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校辅导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校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

双月刊

高校辅导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目标指向、价值意蕴与路径选择

    张瑞吴桂源
    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使命要求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化政治引领、筑牢共有精神家园、提供强大人才支撑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必须要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基本方略作为根本要求和实践进路。

    中国式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价值意蕴实践进路

    论新时代好青年"能吃苦"的科学内涵与培育路径

    朱芷萱张智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好青年"能吃苦"是赓续光荣传统的内在要求、肩负时代使命的现实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前提。"能吃苦"要求青年具备敢于吃苦的坚定意志、善于吃苦的过硬本领、乐于吃苦的崇高境界。新时代好青年要在理想信念中明晰"能吃苦"的价值导向,在文化滋养中擦亮"能吃苦"的情感底色,在教育协同中激发"能吃苦"的行动自觉,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新时代好青年能吃苦

    以历史主动精神培育新时代好青年

    韩桥生卢姿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主动精神作为党百年来始终昂扬奋进的重要法宝,对培育新时代好青年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历史主动精神蕴含的对理想矢志不渝的追求、对使命一脉相承的担当、对吃苦耐劳精神的发扬和对未来不懈奋斗的坚持,同新时代好青年的鲜明品质有深刻契合之处。历史主动精神能够培育青年把握历史大势的历史自觉、奋力开创未来的历史担当、坚持敢于斗争的历史自信以及勇于开拓创新的历史创造。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育人实践活动、历史文化教育和精神谱系教育,可以助力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历史主动精神新时代好青年培育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价值、内在逻辑和现实路径

    李青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各个历史时期精神谱系的高度凝练,是立党兴党强党的信仰之基、精神之源。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有利于回应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又有助于引领大学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担当民族复兴重任。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有助于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发展、提高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成效、激发大学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内在逻辑体现为目标上的一致性、内容上的相通性和方法上的可借鉴性。要从实践层面探究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伟大建党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新时代大学生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的样态要求与实践路径

    钱配配杨爱杰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生活是精神活动与精神状态的有机统一,大学生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的样态要求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昂扬的精神状态、全面发展的目标指向。面对部分大学生理论认知与可行能力不匹配、精神交往与精神享受不充分、美好生活需要与精神供给不对称的现实问题,大学生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满足大学生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擢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大学生精神生活高质量发展

    文化消费主义视域下大学生精神生活的理性审思

    冯璐赵平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消费主义思潮的新形态,文化消费主义对大学生的精神生活造成了某些消极影响,其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世俗化、审美情趣庸俗化以及社会交往功利化。文化消费主义主要是通过资本逻辑的宰割、大众媒体的助推以及消费心理的操控等方式,对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施以影响。我们可以从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丰富优质精神文化产品供给、加强文化消费市场监管以及形塑大学生科学理性的文化消费观四个方面着手,有效消解文化消费主义对大学生精神生活的消极影响,重塑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文化消费主义大学生精神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意识形态风险及其化解

    胡启明尹婉菲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是人工智能领域一次重大的变革,这一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意识形态潜隐风险,包括争夺意识形态生产权、维护西方意识形态话语权、弱化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权、稀释意识形态主动权等。为有效应对意识形态风险,国家应从推动人工智技术自主创新、制定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标准规范、提升公众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媒介素养、建立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监管机制等方面着手,以发展、控制、利用并举的方式做好意识形态安全工作。

    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意识形态风险化解

    网络圈层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矛盾与调适

    汪凯达余龙进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构成了大学生成长的二元社会环境,网络圈层化成为影响大学生网络社交的重要社会现象。在网络圈层化影响下,大学生的社会心态逐渐呈现出矛盾表征:佛系、躺平与内卷共生,社交恐惧与网络晒秀共生,政治冷漠与政治热情高涨共生等。网络信息圈层化、网络社交圈层化、网络行为圈层化使大学生的社会心态呈现出极端化、非理性化、娱乐化的特点。各教育主体要主动破圈,筑牢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精准治理,把握网络治理方向盘;正面引导,弘扬主流思想主旋律;提升素养,重塑时代新人新角色,合力推动网络圈层化背景下大学生积极社会心态的培育。

    大学生网络社交网络圈层化社会心态

    时代新人培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目标体系构建

    叶定剑林立涛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正确用网和安全防范意识能力的重要保障,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目标决定着网络素养教育的方向,指引、规范、检验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工作。构建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目标体系,要立足时代新人培育,契合大学生接受特点,体现全面发展需求,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要以推动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与网络社会、切实提升网络使用水平、积极适应网络社会生存、争做新时代网络好新青年为目标。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目标体系构建

    高校开学典礼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视角

    赵琪章少哨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互动仪式链理论下,高校开学典礼被视为一种互动仪式,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运行机理体现在强化身份认同的身体在场、加强价值引领的焦点关注、提升情感体验的象征符号和进行行为规约的仪式流程四重向度。从互动仪式链理论审视高校开学典礼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其有效发挥面临四重困境,即仪式价值迷失,落入形式主义窠臼;参与主体缺位,阻碍情感共鸣生成;符号象征弱化,消解情感能量聚集;流程形式固化,削弱教育情境感染力。高校可以尝试从价值引领、在场升华、情感积累和情境重塑四方面优化开学典礼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高校开学典礼思想政治教育互动仪式链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