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田增民

月刊

1673-4165

foreignmed@vip.163.com

025-84121542

211135

江苏省南京市锦绣花园8-204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设有标准与指南、综述、论著、病例报道、学术争鸣、会议动态和医学简讯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Enterprise支架置入术治疗有症状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张贺马莉端光鑫张曦...
    481-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Enterprise支架置入术治疗有症状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接受Enterprise支架置入术的有症状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评估残余狭窄程度、围操作期并发症、随访期间支架内再狭窄和卒中复发.结果 共纳入75例患者,男性55例(73.3%),年龄(58±9.7)岁.术前最后一次发作症状为卒中65例(86.7%),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0例(13.3%).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67例(89.3%),M2段狭窄8例(10.7%),狭窄程度为88.4%±8.90%.最后一次发作至支架置入的中位时间为18 d(四分位数间距:13~24 d).手术成功率100%,残余狭窄程度为17.3%±6.1%.4例(5.3%)患者发生围操作期并发症,包括3例缺血性卒中和1例有症状颅内出血.61例(81.3%)患者完成3~12个月的随访,其中7例(11.5%)发生支架内再狭窄,2例(3.3%)复发缺血性卒中.结论 Enterprise支架置入术治疗有症状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可能是安全和有效的.

    颅内动脉硬化大脑中动脉缺血性卒中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血管内手术支架治疗结果复发

    烟雾病患者后循环受累的发生率和转归

    李宏建
    486页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管内治疗: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

    郭永涛朱晓峰李明超
    487-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 deterioration,END)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因发生END在多模式影像指导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AIS患者.应用改良脑梗死溶栓治疗(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TICI)分级评价血管再通状况,2b或3级定义为血管成功再通.发病后90 d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功能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对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24h和>24 h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19例患者,男性13例,年龄(61.16±11.75)岁;中位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4分(四分位数间距2~5分),中位END时NIHSS评分13分(四分位数间距10~20分),12例(63.2%)在发生END前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中位基线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8分(四分位数间距7~9分);血管成功再通18例(94.7%),2例(10.5%)发生有症状颅内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发病后 90 d 时 mRS 评分:0~2 分 12 例(63.2%),3分4例(21.1%),5分1例(5.2%),6分(死亡)2例(10.5%).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24h组10例(52.6%),>24 h组9例(47.4%),两组仅基线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但术后血管成功再通率、sICH发生率以及90 d时转归良好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发生END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所致AIS患者在多模式影像指导下进行血管内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缺血性卒中疾病恶化血管内手术血栓切除术治疗结果

    梗死形态和模式对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后认知转归的影响

    李宏建
    494页

    血清CCL21和CXCR3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卒中相关性肺炎

    翟海燕李林祝丽芳任春娟...
    495-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清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 21(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21,CCL21)和C-X-C 基序趋化因子受体 3(C-X-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3,CXCR3)水平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年7月至2023年12月在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住院治疗的AIS患者.使用医院电子病例系统收集入院时血清CCL21和CXCR3检测结果以及一般临床资料.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AP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CCL21和CXCR3水平对SAP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150例AIS患者,男性91例(60.67%),年龄(61.48±7.92)岁.其中,41例(27.33%)在住院期间发生SAP.SAP组血清CCL21和CXCR3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有创机械通气、住院时间以及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比例与非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CL21[优势比(odds ratio,OR)1.022,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6~1.039;P=0.006]和CXCR3(OR 1.036,95%CI 1.018~1.054;P<0.001)水平均是SAP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CL21和CXCR3水平单独预测SAP的效能良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0(95%CI 0.634~0.825)和 0.807(95%CI 0.721~0.892),两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81(95%CI0.819~0.943).结论 AIS患者血清CCL21和CXCR3水平普遍较高.血清CCL21和CXCR3水平均与SAP密切相关,两者单独或联合对SAP均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缺血性卒中肺炎趋化细胞因子CCL21受体,CXCR3危险因素生物标志物

    rtPA抵抗是富血小板血栓的特有现象,可通过靶向非纤维蛋白成分来克服

    李宏建
    499页

    血脂变异性与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事件复发的相关性

    王国峰刘国力肖金潭吕舒...
    500-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脂变异性与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事件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就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并进行为期30个月的随访.计算随访期间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和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比较随访前后患者的血脂达标率.对脑血管事件复发情况进行监测,包括缺血性卒中、脑出血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TC、LDL-C、HDL-C和TG变异性与脑血管事件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14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男性81例(57.0%),年龄(63.4±5.8)岁,34例(23.9%)在随访期间出现复发性脑血管事件.随访结束时,患者TC、TG和LDL-C较随访前显著下降(P均<0.05),血脂达标率较随访前显著升高(51.4%对12.7%;P=0.001).其中,复发组LDL-C变异系数显著高于未复发组患者(P=0.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基线血脂、基线血压后,随访期间的LDL-C[SD:风险比(hazard risk,HR)4.051,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671~5.687,P=0.034;CV:HR 3.785,95%CI2.356~5.013,P=0.041]和 TC 变异性(SD:HR 3.821,95%CI 2.450~5.224,P=0.039;CV:HR3.715,95%CI 2.401~5.036,P=0.042)与脑血管事件复发独立相关.结论 LDL-C和TC变异性是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管事件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监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LDL-C和TC变异性并及时干预,有可能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复发风险.

    缺血性卒中脑血管障碍胆固醇甘油三酯胆固醇,LDL胆固醇,HDL复发

    艾多沙班与阿哌沙班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李宏建
    505页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增大、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和转归的相关性

    兰婷郝喜娃吕琳张翠琴...
    506-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与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血肿增大(hematoma enlargement,HE)、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和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内蒙古地区自发性脑出血多中心登记研究"(注册号:ChiCTR2000029494)数据库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9月期间登记的在发病后6 h内完成首次头颅CT,在发病24 h内进行血脂检查、CT复查并使用3D Slicer软件准确测量血肿体积的ICH患者.HE定义为24 h时血肿体积增加>33%或>6 ml,血肿破入脑室时HE定义为脑室血肿体积较基线增加≥1ml.END定义为发病后24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较基线增加≥4分或死亡.在发病后3个月时进行随访,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应用多变量logistic分析确定LDL-C与HE、END和转归的独立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338例ICH患者,男性206例(60.9%),LDL-C为(2.39±1.22)mmol/L.88例(26.0%)发生HE,67例(19.8%)发生END,162例(47.9%)3个月时转归不良.多变量logistic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LDL-C与HE(优势比0.312,95%置信区间0.208~0.467;P<0.001)和 END(优势比 0.408,95%置信区间 0.275~0.606;P<0.001)存在显著独立负相关联系,但与3个月时转归无关.结论 LDL-C较低与ICH患者的HE和END相关,但与转归无关.

    脑出血血肿胆固醇,LDL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疾病恶化治疗结果

    华佗再造丸在慢性脑低灌注小鼠脑白质损伤和认知损害中的保护作用

    李华李真童陈健聪黄凯滨...
    512-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华佗再造丸(HuatuoZaizao pills,HT)对慢性脑低灌注模型小鼠脑白质损伤及认知损害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使用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双侧颈动脉狭窄(bilater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BCAS)模型组和HT组.应用弹簧圈圈套双侧颈总动脉法制作BCAS模型.采用5g/kg剂量HT(或等量纯净水)连续处理小鼠4周后,使用新物体识别实验评估认知功能.通过LFB髓鞘染色评估神经髓鞘形态结构变化,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胼胝体髓鞘相关糖蛋白(myelin-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胼胝体和海马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onized calcium-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和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评估白质损伤及胶质细胞表达.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胼胝体髓鞘相关蛋白、Janus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和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 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he transcription 3,STAT3)以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lutathione peroxidase-1,GPx-1)和各种炎性因子mRNA表达.结果 新物体识别实验显示,小鼠在BCAS后4周出现显著工作记忆障碍(P<0.01),而HT组工作记忆障碍较BCAS组显著改善(P<0.01).LFB髓鞘染色显示,BCAS组显著髓鞘损伤(P<0.001),而HT组髓鞘损伤程度较BCAS组显著改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BCAS组和HT组小鼠胼胝体和海马均出现小胶质细胞增生,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比之下,HT组胼胝体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较BCAS组显著改善(P<0.05).qPCR显示,BCAS组髓鞘相关蛋白以及JAK2和STAT3 mRNA表达上调;与BCAS组比较,HT组JAK2和STAT3 mRNA表达下降(P均<0.05),而髓鞘相关蛋白表达上调(P均<0.05).此外,BCAS组和HT组海马组织炎性因子、BDNF和GPX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T可改善慢性脑低灌注小鼠的认知损害及脑白质损伤,JAK2-STAT3通路可能为其效应通路之一.

    脑缺血颈动脉狭窄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华佗再造丸白质Janus激酶2STAT3转录因子疾病模型,动物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