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与病理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与病理杂志
中南大学
临床与病理杂志

中南大学

李元建 何建行

双月刊

1673-2588

gwyxxy@vip.163.com,gwyxxy@126.com

0731-84805496;84805495

41007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110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50号信箱

临床与病理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thology and Clin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开设“热点快讯”、“综述”、“研究论著”、“成果报道”等栏目,刊载范围涵盖病理生理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论文和综述文章。目前已被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及其《化学文摘》(CA),中国生物学文摘及其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检索系统收录,成为生理、病理学科中具有相关影响力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糖尿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

    孙汝洁吕玲张朝阳王彦君...
    1132-1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是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糖尿病不仅会损害心血管结构与功能,还会显著增高罹患心力衰竭的风险,且独立于冠心病、高血压和心脏瓣膜疾病等传统危险因素,其导致心力衰竭的风险提高2.5~3.0倍.在糖尿病患者中,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极高,并会显著影响患者的预后.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的具体数值表现,心力衰竭可分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射血分数受损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和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jection fraction,HFmrEF),其中HFpEF约占心力衰竭病例的50%.目前,糖尿病合并HFpEF患者的诊治仍面临许多挑战,其病理生理机制复杂,而有效的针对性药物也尚在开发中.系统总结糖尿病合并HFpEF的病理生理学特征、生物标志物的意义及治疗方法的进展,可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糖尿病心力衰竭病理生理机制左心室射血分数

    鸢尾素在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中的作用机制

    曹逸凡董夷宸李永浩白利康...
    1142-1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一种主要影响大、中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截肢或死亡.鸢尾素作为一种运动诱导分泌的肽类物质,具有增加产热和调节代谢的功能,并通过多种机制缓解ASO的病理生理进程.其作用机制包括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修复,抑制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反应,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血脂异常等.此外,鸢尾素在尼古丁诱导的血管损伤模型中表现出抗氧化作用,能减轻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变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这些多样化的机制展现了鸢尾素在改善ASO病理进程中的潜力.尽管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基础层面,需进一步的临床验证以评估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这些发现为开发基于鸢尾素的干预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改善ASO患者的预后开辟了新的思路.

    鸢尾素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机制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6例

    李明张帆
    1150-1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endometrium clear cell carcinoma,ECCC)少见,易误诊、漏诊.本研究旨在探究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ECC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2~81岁,因绝经后异常阴道流血入院.B超提示宫腔异常回声,占位可能.6例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呈透明、嗜酸性、靴钉样改变,可见乳头状、囊管状、实性结构,乳头轴心硬化性改变,细胞异型不明显,部分区域见坏死;1例合并子宫内膜样癌;3例癌组织侵犯肌层(2例侵犯肌层<1/2层、1例侵犯肌层>1/2层),左、右侧盆腔淋巴结未见癌转移.免疫表型:细胞角蛋白7(cytokeratin 7,CK7)、Napsin A、肝细胞核因子1β(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1β,HNF1β)、P504S、配对盒基因8(paired box gene 8,PAX8)阳性;错配修复蛋白MLH1、MSH2、MSH6、PMS2均阳性;P16、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或部分阳性;4例P53为部分不均阳性(野生型),2例P53弥漫强阳性(突变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白细胞分化抗原10(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0,CD10)、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肾母细胞瘤基因1(Wilms'tumor gene 1,WT-1)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30%~80%.4例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其中3例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2例仅行刮宫处理.随访至2024年5月,1例离世,余均健在.结论:ECCC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癌,主要见于绝经后女性,可以以单纯的透明细胞癌或者与其他类型的癌混合出现,组织学形态多样且预后不良,需借助免疫组织化学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

    透明细胞癌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十二指肠复合神经节细胞瘤/神经瘤-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

    郭思彤孟轲杨星荣陶娟...
    1156-1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二指肠复合神经节细胞瘤/神经瘤-神经内分泌肿瘤(composite gangliocytoma/neuroma and neuroendocrine tumor,CoGNET)是一种较罕见的肿瘤.CoGNET先前被称为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gangliocytic paraganglioma,GP),在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中,其被重新命名.本文报告1例65岁CoGNET男性患者,因反酸、烧心伴便血就诊.术后病理显示肿物由梭形细胞、神经节细胞和上皮样细胞3种细胞成分组成.3种细胞成分具有不同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模式:梭形细胞示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 protein,NFP)(+),中枢神经特异蛋白(central nervous system specific protein,S-100)(+),与性别决定区域Y相关的高迁移率组盒蛋白10(sex deciding region y-box[SRY]-related high motility[HMG]-box 10,SOX10)(+);神经节细胞示NFP(+),S-100(+),SOX10(-);上皮样细胞示广谱细胞角蛋白(pan cytokeratin,AE1/AE3)(+),细胞黏附分子5.2(cell adhesion molecules 5.2,CAM5.2)(+),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嗜铬素A(chromogranin A,CgA)(+),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GATA结合蛋白3(GATA binding protein 3,GATA-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分化抗原簇117(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17,CD117)(弱+).病理诊断为CoGNET,神经内分泌肿瘤成分为高分化神经内分泌瘤.患者术后未行进一步治疗,术后随访19个月,无复发及转移.

    十二指肠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复合神经节细胞瘤/神经瘤-神经内分泌肿瘤

    输尿管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张晓娇奎翔冯润林孙成鹏...
    1162-1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1例输尿管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女性患者,因"右侧腰部不适持续15年、病情加重,检查发现右侧输尿管占位"就诊.腹部CT和磁共振检查均明确显示右侧输尿管中上段交界区占位性病变,并伴有上游输尿管及肾盂肾盏重度积水.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发现恶性肿瘤细胞.右侧输尿管镜检查示肿瘤位于右侧输尿管上段,最大直径约为1.5 cm,周围输尿管黏膜未见息肉样增生,膀胱内亦无结石或占位性病变.肿瘤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显示患者右侧输尿管存在肿瘤性病变.由于病变组织量较少,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不支持上皮源性肿瘤的诊断,须进一步鉴别PEComa、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等.为明确诊断,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输尿管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输尿管肿物为恶性PEComa,肿瘤已浸润至外膜层,伴有静脉侵犯.输尿管恶性PEComa罕见,该病的恶性诊断指征包括:瘤体>5 cm、浸润性边缘、高分化细胞核并细胞丰富、核分裂象≥1个/50高倍视野、肿瘤性坏死和血管侵犯.具有2个或以上指征时考虑为恶性.瘤体大小与肿瘤发生部位的生长空间有关,瘤体>5 cm可能不是诊断恶性PEComa的必需条件.当其活检标本较小且病理组织形态不典型时,须结合细胞学检查及相关免疫组织化学帮助鉴别和确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转录因子增强子3(transcription factor enhancer 3,TFE3)阳性在特定肿瘤的病理诊断中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其特异度和敏感度相对较低,不能单凭TFE3核阳性表达就诊断为某一肿瘤,更不能代替分子检测判断是否存在基因重排.在病理组织形态特征不典型的情况下,需要综合分析,充分结合免疫表达结果和形态学表现,必要时加做基因检测才能得出正确的病理诊断.

    输尿管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转录因子增强子3

    P53和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异常的胃碰撞癌伴肝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徐励曾智袁静萍何惠华...
    1170-1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例胃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与腺癌形成的胃碰撞癌伴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文献复习,总结了临床病理特征.该例患者肝脏穿刺组织镜下表现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而胃镜活检组织镜下则表现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和腺癌两种成分,且二者分界明显;胃窦前壁呈现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形态,胃小弯呈现高分化管状腺癌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标志物重组分化簇56(recombinant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56,CD56)、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均呈阳性,肿瘤蛋白53(protein 53,P53)的蛋白表达异常,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的表达正常;腺癌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标志物均呈阴性,P53的蛋白表达正常,MMR蛋白的表达异常.胃碰撞癌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其病理学特征与胃混合型腺神经内分泌癌极为相似,需进行鉴别诊断.碰撞癌中不同肿瘤成分的侵犯程度及转移范围也存在较大差异,需结合临床相关检测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胃碰撞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腺癌蛋白53肝转移错配修复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