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曹洪欣

月刊

1673-4246

guowaiyixue@yahoo.com.cn

010-64014411-3225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办。本刊以反映国内外中医药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促进国内外中医药学的学术交流为己任,以中医药科研、临床、生产、管理工作者为主要对象,介绍中医药学领域有关的新进展、新技术和新方法。开设了专题论坛、特别报道、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临床调研、思路与方法、研究动态、信息研究、临床报道、临证心得、综述等栏目。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赵瑞华从"五因三法两要"论治子宫腺肌病痛经

    李娟梅杨新春赵瑞华刘永...
    1085-1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赵瑞华教授认为,子宫腺肌病痛经病因病机为寒凝、血瘀、肝郁、气虚、湿阻,"寒"是关键,"瘀"为根本,"郁"是促进,"虚"为内因,"湿"为要素,治以"温、通、和"三法统"温经散寒、温阳化湿、活血消积、疏肝解郁、调和脾胃、调和气血"6个具体治法,注重"缓、固"2个要点,即"方药缓和、慢病缓治"与"培正固效、调摄固效".临证根据病因病机的主次兼夹,病证结合,紧扣两要,贯三法、调量比,常获佳效.

    子宫腺肌病痛经赵瑞华学术思想

    基于《脾胃论》和《医学衷中参西录》探析李东垣与张锡纯脾胃观之异同

    徐瑶瑶许航李成年胡志鹏...
    1089-1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脾胃论》和《医学衷中参西录》比较李东垣与张锡纯对脾胃生理、病理及治疗上的异同.生理上,李东垣与张锡纯均认同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李东垣认为,脾胃为先天元气之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源动力;张锡纯认为,"宗气"即"大气",脾胃为后天大气生化之源泉.病理上,李东垣认为,脾胃内伤病理主要是气火失调、升降失常,情志因素在内伤发病中起先导作用;张锡纯认为,胃气不降、冲脉气逆是多数脾胃病的主要病机,胃气通降则诸症自安.治疗上,李东垣善补气升阳,用药多刚燥,以升补脾阳为主;张锡纯升脾降胃同用,加以健脾疏肝.

    脾胃病李东垣张锡纯《脾胃论》《医学衷中参西录》

    从三焦郁滞探讨持续偏侧头痛的治疗

    赵元琛叶人
    1093-1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持续性偏侧头痛患者常出现眼、耳、鼻、皮等多器官症状,且涉及手少阳三焦经循行部位,发病亦与三焦内多脏腑相关,故认为"三焦郁滞"是本病部分患者发病的主要病机.针对此类患者,临证应辨明上中下三焦郁滞的表现,有助于快速明确病机.临证可采用疏利三焦法,以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为基础方进行治疗,并重视不寐、脾胃不适、月经不调、颜面痤疮等并发症的治疗.另外,三焦郁滞、枢机不利者多情志不舒,还需结合心理疏导,调节患者情志.诸法配合,可获佳效.

    头痛症,原发性三焦郁滞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临床经验医案

    托疮生肌法治疗难愈性创面机制研究进展

    杜昊洋付海琪梁勇高原...
    1097-1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托疮生肌法属中医外科疮疡内治法"补托法",其义为扶正托毒、祛腐生肌,代表方包括托里消毒散、黄芪汤、排脓内托散、神功内托散等,多以黄芪、人参、白术、当归等补益类药物佐以皂角刺、金银花等祛邪类药物以扶正托毒.托疮生肌法治疗难愈性创面主要机制包括止血阶段抗凝血、炎症阶段抗炎与抑菌、增殖阶段促进血管生成,以及重塑阶段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与再上皮化.现有研究对于托疮生肌法的理解多为补气托疮法,其他治法相关文献较少.今后研究应重视中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加强对托疮生肌法复方的多组分分析及信号通路上下游的连续性研究,提高研究质量.

    疮疡难愈性创面托疮生肌法中医外科学作用机制综述

    乌梅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及基础研究进展

    任娜韩秀珍刘溦溦李岩...
    1102-1104,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床应用乌梅丸多以其加减方或联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肠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胃癌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乌梅丸可通过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肠道菌群、抗肿瘤、促进肠黏膜修复等途径,发挥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相关机制研究多从单一通路开展研究,对于其他机制及各通路间关系还需深入探讨.此外,乌梅丸现有研究多集中在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下消化系统疾病,其对上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乌梅丸消化系统疾病氧化应激抗炎研究进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