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戴牧民

双月刊

1001-7445

gxuzrb@gxu.edu.cn

0771-3235713

530004

广西南宁市大学路100号广西大学西校园学报编辑部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广西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校内外有关数学、物理学、化学、化工、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食品工程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包括原始研究论文、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受压T肋加劲板腹板局部稳定试验与计算方法

    陈鹏林楚赵秋肖贞科...
    291-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腹板宽厚比对T肋加劲板局部稳定受力性能的影响,设计了 7个不同强度的T肋加劲板局部稳定试件,采用轴压试验验证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并考虑不同因素对其局部稳定承载力的影响,根据相应的有限元数值,采用非线性拟合得到腹板局部稳定简化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局部稳定试件及有限元模型均发生了板件的局部屈曲变形,随腹板宽厚比的增大,发生局部屈曲变形的时间越早.当计算模型考虑简化残余应力与局部初始几何缺陷后,稳定系数均明显减小;T形肋翼缘与腹板的破坏形态差异明显;采用Perry公式拟合的腹板局部稳定简化公式曲线整体更接近于美国AASHTO曲线.T肋加劲板的局部稳定性能受钢材强度影响较小,建议采用Perry公式进行设计.

    T形肋加劲板腹板局部稳定试验数值模拟残余应力局部初始几何缺陷计算方法

    采用群栓钉的装配式组合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杨涛李龙李保军李想...
    303-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3根采用群栓钉的装配式组合梁并对其在正弯矩作用下的抗弯性能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根组合梁试件最终均发生了弯曲破坏;采用群栓钉的装配式组合梁试件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且位移延性系数不小于3.7;较低的抗剪连接程度导致装配式组合梁的极限抗弯承载力和极限变形能力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最终破坏发生时,预制混凝土板上预留孔与后浇混凝土的交界面处未发生压碎、剥离等破坏,组合梁的跨中挠度至少为梁跨度的0.89%.最后,基于试验结果探讨现行《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中的组合梁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用于评估采用群栓钉的装配式组合梁抗弯承载力的可行性.

    装配式组合梁抗弯性能群栓钉极限抗弯承载力

    基于北斗系统的桥梁高精度监测算法研究

    包龙生陶天阳于玲冯乃辉...
    31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北斗监测的精度水平,减小北斗系统的监测误差,实现远距离桥梁位移的厘米级实时监测,本文提出一种快速准确确定载波相位信号全周模糊度的方法,利用LAMBDA算法分析北斗系统的模糊度,检测并修复可能出现的周跳现象,提出改进TurboEdit方法,提高北斗系统的测量精度.结果表明,在单点精确定位结果的收敛曲线中,每个站在U方向的误差值大于其他2个方向的误差值,但在总体变化趋势中,U方向的误差值呈下降趋势.E和N方向上的误差值随时间波动,总体误差值持续下降.就收敛时间而言,每个数据组基本上可以在2 h内收敛,大多数站点的误差值在10 cm以内,E方向上的平均位置误差值为0.04 m,N方向的平均位置误差值为0.08 m,U方向的平均位置误差值为0.08 m.北斗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可以实现厘米级误差测量,基本满足大跨度桥梁变形远程监测的要求.

    北斗系统桥梁变形监测整周模糊度LAMBDA算法改进TurboEdit法

    基于频率法的悬索桥锚跨索股索力精细化计算分析

    齐东春宋敬刘章军胡海龙...
    320-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锚跨索股索力的控制影响着悬索桥主缆线形及安全.由于锚跨索股较短,边界条件、拉杆特性、索股抗弯刚度和锚头质量等因素对索力测试精度有一定程度影响.根据结构实际构造特点基于解析法建立锚跨索股的力学模型,索股和拉杆分别采用不同的欧拉梁的振型函数.根据能量守恒定律,采用瑞利法推导得到索股索力与自振频率的显式关系式.建立考虑散索鞍影响的符合锚跨索股实际构造特点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并结合实测数据对公式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公式适用于悬索桥锚跨索股采用预应力锚固系统的情况,具有较高的精度.在应用公式通过实测频率计算索力时应考虑索股锚头质量的影响;空缆等索股索力较小时应首先识别出索股抗弯刚度,并考虑抗弯刚度对锚跨索股索力的影响.

    悬索桥锚跨索股频率法振型函数瑞利法

    海水腐蚀条件下喷射混凝土力学性质演化规律研究

    宋宇王建强黄翔甘小卉...
    330-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系统研究喷射混凝土在海水腐蚀条件下的力学性质变化规律,本文以人工配制海水对喷射混凝土进行干湿循环来模拟天然海水腐蚀喷射混凝土工况,开展喷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分析水灰比、水泥用量、粉煤灰掺量、砂率、速凝剂掺量对喷射混凝土腐蚀前、后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最佳配合比.结果表明:腐蚀前、后的喷射混凝土强度和动弹性模量与水泥用量呈正相关,与水灰比、砂率、速凝剂掺量呈负相关,随粉煤灰用量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喷射混凝土在人工海水腐蚀作用下的最佳配合比为:水灰比0.45、水泥用量450 kg/m3、粉煤灰掺量20%、砂率45%、速凝剂掺量3%、减水剂掺量为0.8%.

    海水腐蚀喷射混凝土混凝土强度动弹性模量最佳配合比

    干湿循环下橡胶-红黏土抗剪强度及裂隙的演变规律研究

    王琴琴陈开圣
    340-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废旧轮胎橡胶颗粒与红黏土混合后在干湿循环下强度以及裂隙的演变规律,采用直剪试验探究橡胶红黏土的强度衰减规律,应用MATLAB图形图像处理功能分析干湿循环后橡胶红黏土裂隙的演变规律,建立抗剪强度指标与裂隙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橡胶红黏土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橡胶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橡胶红黏土的抗剪强度逐渐减小,前2次干湿循环抗剪强度大幅度衰减,之后干湿循环对抗剪强度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小,并最终趋于稳定;裂隙密度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大而增大,前2次干湿循环影响程度较大,之后逐渐趋于稳定的状态.橡胶红黏土黏聚力与裂隙密度的关系可用幂函数来拟合.

    干湿循环橡胶红黏土抗剪强度裂隙

    不同频率的振动搅拌沥青混凝土高温稳定性能

    孟勇军李正华李超江微...
    349-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振动频率对SBS改性沥青混凝土高温稳定性能的影响,采用一种轴振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沥青混凝土的制备,通过对沥青混凝土加入振动作用前后的标准车辙试验、高温车辙试验,重载车辙试验和抗剪强度试验的分析,探究振动搅拌技术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振动搅拌作用的沥青混凝土比传统搅拌的沥青混凝土更能抵抗车辙病害,具有更好的高温稳定性能,且在高温和重载交通的恶劣条件下,振动搅拌技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沥青混合料抵抗车辙病害的能力.

    振动搅拌沥青混凝土高温稳定性三轴压缩

    废轮胎橡胶粉对复合改性沥青老化的多尺度性能影响

    许志杨沈菊男宋旭艳俞锋...
    357-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废轮胎橡胶粉(CRM)对复合改性沥青老化的影响,本文对SBS掺量4.5%不变,改变CRM掺量为0、6%、10%和14%制备复合改性沥青.对旋转薄膜烘箱试验(RTFOT)老化前后的沥青分别进行动态剪切流变分析,原子力显微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多尺度分析CRM对复合改性沥青老化的影响.研究发现:CRM的掺入使得沥青蜂状结构变得细小、分散,老化后沥青表面变得粗糙,微观力学性能与宏观力学性能都有所增强;CRM增强了沥青的弹性性能和抗形变性能,增大黏附力和杨氏模量,使沥青整体粗糙,CRM对复合改性沥青的老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于SBS老化过程中的分解没有影响;RTFOT前后,沥青抗车辙因子与Rq和杨氏模量都有明显的线性关系,抗车辙因子与黏弹性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废轮胎橡胶粉复合改性RTFOT老化多尺度性能

    氢对30CrMnSiNi2A扭转破坏及扭转疲劳的影响研究

    岑成贤陆大敏陈波张光...
    366-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30CrMnSiNi2A薄壁圆管试样进行不同时长的电化学充氢,通过单调扭转和不同恒应变幅循环扭转试验,研究氢对该材料的抗扭转破坏和抗扭疲劳破坏能力的影响.试验测得了不同充氢条件下30CrMnSiNi2A钢的剪切断裂应变和5个恒应变幅扭转循环下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不同充氢降低了材料的抗剪强度和断裂应变,氢浓度越高下降越严重;氢浓度的增加可使材料由韧性剪切破坏转变为脆性拉伸破坏;氢浓度越高,对降低材料的扭转疲劳寿命并改变破坏方式的作用越大;相同的充氢条件下,应变幅越大氢致疲劳破坏的影响也越大.

    氢脆扭转试验韧脆转变扭转疲劳断口形貌

    DEEPSOIL和FLAC3D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对比研究

    梁腾龙骆星宇周东覃钊...
    377-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不同非线性程度的简化土层剖面和日本KiK-net台网的台站场地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FLAC3D和DEEPSOIL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通过对比地表反应谱和地震动峰值,验证运用FLAC3D软件进行一维土层非线性地震反应计算的可行性.计算结果表明:在简化土层剖面计算中,FLAC3D与DEEPSOIL计算结果较为接近;虚假共振现象导致DEEPSOIL非线性频域分析的地表反应谱峰值大于FLAC3D与DEEPSOIL时域分析的.在台站场地土层剖面的计算中,非线性场地的计算结果较黏弹性场地更为接近实测值.刚性基岩模型的计算结果在短周期范围较为准确,而采用露头运动参考点的柔性基岩计算结果在长周期范围内更为合理.

    FLAC3DDEEPSOIL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频域分析时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