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区域金融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区域金融研究
区域金融研究

关守科

月刊

1674-5477

gxjr@chinajournal.net.cn

0771-2829470

530028

广西省南宁市桃源路39号

区域金融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Regional Financial Research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立足金融,面向社会,致力于宣传党和国家的经济、金融方针政策。为提高金融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服务,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金融安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刘刚林鹏辉麦梓焕卢凯隆...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战略与民生福祉,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文章从中国式现代化涵义出发,梳理中国式现代化与金融安全的内在逻辑.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金融安全隐患包括房地产金融风险、金融数据安全、外汇储备安全、跨境支付系统安全以及金融市场开放下的银行资产风险.因此,我国应加快完善与升级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和技术,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金融安全中国式现代化房地产金融外汇储备金融数据

    关于金融科技与金融稳定的思考

    赵大伟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新金融技术出现时,其内部运行机理及其与金融系统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机制难以被知悉,特别是新技术的不确定性及其可能给现有技术系统带来的影响,使金融监管面临新的挑战.随着数字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广泛普及和深入应用,金融科技对于增强金融服务可获得性、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大有裨益,但是也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新型金融稳定风险,增加了应对和处置金融风险的难度.文章在探讨金融行业技术创新利弊的基础上,厘清金融科技发展与金融稳定监管的关系,并提出将金融监管置于技术创新全生命周期等六项预防性监管建议,旨在将金融风险管理"关口前移",缓解金融科技发展给金融稳定带来的威胁,维护金融安全.

    金融科技金融稳定金融监管创新预防性监管

    银行业同质化经营水平分析及对防范金融风险的启示——基于资产配置视角

    郑珩廖述魁王晖
    2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市场对于"联系太紧密而不能倒"的关注明显上升,随着各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效应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也愈发紧密,金融机构在资产配置、业务结构、市场定位等方面似乎显现出一种趋同性.文章基于商业银行资产配置视角,分析我国银行机构的同质化程度及其变化趋势,并建立同质化指数与金融风险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当前银行业资产配置的同质化程度虽有所下降,但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而且同质化程度与金融风险呈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文章从业务结构、监管政策、宏观环境等方面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对分类推动商业银行改革、完善金融市场功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出政策建议.

    同质化非线性关系距离相似系数CoVar

    科技金融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路径研究——基于新目标策略影响分析

    胡刚陆岷峰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新的发展目标,与科技金融、科技创新之间存在着内在关系.科技金融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持,促进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推动科技产业的创新发展.同时,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也对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提出了新的要求,影响和决定了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的发展思路.文章基于目标导向原则,探讨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的新目标与新策略.当前,应当以铸造新质生产力为导向,调整发展策略,积极支持科技创新,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新质生产力科技金融科技创新

    绿色金融信号对城市实质性创新的影响研究

    丛琳洁高湘茗张岱烨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金融信号的释放对于引导创新主体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级别城市的面板数据对绿色金融信号和城市实质性创新的关系加以检验,研究发现绿色金融信号显著驱动了城市实质性创新,克服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果仍相对稳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扩大外资吸引规模是绿色金融信号驱动城市实质性创新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环境规制强度高、要素市场发育程度高和绿色金融政策较少的城市,绿色金融信号对城市实质性创新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文章研究结论对于有效利用绿色金融信号,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以驱动城市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金融信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外资吸引规模实质性创新

    自然资源依赖、金融发展与人力资本投资——以矿业资源为例

    陈成凤位华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源诅咒"现象在中国省域层面是否存在一直备受关注,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资源依赖对人力资本的挤出效应.文章利用2005-2022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矿产资源丰裕度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机制及挤出效应为例,实证检验金融发展在矿产资源丰裕度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矿产资源丰裕度对人力资本投资有明显的挤出效应,并且这种挤出效应随着地区矿产资源丰裕度的提高而更加显著;金融发展能够缓解矿产资源丰裕度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挤出效应,并且这种缓解作用仅在矿产资源丰裕度高的地区显著;当矿产资源丰裕度足够高时,矿产资源丰裕会促进人力资本投资,而且金融发展会促进矿产资源丰裕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正向影响.研究有助于为矿产资源丰裕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矿产资源丰裕度金融发展人力资本投资

    客户尽职调查在绿色金融"漂绿"治理中的困境和政策建议

    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反洗钱处课题研究组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金融产业发展中的"漂绿"行为降低了市场资金的配置效率,扰乱了产业健康发展环境,目前金融机构通过客户尽职调查方法及时从众多融资项目中识别出"漂绿"风险仍存在一定困难.文章基于反洗钱视角,引入客户尽职调查的专业方法及要求,并结合实际调研案例,研究发现客户尽职调查嵌入绿色金融"漂绿"治理存在信息碎片化、不关注企业生命周期、标准不统一等现实难题.基于此,文章针对性提出了运用反洗钱客户尽职调查强化绿色金融发展标准化建设、提高信息治理质量以及异常交易监测预警等工作方法,防范"漂绿"风险,助推绿色金融全面高质量发展.

    客户尽职调查绿色金融"漂绿"信息披露

    普惠金融背景下员工知识转化、服务创新行为对银行普惠金融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以A银行为例

    王敬涛
    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归纳总结专家学者针对员工知识转化、服务创新绩效、服务创新行为和组织创新氛围的研究成果,并基于研究文献提出研究假设,构建A银行员工知识转化、服务创新绩效、服务创新行为和组织创新氛围的作用机理模型.研究发现,银行员工知识转化和服务创新行为对银行服务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银行员工服务创新行为在员工知识转化和服务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中介作用;银行组织创新氛围在服务创新行为和服务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文章结合研究结论和A银行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为提升商业银行服务创新能力和服务创新绩效提供理论支撑.

    员工知识转化服务创新绩效服务创新行为组织创新氛围普惠金融

    平台经济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研究——基于劳动力流动的中介效应和农村人力资本的调节效应

    姜峰
    7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的载体,研究平台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对于早日实现共同富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发展平台经济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平台经济促进劳动力流动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农村人力资本对平台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起正向调节的作用;平台经济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空间溢出性.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文章提出发展平台经济的相应政策建议.

    平台经济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流动农村人力资本空间溢出性

    数字贸易发展新趋势及碳减排效应研究

    中国人民银行清远市分行课题组
    8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大浪潮中,数字贸易积极赋能全球低碳转型.文章阐述数字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基于2010-2021年4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深入探讨数字贸易的碳减排效应及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数字贸易蓬勃发展,实现了全球化、数智化、服务化、平台化;数字贸易发展对碳排放存在显著的倒"U"型影响;数字贸易的碳减排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通过挤占货物贸易规模、提升服务业水平抑制碳排放;数字贸易对发达经济体的碳减排效应更强.为此,文章提出各国应该大力培育数字贸易,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科技创新与数字技术研发,优化数字贸易发展的制度环境.

    数字贸易数字经济碳减排传导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