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沈卫峰

双月刊

1673-6583

xin_xg@yahoo.com.cn

021-33262055,021-33262054

200031

上海市建国西路602号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更名启示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新出报刊[2005]58号)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沪新出报[2005]106号)文件精神,由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主办的《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自2006年1月起更名为《国际心血管病杂志》;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1-1951/R,邮发代号:4-188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编辑部本刊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心血管学科临床、科研防治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心血管学科的学术交流。以心血管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适合相关学科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心血管疾病

    王晓菲黄淑田
    167-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NAFL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且NAFLD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肠道菌群失调和遗传因素共同参与二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专门针对NAFLD的治疗药物,某些心血管药物显示出对NAFLD患者有益.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的安全性探究

    徐彬蒋立虹
    17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维利西呱是新型的口服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通过重建一氧化氮-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环磷酸鸟苷(NO-sGC-cGMP)信号通路,改善心肌和血管功能,为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新思路.该文介绍目前开展的维利西呱临床试验,旨在对其应用安全性提供相关证据支持.

    心力衰竭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维利西呱安全性

    紫草素调控白细胞介素-6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

    王勋左婉云肖政辉肖云彬...
    175-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紫草素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IL)-6 及其下游信号通路逆转肺动脉高压(PAH)大鼠血流动力学和血管重构的机制.方法:24 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组)、野百合碱肺动脉高压组(MCT-PAH组)、肺动脉高压紫草素干预组(MCT-PAH+SH组),每组 8只.造模28 d后检测各组大鼠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右室肥厚指数,HE染色鉴定肺动脉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IL-6、IL-21、CD163 等分子的表达及定位.结果:与CON组相比,MCT-PAH组大鼠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PAAT)缩短,心脏右室内径(RVID)增宽,三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减低,右室肥厚指数增加,右室收缩压(RVSP)升高,肺动脉血管壁明显增厚,且以中膜肥厚显著.与MCT-PAH组相比,MCT-PAH+SH组大鼠PAAT延长,RVID略减少,TAPSE增加,右室肥厚指数改善,RVSP降低且肺血管肥厚程度改善.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CT-PAH组大鼠肺小动脉中IL-6的表达水平较CON组升高,MCT-PAH+SH组较MCT-PAH组下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CT-PAH组大鼠肺组织IL-6、IL-21 表达水平较CON组增加,MCT-PAH+SH组较MCT-PAH组下降.MCT-PAH组大鼠肺血管壁CD163 表达水平较CON组明显升高,MCT-PAH+SH组较MCT-PAH组显著减低.结论:紫草素干预改善PAH大鼠右心血流动力学及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6及其下游分子IL-21、CD163 相关.

    肺动脉高压紫草素白细胞介素6

    比较获取不同乳内动脉行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效果

    房磊曹向戎王丕杉金琪琳...
    181-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骨骼化乳内动脉(IMA)与带蒂IMA行不停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20 年 10 月至 2022 年 4 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110例单纯行胸骨正中切口的OPCABG患者,搭桥方式均为左侧IMA与前降支吻合.其中男性81例,女性 29例,平均年龄(58.6±8.7)岁.根据术中IMA获取情况,分为骨骼化IMA组(54 例)和带蒂IMA组(56 例).比较 2 组IMA获取时间、住院时间、吻合后血管流速、术后引流量、术后第2天C反应蛋白、胸部切口感染、胸骨哆开等情况.结果:与带蒂IMA组比较,骨骼化IMA组吻合后桥血管流速更快[(73.56±40.16)mL/min对(58.26±33.27)mL/min],获取时间更长[(31.6±7.8)min对(24.3±8.1)min],术后总引流量更少[(428.6±318.7)mL对(541.7±332.5)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术后第 2 天C反应蛋白、胸部切口感染、胸骨哆开及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PCABG后平均随访15 个月,2 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乳内动脉桥通畅率、大隐静脉桥通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获取骨骼化IMA比带蒂IMA时间长,难度高,但术后桥血管血流更好,动脉桥更长,可序贯弥漫病变前降支,且术后总引流量更少,骨骼化IMA在OPCABG中应用早期疗效满意.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乳内动脉

    梅毒血清学阳性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安全性分析

    黄荷张瑞丽王晓伟刘欢...
    186-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学阳性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围手术期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接受OPCABG治疗的 868 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依据术前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结果分为阳性组20例和阴性组848例,利用倾向性评分 1∶1的比例进行匹配,筛选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比较2组患者梅毒感染相关心血管指标,术中移植血管数、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及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梅毒感染相关心血管指标如主动脉瓣反流比例(20%对15%)、升主动脉直径[(30.2±2.2)mm对(30.0±3.1)mm]、冠状动脉开口狭窄比例(5%对 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相关指标如移植血管数[(3.9±0.8)支对(3.4±0.8)支]、手术时间[(259.8±52.3)min对257.0±49.4)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37.8±25.0)h对(33.0±12.8)h]、ICU治疗时间[(3.7±2.1)d对(3.8±2.1)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 组患者术后输血、肺部感染、恶性心律失常、透析治疗、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PPA阳性的冠心病患者可安全施行OPCABG,对此类患者明确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可以降低外科医生感染梅毒风险.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梅毒

    补片加宽左房室瓣环在完全性房室通道手术中的应用

    万泽浩比拉力·排祖拉芦梓楠马松峰...
    190-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自体心包片进行修补瓣叶、加宽左房室瓣环技术在完全性房室通道(CAVC)合并左房室瓣狭窄患儿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5 年 1 月至 2021 年 2 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36 例合并左房室瓣狭窄CAVC患儿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自体心包片进行修补瓣叶、加宽瓣环后行CAVC根治术.结果:35 例患儿痊愈出院,1 例患儿术后因肺部感染死亡.35 例患儿随访至 1 年.术后7 d复查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术后1年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二尖瓣轻度反流25例,轻-中度反流10例,无中-重度反流者.35例患儿心功能均为Ⅰ级,均未行二次手术.结论:采用自体心包片对合并左房室瓣狭窄CAVC的患儿进行修补瓣叶、加宽瓣环后行CAVC根治术,术后中期随访效果良好,该术式有临床应用潜力.

    完全性房室通道先天性心脏病房室瓣狭窄房室瓣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