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鲜食玉米生长及N2O排放的影响,为指导海南鲜食玉米生产中氮肥一次性基施及降低N2O排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苏糯6号玉米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空白对照(CK,不施尿素)、氮肥一次性基施(S1,尿素+DCD)、氮肥2次施入(S2,尿素40%基施,60%于大喇叭口期追施)和氮肥3次施入(S3,尿素20%基施,40%于小喇叭口期追施,40%于抽雄期追施)4个处理.于每次施肥后的第2、5和8 d采集N2O气体,之后按每周1次的频率进行采集,用于测定土壤N2O排放通量及累积排放量,施肥前和采气时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H等化学性质,玉米采收期测定植株生物量、产量、氮肥利用率等指标.[结果]各施氮处理土壤pH与CK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但S1处理土壤pH最低,且显著低于S2处理(P<0.05,下同);S1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全氮含量,分别较S2和S3处理显著降低6.15%和12.86%;S1处理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却不利于速效钾的积累,S2和S3处理对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影响.施氮显著提高了玉米植株生物量和产量,且均以S1处理最高,S1处理玉米植株生物量分别较S2和S3处理显著提高30.42%和10.95%,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3.37%和19.05%;S1处理氮肥利用率最高,分别较S2和S3处理显著提高37.00%和59.38%;施氮显著提高了玉米植株各器官氮含量,S1处理玉米植株累积氮含量分别较S2和S3处理显著提高22.95%和34.69%;S1和S3处理有利于氮分配到茎叶上,而S2处理未改变氮的分配方式.施氮促进了N2O排放,各施氮处理N2O累积排放量均显著高于CK,以S2处理最高,S1和S3处理分别较S2处理降低54.46%和54.33%,S1和S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的土壤HN4+-N含量在大喇叭口期至采收期有1次明显的峰值,而土壤NO3--N含量峰值出现时间存在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N2O排放通量与NO3--N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而与5 cm土壤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与分次施氮相比,氮肥配合硝化抑制剂一次性基施可显著促进海南鲜食玉米生长,提高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同时降低N2O排放,可作为海南鲜食玉米的推荐施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