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广西医科大学

赵劲民

双月刊

1005-930X

gxykdxb@163.com

0771-5358453;5306372;5358454

530021

广西南宁市双拥路22号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广西医科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学学术期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科学性强,有实用性。主要设有论著、经验交流、调查研究、技术与方法、护理园地、病例报告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仙鹤草素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促进NRF2介导的胃癌细胞铁死亡

    杨明月董鑫冷孟桐迟文成...
    1017-1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仙鹤草素抑制人胃癌HGC-27、MKN-45的作用机制.方法:将胃癌HGC-27、MKN-45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同剂量仙鹤草素组、卡培他滨(阳性对照)组及仙鹤草素+NRF2激活剂(Bardoxolone)组.采用CCK-8法检测HGC-27、MKN-45细胞活力,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细胞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及抗铁死亡分子NRF2、Histone H3、HO-1、SLC7A11、GPX4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仙鹤草素对HGC-27、MKN-45细胞活性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且随着时间延长和仙鹤草素剂量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与对照组比较,仙鹤草素低、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HGC-27、MKN-45细胞迁移能力减弱,ROS和MDA水平升高,GSH/GSSG、P-PI3K/PI3K、P-AKT/AKT比值降低,总NRF2(Total-NRF2)、细胞核内NRF2(Nuclear-NRF2)、HO-1、SLC7A11、GPX4蛋白表达下调(均P<0.05).仙鹤草素+Bar-doxolone组Total-NRF2、GPX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仙鹤草素可促进胃癌HGC-27、MKN-45细胞铁死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NRF2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仙鹤草素PI3K-AKT信号通路胃癌铁死亡

    褐藻寡糖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诱导的斑马鱼抑郁样行为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龙妍石炎夏丘岳农慧婷...
    1025-1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褐藻寡糖(AOS)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模型斑马鱼抑郁样行为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AOS低、中、高剂量(AOS-L、AOS-M、AOS-H)组,每组24尾.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接受14d的CUMS建立斑马鱼抑郁样模型.除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饲养水外,其余各组于第8天开始每天浸泡60 min相应浓度的AOS.14 d后,采用新型水箱测试(NTT)和明暗箱测试(LDB)进行行为实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16s rRNA测序检测肠道菌群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在NTT中,阳性对照组和AOS-H组斑马鱼第1次进入顶部潜伏期显著缩短,在顶部的时间显著延长,进入顶部的次数显著增加(均P<0.01),活动范围扩大.与模型组比较,在LDB中,阳性对照组和AOS-H组斑马鱼第1次进入光亮区域的潜伏期显著缩短,AOS-M组和AOS-H组在光亮区域的持续时间显著延长,阳性对照组和AOS各剂量组进入光亮区域的次数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指数、5-HT和NE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AOS-M组、AOS-H组体质量指数显著增加(P<0.05或P<0.01);阳性对照组和AOS-H组5-HT水平显著提高(P<0.01).AOS可以提高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调节群落组成结构.在门水平上,调节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梭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等菌门的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调节鲸杆菌属、气单胞菌属、邻单胞菌属、未分类根瘤菌属和根瘤菌属菌群等菌属的相对丰度.影响肠道中碳代谢、嘌呤代谢和丙酮酸代谢等代谢功能及相关物质转运过程.结论:AOS能改善CUMS斑马鱼抑郁样行为,增加体质量指数,其作用与调节神经递质、肠道菌群组成及其代谢和物质转运功能有关.

    褐藻寡糖斑马鱼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神经递质肠道菌群

    老鼠簕来源内生真菌Diaporthe pseudomagiferae的聚酮类化合物分离鉴定及体外抗氧化、抗炎活性研究

    潘钰莹韦霞刘妍颖幸尚平...
    1035-1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老鼠簕来源的内生真菌Diaporthe pseudomagiferae中聚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及其抗氧化、抗炎活性.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结合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等综合谱学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对部分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评价和抗氧化活性筛选.结果:从Diaporthe pseu-domagiferae大米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得到7个聚酮类化合物,分别为:[(8-methyl-9-oxabicyclo[4.2.1]nona-2,4-dien-7-yl)-(5-oxo-2H-furan-2-yl)methyl]acetate(1)、2,3-Dihydromycoepoxydiene(2)、Dothiorelone A(3)、Dothiorelone B(4)、Cytosporone B(5)、5,6-dihydroxy-2,3,6-trimethylcyclohex-2-enone(6)、3-(4-Methylphenoxy)propanoic acid(7).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5均未表现出抗氧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显示,化合物1~5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1、3、4和6首次从老鼠簕内生真菌Diaporthe pseudomagiferae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为进一步探索相关活性物质的抗炎机制奠定基础.

    老鼠簕内生真菌化学成分抗氧化活性抗炎活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内质网应激特征基因筛选及免疫浸润表现

    张爽罗晨阳何志义
    1042-1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机器学习算法和实验验证揭示内质网应激(ERS)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核心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微阵列数据集GSE5058、GSE8545和GSE19407,以鉴定COPD吸烟者和非吸烟者气道上皮细胞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随后与ERS相关基因重叠后得到共有差异表达基因(ERs-DEGs)并进行富集分析.通过LAS-SO、SVM-RFE和RF3种机器学习算法筛选ERS特征基因,并在GSE10006中验证和评估其诊断效能,随后进行免疫浸润分析、构建关键基因的lncRNA-miRNA-mRNA ceRNA网络和小鼠肺气肿模型肺组织mRNA表达量验证.结果:筛选出153个共有差异基因,其中74个基因表达上调,79个基因表达下调.GO和KEGG分析显示,ERs-DEGs主要富集于ERS反应、蛋白折叠及多个炎症信号通路,DO分析主要富集于肺血管闭塞性疾病、COPD等.免疫浸润分析提示,COPD样本与多种免疫细胞浸润高度相关.经机器学习算法最终共鉴定出4个特征基因(包括THBS1、BCL2、USP13和RNFT2),且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均显示出良好的诊断效能.同时,选择共表达的mRNA和miRNA构建mRNA-miRNA相互作用网络.RT-PCR结果显示,与空气组小鼠比较,香烟烟雾暴露诱导的肺气肿小鼠肺组织THBS1和RNFT2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BCL2和USP13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均P<0.05).结论:THBS1、BCL2、USP13和RNFT2可能是COPD发病过程中ERS形成的核心基因,有望成为COPD免疫治疗的靶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内质网应激免疫浸润生物信息学

    胸腺瘤相关重症肌无力患者瘤旁胸腺上皮细胞外泌体对Treg细胞功能的影响

    陈柳伶谭舒婷包效燃刘竞丽...
    1056-1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胸腺瘤相关重症肌无力(TAMG)患者瘤旁胸腺上皮细胞外泌体对调节T细胞(Treg)叉状头转录因子P3(FOXP3)表达及分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白细胞介素(IL)-10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TAMG患者及先天性心脏病无胸腺疾病的患者(对照组)胸腺组织,分离培养胸腺上皮细胞,使用广谱角蛋白(p-CK)和波形蛋白(Vimentin)染色行免疫荧光鉴定;膜亲和柱法提取胸腺上皮细胞外泌体并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粒径分析(NTA)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鉴定;磁珠分选法分离胸腺上皮细胞中Treg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纯度;Treg细胞与外泌体共培养,行外泌体染色示踪实验,检测FOXP3表达及培养上清液TGF-β1、IL-10水平.结果:分离细胞呈长梭形,生长良好,免疫荧光p-CK呈阳性,Vimentin呈阴性,细胞为胸腺上皮细胞.TEM、NTA、western blotting结果提示提取物为外泌体.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纯度>90%,纯度较好.外泌体染色示踪结果提示Treg细胞可吞噬胸腺上皮细胞外泌体,与TAMG组胸腺上皮细胞外泌体共培养后Treg细胞FOXP3表达减少(P<0.01),TGF-β1、IL-10分泌减少(P<0.01).结论:Treg细胞可吞噬TAMG瘤旁胸腺上皮细胞外泌体,导致FOXP3表达减少、分泌TGF-β1、IL-10减少,免疫抑制功能减弱,其可能参与TAMG的发病过程.

    胸腺瘤相关重症肌无力胸腺上皮细胞外泌体调节T细胞

    Miter构型泰勒空间外固定架治疗重度马蹄高弓足11例临床分析

    杜辉李兴李恒赖良鹏...
    1063-1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Miter构型泰勒空间外固定架治疗重度马蹄高弓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2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1例采用Miter构型治疗的马蹄高弓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手术前后的负重侧位X线的胫骨距骨角(TTA)、侧位距骨—第一跖骨角(Meary角)等影像学指标,记录术前及术后的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采用Likert满意度量表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1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00±13.05)个月,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26.00±10.04)岁,外固定架时间为(121.64±15.35)d.术前TTA(151.30±10.99)°,术后(117.57±3.32)°回到正常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Meary角(41.98±9.86)°,术后(-2.43±7.97)°回到正常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AOFAS评分[(81.18±10.74)分]显著高于术前[(47.18±15.00)分](P<0.001).9例非常满意,2例满意.6例患者发生了针道感染,1例轻度平足,1例足趾屈曲挛缩畸形,1例前踝撞击,1 例轻度马蹄复发,除前踝撞击予以关节镜骨赘清理外其余均保守治疗改善.结论:使用Miter构型泰勒空间外固定架治疗重度马蹄高弓足效果安全、可靠.

    马蹄高弓足泰勒空间外固定架Miter构型Ilizarov技术

    GNA13在侵入性胎盘植入性疾病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

    甘艳萍黄丽芸唐娜马友谅...
    1070-1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α亚基13(GNA13)在侵入性胎盘植入性疾病(PAS)妊娠晚期外周血和胎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剖宫产并经临床和病理诊断为PAS的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PAS组),以分娩孕周、胎盘位置、剖宫产史及是否合并内科疾病为条件,匹配同期非PAS剖宫产孕妇3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孕妇血清GNA13水平,免疫组化(IHC)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胎盘GNA13的表达.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GNA13的诊断效能.结果:PAS组外周血中GNA1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4(95%CI:0.593~0.876),血GNA13辨别PAS的最佳阈值为201.53 ng/mL,灵敏度为96%,特异度为52%.GNA13定位于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PAS组胎盘GNA13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GNA13具有成为侵入性PAS的产前预测指标的潜力.PAS滋养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增强可能与GNA13低表达有关.

    胎盘植入性疾病侵袭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α亚基13预测指标诊断

    HIV感染率较高农村地区50岁及以上女性性行为模式婚内性行为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胡宓谢关情王新婷李京新...
    1076-1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农村50岁及以上女性性行为模式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湖南省邵阳县和四川省荥经县农村抽取50岁及以上女性,采用自编的电子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和性行为模式等,采用χ2 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性行为满意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性行为满意度的相关因素.结果:724例研究对象中,过去1年中409例(56.4%)有婚内性行为,9例(1.2%)存在非婚性行为;有婚内性行为的409例中,91.9%的人过去1年从未使用安全套.单因素分析显示,过去1年婚内性行为的满意度在受教育程度、夫妻关系、性需求和性行为态度的老年女性人群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性需求和性行为态度是农村地区50岁及以上女性人群中性行为满意度的相关因素.结论:农村地区50岁及以上女性绝大多数人在过去1年内发生性行为时从未使用安全套,少数发生过婚外性行为,大部分人婚内性行为满意度较低,受教育程度高、有性需求及认为性行为必要者婚内性行为满意度高,应促进农村地区50岁及以上女性人群中安全套的使用,减少非婚性行为,加强性健康知识指导,以降低该人群性传播感染风险.

    性行为农村女性老年人

    某热线12~25岁自杀高危来电者近期自杀未遂的相关因素分析

    吴涧蓝童永胜
    1082-1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某自杀预防热线12~25岁自杀高危来电者中仅自杀计划者和两周内实施过自杀未遂者在一般人口学、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差异,探索这一高危人群近期自杀未遂的相关因素.方法:将某自杀预防热线在2017-2018年接听的所有12~25岁自杀高危来电者分为两组:自杀计划组(有自杀计划且将在72h内实施,但两周内无任何自杀行为)和自杀未遂组[在过去两周内(含来电当时)实施过自杀行为].使用抑郁症诊断筛查量表评估其抑郁程度,询问来电者是否有过酒精或其他物质滥用或依赖、既往自杀未遂史、急性和慢性生活事件等;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究自杀未遂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2 000例12~25岁的自杀高危来电者,其中1 130例(56.5%)来电者报告两周内实施过自杀未遂,纳入自杀未遂组;870例来电者报告有自杀计划且将在72h内实施(但近两周内未实施过),纳入自杀计划组.与自杀计划组比较,自杀未遂组女性来电者所占比例高,而成年早期(18~25岁)来电者所占比例低(P<0.05).在调整了性别和年龄等变量后,自杀未遂组中有既往自杀未遂史以及酒精或物质滥用的比例高(P<0.05);其他社会心理学变量,如急性和慢性生活事件、抑郁程度、被虐待史等,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既往自杀未遂和酒精或物质滥用可能是促使12~25岁自杀高危来电者将自杀计划付诸于行动的相关因素;热线工作人员需更多关注具有这些特征的来电者.

    心理援助热线自杀未遂相关因素分析青少年成年早期

    广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接受重症监护及出现死亡的危险特征分析

    蓝淇元居昱潘沛江郑志刚...
    1088-1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在不同临床症状和体征下,进入重症监护室(ICU)及死亡的风险,为重症HFMD患儿接受重症监护与不同临床转归的危险体征识别提供参考.方法:在2014-2018年间,通过现场调查方法,对广西各县(市、区)重症住院的HFMD确诊患儿进行了连续的个案调查;采用Epidata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双录入;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重症HFMD患儿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与其死亡或被收入ICU的风险(比值比,OR),明确哪些临床症状体征导致患儿更可能进入ICU及更容易死亡.结果:2014-2018年共调查广西各县(市、区)重症HFMD病例1 500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78∶1;发病年龄中位数为1.85岁(0~11岁).与未出现这些症状的患儿相比,共济失调、谵妄、口唇紫绀、面色苍灰、嗜睡、无力麻痹、肢体抖动、易惊是患儿进入ICU的危险症状体征(OR分别为4.924、4.515、2.781、2.750、2.311、2.162、2.139、1.361).血性泡沫痰、呼吸浅促、面色苍灰、口唇紫绀、呕吐是预示死亡风险增加的危险症状(OR分别为19.045、5.438、3.175、3.031、2.621).结论:重症HFMD患儿如出现共济失调、谵妄、口唇紫绀等症状,其病情进一步发展为危重症的概率更高,并需接受重症监护治疗;如出现血性泡沫痰、呼吸浅促、面色苍灰、口唇紫绀、呕吐等症状时,应重点关注病情是否恶化而导致死亡.

    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重症监护室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