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卫生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卫生学杂志
环境卫生学杂志

金银龙

双月刊

2095-1906

hjwsxzz@126.com

010-83132331

100050

北京宣武区南纬路29号

环境卫生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ygie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属于“国外医学”系列情报刊物。由卫生部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承办,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协办。主要以综述、编译及简讯等形式报道国外劳动卫生、职业病、工业中毒、环境卫生、环境毒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食品毒理学、各种有关的检测方法、儿少卫生等卫生学各个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为有关科研、教学和卫生防病人员及时提供大量新信息、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气-液界面染毒系统中不同暴露流量对汽油发动机尾气致肺细胞氧化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李国梁鱼涛张雪艳裴梦娟...
    36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气-液界面(air-liquid interface,ALI)培养和暴露系统,探索二轮摩托车来源的汽油发动机尾气(gasoline engine exhaust,GEE)对人肺细胞氧化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洁净空气组、GEE组.除了空白对照组,其余各组采用气-液界面体外染毒技术,分别在暴露流量为10、15和25 mL/min,37℃水浴条件下,对生长在气-液界面插件多孔膜上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和人肺癌A549细胞持续暴露60 min.利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评价细胞相对存活率.采用2',7'-二氯荧光黄双 乙酸盐(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diacetate,DCFH-DA)探针检测 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 盒检测GEE对BEAS-2B和A549细胞凋亡及坏死率的影响.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全细胞裂解物中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在10、15和25 mL/min三种暴露流量下,随着暴露流量增大,GEE暴露组的2种细胞相对存活率逐渐降低、胞内ROS生成量和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且与洁净空气组相比,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P<0.05).BEAS-2B和A549细胞相对存活率、胞内活性氧水平、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及坏死率和总凋亡率在GEE暴露和暴露流量上存在主效应,且GEE暴露与暴露流量存在交互效应(P<0.01).在GEE暴露组,BEAS-2B细胞Nrf2和HO-1蛋白表达下降,A549细胞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BEAS-2B细胞Nrf2蛋白表达仅在暴露流量主效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EAS-2B细胞HO-1蛋白表达仅在GEE主效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549细胞Nrf2蛋白表达在GEE主效应、暴露流量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549细胞HO-1蛋白表达则在GEE主效应、暴露流量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E对肺细胞具有较强的急性毒性作用;GEE诱导的细胞存活率、胞内活性氧生成和细胞凋亡率的改变受暴露流量的显著影响.暴露流量对GEE诱导的BEAS-2B和A549细胞Nrf2蛋白表达的影响显著,而对HO-1蛋白表达影响不显著.

    汽油发动机尾气气-液界面肺细胞毒性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

    不同诱导周期对人白色前脂肪细胞分化水平的影响研究

    苗轲高旭曹亚强石莹...
    378-383,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诱导人白色前脂肪细胞(human white adipose tissue 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hWAT-SVF)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检测不同分化周期中hWAT-SVF细胞成脂标志物的表达水平,为完善和优化人前脂肪细胞分化模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将hWAT-SVF细胞培养6天至融合状态,采用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地塞米松、胰岛素等诱导细胞分化,在分化的第0、3、6、9、12天收集细胞,观察细胞大小和形态等变化,检测脂滴、中性脂质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的生成情况,以及脂肪生成相关基因和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脂肪酸结合蛋白4(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4,FABP4)和脂滴包被蛋白1(perilipin 1,PLIN1)]等的表达水平.结果 经诱导分化后,hWAT-SVF细胞形态明显变大变圆,脂滴和TG含量显著升高,成脂标志物如PPARγ、FABP4、PLIN1等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表明成功将hWAT-SVF细胞诱导为成熟脂肪细胞.分化第3天PPARγ;以及分化第9天成熟脂肪细胞标志物(FABP4和PLIN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显著升高1.8、21、14.3倍.结论 在分化第9天,hWAT-SVF细胞已具备成熟脂肪细胞的特征.本研究成功缩短了人源前脂肪细胞分化模型的构建周期,为研究脂肪生成效应及机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细胞模型.

    白色脂肪细胞脂肪细胞分化成脂标志物

    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估测医院急诊大厅颗粒物分布特征的研究

    张雪艳贾宁曲颖徐擎...
    384-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室内场所的空间几何构型、风速、颗粒物浓度和环境温度测量值,阐述空气中颗粒物浓度、悬浮时间等分布规律.方法 现场测量医院急诊大厅的空间及其中大型设施的尺寸,测量环境中颗粒物数量浓度、温度、风速,场所空间尺寸用于构建模型,环境检测参数用于确定模型的边界条件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基于格子波尔曼方法(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计算颗粒物运动,应用对流扩散方程计算空调送风系统出风口处颗粒物浓度的变化,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DPM)用于计算颗粒物在流场的运动情况.结果 环境检测表明空调送风系统出口风速与室内颗粒物数量浓度呈负相关,人群聚集的候诊区颗粒物数量浓度高于诊室(P值均<0.05).通过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相对浓度未超过实测相对浓度的(x)±s范围,候诊人群使局部颗粒物浓度升高,候诊区人员咳嗽呼出气中的颗粒物可以在15 s内传播给周围的人,呼出气中60%的颗粒物悬浮时间可持续几分钟或更长时间.结论 改变模型中的空间几何尺寸和环境检测参数可以用于计算不同室内场所中颗粒物的分布情况,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可比性,数学计算结果可支持环境呼吸危害防控管理措施的制定.

    颗粒物分布医院仿真计算流体动力学

    2010-2020年全国县(区)级疾控中心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分析

    常诗琳王静雷毛凡赵玉明...
    393-3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10-2020年我国县(区)级疾控中心人员变化情况,为加强我国县(区)级疾控中心人力资源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R 4.1.3软件进行数据清理与统计分析,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人员数量、结构变化进行分析,运用基尼系数分析疾控中心人员公平性变化;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时间趋势分析.结果 2010-2020年我国县(区)级疾控中心在职、在编和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增长率分别为9.04%、11.66%和15.90%,随年份的增长上述指标呈上升趋势(P<0.05);在编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占在职人员比例增长率分别为2.40%和6.29%.2010-2020年我国县(区)级疾控中心人员平均学历、职称分值随时间的变化有所上升;吉林省、黑龙江省和辽宁省平均工作年限随时间的变化有所上升.2010-2020年我国东部地区县(区)级疾控中心在职人员结构进入前10名的省份比例(8/11)高于西部地区(6/13)和中部地区(3/8).2010-2020年我国县(区)级疾控中心在职人员按人口和GDP配置的基尼系数均小于0.3,呈现公平状态;从人口角度,西部地区县(区)级疾控中心在职人员的均衡性优化程度最高;从GDP角度看,中部地区县(区)级疾控中心在职人员的均衡性最差.结论 2010-2020年我国县(区)级疾控中心人力资源数量提升、结构优化、分布较为均衡,但仍需改善需根据政策改善县(区)级疾控中心编制和聘用人员数量,结合辖区人口和GDP发展水平匹配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优化县(区)级疾控中心人力资源的发展.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变化趋势基尼系数

    2022年省、市、县疾控机构106项水质指标检测能力调查与分析

    赵灿高圣华张岚
    400-405,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22年省、市、县疾控机构(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规定的106项指标的检测能力,分析省、市、县各指标检测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方法 收集2022年度全国各级CDC水质检测能力数据,对省级、地市级CDC的42项常规指标、64项非常规指标和对县级CDC的42项常规指标不具备检测能力的机构占比及不能检测的原因占比进行分析.结果 省级CDC检测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4个省级,占比14%)和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6个省级,21%),主要原因均为设备配置不到位(100%),其次是无检测人员(50%~75%).地市级CDC常规指标检测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总α放射性和总β放射性,占比均为47%;其次是消毒剂指标和消毒副产物指标(臭氧、总氯、C1O2、甲醛、溴酸盐、亚氯酸盐和氯酸盐),占比为6%~22%,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原因包括无设备、无标准品、无试剂和无检测人员;非常规指标中,除了氨氮(1%)外的63项指标不具备检测能力的机构占比均≥19%,其中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不具备检测能力的机构占比最高(65%),主要原因为无设备(88%),其次为无检测人员(42%~43%)、无试剂(40%)和无标准品(38%);其余61项指标不能检测的原因为无设备、无标准品、无试剂和无检测人员(占比分别为60%~76%、45%~62%、42%~53%、51%~67%).县级CDC常规指标中,放射性指标检测能力最弱(总α放射性和总β放射性,占比均为85%),其次是消毒剂指标和消毒副产物指标(臭氧、总氯、ClO2、甲醛、溴酸盐、氯酸盐、亚氯酸盐、四氯化碳和三氯甲烷),不具备检测能力的主要原因以无设备(83%~94%)和无检测人员(53%~76%)为主.结论 省、市、县CDC常规指标检测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放射性指标(省、市、县CDC),消毒剂指标(臭氧、总氯、ClO2)、消毒副产物指标(甲醛、溴酸盐、亚氯酸盐、氯酸盐)(市、县CDC),以及四氯化碳、三氯甲烷(县CDC);非常规指标中氨氮检测能力较好(省、市CDC),检测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省、市CDC),及其他指标(市CDC).检测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设备配置不到位,今后应该重点从增配设备着手,增强水质检测能力.

    疾病预防控制饮用水检测能力原因分析

    2016-2021年合肥市极端气温与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时间序列分析

    肖长春张磊余林玲朱昱...
    406-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合肥市极端气温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及不同人群的敏感性分析.方法 收集合肥市2016-2021年逐日气象资料、大气污染物监测资料及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数据.采用基于广义相加模型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评估极端气温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影响以及对循环系统主要疾病死亡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以日均气温中位数(17.7 ℃)为对照,计算极端气温的相对危险度(RR).结果 合肥市极端气温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具有显著影响.极端低温对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影响滞后时间长,lag4时达到最大,RR(95%CI)为1.067(1.039,1.095),且不同人群的死亡风险均明显增加.极端高温对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在当天达到最大,RR(95%CI)为1.088(1.020,1.160),持续时间短;≥65岁、女性和脑血管病患者也均在当 日效应最大,且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其他人群无明显影响.极端气温对不同人群的冷效应均高于热效应,低温对<65岁人群的死亡风险明显高于≥65岁人群,热效应则相反;女性冷效应和热效应均高于男性;脑血管病人群冷效应和热效应也均高于缺血性心脏病人群.结论 合肥市极端气温可能增加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冷效应影响更大,不同人群对冷热效应的敏感性有差别.

    气温循环系统疾病冷效应热效应死亡风险时间序列分析

    吉林省某医院成年人尿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的暴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盖春宇张雪婷曲文佳郭珈彤...
    413-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成年人尿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代谢物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2年3月本研究纳入吉林省某医院210名成年人,采集晨尿样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尿液中5种DEHP代谢物(MEHP、MEOHP、MEHHP、MCMHP和MECPP)的水平.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研究对象尿液中DEHP代谢产物浓度之间的关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每种变量不同项目间DEHP代谢产物水平的差异,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所选因素与研究对象尿液中DEHP代谢产物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MEHP和MEOHP检出率分别为98.6%和99.5%,MEHHP、MCMHP和MECPP的检出率均为100.0%.MCMHP的中位数浓度最高,为14.45 μg/L(14.10μg/g肌酐).在调整协变量后,主动吸烟与尿液MEOHP(β=-0.151,95%CI:-0.299~-0.004)显著相关;被动吸烟与MCMHP(β=-0.184,95%CI:-0.323~-0.045)、MECPP(β=-0.192,95%CI:-0.332~-0.051)和 Σ DEHP(β=-0.146,95%CI:-0.291~-0.001)显著相关;塑料水杯的使用与MEHHP(β=-0.147,95%CI:-0.284~-0.009)显著相关;护肤类化妆品的使用频率与MEOHP(β=-0.115,95%CI:-0.297~-0.012)和 MEHHP(β=-0.194,95%CI:-0.337~-0.051)显著相关.结论 本研究中成年人广泛暴露于DEHP,日常生活中不吸烟及远离二手烟、减少塑料水杯和护肤类化妆品的使用可降低DEHP的暴露水平.

    成年人群尿液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2011-2018年美国青少年全血5种重金属水平与内脏脂肪的关联研究

    万婷雅陶成哲卢俐妤张般若...
    420-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该研究旨在评估全血中镉(Cd)、铅(Pb)、锰(Mn)、汞(Hg)、硒(Se)5种重金属含量和内脏脂肪组织(VAT)累积之间的关联.方法 基于2011-2018年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数据库,选取4 668名8~19岁的青少年,进行人群横断面研究.应用广义线性回归估计全血5种金属水平和VAT累积之间的关联;应用限制性三次样条法(RCS)评估非线性关联;根据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贫困比率(poverty income ratio,PIR)对研究人群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2011-2018年美国青少年全血Cd、Pb、Mn、Hg、Se的几何平均浓度为0.13 μg/L、0.53 μg/dL、10.34 μg/L、0.41 μg/L、183.67 μg/L,VAT质量的中位数为186.89 g.VAT质量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在男性青少年中,全血Pb水平与VAT质量呈负相关(β=-0.037,95%CI:-0.052~-0.021),而在女性中,全血Cd水平与VAT质量呈正相关(β=0.041,95%CI:0.004~0.077).男性和女性的全血Mn水平均与VAT具有正相关,且在女性中关联更强(男性:β=0.107,95%CI:0.079~0.136;女性:β=0.238,95%CI:0.180~0.295).RCS 分析发现,全血 Cd 水平和 VAT 质量之间的关联呈J型,男性的全血Pb水平和VAT质量呈反J型关联.结论 美国青少年的全血5种金属水平与VAT质量有关.本研究有助于识别重金属暴露对代谢健康的危害,但未来仍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来阐明重金属暴露对VAT毒性效应的潜在机制.

    重金属内脏脂肪流行病学青少年

    2016-2022年珠三角地区PM2.5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

    牛计伟李晓恒季佳佳刘宁...
    431-437,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多环芳烃暴露的人群健康风险,了解珠三角地区大气PM2.5及其中16种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和来源.方法 2016-2022年在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的广州、深圳、佛山及珠海市选10个区设置10个监测点,每月10-16日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测定PM2.5及其中16种多环芳烃含量,分析多环芳烃污染来源,使用BaP毒性当量法评价多环芳烃呼吸暴露途径的人群健康风险.结果 2016-2022年珠三角地区PM2.5逐年平均浓度((x)±s)分别为(57.45±29.66)、(51.26±35.69)、(43.86±33.17)、(40.53±24.70)、(29.26±34.27)、(31.57±24.91)、(30.17±21.06)μg/m3,呈下 降趋势(Z=-29.83,P<0.01),PM2.5 中多环芳烃平均浓度((x)±s)分别为(6.23±6.29)、(5.17±6.95)、(4.00±4.46)、(3.34±3.93)、(2.52±2.92)、(3.05± 4.30)、(2.65±2.60)ng/m3,浓度虽然降低近60%,但下降趋势无统计学意义,多环芳烃16种成分除萘(NAP)外均呈下降趋势(P<0.05),2018-2022 年 PM2.5 中多环芳烃致癌效应健康风险 CR 值M(P25,P75)为 5.35×10-7(2.54×10-7,1.21× 10-6),自第69百分位数开始大于1×10-6,第99百分位数为9.19×10-6,均小于1×10-4.结论 珠三角地区四城市大气PM2.5污染整体呈不断改善趋势,四城市中临海的深圳和珠海市优于佛山和广州市,PM2.5与多环芳烃成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逐月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多环芳烃污染主要是本地源排放所致,存在石化燃料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石油挥发和有机物质燃烧等多重来源,不同城市多环芳烃污染构成和来源并不完全一致,且高温燃煤对多环芳烃浓度变化有重要影响.珠三角地区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具有潜在致癌风险,宜引起关注.

    空气污染细颗粒物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健康风险评估

    2018-2022年苏州市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浓度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估

    庞雪菲刘强许红睿陆颂文...
    438-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苏州市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浓度水平,评估其健康风险.方法 于2018-2022年对苏州市集中式供水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采样,收集三氯甲烷监测数据,采用《化学物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WS/T 777-2021)推荐的模型评估人群饮用水中三氯甲烷暴露的健康风险.结果 共收集2 610份水样,三氯甲烷浓度范围为ND~57.00 µg/L,浓度中位数为8.00 μg/L,达标率为100%.研究期间丰水期三氯甲烷浓度高于枯水期(P<0.01),末梢水中三氯甲烷浓度高于出厂水和二次供水(P<0.01),使用一氯胺消毒的饮用水中三氯甲烷浓度低于使用液氯和次氯酸钠消毒的浓度(P<0.01),以江河为水源的饮用水中三氯甲烷浓度高于以湖泊为水源的浓度(P<0.01).人群饮水三氯甲烷暴露的致癌风险男性为0.45×10-5~3.02×10-5,女性为0.46×10-5~3.03×10-5.结论 苏州市集中式供水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浓度均合格,人群经饮水途径暴露三氯甲烷的健康风险水平低.

    生活饮用水三氯甲烷健康风险评估致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