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广西师范大学

易忠

季刊

1001-6600

gxsdzkb@mailbox.gxnu.edu.cn

0773-5827159;5848958

541004

桂林市育才路15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综合性的学术理论刊物,办刊宗旨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展自然科学的学术理论研究。本刊具有学术性、师范性和地方性,以发本校教师科研人员的科研文章为主,适当刊发外校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Raft的多主节点拜占庭容错共识机制

    李莉李昊泽李涛
    121-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联盟链中实用拜占庭容错(PBFT)共识机制在区块链网络中节点数量增多的情况下,通信复杂度高、共识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Raft的多主节点拜占庭容错共识机制IMRBFT。IMRBFT通过Maglev 一致性哈希算法对区块链网络节点均匀分组,将这个共识流程分成组外共识和组内共识2部分。组内先选出领导者节点,通过信用机制将节点分为3个等级:可信节点、普通节点和不可信节点。与投票机制共同降低恶意节点成为领导者节点的概率,并与其他组的领导者节点组成委员会,委员会再经过组外信用值机制选出信用值最高的多个主节点进行组外PBFT共识。组内共识在Raft共识的基础上引入监管节点与中继节点,进一步提升安全性与共识效率,减少恶意节点的作恶行为。实验结果表明:IMRBFT的通信开销为线性增长,通信量为PBFT的41。6%,吞吐量为PBFT的4。2倍,共识延时降低76。4%。随着节点增多,优化更加明显,完全满足大型区块链网络的通信复杂度小、吞吐量高、共识延时短、安全性与共识效率高的要求。

    区块链共识机制节点分组信用机制拜占庭容错Raft算法

    基于改进帝王蝶算法的最大似然DOA估计

    赵小梅丁勇王海涛
    131-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最大似然波达方向(maximum likelihood direction of arrival,ML-DOA)估计存在计算量大、估计精度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采用改进帝王蝶优化算法(improved monarch butterfly optimization algorithm,IMBO)的ML-DOA估计方法。IMBO算法通过精英反向学习策略对初始帝王蝶种群进行优化,得到适应度值较优的初始帝王蝶个体,进而能够改善帝王蝶种群的多样性;引入差分进化算法启发的变异操作以及自适应策略对帝王蝶个体的寻优方式进行改进,扩大了算法的搜索空间;引入了高斯-柯西变异算子,自适应调整变异步长,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将IMBO应用于ML-DOA,实验表明,与传统的DOA估计算法相比,在不同信源数目、信噪比以及种群数量下,本文提出的算法收敛性能更好,均方根误差更低,运算量更小。

    波达方向最大似然估计帝王蝶算法精英反向学习自适应策略变异算子

    具有Beddington-DeAngelis型功能性反应的随机时滞捕食-被捕食系统

    黄开娇肖飞雁
    141-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研究一类具有Beddington-DeAngelis型功能性反应的随机时滞捕食-被捕食系统。利用Lyapunov函数、Ito公式等证明该系统存在唯一全局正解和随机最终有界性,得到全局渐近稳定性的充分条件。利用Milstein方法进行数值模拟,验证系统的全局渐近稳定性。

    捕食-被捕食系统Beddington-DeAngelis型功能性反应随机最终有界性全局渐近稳定性

    随机反应扩散方程的随机吸引子的高阶稳定性

    李志赵文强
    151-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研究带加性白噪声的随机反应扩散方程的随机吸引子关于噪声强度的稳定性。首先,在非线性函数满足更一般条件下,在初始空间L2(RN)中获得随机微分方程的解收敛到确定方程的解,从而得到随机吸引子的上半连续性;然后,利用非线性分解和差分估计,证明Lp(RN)(p>2)空间中解的收敛性和随机吸引子的上半连续性,其中p是非线性函数的增长指数。

    随机反应扩散方程随机吸引子上半连续性加性噪声稳定性

    逐步Ⅰ型混合截尾下复合Rayleigh分布竞争失效产品部分步加寿命试验的统计分析

    朱艳蔡静龙芳
    159-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逐步Ⅰ型混合截尾下,研究复合Rayleigh分布竞争失效产品部分步加寿命试验的统计分析问题。首先,基于复合Rayleigh分布竞争失效产品和损伤失效率(TFR)模型,运用极大似然理论和渐近似然理论,给出未知参数和加速因子的极大似然估计和渐近置信区间;然后,对未知参数和加速因子选取先验,利用MH抽样算法获得参数和加速因子的Bayes估计和最大后验密度置信区间(HPD);最后,通过Monte Carlo模拟对2种估计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贝叶斯估计效果整体优于极大似然估计(MLE),在相同置信水平下,基于Bayes估计的HPD置信区间长度略短于MLE的渐近置信区间长度。

    竞争失效部分步加寿命试验复合Rayleigh分布极大似然估计贝叶斯估计

    广西目昆虫名录

    张倩文何美莲李珊边迅...
    170-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昆虫因其拟态现象、断肢再生、孤雌生殖、防御机制等特殊行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查阅文献整理出广西目昆虫名录,共6科7亚科38属88种2亚种,并提供了每个种的相关文献记录、分布地点、模式产地、模式标本及保存地、两性标本和卵等信息。与前人研究相比,新名录新增了 13种2亚种,并按照亚科、属和种分类阶元以及拉丁字母的先后顺序进行整理归纳,为广西目昆虫的分类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广西目名录

    Nr4a3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

    郑婉华莫斯萍周祖平蒲仕明...
    18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Nr4a3(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4 group a member 3)属于核受体亚家族成员,参与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和细胞凋亡的调控。据报道,Nr4a3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下调。为探索Nr4a3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本文利用公共数据库分析NR4A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关系。在4T1细胞系上敲除Nr4a3基因,通过流式细胞术等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CCK-8与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划痕与侵袭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通过q-PCR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Nr4a3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下调;与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呈正相关关系;Nr4a3敲除后,细胞增殖增强,细胞凋亡减少及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增强。本研究揭示了 Nr4a3在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潜在作用,可能成为乳腺癌潜在的治疗靶点。

    Nr4a3乳腺癌细胞凋亡免疫治疗

    发酵红薯渣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覃金城梁丽芬孙涛叶泉清...
    198-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研究日粮添加不同水平发酵红薯渣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先应用强迫饲喂代谢试验测定黄羽肉鸡对红薯渣发酵饲料营养物质的表观代谢率。再选用360羽1日龄黄羽肉鸡随机分为Ⅰ、Ⅱ、Ⅲ和Ⅳ 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5羽。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Ⅱ组、Ⅲ组、Ⅳ组1~21日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10、30和50 g·kg-1的发酵干红薯渣(等量代替玉米),22~42、43~70日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50、80和100 g·kg-1的发酵干红薯渣(等量替代玉米),试验期为70 d。结果显示:黄羽肉鸡对发酵红薯渣营养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和总能的表观代谢率分别为63。67%、65。72%、70。85%、72。45%和87。93%;日粮中添加发酵干红薯渣等量替代玉米对黄羽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的影响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Ⅱ、Ⅲ和Ⅳ组胸肌和腿肌的pH值及红度(a*)值提高(P>0。05),滴水损失率和剪切力降低(P>0。05),蒸煮损失率显著降低(P<0。05)。在日粮中添加50~100 g·kg-1发酵干红薯渣等量替代玉米可改善黄羽肉鸡肌肉品质。

    发酵红薯渣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

    强肝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网络药理学研究

    张兵唐鑫陈聪宁嘉怡...
    206-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多靶点虚拟筛选、网络药理学分析和体外实验,探讨强肝胶囊(QGC)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潜在作用机制。利用基于PPARα/γ、FXR及sEH的多靶点虚拟筛选选出QGC中具有治疗NAFLD的活性成分,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相关靶点,筛选调控疾病的关键靶点,通过Discovery Studio 2020软件和Gromacs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最后,通过实验验证QGC中的关键活性成分对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改善作用。多靶点虚拟筛选得到235个QGC活性成分,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320个成分-疾病共同靶点。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芹菜素、异鼠李素、迷迭香酸、大黄素甲醚、木犀草素与关键靶点PTPN1、PPARα、PPARγ、AR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验证了迷迭香酸、大黄素甲醚等化合物与关键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稳定性。体外实验结果显示,5个关键活性成分均能改善HepG2细胞的脂肪变性,其中异鼠李素、迷迭香酸、大黄素甲醚改善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的效果最佳。本研究通过多层面探讨,为QGC在NAFLD治疗中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强肝胶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多靶点虚拟筛选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生态脆弱区公路选线优化及生态敏感性研究——以贵州省黔东南州玉屏至镇远公路为例

    肖雅丹韦宝婧黄泽斌杨帆...
    219-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加剧了生态风险,尤其是生态脆弱区的公路建设,易对沿线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构成重大威胁,如何填补这一空白,更好地优化公路选线仍缺乏普遍研究。本研究以贵州省黔东南州玉屏至镇远公路选线为例,采取客观、定量的评价方法分析公路沿线生态稳定性,通过构建公路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及ArcGIS空间加权叠加分析,指导其在生态脆弱区的选线优化,有效防止生态系统的进一步破碎和丧失。结果表明:1)从高程(B1)、坡度(B2)、坡向(B3)、水源保护(B4)、土地利用现状(B5)、风景名胜资源保护(B6)、植被覆盖度(B7)、景观破碎度(B8)、地质灾害(B9)9个指标进行评价,权重值由大到小为B7>B1>B4>B8>B5>B2>B9>B6>B3,表明植被覆盖度对公路生态敏感性影响最大,坡向影响最小。2)玉屏至镇远公路生态敏感性分值为1。60~5。62,高敏感区和中敏感区分别占10。72%和25。84%。3)对传统公路选线(B线)与基于生态敏感性选线(K线)指标对比,K线生态敏感性(4。34)低于B线(4。58),提出了不同路段工程建设适宜性与生态恢复策略。本研究为生态脆弱区公路选线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可推广至其他领域绿色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实践。

    生态敏感性评价体系选线优化生态脆弱区层次分析法(AHP)贵州东部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