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邓军

双月刊

1001-8182

xidaxbsh@gxu.edu.cn

0771-3239230

530004

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00号广西大学西校园行政办公楼南楼5楼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学报系广西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系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会科学学报,广西优秀期刊一等奖。本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双百”方针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提高学术质量,反映时代精神,兼顾地方特点,增强可读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董子哲学的超越之维——以汉初的思想纷争为线索

    曾海军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父偃只是纵横家,想获得帝王的青睐,不惜倒行逆施,企图通过"推恩令"在短时间内建立奇功,因此他只计较眼前的得失,而董子"大一统"的秩序哲学早已超越一时之功效.公孙弘的功业只能在当下实现,故不惜曲学阿世,竭尽所能逢迎汉武帝,董子固然期望得君行道,其哲学理论却能超越一世之功业.经师传承固然功不可没,对于经学的运用却往往陷入汉朝的兴衰,董子的哲学理论达到了一个足够的高度,影响超过经师传承,其关怀亦超越了一朝的兴衰.

    董子经学经师主父偃公孙弘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篇的宇宙论思想及其圣人观

    赵乾男
    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戴礼记》的宇宙论思想主要见于《曾子天圆》篇.《曾子天圆》篇的宇宙论思想主要包括"天圆地方"的盖天说和阴阳生成的思想;从自然生成到人间礼乐秩序的建立,圣人的作用很重要,很关键,也很神圣.《曾子天圆》篇认识到"四角不揜"的缺陷,同时其认为,万物化育的关键在于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孤阴孤阳皆可生物,天地之间唯有人类是阴阳二气交感的产物.后两点是比较特殊的.同样,与其他文献的说法颇不相同,《曾子天圆》篇认为,气得以生成万物的关键在于阴阳精气的"神灵"作用,而圣人正是阴阳二气之精化生而成的,因此圣人是实现天人贯通的唯一环节,是人类社会礼乐制度、仪法规范的制定者,同时是社会政治善否治乱的关键.《曾子天圆》篇的圣人观值得重视.

    《曾子天圆》曾子宇宙论

    罗尔斯政治哲学中历史叙事的诠释学解读——一项围绕效果历史展开的建构主义考察

    张祖辽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罗尔斯政治哲学有显著的分析哲学风格,其证成具有建构性、程序性和普遍性等"康德式"特征,但其文本同时存在大量不乏主观性和偶然性的历史叙事.分析其建构主义框架能否容纳这些历史叙事,对于理解罗尔斯政治哲学的证成问题十分重要.在"康德式"建构主义证成框架下,罗尔斯所述之历史并非在实证意义上展开,而是在以下三个层面带有诠释学意义的效果历史色彩:第一,历史叙事提供政治哲学建构之"前见";第二,纳入效果历史能更充分地诠释理论建构的暂定性和动态性;第三,在效果历史视域下更能整体性地理解"康德式"建构主义,并就历史观问题与马克思历史哲学展开比较.

    罗尔斯"康德式"建构主义效果历史反思平衡

    马克思怀疑解释学的将来性向度——基于利科与福柯的一种解读

    姜韦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解释学研究的发展,马克思的解释学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实际上,国外早有学者从解释学角度关注马克思.虽然马克思没有声称自己的哲学是解释学的,但引起利科和福柯两位重要法国解释学家的关注,被视为怀疑解释学的重要代表.马克思的怀疑解释学一方面体现于德国观念论批判所展示的层层破除意识虚幻的操作,另一方面体现为商品批判所揭示的符号与意义的错位.上述两方面的内在发展逻辑展现了怀疑如何从解释学的一个方法论环节成为一种解释学的存在论活动,推动这一演变的是隐藏在怀疑背后的将来性关切.

    解释学怀疑观念论商品将来性

    道德绑架与对他人的责任——一种现象学的讨论思路

    马涛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德绑架是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人们普遍认为道德绑架是错误的,但其错在何处仍存在争论.现有的讨论忽视了启动道德绑架程序的"道德要求"环节,因而也忽视了对这一环节中的核心要素即"他人"的分析,造成这种忽视的原因在于它们预设的公共理性实际上取消了"他人",这使得现有讨论始终没有能够澄清道德绑架的错误所在.从现象学的描述和理论分析可以发现,他人在与我的关系中显现自身,我和他人构成一种不对称的伦理关系,使得道德责任是第一人称性的.据此可以澄清道德绑架的错误在于他人在不该提出道德要求的时候提出了要求,同时表明道德绑架现象实际上深刻揭示了我与他人的关系处境.

    道德绑架他人道德责任现象学伦理学

    解锁多维人性的深层密码:广西作家光盘中短篇小说解读

    韩颖琦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较于长篇小说所追求的宏大叙事架构与人物深度心理刻画的广阔天地,中短篇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对作家提出了更严苛的创作挑战,它要求作家在有限的叙事空间内,通过高度集中的冲突设置,以及匠心独运的结构布局,迅速捕获读者的注意力与情感共鸣,实现情节的紧凑推进与主题的深刻揭示.广西作家光盘正是此类高手,他的中短篇小说展现了一种对传统叙事结构的显著背离,摒弃了宏大的时空叙事与繁复的情节编织,专注对人性复杂维度的细腻展现,巧妙地将人性的多面性置于罪案悬疑的迷雾笼罩之下、爱情纠葛的情感张力之中,以及日常生活琐碎细节的微观世界里,展开了对人性深层次、透彻入微的剖析.

    作家光盘中短篇小说人性书写

    比况句式义的浮现与固化

    许光灿
    5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界普遍意识到,比较与比况在形式上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但在语义上仍然没有将二者分离,只认为比况是特殊的比较,甚至把比况视为修辞上的比喻.实际上,比况在形式和语用上均显著不同于比较,比况义"X很W"更已发展为独立的句式义,与比较义已经相去甚远了.比况句是由比较句发展而来的独立句式,二者之间存在一个过渡状态.比较到比况在语义、形式、语用上出现了多个连续统.这一演变过程受语义推理、语用推理、高频效应、重新分析等机制的深刻影响.比况义"X很W"是比较句在语篇中浮现出来并逐渐固化的句式义,比况句式是交际需求下比较句篇章语法化的结果.

    比较比况句式义浮现语法演变

    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发展耦合机制研究

    王卓于瑮
    6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乡村红色文化资源成为深耕乡村现代化发展的巨大优势.红色文化传承和乡村旅游发展彼此相向而行,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乡村在地文化,实现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承,推进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为此,本文从理念契合、政策供给、物质滋养和市场助推四个方面来解析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发展耦合的应然逻辑.基于二者耦合的实然困境,从升级产业融合、重视人才培养、提升服务品质、强化生态建设四个维度来构建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机制,有助于丰富我国文旅融合发展的理论构建和路径选择,进一步培育乡村振兴新发展、新动能.

    乡村振兴红色文化传承乡村旅游耦合机制

    乡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意义、困境和路径研究

    张妍
    7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在乡村物质和精神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体系,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精神和思想.因此,乡土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振兴要牢牢抓住乡土文化振兴.此文立足于乡土文化的要素和内涵,梳理了乡土文化振兴的时代意义,对乡土文化发展的现实困境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基于此提出了目前推进乡土文化振兴的发展路径.乡土文化振兴需要时间,在这一缓慢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尊重文化发展规律,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经济支持、人才培育等方式,使传统乡土文化去粗存精、革故鼎新,最终实现乡土文化对乡村振兴的赋能和推动.

    乡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基于SFIC模型的易地搬迁社区多元共治的生成路径——以桂南A县为例

    刘春秀黄六招
    8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易地搬迁社区所具有的特殊性与异质性亟须跨部门合作以解决后续治理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囿于外部环境及起始条件疲软,引致催化领导失能与制度设计乏力,使得协同过程不畅以及治理效果不佳,进而影响易地搬迁社区治理的可持续性.为实现多元共治,可通过出台制度化和组合化政策来营造外部治理环境;在"组织学习"与"赋权增能"中不断提高基层政府的催化能力,激发治理主体内生动力,夯实协同动机;通过搭建共建平台、创新共治方式及共享治理成果,实现协同过程高效;借助绩效考核、舆论与居务监督等方式,逐步完善对协同效果的监督评估.多元共治是易地搬迁社区后续扶持工作中的一种积极探索,为推进社区现代化转型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

    易地搬迁社区SFIC模型多元共治生成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