和肾部分切除术为主.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当下研究热点,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领域,并且在肾癌手术治疗全过程中辅助影像学诊断、病理诊断、手术评估、技能培训、预后及并发症预测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就人工智能在肾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和展望进行综述.

    肾肿瘤人工智能肾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