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曾因明

月刊

1673-4378

gjmzyfs@163.com

0516-85708135

221002

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楼17楼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and Resuscit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0年创刊,中华医学会、徐州医学院主办。本刊前身是《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以提高为宗旨,竭诚为我国麻醉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建设起到推动和导向作用。期刊内容涵盖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诊疗、药物依赖与戒断等领域。本刊以综述为特色,以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核心,以临床前瞻性研究、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为重点。设置有论著、综述、述评、病例析评、学科建设等栏目。目前已被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全文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SC-EV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生成减轻脓毒症相关急性肺损伤

    邵毓雯吴丹施雨鑫王杨寒召...
    1121-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来源的细胞外囊泡(EV)(MSC-EV)在脓毒症相关急性肺损伤(SI-ALI)中对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提取的MSC-EV进行表征鉴定,采用纳米流式检测仪检测其粒径范围,电镜检测其形态,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V标记物[凋亡诱导因子6相互作用蛋白抗体(Alix)、溶酶体相关膜蛋白3(CD63)、细胞分化抗原9(CD9)、钙联蛋白(Calnexin)].将18只野生型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S组)、盲肠结扎穿孔术(CLP)组、治疗组(CME组).S组小鼠开腹后关腹,CLP组进行CLP,CME组CLP前1h尾静脉注射MSC-EV(200 μg/只);苏木精-伊红(H-E)染色比较3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免疫荧光染色法比较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水平.取人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C组)、丙二醇甲醚醋酸酯组(PMA组)、细胞治疗组(PME组).C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处理,PMA组给予PMA 50 nmol/L,PME组在PMA刺激前1 h给予MSC-EV 20 mg/L;免疫荧光染色法比较3组细胞CitH3水平,活性氧(ROS)染色法比较细胞ROS水平.结果 纳米流式检测结果显示MSC-EV粒径范围为60~100 nm;透射电镜显示杯状的囊泡图像;Western blot显示MSC-EV表达EV的标志蛋白Alix、CD63、CD9,不表达Calnexin.与S组比较,CLP组肺组织肺泡壁较厚、出血较多、炎症细胞浸润较多,肺组织MPO、CitH3水平较高(均P<0.05);与CLP组比较,CME组肺组织肺泡壁较薄、出血较少、炎症细胞浸润较少,肺组织MPO、CitH3水平较低(均P<0.05).与C组比较,PMA组CitH3、ROS水平较高(均P<0.05);与PMA组比较,PME组CitH3、ROS水平较低(均P<0.05).结论 MSC-EV可以通过减少ROS从而抑制NET生成,进而缓解SI-ALI.

    脓毒症急性肺损伤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外囊泡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微RNA-146a通过抑制NLRP3表达缓解呼吸机所致肺损伤的机制研究

    秦晓枫张明茹吴海峰谷长平...
    1127-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RNA-146a(miR-146a)对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含热蛋白结构域受体3(NLRP3)的调节作用及其在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①MLE-12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3孔):机械牵张(CS)0 h组、CS 2 h组、CS 4 h组,分别进行幅度为20%、频率为0.5 Hz的CS 0、2、4 h.②MLE-12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4组(每组 3 孔):Negative control(NC)对照组(NC+CS 0 h 组)、miR-146a过表达组(Mimic+CS 0 h 组)、NC+CS 4 h组、miR-146a过表达+CS 4 h组(Mimic+CS 4 h组),分别转染序列NC或miR-146a-5p Mimic后进行CS 0或4 h.③MLE-12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每组3孔):微RNA Inhibitor N.C.(N.C.)对照组(N.C.+CS 0 h组)、miR-146a抑制组(Inhibitor+CS 0 h组)、N.C.+CS 4 h组、miR-146a抑制+CS 4 h组(Inhibitor+CS 4 h组),分别转染 N.C.或miR-146a-5p Inhibitor后进行CS 0或4 h.④MLE-12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8组(每组3孔):对照组(NC组)、miR-146a过表达组(Mimic组)、自噬溶酶体途径抑制剂组(NC+CQ组)、miR-146a过表达+自噬溶酶体途径抑制剂组(Mimic+CQ组)、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组(NC+MG132组)、miR-146a过表达+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组(Mimic+MG132组)、蛋白合成酶抑制剂组(NC+CHX组)、miR-146a过表达+蛋白合成酶抑制剂组(Mimic+CHX组),分别转染序列NC或miR-146a-5p Mimic后加入自噬溶酶体途径抑制剂氯喹(CQ)、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或蛋白合成酶抑制剂放线菌酮(CHX).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钙黏素(E-cadherin)、闭合蛋白(Oc-cludin)、NLRP3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146a水平.结果 ①与CS 0 h组比较,CS 2 h组和CS 4 h组miR-146a、E-cadherin、Occludin 水平较低,NLRP3 蛋白水平较高(均 P<0.05);与 CS 2 h 组比较,CS 4 h 组 miR-146a、E-cadherin、Oc-cludin蛋白水平较低,NLRP3蛋白水平较高(均P<0.05).②与NC+CS 0 h组比较,NC+CS 4 h组NLRP3蛋白水平较高,E-cadherin 及 Occludin 水平较低(均P<0.05);Mimic+CS 0 h组 NLRP3 蛋白水平较低(P<0.05).与 NC+CS 4 h 组比较,Mimic+CS 4 h组 NLRP3 蛋白水平较低,E-cadherin及 Occludin水平较高(均 P<0.05).③与 N.C.+CS 0 h组比较,N.C.+CS 4 h 组和 Inhibitor+CS 0 h组 NLRP3 蛋白水平较高,E-cadherin 及 Occludin 水平较低(均 P<0.05).与 N.C.+CS 4 h组比较,Inhibitor+CS 4 h组 NLRP3蛋白水平较高,E-cadherin及Occludin水平较低(均P<0.05).④与NC组比较,Mimic组和NC+CHX组NLRP3蛋白水平较低(P<0.05),NC+CQ组与NC+MG132组NLRP3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Mimic组比较,Mimic+CHX组NLRP3蛋白水平较高(P<0.05),Mimic+CQ组与Mimic+MG 132组NLRP3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S后miR-146a水平降低、NLRP3水平增加,激活炎症反应导致上皮屏障相关的连接蛋白E-cadherin及Occludin降解形成VILI;miR-146a可能经蛋白合成途径抑制NLRP3表达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V1L1.

    呼吸机所致肺损伤微RNA-146a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含热蛋白结构域受体3

    七氟醚暴露通过抑制终纹床核中的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缓解幼年小鼠创伤后应激障碍

    周凯意胡家祺吴亚男梁杰贤...
    1135-1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终纹床核(BNST)中的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在七氟醚暴露缓解幼年小鼠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调控作用.方法 取3周龄SPF级雄性C57/BL小鼠43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对照组(C组,11只)、七氟醚组(S组,12只)、对照+溶媒组(C1组,5只)、对照+ERK抑制剂组(C2组,5只)、七氟醚+溶媒组(S1组,5只)、七氟醚+ERK激动剂组(S2组,5只).S组、S1组、S2组小鼠连续3d暴露于3%七氟醚+30%氧气,每天2h;C组、C1组、C2组小鼠连续3 d暴露于30%氧气,每天2 h.S组、S1组、S2组小鼠七氟醚干预后1d间断给予足底电击,建立应激增强恐惧学习(SEFL)模型;C组、S组小鼠在第2天进行创伤场景测试,观察小鼠僵直行为,计算僵直行为时间百分比(T1);6组小鼠在第3天进行电击-新场景配对,观察小鼠僵直行为,计算小鼠基础僵直行为时间百分比(T2);6组小鼠在第4天进行敏化测试,观察小鼠僵直行为,计算小鼠敏化测试僵直行为时间百分比(T3).敏化测试前30 min,C2组小鼠腹腔注射ERK抑制剂U0126 10mg/kg,S2组小鼠腹腔注射ERK激动剂Honokiol 10mg/kg,C1组、S1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500 µl,C组和S组不做处理.敏化测试结束后处死小鼠,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组小鼠BNST中p-ERK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组和S组BNST中p-ERK与囊泡型谷氨酸转运体2(VGLUT2)的共标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S组小鼠T1和T3均降低(均P<0.05),T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1组比较,C2组小鼠T3降低(P<0.05),T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1组比较,S2组T3明显升高(P<0.05),T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S组小鼠BNST中p-ERK阳性细胞面积减少(P<0.05);与C1组比较,C2组小鼠BNST中p-ERK阳性细胞面积减少(P<0.05);与S1组比较,S2组小鼠BNST中p-ERK阳性细胞面积增加(P<0.05);与C2组比较,S2组小鼠BNST中p-ERK阳性细胞面积增加(P<0.05).C组小鼠在BNST激活的ERK阳性神经元中有较多VGLUT2,激活的p-ERK与VGLUT2共表达;S组在BNST激活的ERK阳性神经元中VGLUT2较少,激活的p-ERK不与VGLUT2共表达.结论 多次七氟醚暴露能缓解幼年小鼠创伤后应激障碍,这可能是通过抑制终纹床核兴奋性神经元中ERK引起的.

    七氟醚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创伤后应激障碍终纹床核幼年小鼠

    转录组学联合蛋白质组学测序探索与ARDS肺组织病理变化相关的血清生物标志物

    龚睿王乐龙刚宇汪茜...
    1141-1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与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组织病理蛋白变化一致的血清蛋白标志物.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SPF级健康C57BL/6小鼠分为2组:对照组(Control组,19只)和ARDS实验组[内毒素(LPS)组,21只].LPS组小鼠给予LPS气道注射,Control组小鼠经气道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模型构建后24 h,将两组小鼠麻醉后处死,取肺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湿/干重比(W/D)检测评估ARDS疾病模型;另外对Control组和LPS组小鼠肺组织分别进行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测序,并对两组小鼠的血清进行蛋白质组学测序,然后将上述测序数据与本课题组前期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导致的ARDS患者的血清和肺组织蛋白质组学数据进行联合分析,以筛选与肺组织病理蛋白变化一致的血清蛋白标志物.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LPS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和肺W/D均升高(均P<0.05),ARDS小鼠疾病模型构建成功.通过对小鼠肺组织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测序以及血清蛋白质组学测序,共鉴定出28个共同的差异表达蛋白(CM-DEP),这些蛋白在ARDS小鼠肺组织及血清中的变化趋势一致.进一步结合ARDS患者肺组织与血浆蛋白质组学测序结果,筛选出4个候选蛋白,即结合珠蛋白(HP)、S100钙结合蛋白A9(S100A9)、血清淀粉样蛋白A1(SAA1)、血清淀粉样蛋白A2(SAA2),它们与AR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4个候选蛋白(HP、S100A9、SAA1和SAA2)有潜力成为反映ARDS肺组织病理变化的血清生物标志物,且可能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清生物标志物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

    持续静脉泵注利多卡因对脓毒症早期大鼠肾损伤的影响

    张贵超张宇轩李青青徐桂萍...
    1151-1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静脉泵注利多卡因对脓毒症早期大鼠肾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16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40只):假手术组(S组)、盲肠结扎穿孔组(CLP组)、利多卡因组(L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S组大鼠打开腹腔后立即缝合,其余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建立脓毒症模型.L组大鼠建模完成即刻给予利多卡因负荷量10mg/kg,再以10mg·kg-1·h-1持续尾静脉泵注3h;N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记录4组大鼠体重;于开腹即刻(T0)、CLP术后2h(T1)、CLP术后4h(T2)、CLP术后8 h(T3)、CLP术后20 h(T4)、CLP术后24 h(T5)时每组各取5只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α(TNF-α)、肌酐(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T5时肾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收集并测定T1~T5时大鼠尿量;观察各组剩余10只大鼠72 h生存率.结果 4组大鼠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大鼠T0时IL-6、TNF-α、Cr、BUN、Cys-C、NGA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组比较:CLP组、L组和N组大鼠T1~T5时IL-6、TNF-α、Cr、BUN、Cys-C、NGAL 水平较高(均P<0.05),尿量较少(均 P<0.05).与 CLP 组比较:L 组大鼠 T1~T5 时 IL-6、TNF-α、Cr、BUN、Cys-C、NGAL水平较低(均P<0.05),尿量较多(均P<0.05);N组大鼠T1、T2时Cr水平较低(均P>0.05),T3~T5时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T1~T5 时 IL-6、TNF-α、BUN、Cys-C、NGAL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T1时尿量较多(均 P<0.05),T2~T5时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N组比较:L组大鼠T1~T5时IL-6、TNF-α、Cr、BUN、Cys-C、NGAL水平较低(均P<0.05);T2~T5时尿量较多(均P<0.05),T1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大鼠肾组织中肾小球、肾小管及小管间质结构完整,肾皮质、髓质结构清晰,肾单位形态结构正常,基底膜、系膜区均未见炎症细胞浸润.与S组(100%)比较,CLP组(10%)、L组(60%)和N组(40%)大鼠72 h生存率较低(均P<0.05);与CLP组比较,L组大鼠72 h生存率较高(P<0.05);其余各组间大鼠72 h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静脉泵注利多卡因可以抑制IL-6和TNF-α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减少脓毒症大鼠早期肾损伤,起到肾保护的作用.

    脓毒症炎症因子急性肾损伤利多卡因

    不同肌松程度对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和生存率的影响

    修天宇韩佳育安奕李丽霞...
    1157-1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肌松程度对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择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中度肌松组(M组)和深度肌松组(D组).两组患者均于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M组维持四个成串刺激(TOF)计数1~2,术中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mmHg(1 mmHg=0.133 kPa),D组维持TOF计数为0且强直刺激后单刺激计数1~2,术中气腹压力维持在8~10mmHg,两组患者其他麻醉用药和术中麻醉管理方案相同,术后均采用患者自控镇痛.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比、年龄、体重指数(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麻醉时间].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停药至拔管时间,气腹压力,气腹时间;记录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48、72 h静息和活动时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分,术后24、48、72 h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2年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估患者恢复质量,记录EQ-5D指数、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和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停药至拔管时间,气腹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气腹压力均低于M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48、72 h静息及活动时NRS评分,术后24、48、72 h PONV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2年EQ-5D指数、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生存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中维持不同肌松程度并未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中度肌松和深度肌松均可安全应用.

    老年人神经肌肉阻滞围手术期并发症生存率

    含钙置换液在局部枸橼酸抗凝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邱小松薛婷叶英燕宪亮...
    1163-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含钙置换液和无钙置换液在局部枸橼酸抗凝(RCA)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接受RCA的CRRT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含钙置换液组(含钙组,41例)和无钙置换液组(无钙组,3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连续性静脉透析滤过后稀释治疗模式,含钙组使用含钙置换液,无钙组使用无钙置换液,两组患者的抗凝方案及葡萄糖酸钙、钾离子补充方式均相同.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年龄、性别比、病因、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血滤器使用寿命、更换血滤器原因,CRRT后1、4、8、16、24、48、72h血清钙离子浓度及滤器后钙离子浓度,置管方式、撤机前跨膜压、血流速、置换液流速、透析液流速、治疗剂量、滤过分数、枸橼酸钠使用量及葡萄糖酸钙使用量,肾功能恢复率、E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血滤器使用寿命、更换血滤器原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含钙组患者葡萄糖酸钙使用量低于无钙组(P<0.05).两组患者置管方式、撤机前跨膜压、血流速、置换液流速、透析液流速、治疗剂量、滤过分数及枸橼酸钠使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RRT后8、24 h无钙组患者血清钙离子浓度高于含钙组(均P<0.05),CRRT后1、4、16、48、72h两组患者血清钙离子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RRT后1、48、72h含钙组患者滤器后钙离子浓度高于无钙组(均P<0.05),CRRT后4、8、16、24h两组患者滤器后钙离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肾功能恢复率、E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RCA的CRRT采用含钙置换液与无钙置换液具有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含钙置换液能够显著减少葡萄糖酸钙的使用量,减少手工配置无钙置换液带来的相关风险,更有利于简化临床治疗流程.

    含钙置换液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局部枸橼酸抗凝

    妊娠合并胎盘植入产妇行剖宫产围手术期麻醉多学科管理分析

    王艳双车向明徐铭军
    1169-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妊娠合并胎盘植入产妇行剖宫产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 纳入2017年10月至2022年4月出院诊断为"剖宫产、胎盘植入或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产妇的病例资料92例,根据胎盘植入程度分为粘连型组(A组,19例)、植入型组(B组,43例)、穿透型组(C组,30例).记录产妇一般情况(年龄、身高、体重、孕次、产次、孕周)、麻醉方式、术前腹主动脉球囊和(或)输尿管支架放置情况、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纤维蛋白原(FIB)丢失量、术中输入血制品(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自体血、FIB、凝血酶原复合物、氨甲环酸)情况、产妇预后[切除子宫情况、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入住率]及新生儿情况(身长、体重、Apgar评分).结果 3组产妇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组比较:C组孕周较短,手术时长、住院时间较长,输尿管支架放置率较高,输入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自体血、氨甲环酸较多,子宫切除率较高,新生儿身长较短、体重较轻(均P<0.05);B组、C组椎管内麻醉比例较低,全麻比例较高,出血量较多,腹主动脉球囊放置率较高,ICU入住率较高(均P<0.05).与B组比较,C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多,腹主动脉球囊放置率、输尿管支架放置率较高,输入悬浮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自体血、氨甲环酸较多,新生儿身长较短、体重较轻,子宫切除率、ICU入住率较高(均P<0.05).3组产妇手术前后FIB丢失量、输入FIB、输入凝血酶原复合物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胎盘植入产妇行剖宫产围手术期的麻醉目前仍以椎管内麻醉为主;采用自体血回输无不良反应发生,进一步证实自体血回输安全、有效;术前放置腹主动脉球囊使患者术中出血量减少,子宫切除率明显下降;多学科会诊、围手术期精细化管理是保障产妇安全的重要支撑.

    妊娠胎盘植入剖宫产围手术期麻醉

    睡眠障碍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ICU住院时间的影响:基于MIMIC-Ⅳ数据库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黄捷朱雅琳欧阳雨漫王嘉锋...
    1175-1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睡眠障碍与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延长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8年至2019年在重症监护医学数据集(MIMIC-Ⅳ)数据库中接受过心脏外科手术且术后入住ICU的患者.根据是否有睡眠障碍,将患者分为睡眠正常组和睡眠障碍组.收集患者在ICU的基线指标、合并症、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ICU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睡眠障碍与ICU住院时间延长及谵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心脏外科手术患者6319例.与睡眠正常组比较,睡眠障碍组患者慢性肺部疾病和肝脏疾病比例更高(均P<0.05),其余基线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睡眠障碍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延长发生率高于睡眠正常组(P<0.05),两组患者谵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女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脏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平均血压、呼吸频率、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尿素氮、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乳酸、谵妄、睡眠障碍是心脏外科手术患者ICU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睡眠障碍与ICU住院时间延长存在显著相关性[风险比(HR)1.42,95%置信区间(CI)1.03~1.96,P<0.05],在调整年龄、性别、人种、合并症后,这种关联仍有统计学意义(HR 1.48,95%CI 1.06~2.08,P<0.05);但睡眠障碍没有增加该类患者发生谵妄的风险(P>0.05).结论 睡眠障碍预示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延长的风险较高.

    睡眠障碍心脏外科手术重症监护治疗病房住院时间谵妄

    个体化呼气末正压对胸外科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影响的Meta分析

    李梦婷卢静陈吉祥陶文杰...
    1181-1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比较个体化呼气末正压(PEEP)与固定化PEEP对胸外科手术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等数据库,收集胸外科手术术中使用个体化PEEP和固定化PEE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2月.至少2名研究员独立按照Cochrane手册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RCT 13篇,共计患者3 535例,个体化PEEP组1 775例,固定化PEEP组1 760例.与固定化PEEP组比较,个体化PEEP组PPC发生率降低[比值比(OR)0.38,95%置信区间(CI)0.29~0.51,P<0.001],术中动脉血氧分压(PaO2)升高[标准化均数差(SMD)0.27,95%CI 0.12~0.42,P<0.001],术中肺顺应性升高(SMD 0.75,95%CI 0.67~0.82,P<0.001),术中驱动压(DP)降低(SMD-2.17,95%CI-2.42~-1.93,P<0.001).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MAP)、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固定化PEEP比较,胸外科手术中运用个体化PEEP能够改善术中氧合,提高肺顺应性,降低DP,降低PPC发生率.

    呼气末正压术后肺部并发症肺保护性通气单肺通气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