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社会科学
广西社会科学

梁培林

月刊

1004-6917

gxshkx@163.com

0771-5852864 5840280

530022

广西省南宁市思贤路绿塘里1号

广西社会科学/Journal Guangxi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主要有政治、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征程中加强党的建设的主线与任务

    肖述剑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建设关乎旗帜、命运和道路.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国际复杂形势的影响以及"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挑战,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始终围绕"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主题主线,以政治建设统领各项工作,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储备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不断改进提升党的形象,用铁的纪律管党治党,构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大党强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征程党的建设主线任务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全面从严治党

    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逻辑理路

    王钰鑫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具有严密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制度逻辑.其深层理据和底层逻辑在于全面领导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要求与价值所在,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核心思想、重要观点;历史逻辑在于这是百年大党历史智慧和经验总结的历史性延续与时代性呈现;实践逻辑在于这由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以及推进伟大事业所决定;制度逻辑在于这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制度威力以及根本领导制度提供保障.

    党的全面领导使命任务社会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无产阶级政党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党内法规反腐:要义、要求与逻辑

    刘长秋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内法规反腐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内法规及制度反腐论述的基本方面,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并反复强调党内腐败问题的治理.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坚决反腐是其基本态度与立场,而党内法规则是反腐的重要利器,在反腐方面具有特殊的制度优势;党内法规反腐是党内反腐的必由进路,反腐败必须努力形成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格局.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党内法规反腐有着明确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在实践层面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逻辑,即反腐败必须重视作为反腐重要防线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关注法规制度建设的全面性与协调性;必须反复强调法规制度执行力,令法规制度落地生根、生效;推进党内法规反腐必须重视思想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同步推进,强调自律与他律的结合;不仅如此,党内法规反腐必须坚持与国家法律反腐协同推进.腐败产生和存在的机理注定了腐败不可能被彻底消灭,正因为如此,尽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反腐败斗争方面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旧严峻,依旧需要我们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反腐.为此,必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继续强化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反腐.

    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内法规反腐败制度反腐全面依法治国

    从互嵌到共嵌:乡村治理中社会组织与基层政府的互动关系研究

    黄田饶义军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社会组织与基层政府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它们在乡村治理中的互动关系也影响着乡村治理成效.然而,当前社会组织面临着难以承接国家行动、资源依赖当地政府的难题,陷入"国家权威—社会依赖"的互动困境.为此,可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将社会组织与基层政府的关系置于整个乡村治理网络中,社会组织通过国家"转译"获得合法身份,与基层政府共同嵌入乡村治理网络形成动态的行动者网络.在乡村治理网络中,社会组织与基层政府是变动的核心行动者,扮演着动态角色.从互相嵌入到共同嵌入,二者形成了动态的互动关系结构.

    社会组织基层政府互动关系行动者网络理论乡村治理

    人民至上理念下基层治理的场域影响与制度约束双调节路径

    孙超强陈智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场域影响与制度约束双重路径下的基层治理模式选择,将不再以冲突本身为重点,而是秉持人民至上基本原则,体现党和政府服务人民思想而落脚于更和谐社区环境打造和更正向社区场域构建,从根本上减少冲突问题的产生而实现民众广泛参与的社会关系打造,真正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由此,多元化的基层冲突化解方式选择,将以人民感受和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与落脚点,综合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情景特点与工具建设进行更具环境适配性和人民服务性的行为选择.在"冲突场域—制度属性"的分析框架下,法理化与情感化的治理方式都有着适用的外部要求和内部属性,但无论使用何种模式,最终落脚点都在于人民至上理念下的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充分维系,提升社区平衡性,这也有效解释了基层社区冲突化解背后的行为逻辑.在我国现代化转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扬的融合时期,基层治理过程中针对冲突的化解应更注重灵活性、效力性和人民性,未来应注重社区组织、社区民众服务意识和集体意识培养,同时完善制度体系建设,确保治理过程中有效的工具供给和良好场域构筑.

    基层治理治理模式场域制度建设人民至上

    社区制度信任的生成逻辑与保障机制——基于清和社区治理的实证考察

    卢博
    4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制度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抓手,居民对社区制度的信任是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关键.作为一种特定的关系形态,社区制度信任是社区主体长期交往互动的产物.社区制度的可信任程度,与社区治理中利益相关方采取的对各方都有利的合作性策略相关,其中关键在于获得制度本身的合法性和实施的有效性.制度系统的内在确定性替代了外在确定性,为人际交往行动提供了稳定的预期.在清和社区治理实践中,社区工作站承接政府服务职能,搭建多方主体参与的社区治理平台,精准回应社区民众多元化需求,以规范的组织程序开展日常工作,并形成稳定的社区制度与成员间的良性互构机制.信任机制的塑就推动了社区治理结构的制度化转型,一系列触发机制持续强化集体合作行动的保障体系,为城市治理新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广阔的制度试验空间.

    社会治理社区治理制度信任参与式民主信任机制城市治理

    中国—东盟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赃物追缴问题研究

    伍光红陈姿宇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中国—东盟范围内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增长较快,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对我国的法治体系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在中国—东盟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中,涉案赃物的追缴问题一直是司法实践面临的难题之一.当前,中国—东盟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的赃物追缴主要以刑事追缴为主,采取个案单独追缴的方式,缺乏系统化的追缴合作协定和规范的追缴程序,追缴协助积极性不高、效率低、效果差.为进一步打击中国—东盟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高涉案赃物的追缴效果,我国应完善中国—东盟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赃物追缴协助的规则体系,探索多元化的赃物追缴途径,建立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信息系统,构建中国—东盟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赃物追缴"协助补偿"制度.

    中国—东盟跨境电信网络诈骗赃物追缴民事追缴程序追缴协助补偿

    东盟国家学前教育课程:特点与启示——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为例

    谢艳妮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与东盟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领域的合作愈发紧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东盟国家中学前教育发展较好的国家.新加坡教育部发布的《培养早期学习者:新加坡幼儿园课程框架》,不仅明确了该国学前教育课程的五大课程领域,而且注重儿童的快乐、好奇心和能力的价值观念培养.马来西亚教育部发布的《国家学前教育课程大纲》,则明确提出了学前教育的核心目标,包括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发展、语言发展、身体发展和审美发展等.新加坡的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具有注重差异化教学、尊重文化多样性和重视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等特点,马来西亚学前教育课程设置则表现出多语言和多文化融合、教学模式以家庭和社区为基础、科学性与创造性并重等特点.借鉴两个国家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有益经验,我国学前教育也应注重差异化教学、包容多元文化和加强家庭与社区的融入,提高学前教育课程设置质量.

    学前教育课程设置新加坡马来西亚差异化教学

    论"一带一路"背景下RCEP区域国际知识产权法治建设

    王悦玥马忠法
    7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知识产权法治具有复杂性."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部分RCEP成员国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水平偏低,在RCEP实施中开展区域知识产权一体化的情况呈两极分化情形.当前部分RCEP成员国知识产权立法仍不完善,知识产权法治也存在不足,这种情形下我国企业进入该国市场将面临极大风险,这将影响企业进一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性.问题的根源在于不少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缺乏建立知识产权制度的经济、技术以及社会基础.要完善"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知识产权法治建设,应当以RCEP区域知识产权法治为"试验田",形成知识产权全球治理的"中式模板":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推动知识产权领域"三共"原则的落实;在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命题下,协助有关国家完善其国内知识产权法治;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和相关国家国内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强化其完善知识产权法治的意识,进而提升其参与知识产权治理的积极性.

    "一带一路"RCEP知识产权国际法治涉外法治

    劳动幸福与深层民生保障的辩证关系探究

    齐旭旺
    8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幸福是人在劳动中确证为人的方式存在,而获得的属人幸福.实现劳动幸福是对人之为人本质的最高肯定,是最高层次的幸福.深层民生保障遵循人本主义逻辑原则,强调深层次的以人为本,持续稳定地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在人之为人的基础上,增强人的属人性,消减人的非属人性,实现属人性的最大化发展.从根本上说,深层民生保障就是保障人的劳动幸福的实现.具体来说,劳动幸福的最大化实现要以深层民生保障为前提,深层民生保障以劳动幸福的最大化实现为价值旨归,只有最大化实现劳动幸福,民生才能获得真正保障.深层民生保障的实现既要在超越人道主义的怜悯之爱而实现"因劳称义"的基础上,贯彻劳动成果二分原则打造合理的社会状态,还要站在健康发展角度去保障劳动创造的可持续性.

    劳动幸福深层民生保障人本主义以人为本人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