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农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农学报
广西农学报

甘海燕

双月刊

1003-4374

gxnxb@163.com

0771-2182804

530022

广西南宁市七星路135号广西农业厅内

广西农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xi Agricul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主办、广西农学会承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业综合性学术期刊。2004年获第四届全国农业优秀期刊奖,主要报道农业发展战略性、决策性、综合性学术论文,农业各学科的研究报告,简报,研究概况和进展,专题综述,农业生产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新产业等。以及农业、农村、农民等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学术见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层党建引领和美乡村建设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禹洪波刘淑兰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抓好基层党建是和美乡村建设的关键.基层党建引领和美乡村建设是丰富农民精神生活的迫切需要、推进乡村有效治理的内在要求、助推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基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保障基础.当前,基层党建引领和美乡村建设进程中主要存在着党组织队伍建设相对不足限制乡村多元化力量凝聚、思想政治意识相对薄弱延缓和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凝聚功能相对偏弱削减和美乡村发展物质基础、党建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弱化和美乡村公共服务建设等现实困境.基层党建工作应突出政治引领、注重思想引领、加强组织引领、强化社会引领,进而增添和美乡村主体动能、塑造和睦乡村精神面貌、夯实宜居宜业保障基础、优化和美乡村治理效能.

    基层党建引领和美乡村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的三维探赜

    王梦蕾韩影易旭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业发展的推动者、农村建设的领导者、农民利益的代表者,已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和根本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够为乡村振兴夯基础、通脉络、添动力,在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激活农民振兴的主体作用层面发挥关键作用.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引领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存在运行机制亟待完善、人才队伍亟待健全、服务效能亟待提升等现实问题.为此,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强化问题意识、锚定症结所在,准确把握农村社会变化的特点和趋势,着眼壮大人才队伍、完善机制运行、提高服务效能三个重要抓手,在实践中探寻化解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工作困境的破题密钥.

    农村基层党组织乡村振兴党建引领

    籼型不育系水稻群A选育与应用

    罗扬浪甘锐桓杨立坚李文...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籼型三系不育系群A是岑溪市振田水稻研究所用自选保持系材料"YF04B"作父本、自选中间品系"NZZB"作母本进行杂交,经过多次自交、回交后于 2009 年育成.本文就选育目标及过程、特征特性、配合力表现、繁殖技术等进行了概述,2011 年 10 月,群A通过广东省籼型水稻不育系生产应用标准的技术鉴定.2012 年 2 月群A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2016年1月获得授权.群A表现株型集散适中,不育性稳定,配合力强,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结实率高,对"九二○"敏感,易于繁殖制种.利用该不育系至今已经组配出 7 个高产、品优质、抗性强的杂交组合通过品种审定并应用于生产.

    水稻不育系群A选育与应用

    钟山县玉米花生带状复合种植——轮作芥菜栽培模式

    钟章敏唐和良嵇迎燕莫钟敏...
    17-20,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过在钟山县多年的探索应用,发现玉米花生带状复合种植——轮作芥菜栽培模式能够实现周年轮作生产,单位面积年总产值比单种某一作物有显著的提高,经济收益好.结合生产实践,从茬口安排、玉米花生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轮作芥菜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为适度规模推广玉米花生带状复合种植——轮作芥菜栽培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玉米花生带状复合种植轮作芥菜栽培模式

    桂林市竹笋用麻竹丰产造林技术

    蔡景迪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动广西螺蛳粉原材料(竹笋)林高质量发展,提高林农经济效益.通过调查桂林市永福县、阳朔县、荔浦市、平乐县等麻竹产区的造林、施肥试验情况,总结出麻竹扦插育苗、选地造林、幼竹管护、成林管理、留养母竹等高产栽培技术,为麻竹造林推广工作提供参考.

    麻竹笋用林桂林市造林技术螺蛳粉

    不同土壤处理对茶树扦插效果的影响

    郭春雨诸葛天秋吴雨婷黎敏...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土壤处理方法对茶树扦插效果的影响,旨在探索替代铺红心土的常耕土处理方法.[方法]此次试验以国家级茶树良种"尧山秀绿"为插穗,以铺设红心土(CK1)和常耕土(CK2)为对照组,共设 4 种土壤处理方法:处理 1 为红心土用甲基托布津消毒;处理 2 为常耕土用甲基托布津消毒,处理 3 为常耕土淋施荧光假单胞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处理4 为常耕土用甲基托布津消毒后淋施荧光假单胞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比较各处理插穗的发根、新梢生长、扦插成活率等情况.[结果]不同土壤处理方法对插穗的发根情况、新梢生长情况、扦插成活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扦插效果依次为:处理1>CK1>处理4>处理2>处理3>CK2.[结论]处理4常耕土消毒后淋施荧光假单胞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可作为替代红心土用作茶树扦插繁育的备选方法.

    茶树扦插土壤处理生根能力

    猪丁型冠状病毒S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张政秦秋英洪大林覃先锦...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纤突(Spike,S)蛋白是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主要抗原,为制备其重组蛋白和多克隆抗体,本实验对分离株CHN/20GXNN-1/2020 的S基因进行序列分析,选择抗原指数较高的b区S1b,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进行原核表达,重组蛋白S1b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大小约为 34.1 kDa.利用Ni-NTA琼脂糖树脂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测定多克隆抗体的效价高于 1∶128000,Western blot和IFA均证明其可以与病毒S蛋白特异性结合.本研究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特异性良好,为进一步研发PDCoV的检测方法和研究S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PDCoVS基因原核表达多克隆抗体

    鸡抗ALV-J感染的先天免疫应答途径研究进展

    袁丽雪吴永绍江容生覃培松...
    37-4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 virus,ALV-J)是禽外源性逆转录病毒,主要诱发肿瘤性疾病和免疫抑制,ALV-J在所有禽白血病病毒亚群中具有最强的致病性和传染性,给我国的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宿主对病毒难以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加之病毒的基因组变异频率较快,至今为止,既没有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也没有有效的药物可以治疗.只能通过病原检测、淘汰阳性鸡、净化种群来防控.本文对宿主抵抗ALV-J感染的先天免疫应答途径进行了概括总结,阐述ALV-J的免疫抑制机制、宿主的先天免疫系统和抗病毒感染的相关信号通路,并对ALV-J未来的相关研究方向作了展望,以期为该病的研究和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ALV-J免疫抑制先天免疫系统

    广西稻田鱼鳖混养技术——三江侗族自治县模式

    荣仕屿张讯潮李岚李文红...
    42-45,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稻田资源丰富,为充分拓展水产养殖空间,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本研究根据县域稻田特点、气候环境、种养经验,摸索出适合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生态种养模式.通过鱼坑(鳖池)、鱼沟(鳖沟)建设、防逃设施、稻田消毒、养殖及种植品种选择、稻田施肥、投饵管理、田间巡视等种养技术,开展"水稻+本地鲤鱼+黄沙鳖"混养及示范.根据测产结果,在不影响稻谷产量的前提下,黄沙鳖平均产量达1995 kg/hm2,本地鲤鱼达540 kg/hm2,较传统稻田养殖新增利润约210000元/hm2,且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为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稻田鱼鳖混养技术模式

    广西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廖羚伶游群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可为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管理农田生态系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文章采用市场价格法、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等方法评估 2015-2020 年广西农田生态系统各项服务价值,可知广西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农田的生态和环境价值大于间接经济价值,与直接经济价值持平.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