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气象研究与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气象研究与应用
广西气象学会
气象研究与应用

广西气象学会

李耀先

季刊

1673-8411

qxyjyyy@163.com

0771-5848935,5856663

530022

南宁市民族大道81号气象局

气象研究与应用/Journal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广西气象局主管、广西气象学会主办的综合性技术刊物,主要刊登气象科学有关分支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论文,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的进展和技术经验及科研成果,天气气候总结,各项气象业务的技术经验,开展减灾防灾气象服务的技术方法和经济效益等。设有天气、气候、农业气象、应用气象、大气探测、电子技术、防雷技术、新一代天气雷达、台站园地、科普资料知识、工作研究等栏目。本刊立足广西,面向全国、适合气象、农林、水文、地理、民航、海洋、环保、地质、交通运输、商业等部门科技人员阅读,亦可供有关大中专院校的师生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GPM和CMORPH卫星产品在重庆暴雨过程中的应用评估

    何跃张新科李强邓承之...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20年6月重庆地区连续3次暴雨过程期间地面高时空分辨率加密雨量观测资料,评估GPM(IMERG)和CMORPH两种主流卫星降水产品对重庆暴雨强降水的估测精度.结果表明,IMERG和CMORPH总体上能较好地捕捉到重庆地区暴雨强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但两种卫星产品均表现为高估过程降水量,IMERG的相对误差RB在0.7%~41.6%之间,CMORPH的RB在23.7%~82.8%之间,CMORPH较IMERG高估更为显著.两种卫星产品对雨强小于20 mm·h-1的降水估测精度具有显著的系统性误差,表现为低估雨强小于2.0 mm·h-1的降水,高估雨强4.0~19.9 mm·h-1的降水,且IMERG的估测精度要优于CMORPH.对雨强超过20 mm·h-1的极端强降水,两种卫星产品均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探测率(POD)和临界成功指数(CSI)均小于0.1,误报率(FAR)均大于0.85,估测能力有限,需要进一步改进算法.

    暴雨卫星产品GPMCMORPH应用评估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华南一次暖区强对流过程的模拟影响研究

    谢文锋张有洋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天气研究和预报模式(WRF)中尺度数值模式,比较分析四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MYJ、MYNN、ACM2)对华南暖区强对流过程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1)四个方案均模拟出广东区域午后有强对流天气发展,但模拟的平均降水量比实况偏小,最大降水强度出现时间滞后1~2 h.(2)四个方案模拟的气温垂直分布与实况非常接近,模拟的850 hPa以下的低层湿度整体偏大,而模拟的800~950 hPa风速整体偏小.(3)相比之下,YSU非局地闭合方案模拟的对流回波形态整体与实况最接近,MYJ方案对低层区域800~950 hPa的风速模拟效果更好,且模拟的较强降水出现时段更接近实况.(4)MYJ和MYNN虽同为局地闭合方案,但模拟结果有较大差异,MYNN方案模拟的低层风速、地面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要明显小于MYJ方案,而YSU和ACM2方案模拟结果差异相对较小.

    暖区强对流边界层方案数值模拟

    "20·6"广西持续性暴雨过程异常气候特征分析

    党国花覃卫坚欧春苗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广西91 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以及NECP/NCAR高度场的再分析资料,对"20·6"广西持续性暴雨过程异常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欧亚中高纬呈"两槽一脊"环流形势,东亚大槽加深,冷空气南下活跃,有利于广西东北部强降水发生和维持.(2)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南海夏季风活跃,打通来自印度洋和南海水汽通道.(3)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西脊点位置偏西,来自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风气流与孟加拉湾西南暖湿气流汇合,有利于强降水发生和维持.(4)此次过程前期热带大气低频振荡对流抑制带有明显向东移动,并稳定维持在西太平洋,热带大气低频振荡对流带活跃于印度洋,为广西暴雨发生带来丰富的水汽.以上条件有利于广西持续性暴雨过程的发展和维持.

    持续性暴雨异常特征副热带高压MJO

    株洲市地质灾害特征与降雨量的关系

    曾欣黄梦妮胡毓灵邓新林...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11-2021年株洲市地质灾害灾情调查资料,统计分析株洲市地质灾害特征,以2019年7月6-14日发生在湖南省株洲市的一次极端强降雨过程为例,分析株洲市地质灾害特征与降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株洲市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小,突发性强等特征,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其次为崩塌.(2)日降雨量在[50,150)mm,最大小时雨强在[20,30)mm·h-1,72 h降雨量在[200,300)mm,有效降雨量在400 mm以上时,对地质灾害数量贡献率最大.(3)有效雨量作为地质灾害预警主要因子确定的地质灾害分级预警雨量阈值,经检验科学合理,可在应用中推广.

    极端强降雨地质灾害有效雨量预警阈值

    海南岛三维、二维闪电定位数据时空分布和参数特征对比分析

    李敏侯安校劳小青高燚...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2021-2022年4-10月海南岛三维、二维闪电定位数据进行质控处理,以及有关数据时空分布和参数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比探测灵敏度和探测效率,三维闪电定位系统明显优于二维闪电定位系统.二维地闪、三维地闪、三维云闪的密度分布和时分布特征相似,密度高值中心分布在海南岛西部的儋州、白沙等地,时分布呈单峰曲线特征,峰期在15:00-16:00.三维地闪、三维云闪的月分布呈三峰曲线特征,5月为主峰期、7月为次峰期、9月为第三峰期,二维地闪的月分布呈单峰曲线特征,7月为高峰期.二维正地闪占比低于三维正地闪占比,二维正、负地闪的电流中位数比三维的高;二维正、负地闪的电流幅值分别以10~20 kA、20~30 kA为地闪次数的高峰区,三维正、负地闪的电流幅值以0~10 kA为地闪次数的高峰区.质控后的二维地闪、三维地闪、三维云闪的密度分布和时分布、月分布基本特征相似,表明质控方法合理有效.

    三维地闪二维地闪三维云闪

    钦州市50年重现期基本风压及分布规律分析

    李斌喜王芷潆苏志罗红磊...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钦州市辖区19个气象观测站建站以来至2022年的风速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推算重现期为50a的最大风速,研究分析基本风压值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钦州市基本风速为11.7~40.4 m·s-1,基本风压在0.08 k~0.97 kN·m-2之间,二者总体上均呈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小的分布特征.钦州国家基本气象站的基本风压计算值为0.51 kN·m-2,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推荐值的差值最小,为0.04 kN·m-2,可为当地提供更精细的基本风压参考.

    最大风速基本风压钦州

    基于决策树的水稻病虫害发生程度预测模型——以芜湖市为例

    付伟祝玉青司红君邹莹瑾...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芜湖市1988-2022年7种水稻病虫害发生及种植面积数据,国家气候中心逐月大气环流和海温指数,基于C5.0决策树算法,构建一种以大气环流和海温指数作为预报因子的水稻病虫害发生程度的长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预测未来一年芜湖市各种水稻病虫害发生程度,2022年7种病虫害发生程度预测准确率平均为85.7%,为水稻病虫害发生程度的预测提供一种有效的实用方法.

    C5.0决策树算法水稻病虫害发生程度预测模型大气环流和海温指数

    广西大明山康养气候资源研究

    周绍毅林彬潘春江罗红磊...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大明山天坪气象站2007-2020年逐日气温、降水量、风速、相对湿度、负(氧)离子浓度和上林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日日照时数,以及2000-2020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法、温湿指数法、风效指数法、最大合成法、像元线性分解法等方法分析广西大明山康养气候资源特征.结果表明:(1)广西大明山夏季平均气温21.3℃,适宜避暑,冬季会出现0℃以下的天气,可观冰雪,年降水量2 011.5 mm,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年平均日照时数1 485.9 h,光照充足,年平均风速2.8 m·s-1;5-9月气候舒适度等级为3级,人体感觉舒适,具备气候宜人、四季温和等康养气候资源;(2)广西大明山年平均负(氧)离子浓度2003 个·cm-3,全年保持在I级标准以上,负(氧)离子浓度高,空气清新、洁净,森林覆盖率与绿化率98.9%,植被覆盖度87.6%,森林资源丰富,植被覆盖度高、生态环境好,非常适宜旅游康养.

    康养气候资源归一化植被指数气候舒适度植被覆盖度广西大明山

    地市级气象观测综合监控平台设计与实现

    朱海波唐雅茜杨延志周展程...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地市级气象观测业务自动化综合监控、告警以及运维一体化管理,基于VueJS和SpringBoot微服务架构,采用GB28181和Onvif等多协议视频监控、CesiumJS三维展示等技术,搭建玉林市级气象观测数据可视化综合监控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对本市地面观测站、雷达和气象信息网络、安防视频监控、大喇叭等业务的运行状态多维度可视化自动化监视,提升了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设备运行保障能力,平台的业务运行模式可在地市级气象部门推广应用.

    地市级气象观测设备状态可视化监控告警

    基于自然灾害防御的韧性城市建设思考——以南宁市为例

    黄思琦曾小团
    120-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韧性建设是近期基于自然灾害防御提出的一种防灾减灾新型治理模式.设计一个基于南宁市城市韧性建设的问卷调查方案,分析问卷调查的结果,总结南宁市在城市韧性建设中的基本现状、存在的问题、韧性建设的基本思路、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在科学顶层设计、集约化建设、智慧化建设等方面,形成基于自然灾害防御的南宁市韧性城市建设若干建议,可为南宁市自然灾害的防御提供参考.

    自然灾害防御城市韧性建设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