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浙江大学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浙江大学

陈纪忠

双月刊

1003-9015

gxhgxb@zju.edu.cn

0571-87951235

310027

杭州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Chinese Universitie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高校化学工程学报》简介在我国化学工程界老一辈专家的倡导下、在国内一些著名高校的众多从事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专家的支持下,1989年, 经报请原国家教委和国家科委并获批复,《高校化学工程学报》得以正式出版!从此以后,学报就成了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向国内外化工界介绍最新研究成果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高校化学工程学报》的办刊宗旨是:全心全意为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教育和科学研究服务,全面、正确、迅速地反映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为专家、学者及他们的研究生提供一个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高校化学工程学报》一贯主张学术民主、投稿自由。学报建立了严格的稿件受理程序以保证每一篇稿件都得到公平合理的及时处理,保护并尊重作者的合法权利。同时学报也坚持不懈地向一稿多投、弄虚作假等学术界的不良风气作斗争。各主办院校对《高校化学工程学报》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广大作者和读者对学报寄予了深情和厚望,学报编辑部细心呵护着学报的成长和发展。今天,《高校化学工程学报》已经成了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最重要的学术期刊之一,也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学报刊登的论文已经被国内外许多著名的检索机构收录,如: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英国皇家化学会《化学工程文摘》、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引文索引》、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万方数据库》等。《高校化学工程学报》热诚欢迎作者、读者和社会各界继续对学报的发展给予关怀并作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纤维素直接制备5-羟甲基糠醛的研究进展

    洪梅何莉萍朱军凯郭雨轩...
    52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5-羟甲基糠醛(HMF)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基平台化合物,被美国能源部评为 12 种最具潜力的生物基平台化合物之一。制取 HMF 最有效的方法是酸催化己糖脱水,己糖在自然界中数量有限,而纤维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直接以纤维素为原料制备 HMF 避免了己糖的分离,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纤维素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结构,不溶于水和一般的有机溶剂,反应活性较低,纤维素转化为 HMF 首先的障碍是纤维素的水解。文章从纤维素结构出发,基于纤维素催化转化制备HMF的反应机理,综述了近年来纤维素制备HMF中纤维素预处理的方法、溶剂体系、催化剂体系的研究进展,并对纤维素制备HMF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纤维素5-羟甲基糠醛催化剂溶剂预处理

    R32/R134a自复叠热泵变组分浓度实验分析

    司成功郭健翔孙晋飞贺龙彬...
    538-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缓解热泵大温度跨度运行时容积制热量衰减严重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变组分浓度调控自复叠热泵实验装置,采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 R32/R134a 为工作介质,通过动态监测系统组分浓度分布、制热量、性能系数(COP)等关键性能参数,探究混合工质浓度变化对自复叠热泵循环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冷凝器出水温度或第一级节流阀开度增加,主路低沸点组分质量分数降低 2。5%~8。1%。而随着充注量增加,主路低沸点组分质量分数逐渐增加,排气温度逐渐降低;当充注量增至 2。8 kg,出水温度为 65℃时,COP达 2。22,压缩机排气温度仅为 80℃。当低沸点组分质量分数从 0。3 增加至 0。5,排气温度最高可降低 25。4%。与单级蒸气压缩系统(SVC)相比,自复叠热泵系统排气温度降低 31。2%,以上自复叠热泵组分浓度分布及性能变化规律表明该热泵系统在大温度跨度时具有较明显的性能优势,对于系统长期稳定运行以及节能效应具有显著作用。

    自复叠热泵非共沸工质变组分浓度实验研究

    干冰烟丝膨胀过程的机理研究

    吴双坤焦凯旋吴可君何潮洪...
    548-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冰膨胀烟丝(DIET)过程是烟草工业重要的制丝工艺,膨胀后烟丝含水率是表征该工艺的 1 项重要技术指标。本研究基于卷烟厂制丝车间的实际运行数据,以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为基础,考虑两相间对流传热系数的变化,并结合适当的工程简化,分别建立了DIET过程中烟丝出口温度、工艺气体回风温度和膨胀后烟丝含水率的数学模型。其中回风温度和膨胀后烟丝含水率数学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 0。24%和 1。99%,最大绝对误差分别为 0。83%和 6。33%,该模型可较好地描述工艺条件对二者的影响,对膨胀后烟丝含水率的调控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干燥烟丝数学模型含水率

    水下高压抗润湿V型槽分级铜纳米线簇超疏水表面的减阻研究

    张祺瑞李启迅阮达刘渊博...
    558-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水下减阻超疏水表面气层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在金属铜基底上使用两步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一种具有V型槽结构、区室化簇状结构和微纳分级结构的铜纳米线超疏水表面,进行了水下高压气层稳定性测试和减阻测试。结果表明,该表面最高可在 0。45 MPa水压下维持 76%的未润湿区域。同时,该表面在平板流变仪层流减阻测试中可取得高达 56%的减阻率,具有优异的减阻性能。V型槽分级铜纳米线簇超疏水表面兼具水下高压气层稳定性和减阻效果,可应用到实际船舶航行领域,为解决超疏水表面减阻应用的瓶颈问题提供方案。

    超疏水表面减阻分级结构气层稳定性铜纳米线

    Co-Ru/HAP的制备及其催化乙二醇氨化反应

    郭浩林李健朋赵新强安华良...
    566-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乙二醇氨化反应中乙二胺的选择性,以羟基磷灰石(HAP)为载体、Co为主活性组分,引入第二金属组分制备了一系列负载型双金属催化剂。结果表明,Co-Ru/HAP催化效果较优,适宜制备条件为:制备HAP的pH值为10、金属总质量分数为 9%、Co与Ru质量比m(Co):m(Ru)为 10:1、还原温度为 500℃。此时,乙二醇转化率为 30。2%,乙二胺选择性为 35。4%,乙二胺和乙醇胺选择性之和为 58。0%。结合催化剂表征和活性评价结果可知,金属Co主要促进氨化过程中脱氢和加氢步骤,而金属Ru主要是抑制NH3 在金属Co表面的吸附,以保证有较多的Co金属位活化乙二醇;催化剂的酸碱活性位点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乙二醇氨化反应液进行了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Co-Ru/HAP催化乙二醇氨化的反应网络。

    乙二醇乙二胺催化氨化协同作用反应网络

    Ru/AC和Ru-NPs/AC催化剂对乙炔氢氯化反应催化活性的比较

    徐达王赛赛马腾云万立祺...
    578-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乙炔氢氯化反应无汞催化剂的开发,Ru基催化剂是最具工业潜力的催化剂之一。结合表面积分析仪(BET)、程序升温还原(TPR)、透射电镜(TEM)和程序升温脱附(TPD),以及动力学实验探究了导致Ru/AC(AC为活性炭)和高温H2处理后Ru-NPs/AC催化性能差异的原因。在排除内、外扩散的条件下,通过动力学实验判断了反应级数,初步推测了基元反应步骤和决速步骤。结果表明,Ru-NPs/AC相对于Ru/AC总反应速率更低,表观活化能更高,这是由于高温H2处理后活性组分的分散度降低、Ru物种被还原,并且导致活性中心对C2H2的吸附性能降低。

    乙炔氢氯化Ru基催化剂反应级数表观活化能活性中心

    中低温煤焦油在不同氢初压下重质组分组成结构的变化规律

    刘涛金喆于福帅何婷...
    586-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沥青质等重质组分对中低温煤焦油的加氢转化影响较大,为了明确中低温煤焦油加氢过程中重质组分组成结构变化规律,采用改进的四组分分离方法,从组分含量、杂原子分布、极性官能团演变机制等多角度考察了不同氢初压条件下煤焦油重质组分的加氢转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氢初压的增大,沥青质和胶质的组分含量、相对分子质量和杂原子含量、氢键官能团和 C—O 基团含量均逐渐降低,氢碳物质的量比逐渐增加;相较于胶质,沥青质具有杂原子含量多、表面杂原子的类型更为复杂且更难脱除等特点。此外,重质组分中特征官能团的含量及分布情况证明了杂原子引起的氢键和酸碱作用是煤焦油重质组分缔合的主要作用力。

    重质组分氢初压组成结构加氢转化

    金属氧化物上乙酸乙酯催化燃烧的构效关系

    王伟沈祖德孟心宇王其瑞...
    598-6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金属氧化物上酯类挥发性污染物催化燃烧的构效关系与反应机理。采用简单热解法制备了一系列金属氧化物MOx(M=Ce、Co、Al、Mg、V、W)催化剂,通过不同的表征手段,探究它们的表面性质与乙酸乙酯(EA)催化燃烧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eO2呈现最优的EA降解活性和产物选择性。CeO2的表面羟基有利于EA的水解,同时,其表面适度的酸性,减弱了乙醇等中间产物的强烈吸附。重要的是,CeO2 具有优异的表面晶格氧迁移能力,有利于气相产物以及表面水解物种(乙酸盐/乙醇盐)的快速氧化分解。

    金属氧化物催化燃烧乙酸乙酯氧化铈表面性质

    基于羟乙基淀粉-姜黄素前药的SN38协同给药胶束构建与评价

    王子丹韩银磊彭虎红关怡新...
    608-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疗药物协同给药可以作用于不同代谢通路,有效抑制癌细胞增殖,从而改善药物的治疗效果,在避免引发多药耐药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研究基于季铵盐羟乙基淀粉-姜黄素(QHES-S-CUR)前药,构建了负载 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的协同给药胶束SN38@QHES-S-CUR。首先,借助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手段预测姜黄素与SN38 共混体系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纳米沉淀法制备了负载SN38 的协同给药胶束。详细考察了QHES-S-CUR与SN38的质量比对胶束形貌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在QHES-S-CUR与SN38的质量比为20:1时,可得到平均粒径为(258。76±28。76)nm 的球形纳米粒。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表明,SN38@QHES-S-CUR 胶束能够在模拟的肿瘤微环境中响应性地释放出姜黄素及SN38,比SN38 单独给药对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 的细胞毒性显著增强。本研究将两亲性前药应用于疏水性化疗药物的递送中,为化疗药物的协同给药提供了新思路。

    羟乙基淀粉姜黄素7-乙基-10-羟基喜树碱前药协同给药胶束

    "背包式"反应精馏生产甲基丙烯酸甲酯集成工艺

    孙玉玉汤吉海蔡鑫磊黄益平...
    616-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酯化反应体系存在最劣沸点序列,导致反应精馏效率低下的问题,设计了过量进料的反应与精馏耦合(SRC)工艺。以酯化反应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甲醇过量进料(CS1-SRC)和甲基丙烯酸过量进料(CS2-SRC)的 2 种SRC工艺,考察了原料过量比、侧反应器台数NR及CS2-SRC中萃取水进料量对生产过程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准反应物处理量为 1。28×105 mol。h-1,总转化率≥99。5%,wMMA≥99。5%的设计指标下,CS2-SRC工艺具有显著优势,此时,甲基丙烯酸过量比nMAA:nMeOH为 1。2,NR为 2,侧反应器中甲基丙烯酸分配比为 0。75:0。25,萃取水进料量为甲醇进料的 2。42 倍,全流程塔釜加热负荷 3 027 kW,较CS1-SRC工艺能耗降低 39。67%。

    甲基丙烯酸甲酯反应与精馏耦合优化设计过量进料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