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方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方农业学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南方农业学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李杨瑞

月刊

2095-1191

nfnyxb@163.com

0771-3243905、3244920

530007

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74号

南方农业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uthern Agricultur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广西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主要报道农业科研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农业生产新经验、新产业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香港牡蛎cyclin B基因组织表达特征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

    邱衡通许贵林李宛怡周齐家...
    909-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B型细胞周期蛋白基因(cyclin B)组织表达特征,并通过原核表达融合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为探究香港牡蛎cyclin B基因在环境胁迫下的表达特征及揭示cyclin B调控贝类细胞周期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克隆香港牡蛎cyclin B基因cDNA序列,通过SignalP-5.0、ProtParam、TMHMM 2.0、NetSurfP 2.0及Bioedit 7.0等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yclin B基因在香港牡蛎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构建重组质粒pET32a-cyclin B并运用原核表达系统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经Ni-NTA镍离子亲和层析柱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鼠源多克隆抗体,然后以间接ELISA检测多克隆抗体效价、Western blotting检测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结果]香港牡蛎cyclin B基因cDNA序列全长2353 bp,包括1299 bp的开放阅读框(ORF)、103 bp的5'非编码区(5'-UTR)和951 bp的3'非编码区(3'-UTR),共编码432个氨基酸残基.香港牡蛎cyclin B蛋白相对分子量为49.13 kD,理论等电点为7.16,不含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香港牡蛎cyclin B氨基酸序列包含2个保守的周期蛋白框,与来自同属的长牡蛎cyclin B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98.8%),基于cyclin B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也显示香港牡蛎与长牡蛎的亲缘关系最近.cyclin B基因在香港牡蛎的闭壳肌、外套膜、性腺、鳃、唇瓣、消化腺等组织中均有表达,以性腺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P<0.05).通过原核表达获得的融合蛋白cyclin B具备良好免疫原性,且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以其免疫BALB/c小鼠制备出的鼠源多克隆抗体效价大于1∶64000,能特异识别香港牡蛎性腺中的cyclin B蛋白.[结论]香港牡蛎cyclin B基因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其氨基酸序列包含2个保守的周期蛋白框;香港牡蛎cyclin B基因表达具有广谱性和组织差异性,在调控生殖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发挥作用.通过原核表达体系及免疫注射BALB/c小鼠制备获得的cyclin B鼠源多克隆抗体具有高效价,能特异识别香港牡蛎性腺中的cyclin B蛋白,为进一步探究香港牡蛎cyclin B的生物学功能与表达调控机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香港牡蛎cyclinB基因表达特征多克隆抗体减数分裂

    不同种植模式对栝楼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徐筋燕何晓兰邵明灿万云龙...
    920-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种植模式对栝楼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为探索合理有效的栝楼连作障碍消减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连作(对照)、连作—翻耕—种植新苗和栝楼—水稻轮作3种种植模式,测定不同种植模式下栝楼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并对比其差异,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探明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结果]栝楼—水稻轮作和连作—翻耕—种植新苗2种模式下,栝楼根际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下同).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连作—翻耕—种植新苗模式能显著增加栝楼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但真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栝楼主要致病相关真菌属[壳多孢菌属(Stagonosporopsis)和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的相对丰度仍保持在较高水平;栝楼—水稻轮作模式可显著降低土壤真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降低壳多孢菌属和炭疽菌属等有害真菌属相对丰度.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存在明显差异,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能显著影响栝楼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物种分布.[结论]栝楼—水稻轮作能提高土壤质量,降低土壤真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降低有害真菌属相对丰度,该种植模式对栝楼连作障碍的缓解效果优于连作—翻耕—种植新苗模式.

    栝楼轮作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连作障碍

    烟秆炭基肥对植烟土壤氮组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刘东明郭宇轩童晨晓魏圆慧...
    932-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用量烟秆炭基肥对植烟土壤氮组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为烟秆炭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植烟土壤氮素固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对照(CK,不施肥)、烟草专用肥(F,750 kg/ha)、低量烟秆炭基肥(LBF,525 kg/ha)、中量烟秆炭基肥(MBF,1050 kg/ha)和高量烟秆炭基肥(HBF,1575 kg/ha)共5个处理,其中MBF与F处理的氮(N)、磷(P)、钾(K)养分含量相同.烟叶成熟期采集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氮含量、酶活性及微生物相关指标,分析不同用量烟秆炭基肥处理对土壤有机氮和无机氮含量、土壤氮循环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施用烟秆炭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的全氮、可溶性有机氮、颗粒有机氮及铵态氮含量(P<0.05,下同),且各指标随烟秆炭基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同等肥力下,与F处理相比,MBF和HBF处理的全氮含量提高5.41%和7.43%、可溶性有机氮含量提高35.65%和62.45%,颗粒有机氮含量提高26.83%和37.71%,铵态氮含量提高109.59%和200.65%.与CK相比,LBF、MBF和HBF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22.13%、35.66%和48.43%,脲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37.72%、45.50%和62.08%;与F处理相比,MBF和HBF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21.29%和32.70%,脲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5.33%和17.33%.施用肥料后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显著提高,各处理由高到低排序为HBF>MBF>LBF>F>CK,LBF、MBF和HBF处理的微生物量氮含量较F处理分别提高31.83%、44.32%和59.84%.施用烟秆炭基肥增加了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且与施用量有关,其中HBF处理的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最高,较CK分别显著提高4.38%和5.92%,较F处理分别显著提高2.68%和3.46%.施用烟秆炭基肥也影响了细菌群落组成,与CK相比,LBF、MBF和HBF处理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降低11.14%~15.16%,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提高6.50%~10.89%,根微菌属(Rhizomicrobium)相对丰度提高177.00%~203.00%.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可溶性有机氮、颗粒有机氮和铵态氮含量及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放线菌门、单糖菌门(Sacchari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呈正相关,与变形菌门、绿弯菌门(Chloroflexi)、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呈负相关.[结论]施用烟秆炭基肥可提高土壤氮组分含量,调节细菌群落结构,以中、高量烟秆炭基肥处理效果较优.同等肥力下,施用烟秆炭基肥的效果优于烟草专用肥.在实际生产中考虑到生产成本及施用效果,以中量烟秆炭基肥处理(1050 kg/ha)较适合.

    烟秆炭基肥氮组分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结构

    连作木薯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演替的影响

    彭晓辉黎亮武欧桂宁黄苑航...
    942-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连作木薯对非根际和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及细菌群落演替的影响,为系统阐明木薯连作障碍形成机制及其缓解措施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木薯品种华南205为试验材料,在撂荒地上连续种植3年,每年木薯块根成熟期(植后250 d)采集土壤样品.结合土壤农化分析、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手段,研究连作木薯对非根际和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演替的影响.[结果]与种植第1年木薯相比,连作2年和3年的木薯非根际和根际土壤pH及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降低,脲酶活性提高,除速效磷外,其他指标的变化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连作木薯会引起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丰富度降低,其中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丰富度下降速度比非根际土壤慢.连作木薯非根际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分类和系统发育Beta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连作木薯非根际和根际土壤的优势菌门均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主要优势菌属均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norank_f_Roseiflexaceae、norank_f_norank_o_Vicinamibacterales、norank_f_norank_o_Gaiellales.在操作分类单元(OTU)水平,不同连作年限木薯的非根际和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存在显著或极显著(P<0.01)差异.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与理化性质相互影响,对细菌群落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排序为碱解氮含量>有机质含量>pH>速效磷含量>脲酶活性.[结论]连作会导致木薯非根际和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发生变化,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均在连作第3年出现明显劣化.木薯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存在一定相关性,有益菌丰度降低可能是木薯连作造成土壤细菌群落劣化演替的重要原因之一.

    木薯连作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细菌群落

    广西南亚热带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化学性质相关分析

    杨希妤田湘吴庆标
    954-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组成,以及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因子间的相关性,为掌握华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土壤理化性质试验,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类鉴定,测定土壤pH、含水率、有机质(OM)、碱解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钙(Ca)、镁(Mg)、总酚、复合态酚及水溶性酚等理化指标;分析桉树林、马尾松林、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及桂花林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结果]通过测序从4种森林类型土壤样品中共得到内生细菌有效序列731289条,注释得到6320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共有2界36门85纲116目136科152属57种.其中,优势细菌门分别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3.16%)、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30.24%)、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16.83%)及绿弯菌门(Chloroflexi,6.71%),优势菌属分别是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7.72%)、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2.82%)、Candidatus_Soli-bacter(1.57%)、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0.91%)及伯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0.67%).不同森林生态系统中,桂花林的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最高,其次是桉树林和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最低.冗余分析结果显示pH(r=0.943)、AK(r=0.861)对细菌群落结构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细菌在门分类水平上影响程度排序依次为pH>AK>复合态酚>总酚>Ca>Mg>AP>水溶性酚>OM>AN,在属分类水平上排序依次为pH>AK>Ca>Mg>AP>总酚>复合态酚>AN>水溶性酚>OM.[结论]4种森林类型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度受土壤化学性质中pH和AK影响最大,部分门分类水平细菌受土壤酚类物质的影响较大.

    高通量测序森林类型细菌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酚酸类物质

    辣椒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与理化性质互作分析

    罗路云王殿东赵志祥廖静静...
    964-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辣椒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与理化性质的互作,为科学防治辣椒土传病害和辣椒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辣椒苗期、花期和坐果期根际土壤(分别标记为SD、FR和FT)为研究对象,测定3组土壤样本中pH、有机质、总氮、碱解氮、总磷、有效磷、总钾和有效钾含量,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辣椒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细菌Alpha多样性指数及门和属分类水平上相对丰度,通过主坐标分析(PCoA)和基于Bray_Curtis距离的细菌群落不相似性检验,分析辣椒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细菌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结果]随着辣椒生长,SD、FR和FT三者间的pH和碱解氮含量2个指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下同);3个生育期土壤细菌的Alpha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Chao1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SD中特有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目最多;3个生育期土壤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均属于优势菌门;SD根际土壤中链霉菌属(Streptophyta)、嗜酸菌属(Acidovorax)、亚硝化球菌属(Nitrososphaera)和Gp6相对丰度较高,FR根际土壤中链霉菌属、亚硝化球菌属(Nitrososphaera)和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的相对丰度较高,FT以链霉菌属和Trinickia为主.主坐标分析(PCoA)和不相似性检验结果显示,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样本细菌群落之间差异显著.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pH和碱解氮与细菌群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辣椒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结构因生育期不同存在差异,pH和碱解氮是影响细菌群落变化的关键因子.

    生育期根际细菌群落高通量测序

    广西小花老鼠簕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促生、防病、产酶活性分析

    殷豆豆黄宏智宋超东刘睿...
    973-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广西小花老鼠簕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促生、防病、产酶活性,为小花老鼠簕种群恢复及筛选可利用菌种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对小花老鼠簕根、茎、叶及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对菌株的16S rRNA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结果经EzBioCloud比对确定菌株的分类地位;通过功能培养基对菌株的促生[溶磷、固氮、产吲哚乙酸(IAA)和分泌铁载体]、防病(香蕉枯萎病)及产酶(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从小花老鼠簕根、茎、叶及根际土壤共筛选获得细菌159株,根据菌落形态及16S rRNA测序结果排除重复后为65株,隶属于8目7科14属,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菌属,占分离菌株的64.62%,同时发现1株潜在新种(Gxun-T66),与已发现菌株相似性仅为98.49%;植物促生防病活性结果显示,溶磷菌株34株、固氮菌株31株、产IAA菌株20株、分泌铁载体菌株17株,其中北澳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territorii)Gxun-T33的溶磷和分泌铁载体能力最强;29株对香蕉枯萎病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Gxun-T25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达69.67%;产酶活性结果显示,产蛋白酶菌株56株,产淀粉酶49株,产纤维素酶48株,同时产3种酶活性的菌株有34株,占分离菌株的52.31%.[结论]红树植物小花老鼠簕富含微生物资源且具备促生、防病及产酶活性,同时发现1株潜在新种.

    小花老鼠簕可培养细菌促生拮抗菌酶活性

    硒砂瓜根系不同生态位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结构分析

    朱滕滕岳思君谢志鹏王国琴...
    985-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硒砂瓜根系不同生态位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为了解硒砂瓜根系微生物组成规律,挖掘微生物资源,维持硒砂瓜根系土壤健康及微生物生态系统稳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采集根围、根际、根表和根内4个生态位土壤样品,分别标记为SRW、SRJ、SRB和SRN,通过使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硒砂瓜根系不同生态位细菌群落进行解析,探究硒砂瓜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指数,包括Sobs、Shannon、Simpson、Chao1和ACE指数,比较各生态位及内生菌与硒砂瓜根系其他生态位在门和属分类水平上的细菌物种差异,并进行主坐标分析(PCoA)及溯源分析.[结果]土壤中(SRW、SRJ及SRB)细菌群落Sobs、Shannon、ACE和Chao1指数均显著高于内生菌群落(SRN)(P<0.05,下同),多样性即Shannon和Simpson指数排序为SRJ>SRW>SRB>SRN,丰富度即ACE和Chao1指数排序为SRW>SRJ>SRB>SRN.硒砂瓜根系不同生态位细菌类群的优势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各生态位变形菌门占比59.59%~84.62%,4个生态位的优势属均为根瘤菌属(Allorhizobium-Neorhizobium-Pararhizobium-Rhizobium)、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和固氮菌属(Azotobacter),根瘤菌属占比5.48%~15.68%.PCoA结果显示,硒砂瓜根系不同生态位的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R2=0.6651,P=0.001).根系各生态位相对丰度前15的物种中,10个细菌门和8个细菌属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内生菌与硒砂瓜根系其他生态位相对丰度前15的物种中,8个细菌门和5个细菌属的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溯源分析结果发现根际细菌群落中有55.70%来源于根围细菌,根表细菌群落中有65.75%来源于根际细菌,根内细菌群落中有90.75%来源于根表细菌,表明硒砂瓜根系不同生态位细菌群落来源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宁夏硒砂瓜根系不同生态位细菌群落组成丰富,相对丰度有差异且细菌群落来源具有一定相关性,不同生态位对细菌群落具有选择及过滤作用.

    硒砂瓜根系细菌群落生态位多样性群落结构

    光叶苕子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其对香蕉枯萎病的生防和促生潜力

    阮彦楠番华彩王禹童付利波...
    996-10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对香蕉枯萎病具有生防和促生潜力的内生真菌,为香蕉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和潜力菌株.[方法]以香蕉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热带型(F.oxysporum f.sp.cubense tropical race 4,Foc TR4)为靶标菌,以光叶苕子(Vicia villosa var.)根内分离纯化的内生真菌为试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评价内生真菌对Foc TR4的平板抑制效果;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拮抗真菌的分类地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拮抗真菌对Foc TR4菌丝形态的影响;并通过平板溶磷圈法、平板固氮圈法和CAS平板法检测拮抗真菌解无机磷、固氮和产铁载体能力;通过盆栽试验验证拮抗真菌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对香蕉的促生效果.[结果]从光叶苕子根部分离纯化得到8株拮抗真菌,其中201、204和401号菌株的抑菌效果最好,经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别鉴定为螺卷毛壳菌(Chaetomium cochliodes)、简青霉菌(Penicillium simplicissimum)和蓝状菌(Talaromyces oumae-annae).平板对峙显示201号菌株对Foc TR4的体外抑制率最高,达74.39%,其次是401号菌株,为71.00%,204号菌株的抑制率为69.83%.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3株拮抗真菌均能抑制Foc TR4菌丝生长并导致菌丝畸形,交联变形,且孢子数聚集增多,菌丝明显肿胀,节间缩短,分枝增多,菌丝粗糙,尖端扩张,呈泡状并断裂.204和401号菌株在功能平板上还具有一定的促生潜力,具有解无机磷、固氮和产铁载体能力.盆栽试验结果表明,3株拮抗真菌201、204和401号菌株均对Foc TR4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并对香蕉枯萎病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对球茎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625%、65.623%和96.876%,对叶片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745%、90.743%和90.750%,同时,3株拮抗真菌都能在一定范围内减少Foc TR4对香蕉生长的抑制作用,从而促进香蕉植株生长.[结论]从光叶苕子根部分离获得的3株拮抗真菌201、204和401号菌株对香蕉枯萎病菌均有较好的拮抗效果,能抑制香蕉枯萎病菌的毒害,促进香蕉植株生长,具有良好的生防和促生潜力.

    光叶苕子香蕉枯萎病拮抗真菌促生效果

    种植抗异丙隆转基因水稻和施用异丙隆对转基因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苏湘宁李传瑛刘雪松章玉苹...
    1010-1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种植抗异丙隆转基因水稻和施用除草剂异丙隆对转基因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抗异丙隆水稻种植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盆栽试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2个抗异丙隆转基因水稻株系及其亲本和施用异丙隆转基因在不同水稻生长阶段的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与组成的差异.[结果]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在水稻所有生长阶段,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粘球菌门(Myxococcota)是根际微生物中的优势细菌门;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是根际微生物中的优势真菌门.在水稻相同生长阶段,无论是种植抗异丙隆转基因水稻、非转基因水稻还是施用除草剂异丙隆,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均未受到显著影响(P>0.05,下同);抗异丙隆转基因水稻、施用异丙隆的转基因水稻与非转基因水稻根际微生物中多数优势微生物门类相对丰度无显著差异,个别优势微生物门在水稻特定的生长阶段发生变化.基于相对丰度前15位微生物属的聚类分析显示,在水稻某些生长阶段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在抗异丙隆转基因水稻、施用异丙隆的转基因水稻与非转基因水稻间存在一定差异.根际微生物群落的主成分分析显示,抗异丙隆转基因水稻、施用异丙隆的转基因水稻和非转基因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间无显著差异,但不同生长阶段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出现空间分异.根际微生物群落变差分解分析显示,水稻生长阶段对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为45.62%,而品种和施用异丙隆对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分别为1.15%和2.76%;水稻生长阶段对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为48.36%,而品种和施用异丙隆对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影响分别为1.36%和2.45%.[结论]种植抗异丙隆转基因水稻和施用异丙隆并未对转基因水稻根际微生物群落产生显著影响,但根际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群落一定程度上受水稻生长阶段的影响.

    转基因水稻除草剂异丙隆根际微生物群落高通量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