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戴牧民

双月刊

1001-7445

gxuzrb@gxu.edu.cn

0771-3235713

530004

广西南宁市大学路100号广西大学西校园学报编辑部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广西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校内外有关数学、物理学、化学、化工、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食品工程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包括原始研究论文、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温作用对黏土抗剪性能影响及其机理分析

    骆星宇淳野杨周东刘宗辉...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高温作用对黏土抗剪性能的影响,采用高温炉对土体加热至105℃、200℃、300℃、400℃、500℃和600℃,待冷却后重塑制样,通过三轴剪切试验、成分分析测试、粒度分布测试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获得抗剪性能指标及其影响机理.研究表明:105℃与200℃处理土体抗剪性能指标基本不变.200℃后处理的黏土重塑样初始切线模量随着温度增大始终增大.当温度由400℃升高至500℃时,应力-应变关系由硬化型转变为软化型.土体黏聚力c值随温度升高先减小后增大,400℃是黏聚力最低值温度.c值降低阶段是由高温作用下土中有机质降解、矿物成分脱水所致,增大阶段是由于高温作用后土粒咬合作用加剧形成表观黏聚力.土体内摩擦角ψ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00℃),分析认为是与高温作用后土粒表面的粗糙程度和土粒咬合作用加剧相关.微观试验表明:105℃土体中具有絮凝结构.400℃土体粒间胶结作用不明显,土粒连接方式由面-面形式过渡到边-边与边-面形式.500℃与600℃土体孔隙减少,土粒间结合更为紧密.

    高温黏土抗剪指标有机质游离氧化铁矿物成分粒度分析

    基于离散-连续耦合的加筋包裹碎石桩承载机理分析

    黄世斌邹辰皓王家全周圆兀...
    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分析土工格栅包裹碎石桩的颗粒散体受力特性及桩体变形机理,基于室内试验结果建立离散-连续耦合模型,分析应力在桩体中的传递规律、径向应力系数的相关影响因素、桩体和土工格栅中力链的发展规律以及加筋碎石桩的破坏模式.结果表明:碎石桩的径向应力系数(被动土压力系数)并非定值,桩体破坏时径向应力系数较加载初期最大下降44.8%;径向应力系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碎石桩骨架受力结构的变化;全长加筋包裹碎石桩的破坏模式为顶部鼓胀破坏,其细观表现为桩顶部位孔隙率增大,格栅力链大面积断裂,碎石颗粒产生大幅度侧向位移;在承载过程中,格栅横肋提供显著的约束应力而格栅纵肋受力极小,主要作用为固定和支撑格栅横肋.

    加筋碎石桩数值模拟耦合承载肌理

    反弯点高度比对强梁弱柱钢框架混合试验影响分析

    徐天鸿王书琪田石柱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研究大震下试验子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时采用基于反弯点边界条件模拟方法的适用性,建立OpenSEES有限元数值模型,通过施加不同强度的地震荷载,建立反弯点高度比位置与构件损伤指标D的关系,并采用振动台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强梁弱柱钢框架中底层框架柱弹性反弯点位置在柱中上方,其中边柱的反弯点高度比更偏离柱中位置;随着构件损伤程度的加深,反弯点位置逐渐趋于柱中.混合试验中将试验子结构加载边界取在取在柱中位置时的试验加载误差小于4%,满足边界条件模拟精度的要求.

    抗震混合试验OpenSEES反弯点高度比反弯点法边界条件

    双空间钢构架混凝土组合柱复合受扭性能试验研究

    张宇阳唐兴荣
    3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空间钢构架混凝土柱是在空间钢构架混凝土柱中内埋空间钢构架所形成的组合柱,是一种新型的钢-混凝土组合柱.为了研究这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柱在轴力、弯矩、剪力和扭矩复合作用下的受扭性能,以轴压比、内侧和外侧空间钢构架缀条的体积配箍率等为设计参数,进行6根双空间钢构架混凝土组合柱试件在轴力、弯矩、剪力和扭矩复合作用下的静力试验,对双空间钢构架混凝土柱在复合受扭作用下的破坏形态、开裂扭矩、扭矩-扭率曲线等受扭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双空间钢构架混凝土组合柱具有较高的抗扭承载力和抗扭转能力.其他条件相同,双空间钢构架混凝土柱在复合受扭作用下承受的扭矩及相应的扭转角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而提高,随着内侧或外侧空间钢构架的体积配箍率的提高而增大.基于试验研究提出了双空间钢构架混凝土复合受扭柱的开裂扭矩的计算公式,可以用来预测试件的开裂扭矩.

    双空间钢构架混凝土柱复合受扭性能开裂扭矩试验研究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部分叠合板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赵培莉邓志恒
    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5块新型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部分叠合板进行受力性能的试验,对各试件从开裂、屈服到极限承载3个阶段的破坏形态、裂缝分布以及挠度变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部分叠合板结构受力性能良好,具有二阶段受力特征.先简支后连续,跨中部分不叠合,仅支座1/4范围叠合,缓减了全叠合板的跨中应力超前现象,提高了板结构刚度.叠合面性能良好,没有剪切破坏现象,与全现浇混凝土结构性能差异较小.独特的带孔结构设计,对构件受弯性能影响较小.

    装配式部分叠合板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隧道可靠度BFOA逆向寻优方法及其工程应用

    郑帅姜谙男董庆波罗国成...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能够根据预期可靠度要求进行隧道支护参数逆向求解设计,基于软弱围岩失稳变形的极限状态方程与细菌觅食优化算法(BFOA)建立一种隧道可靠度逆向求解方法.实际应用过程中,首先采用概率图法验证围岩基本力学参数的分布特征;然后通过Monte Carlo抽样的方式,根据围岩变形极限状态方程建立隧道可靠度求解模型并以此作为优化算法的响应面函数;采用BFOA算法进行待求工程参数的寻优计算,实现能够满足预期结构可靠度的隧道支护阻力逆向求解.讨论所述方法搜索区间开度与迭代次数对计算精度与效率的影响,确定合理的寻优、抽样迭代次数阈值分别为1 600、1×105次,并对围岩各物理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述方法能够有效实现对隧道支护阻力的逆向求解,获得所需的工程设计指标.

    隧道围岩寻优算法逆向可靠度支护阻力动态设计

    火灾后混凝土桥梁结构安全初步评估方法

    刘旭政李任福余晨曦郭河...
    6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火灾后桥梁结构的安全评定尚无可依据的标准和规范的现状.为了建立火灾后桥梁结构安全的初步评估方法,基于流体动力学软件FDS,研究分析不同火源面积和梁底距燃烧物高度对于梁底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的梁底距燃烧物高度下,当火源面积超出其临界面积后,中心测点的温度与火源面积大小无关;②由于大气环境中燃烧火焰的自身构造使得梁底最高温度与桥下火源各层焰火的燃烧高度有关,因此不同火源面积下的梁底距燃烧物高度与梁底最高温度变化趋势并不统一;③受火梁底的低、中、高温度区域的面积占比可偏安全地划分为55%、30%和15%.最后,以某实际受火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灾后现场检测结果与本文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本文提出火灾后桥梁结构安全初步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桥梁工程桥梁火灾安全评估火灾动力学模拟火源燃烧物

    薄壁圆钢管约束陶粒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研究

    郑宏宇郑峻柯晓军朱振...
    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薄壁圆钢管约束轻骨料混凝土柱的轴心受压性能,设计制作4根薄壁钢管约束陶粒混凝土短柱试件,以核心陶粒混凝土强度、钢管壁厚为变化参数,通过单调静力加载试验,测试其受力过程及破坏形态、位移、钢管应变,研究陶粒混凝土强度、套箍系数对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径厚比为80和125、套箍系数小于0.5的薄壁钢管陶粒混凝土柱的破坏特征相似,破坏后钢管出现多道环形褶皱,核心混凝土压碎;薄壁钢管对陶粒混凝土有较好的约束作用,柱子轴压承载力较无钢管约束柱平均提高50%;位移延性系数接近和超过3.0,延性良好;核心陶粒混凝土强度提高率、柱子的轴压延性与套箍系数成正比;柱子轴压承载力与钢管壁厚、核心陶粒混凝土强度等级成正比,但增大钢管壁厚更为有效.

    薄壁钢管轻骨料混凝土陶粒轴心受压

    基于欧进萍谱的非黏滞结构随机响应的封闭解

    徐长春冯超彭俚葛新广...
    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基于欧进萍谱的非黏滞阻尼结构随机地震动响应分析比较繁琐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简明封闭解法.首先,工程应用时指数型核函数卷积形式所表示的非黏滞阻尼模型不易获得简明解,故而提出其等效的微分型本构关系;其次,利用欧进萍谱基于白噪声的滤波方程和非黏滞阻尼结构的微分型本构关系重构非黏滞阻尼结构的地震动方程;最后运用复模态法,获得非黏滞结构位移及速度等响应的方差和0-2阶谱矩的简明封闭解.对一算例运用新方法与虚拟激励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封闭解是正确、高效的.

    欧进萍谱非黏滞阻尼结构随机响应简明封闭解谱矩

    地震作用下饱和软土场地地下结构动力参数敏感性模拟分析

    程学磊李文东海然刘彦...
    92-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饱和软土场地土性参数的变化对地下结构体系地震响应参数敏感性,基于u-p格式Biot动力固结方程和饱和两相介质有效应力动力求解方法,采用有限元开源程序平台OpenSEES建立饱和软土场地中地铁地下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体系有效应力全耦合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土体采用多屈服面弹塑性本构,结构采用纤维截面弹塑性本构模拟,并由各土性因素参数(六因素、三水平)对饱和软土场地中地铁车站结构动力响应各指标进行极差、方差和线性回归分析的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①密度和黏聚力动力响应评价指标最为敏感和影响显著;②渗透系数和孔隙率变化对动力响应评价指标敏感性和影响显著性最低;③在显著性水平为0.05情形下,动力评价指标和对应敏感性与影响显著的土性因素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

    地震作用饱和软土地铁地下结构动力响应指标参数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