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戴牧民

双月刊

1001-7445

gxuzrb@gxu.edu.cn

0771-3235713

530004

广西南宁市大学路100号广西大学西校园学报编辑部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广西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校内外有关数学、物理学、化学、化工、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食品工程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包括原始研究论文、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悬挂吊车作用下网架结构应力监测与模拟分析

    邱斌雷宏刚白少华
    1119-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网架结构在悬挂吊车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对某网架结构在不同吊车运行工况下的应力响应进行了现场实测和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吊车运行对腹杆受力影响最为显著,杆件的应力变化与吊车行驶位置和吊车吊重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变化关系;吊车刹车作用以及邻跨吊车运行对被测杆件受力影响较小;考虑重物起吊和卸载对杆件受力的影响时,建议其作用放大系数取1.4;给出了吊车运行荷载的简化模拟方法,能较好地反映悬挂吊车对网架结构的荷载作用,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随后,考虑悬挂吊车使用吨位的增大,模拟得到了吊重增加后网架结构杆件在吊车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化曲线.研究成果将为研究和编制网架结构在悬挂吊车作用下的疲劳载荷谱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依据.

    网架结构悬挂吊车应力监测有限元模拟

    CFRP-圆钢管混凝土加固RC方形短柱的承载力

    赵均海陈彦雄张焕青
    1130-1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CFRP-圆钢管混凝土复合加固RC短柱的极限承载力,将该柱划分为CFRP管、钢管、后浇混凝土、RC柱四个部分,采用统一强度理论,考虑CFRP和钢管的受力特点及其对混凝土和RC柱的约束作用,对该柱的轴心受压机理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该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式,并基于此考虑长细比和偏心率的影响,得到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式.将理论计算结果与文献试验数据进行对比,证明该计算式的正确性.对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承载力随中间主应力系数和侧压力系数增大而增大;承载力随钢管的径厚比、钢筋混凝土柱与钢管边径比的增大而明显减小;径厚比越大,CFRP厚度对承载力的影响越明显;偏压承载力随偏心率的增大而明显降低.

    CFRP-圆钢管复合加固RC短柱极限承载力统一强度理论

    局部开洞超大型冷却塔抗震性能弹塑性分析

    蔡新江王名毛小勇田石柱...
    1139-1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局部开洞对超大型双曲线冷却塔抗震性能的影响,采用ABAQUS建立原型和开洞冷却塔的有限元模型,分别研究地震输入方向、洞口大小对冷却塔结构整体和局部的影响,结果表明:开洞冷却塔塔筒米塞斯应力最大值均出现在洞口边缘,并出现拉应力导致混凝土开裂,洞口尺寸越小应力集中越明显.平行洞口地震作用下塔筒应力相对较大,EI Centro X向地震下15 m洞口冷却塔损伤出现在喉部,Z向地震下损伤出现在洞口顶端.支柱轴向应力最值集中在一侧柱顶和另一侧的柱底,什邡波和人工波作用下开洞冷却塔的拉应力和压应力均有所增大,其中什邡波作用下开洞冷却塔支柱压应力超过其抗压强度设计值,支柱产生局部塑性损伤.不同方向地震对冷却塔的支柱轴向应力影响较小,开洞与否及地震输入方向两个因素均对支柱弯矩和塔筒峰值位移影响不大.

    冷却塔抗震性能开洞尺寸地震方向塔筒

    一种新型装配式组合T形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张喜德黎力设陈文鹏杨涛...
    1148-1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很多异形柱结构形式不易于发展成为装配式建筑结构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高强螺栓连接的新型装配式组合异形柱,并以轴压比及含钢率为影响参数对4个装配式组合T形柱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试件装配连接部位工作正常,破坏发生在柱身试验段,所采用的高强螺栓装配连接方式切实可行,可达到等同现浇的效果;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试件的开裂荷载及屈服荷载增大,耗能能力增强,但延性及变形能力变差,刚度退化加快;随着含钢率的增加,试件的抗震承载力、延性、耗能性能及初始刚度均有所提高,后期刚度退化速率变化不大.

    装配式T形柱组合结构抗震性能轴压比含钢率

    桂东南容县花岗岩残积土粒度组成与力学性质的变异性

    韦遥文海涛廖丽萍韦文智...
    1157-1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容县的花岗岩残积土为研究对象,开展颗分试验与直剪试验,并用数理统计方法探究粒度组成与力学性质的变异性.结果表明:①残积土中粒径>0.500 mm的颗粒含量较高,而粒径<0.075 mm的细粒与粒径0.075~0.500 mm的中间颗粒含量较低;残积土具备粗细颗粒均匀混杂的粒度组成特征,砂粒是主要的颗粒成分.②天然状态下粘聚力的离散性大于内摩擦角;土体饱和后粘聚力与内摩擦角均减小,但前者的减小幅度相对较大.③粒组含量的变异水平整体低于力学性质的变异水平,其中粘聚力的变异水平又高于内摩擦角.④花岗岩的结构特点是粒度组成存在变异性的本质原因;力学性质的变异性受土体结构、颗粒组成、矿物成分和含水量等因素影响.容县花岗岩残积土的粒度组成与力学性质均具有显著变异性.

    花岗岩残积土粒度组成力学性质变异性

    新型砌体填充墙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张永兵郭新华朱腾飞郝西见...
    1166-1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以烧结页岩空心砖作为新型填充砌体材料对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开展了3榀1/2缩尺的单层单跨填充墙钢筋混凝土(RC)框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比各试件的破坏特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强度退化、刚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等指标,研究纯框架、完全填充墙框架和开洞填充墙框架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烧结页岩空心砖砌体填充墙的存在提高了结构的侧向承载力、侧向刚度,有利于结构在小震作用下的变形控制和抵抗荷载的能力;相较于完全填充墙框架,开洞填充墙框架减缓了结构的强度退化和刚度退化速度;烧结页岩空心砖砌体填充墙参与了结构的滞回耗能,且表现出较好的耗能能力,同等位移幅值下,填充墙试件的耗能能力均大于纯框架试件.

    烧结页岩空心砖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双缆多塔悬索桥塔梁受力特性研究

    张云龙王秀兰柴生波
    1177-1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双缆多塔悬索桥的塔梁受力特性,拟定同时满足结构变形和主缆抗滑稳定性的三塔两跨悬索桥设计参数,建立双缆及传统多塔悬索桥有限元模型,分析双缆体系劲梁刚度和恒载集度在不同垂跨比取值、不同加载方式下对塔梁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塔悬索桥加劲梁挠度随着恒载集度的增大而减小,当下缆垂跨比较大时,双缆体系多塔悬索桥应按半跨加载计算结构变形;多塔悬索桥加劲梁应力随着恒载集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加劲梁刚度的增大而增大;多塔悬索桥中塔的塔底弯矩随着恒载集度的增大而减小,双缆体系的塔底弯矩远小于传统体系.

    多塔悬索桥双缆垂跨比加劲梁恒载集度

    初始温度取值方法对混凝土箱梁温度场的影响

    薛俊青李哲熙林健辉布里斯杰拉·布鲁诺...
    1188-1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初始温度取值的准确性对混凝土箱梁截面温度场的影响,总结了国内外文献中初始温度取值方法,以深圳市某座混凝土箱梁桥为背景工程,实测了箱梁横截面温度场,并建立有限元模型开展参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连续计算多天的方法减小初始温度取值误差是必要的.采用不同初始温度取值方法并连续计算4d的有限元模型计算温度场与实测值误差均较小.综合考虑数据采集难度、适用范围和计算精度,建议采用零点环温循环法(采用目标日期零点环境温度并循环采用目标日期的环境温度、风速和太阳辐射数据作为边界条件)作为初始温度取值方法开展混凝土箱梁截面温度场研究.

    桥梁工程初始温度箱梁环境温度循环输入

    基于声发射Wigner-Ville时频图的岩石拉剪破裂智能识别方法

    王拯扶苏国韶胡小川刘岩鑫...
    1196-1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岩石破裂过程中的拉破裂与剪破裂两种破裂类型的高效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声发射Wigner-Ville时频图的岩石拉、剪破裂智能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岩石的巴西圆盘试验和直剪试验,获得了与拉破裂、剪破裂对应的声发射撞击信号,进而绘制拉破裂与剪破裂的Wigner-Ville时频图,由此构建以Wigner-Ville时频图为特征的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然后,利用训练和测试样本,建立了拉破裂与剪破裂自动识别的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实现了基于声发射Winger-Ville时频图的岩石拉、剪破裂过程智能识别,并利用所建模型对双轴压缩条件下的灰岩拉、剪破裂过程进行识别,揭示了双轴压缩条件下灰岩张拉破裂到剪切破裂的拉、剪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识别精确度高、简单、实用的特点.

    岩石力学声发射Wigner-Ville时频图支持向量机

    广西典型岩溶区流域降雨侵蚀力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莫崇勋蓝华鲲杨莹阮俞理...
    1204-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澄碧河流域坝首和平塘水文站19632017年逐日实测降雨数据,采用相对变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相关性分析、交叉小波和多元ENSO指数(MEI)等方法指标对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的年内变化、年际变化、相关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坝首站和平塘站的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年内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5-8月,变化显著且不均匀,其中两个站点降雨侵蚀力相对变率值(50.22% ~149.09%)较降雨量的相对变率值(35.80% ~86.68%)大;坝首站和平塘站的多年降雨量与多年降雨侵蚀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值分别为0.89和0.85,Pearson相关系数值分别为0.923和0.941;多元ENSO指数(MEI)、海洋尼诺指数(ONI)和太阳黑子对降雨侵蚀力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太阳黑子对降雨侵蚀力的影响最大,在高能区时两者的共振周期长达13 a.研究结果可为岩溶区预报水土流失、进行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可为岩溶区土壤侵蚀机理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对变率交叉小波降雨侵蚀力变化特征影响因素澄碧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