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曾因明

月刊

1673-4378

gjmzyfs@163.com

0516-85708135

221002

江苏省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楼17楼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and Resuscita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80年创刊,中华医学会、徐州医学院主办。本刊前身是《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以提高为宗旨,竭诚为我国麻醉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建设起到推动和导向作用。期刊内容涵盖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生命复苏、疼痛诊疗、药物依赖与戒断等领域。本刊以综述为特色,以创新性研究成果为核心,以临床前瞻性研究、应用基础和基础研究为重点。设置有论著、综述、述评、病例析评、学科建设等栏目。目前已被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全文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触发点干针疗法联合超声引导下颈神经后支阻滞用于颈型颈椎病疼痛临床研究

    王佳佳胡长馨陈唯孙凡...
    956-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触发点干针疗法联合颈神经阻滞与单纯颈神经阻滞治疗对颈型颈椎病(NTCS)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8月至2023年10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就诊的NTCS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试验组)和神经阻滞组(对照组),每组34例.试验组行触发点干针疗法联合颈神经后支阻滞治疗,对照组行颈神经后支阻滞治疗.进行两次操作为1个治疗周期,两次治疗间隔6d.记录两组患者性别、体重指数(BMI)、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记录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d、1周、4周、12周的数字分级评分法(NRS)疼痛评分、颈痛量表(NPQ)评分,治疗前、治疗后4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治疗前、治疗后1d的颈部关节活动度(CROM)(屈伸、侧弯、旋转);同时记录在院期间补救药物使用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NRS疼痛评分、NPQ评分均降低(均P<0.05),治疗后4周PSQI评分均降低(均P<0.05),治疗后1 d CROM(侧弯、旋转)均增加(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4周、12周的NRS疼痛评分及NPQ评分均较低(均P<0.05),治疗后4周PSQI评分较低(P<0.05),治疗后1 d CROM(侧弯、旋转)均较大(均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触发点干针疗法联合超声引导下颈神经后支阻滞治疗NTCS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神经阻滞治疗.

    颈型颈椎病肌筋膜触发点干针神经阻滞

    普瑞巴林联合氨酚曲马多对肺结节穿刺定位术患者急性疼痛的影响

    王清峰刘泓妍张丽刘郁鋆...
    962-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普瑞巴林和氨酚曲马多对CT引导下肺结节穿刺定位术患者急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采用2x2析因试验设计,选取120例择期行CT引导下肺结节穿刺定位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30例)、普瑞巴林复合安慰剂组(PC组,29例)、氨酚曲马多复合安慰剂组(AC组,30例)、普瑞巴林复合氨酚曲马多组(PA组,29例).各组均于定位前1h 口服相应药物.分析普瑞巴林与氨酚曲马多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若存在交互作用,则分析普瑞巴林和氨酚曲马多各自的单独效应;若不存在交互作用,则分析普瑞巴林和氨酚曲马多各自的主效应).若分析普瑞巴林的主效应,患者则分为普瑞巴林组(58例)与非普瑞巴林组(60例);若分析氨酚曲马多的主效应,患者则分为氨酚曲马多组(59例)与非氨酚曲马多组(59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和穿刺定位相关资料.采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估所有患者的疼痛评分,记录定位后即刻收缩压、即刻舒张压、即刻心率、即刻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中重度疼痛发生率、镇痛补救比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定位前后收缩压差值、定位前后舒张压差值和定位前后心率差值.结果 患者一般资料和穿刺定位相关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普瑞巴林与氨酚曲马多的主效应均显著(P<0.05),但两者交互作用不显著(P=0.752).与非普瑞巴林组比较,普瑞巴林组患者NRS评分、定位后即刻收缩压、定位后即刻舒张压、定位后即刻心率、中重度疼痛发生率、镇痛补救比例均较低(均P<0.05),定位后即刻脉搏血氧饱和度及非常满意的人数均较高(均P<0.05),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氨酚曲马多组比较,氨酚曲马多组患者NRS评分、定位后即刻收缩压、定位后即刻舒张压、定位后即刻心率、中重度疼痛发生率、镇痛补救比例均较低(均P<0.05),定位后即刻脉搏血氧饱和度及非常满意的人数均较高(均P<0.05),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PC组和AC组比较,PA组患者NRS评分、定位前后收缩压差值、定位前后舒张压差值和定位前后心率差值均较低(均P<0.05);与C组比较,PC组和AC组患者NRS评分、定位前后收缩压差值、定位前后舒张压差值和定位前后心率差值均较低(均P<0.05);但PC组和AC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PA组患者定位后即刻收缩压、定位后即刻舒张压、定位后即刻心率、中重度疼痛发生率、镇痛补救比例均较低,而定位后即刻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非常满意的人数均较高(均P<0.05).与C组比较,AC组患者中重度疼痛发生率较低(P<0.05),而非常满意的人数较高(P<0.05).C组、PC组、AC组、PA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普瑞巴林及氨酚曲马多联合用药或单一用药均能显著降低患者肺结节穿刺定位后的疼痛评分,但二者联合用药镇痛效果最佳,显著降低了穿刺定位后的血流动力学波动,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肺结节穿刺定位急性疼痛普瑞巴林氨酚曲马多

    超声评估反比通气对胸科术后膈肌功能的影响

    王娴雅何林丹丰嘉露张邓新...
    970-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M型超声评价反比通气对胸科肺部手术术后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单侧单个肺叶切除术的患者86例,年龄18~65岁,18.5 kg/m2<体重指数(BMI)<30.0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通气组(C组)、反比通气组(F组),每组43例.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双肺通气时潮气量(VT)6~8ml/kg,呼吸频率(RR)12~15次/min,吸入氧浓度50%,吸入氧流量1 Umin;单肺通气时F组吸呼比(I:E)=2:1,VT 6 ml/kg,呼气末正压(PEEP)5 cmH2O(1 cmH2O=0.098 kPa),C组I∶E=1∶2,两组患者其他呼吸参数一致.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比、BMI、ASA分级、高血压、糖尿病).记录麻醉前(T0)、单肺通气后5min(T1)、单肺通气后1h(T2)、术毕即刻(T3)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记录T1、T2、T3时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平均气道压(Pmean)和PEEP;应用M型超声采集T0和拔管后即刻(T4)的双侧膈肌移动度(DE)及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记录住院时间、膈肌功能障碍及术后5 d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膈肌功能障碍与术后5 d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Spear-man 相关性分析;记录手术时间、单肺通气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术毕拔管后记录警觉/镇静观察评分.结果 与C组比较:F组T4时术侧及非术侧DE较高、D-RSBI较低(均P<0.05);DE差值、D-RSBI差值较低(均P<0.05);T1、T2时PaO2较高(均P<0.05);T1、T2、T3时Ppeak、Pplat较低(均P<0.05),PEEP、Pmean较高(均P<0.05).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4时术侧及非术侧DE降低、D-RSBI升高(均P<0.05).与术侧比较,两组患者T4时非术侧DE较高、D-RSBI较低(均P<0.05),DE差值、D-RSBI差值较低(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膈肌功能障碍发生情况与术后5 d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呈正相关(r=0.65,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反比通气可改善膈肌功能,降低膈肌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膈肌功能障碍是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一个关键因素.

    膈肌超声术后肺部并发症膈肌功能障碍反比通气

    全身麻醉下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随机森林预测模型

    宋明雪盛崴宣刘鹏飞缪慧慧...
    97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行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术(HIPEC)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行CRS+HIPEC的298例患者围手术期信息[性别、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总入量、术中总出量、出血量、尿量、胶体液输注量、晶体液输注量、自体血回输量、红细胞输注量、血浆输注量、围手术期进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时参考的每搏变异度(SVV)值].根据患者术后有无PPC,将患者分为PPC组(106例)和非PPC组(192例).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筛选PPC的特征变量并建立随机森林预测模型,计算随机森林预测模型的袋外误差率,分别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计算混淆矩阵及参数(包括准确度、Kappa值、灵敏度、特异度、精准度、召回率、F1-Score);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95%置信区间(CI)]、校准曲线,绘制自变量排序图和各特征变量的偏依赖图.结果 与非PPC组比较,PPC组的手术时间较长(P<0.05),术中总入量、术中总出量、出血量、胶体液输注量、尿量和红细胞输注量均较多(均P<0.05),围手术期进行GDFT时参考的SVV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出血量、红细胞输注量和围手术期进行GDFT时参考的SVV值为PPC的特征变量(P<0.05).随机森林预测模型的袋外误差率为1.400%.训练集准确度1.000,测试集准确度0.952,说明模型整体预测准确性高.Kappa值训练集1.000,测试集为0.894,说明模型整体预测能力的一致性高.训练集的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1.000,测试集的灵敏度为0.871,特异度为1.000,说明模型的整体区分度较好.训练集的精准度为1.000,召回率为1.000,F1-Score为1.000,测试集的精准度为1.000,召回率为0.871,F1-Score为0.931,说明模型对于阳性结果的预测能力高.训练集ROC曲线的AUC为1.000(95%CI 1.000~1.000),测试集ROC曲线的AUC为0.997(95%CI 0.962~1.000),表明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判别能力.从自变量排序图可以看出特征变量对PPC的贡献程度:特征变量对PPC影响大小排序为围手术期进行GDFT时参考的SVV值>手术时间>出血量>红细胞输注量.从偏依赖图可以看出每个特征变量对PPC的影响及PPC随特征变量的变化趋势:PPC基本随手术时间的增加而波动上升;当出血量<1000 ml时,PPC波动改变,上升不明显,当术中出血量>1000ml时,PPC概率明显上升;红细胞输注量>1000 ml时,PPC上升明显;围手术期进行GDFT时参考的SVV值与PPC变化呈负相关.结论 影响PPC的特征变量有手术时间、出血量、红细胞输注量和围手术期进行GDFT时参考的SVV值.构建的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准确度,能很好地运用于进行CRS+HIPEC患者PPC的预测.

    随机森林预测模型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肺部并发症偏依赖图混淆矩阵

    胸腔镜下先天性双主动脉弓矫治术的麻醉处理5例

    朱昌娥张儒舫魏嵘
    984-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先天性双主动脉弓是先天性血管环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血管畸形,较早出现气管压迫症状.文章报道了5例胸腔镜下双主动脉弓矫治术的麻醉管理.该类患儿术前CT提示气道狭窄<50%,5例均采用静脉快诱导气管插管,支气管封堵器管外法实施单肺通气,5例患儿插管顺利且能耐受单肺通气.单肺通气建立之初1例患儿氧合出现短暂下降,可能为肺内分流增加所致,关闭七氟醚后氧合恢复.夹闭主动脉弓前30 min开始缓慢进行控制性降压并保证有效血容量,维持平均动脉压在50~60 mmHg(1 mmHg=0.133 kPa),关注呼吸动力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重视协助外科医师做阻断试验.术后顺利拔除气管导管,经治疗后出院.

    先天性双主动脉弓单肺通气小儿控制性降压麻醉管理

    机器学习在术后谵妄预测方面的应用及前景

    周柏贤李燕姜远旭
    98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术后谵妄(POD)与多种不良预后相关,具有重要的医学和公共卫生意义.不同年龄段的手术人群和手术类型均可发生POD.对POD进行精确预测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而POD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有关,现有的预测工具数量有限且在预测能力上存在一定不足.随着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应用的兴起,为POD的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文章综述近年来通过人工智能来预测POD的研究现状,揭示了其优缺点,并对未来前景进行讨论,以期为POD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术后谵妄预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环泊酚:一种新型静脉全麻药的应用

    张玉刘利古诗瑶王睿轩...
    993-9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泊酚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静脉全麻药,为2,6-二取代苯酚衍生物,类似于丙泊酚.文章主要介绍环泊酚的麻醉效果、起效时间和恢复时间,以及起效快、恢复快、镇静作用强、循环系统以及呼吸系统抑制轻、无蓄积、高效、注射痛发生率低和肢体活动少等优点.它可用于全麻诱导和维持、胃肠镜诊疗麻醉、纤维支气管镜诊疗麻醉、日间手术麻醉以及重症监护治疗病房镇静,是一种具有前景的临床麻醉药物.文章通过对环泊酚在基础研究以及临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环泊酚在其他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环泊酚静脉麻醉新型药物

    电压门控质子通道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张群吴仟孙建良
    999-10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压门控质子通道(Hv1)是一种特殊的阳离子通道,主要参与细胞内的氢离子运出以及协助小胶质细胞活性氧的产生.Hv1主要表达在哺乳动物的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肿瘤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Hv1的分子构成和分布情况,列举了 Hv1在创伤性脊髓损伤、脑卒中、多发性硬化症和帕金森病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为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一个新的防治靶点和思路.

    电压门控质子通道小胶质细胞氧化应激神经炎症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虾青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伟王迎斌张晶玉曹璐...
    1003-10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临床常见的病理过程,是多种临床急危重症和围手术期组织器官损伤的重要诱因.虾青素(AST)是一种天然活性物质,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抗增殖和抗凋亡特性,可与多种分子靶点有效结合,是治疗诸多临床疾病的潜在药物.文章着重介绍关于AST对心、脑、肝、肾、肠、肢体、性腺等组织器官IR损伤的保护作用,归纳、总结近年来相关研究中涉及的保护机制,进一步了解AST的药理活性,探讨AST在组织器官IR损伤中的治疗潜力,有助于探索临床IR损伤新的防治策略.

    虾青素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