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民族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民族研究
广西民族研究

俸代瑜

季刊

1004-454X

gxmzyjs@163.com

0771-5589053

530028

广西南宁市云景路1号

广西民族研究/Journal Guangxi Ethnic Stud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广西民族问题研究中心主办。主编俸代瑜。1985年创刊,季刊。主要栏目有:民族理论政策研究、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壮学研究、瑶学研究、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民族经济研究、民族旅游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学者与成果评介等。两度被评为广西优秀期刊,同时被认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观的三个基本维度探析

    李贽金炳镐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民族理论的重大创新.深刻理解该理论创新的基本内涵,需要我们从世界历史发展维度、民族形成过程维度及社会主义建设维度来把握其适时性、紧迫性和先进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深刻领会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中华民族共同体世界历史民族发展社会主义建设

    关系理性视角下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邓斯雨杜仕菊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系理性以主体间关系为尺度和根据来理解人的存在意义,强调相互承认、相互尊重、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实现了对客观理性和主观理性的扬弃和超越,可以为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并指导民族工作实践提供新视角.从话语表述、关系性质和关系范围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关系理性在当代的具体展开和自觉表现.在关系理性视角下,通过创造各民族共享物质田园、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系理性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工作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要凸显社会主义属性

    张淑娟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政治基础和底气.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与确立的内在逻辑和演进机制入手方能辨析其本质特征,中华民族整体意识最终确立于抗日战争时期,这一共识形成和确立的基础是广泛的爱国主义.因此,“中华民族”及其议题本身不具有制度规定性,具有价值中立性特征,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契合方能形成巨大的现实力量.在近代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在建设与改革时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守持续滋养中华民族整体意识,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获得内在的规定性.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中要凸显社会主义属性,切实把握方向和大局,以确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确的政治方向.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爱国主义内在规定性社会主义制度滋养

    西方“人民”和“民族”概念的历史交融与互动

    孙经纬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民”与“民族”的关系错综复杂,它们由于特殊的历史机缘结合在一起,彼此间相互渗透、融合、塑造,引发了一场概念革命.现代政治是“人民”与“民族”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民”为“民族”提供了政治上的意义,“民族”承担了解释“人民”何以构成的任务.在二者的融合过程中,对于“人民”的抽象、整体化设定与具象、个体化设定塑造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民族观念,导致了不同模式的民族主义.

    人民民族民族主义个人共同体

    实践、困境与突破: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发展策略与路径选择——以广东为例

    吴泽荣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村落是历史上人类聚居而自然形成的聚落形态,其存在实现了文明的继承和发展.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目前广东民族地区一些传统村落面临破败甚至消失的危机,亟待进行全面的保护与发展.保护与发展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有利于保存传统村落中的历史人文印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留住村貌、记住乡愁、延续历史文脉;有利于总结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类型特征,剖析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传统村落发展路径

    广西民族关系史研究述评

    徐杰舜黄玲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民族关系史研究的学术史虽然记忆甚少,但仍有回顾的价值,更有述评的必要.本文从广西民族关系整体评估研究、广西古代民族关系研究、广西近现代民族关系研究、广西当代民族关系研究四个方面述评了广西民族关系史研究的现状,认为广西民族关系史研究的学术价值重大,但纵观广西民族关系史研究的学术史,总体印象是作者队伍弱,学术成果少,学术水平低,与“国家样本”的实际价值极不匹配.因此,必须大大加强对广西民族关系史的研究,为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为中国民族的团结,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有价值、有份量、有水平的学术成果,这应该是我们这一代广西民族研究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和义不容辞的历史任务.

    广西民族关系广西民族关系史广西古代民族关系广西近现代民族关系广西当代民族关系国家样本

    习惯法在乡村治理中的法治功能探讨

    宋才发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惯法是一个具有确定含义的法律概念,少数民族权利是支撑习惯法的核心内容,国家现行立法对少数民族习惯法持支持态度.习惯法作为乡村治理的一种本土法治资源,是传统乡土社会构建和稳定社会秩序的纽带,也是乡村社会治理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乡村治理中必须坚持习惯法的基本法则,凸显习惯法在乡村矛盾纠纷处理中的基本功能,彰显习惯法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法治功能.必须依据《民法总则》订立和修改习惯法,制定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型村规民约,国家法的施行应当与习惯法相得益彰.

    习惯法少数民族权利乡村社会治理矛盾纠纷处理新型村规民约

    遗忘与重构:华夏边缘的蕾沙大将崇拜

    付广华刘莹影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蕾沙大将是华夏南部边缘——广西宁明县一些壮族村寨供奉的地方守护神.蕾沙大将黄细的原型是思明府土官知府黄广成的庶长子黄(竑),他曾经在对交趾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还是“景泰易储”的始作俑者,在正史典籍和地方史志中留下累累骂名.蕾沙大将的“神迹”,其实不过是黄(竑)事迹的一种变形罢了.黄(竑)的后代及其部属的子孙选择性地将其“弑兄杀侄”和“建言易储”的事实遗忘,突出强调其在抵御交趾中的功绩,以“黄细”之名将其建构为护国保土的英雄,接受一方的供奉.

    民间信仰蕾沙大将历史记忆华夏边缘黄(竑)

    “内”“外”表达:桂林龙脊梯田景区乡愁意识的建构与重塑

    林倩倩赵巧艳
    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桂林龙脊梯田的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是自然景观与乡愁旅游资源的综合体,承载着景区的历史记忆,是延续和传承龙脊梯田景区乡愁文化的重要表征.留住乡愁文化对于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重塑乡愁记忆和树立乡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村民作为龙脊梯田景区乡愁旅游感知的内部视野,与作为外部视角的政府、游客和媒体有着不一样的建构策略,在深描各行动者如何“留住”与“重塑”乡愁的基础上,提出活化社会记忆、激发集体记忆、凝聚情感记忆和赋能媒介记忆的乡愁旅游发展路径,旨在强化乡愁旅游主体地位、增强乡愁文化认同、搭建乡愁情感纽带和创新乡愁文化感知.

    “内”“外”表达龙脊梯田乡愁意识

    妈祖图像母题与北传嬗变研究

    徐晓慧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种地域性的民间宗教信仰,妈祖信仰却突破了其地域和民间的性质而遍布海内外.妈祖图像和塑像是妈祖信仰观念的视觉化呈现,其图像母题具有历时性和区域性的特征.文章借助图像学的研究方法,以闽鲁地区兼顾北方其他地区妈祖图像资料为中心,以区域比较为主线,探讨了妈祖图像母题从发源地福建地区北传后发生的嬗变,以及产生变化的原因,从而为图像学角度的妈祖信仰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妈祖碧霞元君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