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光学仪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光学仪器
光学仪器

庄松林

双月刊

1005-5630

gxyq@periodicals.net.cn; gxyq@chinajournal.net.cn

021-55270110

200093

上海市军工路516号

光学仪器/Journal Optical Instrument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通过学术交流、行业科技信息传播、科研成果推广,保进我国光学工业的发展并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为广大读者服务。内容包含:光学系统、设计与研究、仪器及装置、测试技术、应用技术、光学材料与元器件、薄膜、工艺、综述、新产品技术与应用、市场信息、企业简介,以及行业信息与动态、行业标准化等栏目。其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超材料的太赫兹波辐射特性与增强研究

    徐新龙史明坚黄媛媛刘慧彪...
    1-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赫兹波的产生与调控对太赫兹技术发展至关重要.超材料的可设计几何结构与特异共振响应为产生与调控太赫兹波提供了新的途径.但超材料产生太赫兹波辐射的转换效率较低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由金属谐振环阵列和全介质硅开口谐振器组成的超材料.利用麦克斯韦方程联合表述电子运动的流体动力模型的自洽方程组,研究了该超材料的太赫兹波辐射与调控过程.研究发现,通过优化分裂谐振环的开口方向,超材料产生的太赫兹波振幅提高了 1 倍.此外,通过改变入射光偏振角及超材料的几何尺寸实现了太赫兹波振幅调控.这为基于超材料的,紧凑型和可调谐的太赫兹源提供了新途径.

    超材料太赫兹辐射分裂谐振环共振耦合效应

    双层空竹超表面中基于BIC的局域太赫兹磁场增强的研究

    阎晓娜高新卓刘馨怡金钻明...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了包含双层空竹的超表面,通过调节其晶格周期实现了不同阶晶格模式与超表面本征模式间的耦合,获得了 3 个强耦合区,并在两个晶格周期处实现了弗里德里希-温特根型连续域束缚态(Friedrich-Wintgen bound states in the continuum,FW-BIC).基于耦合模理论对其进行分析,理论分析结果与模拟结果吻合,进一步证明了结构的有效性.讨论了在介质间隔层中基于强耦合和FW-BIC的局域磁场增强,发现最大磁场强度是入射太赫兹波磁场强度的41209 倍,且该值是单纯的由超表面电磁共振产生的磁场强度的 4 倍.这项研究将为强场太赫兹产生和太赫兹非线性研究提供参考.

    超表面强耦合连续域束缚态耦合模理论磁场增强

    方兴未艾的太赫兹生物医学传感器

    赵振宇张雪莲
    1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赫兹生物医学传感器在当前研究中属于一个热点,其工作原理主要依托人工周期性电磁媒介或二维材料构建电磁亚波长结构,与入射的太赫兹波相互作用时,引发类似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产生的局域电磁场增强效应对周围的介电环境敏感,从而改变太赫兹光谱中共振的品质因子与谐振频率,实现对生物分子的高灵敏度检测和分析.围绕近几年的研究现状,从生物传感器的类型及其在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分别加以阐述,讨论了太赫兹生物医学传感器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旨在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太赫兹波太赫兹超构材料太赫兹生物医学太赫兹生物传感器高灵敏度检测

    光电编码器检测装置的安装偏角对检测精度的影响

    唐宁宁李志斌李映铮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编码器在检测过程中因安装误差产生安装偏角的情况,分析了安装偏角、旋转角度和测量误差之间的关系.建立由安装偏差引起的非同心检测系统安装偏角的模型,通过实验分析 3 种不同程度的安装偏角0°~0.002°、0.1°~0.102°、0.2°~0.202°对被检编码器检测静态精度、动态精度的影响,得出了 3 种不同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检测编码器时,初次安装可控的安装误差在0°~0.102° 范围内可以满足编码器检测技术指标,超过此安装误差的安全范围会导致编码器检测技术指标偏离检测标准.实验结论对提高编码器的检测精度与可靠性有参考价值.

    光电编码器安装偏角测量误差检测精度

    肝功能储备分析仪(ICG)质量控制的探讨

    金鑫吴路平朱婷婷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肝功能储备分析仪探头的测试,评价其检测功能的精确度,以保证肝功能储备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有效性.利用探头对吲哚菁绿药物浓度的探测敏感性,对稀释后不同浓度的吲哚菁绿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实际吲哚菁绿浓度进行对比,以此验证探头的精确性.经过对比发现,在理想试验状态下,使用 2 年以内探头的检测精确度误差小于0.5%,使用 2~4 年探头的检测精确度误差约 1%,使用 4 年以上探头的检测精确度误差大于2%.为了保证肝功能储备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使用 2 年以内的探头应每年检测 1~2 次,使用 2~4 年的探头应每年检测 2~4 次,使用 4 年以上的探头应每月检测 1 次或直接更换新探头.

    肝功能储备分析吲哚菁绿光谱探头

    纯克尔非线性动力学在光学神经元中的应用研究

    龙洪亮沈微宏SCHOENHARDT Steffen张启明...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尖峰神经元对神经形态计算进行并行处理,可以克服数字计算机的一些局限性,从而提高计算速度、计算性能和能量效率,实现更高效、更智能和更自适应的计算.超快克尔效应在光子神经形态计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利用改进的归一化耦合模理论(coupled mode theory,CMT)模型,对钙钛矿材料的光学微谐振腔中由超快克尔效应引起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观察到自脉动行为;模拟并实现了光学神经元的兴奋性行为、泄露积分动力学和不应期现象.钙钛矿材料具有超快的克尔响应时间,可以将神经元的不应期控制在皮秒量级,为实现快速的脉冲神经网络提供了新思路.

    克尔效应耦合模式理论微谐振腔光学神经元

    6-氨基异喹啉的荧光增强及在白光膜中的应用

    刘颖蔡斌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在新一代的照明、显示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OLED的制备中,蓝色荧光染料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使用苯磺酸(benzenesulfonic acid,BSA)将蓝色荧光染料 6‒氨基异喹啉(6-aminoisoquinoline,6-AIQ)质子化改性为 6-AIQ-BSA,使其荧光量子效率从 64.71%上升至 85.84%.为制备高效的白光薄膜,利用桶状分子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对 6-AIQ-BSA实施了超分子包覆,以降低高浓度下荧光猝灭现象.实验表明,将6-AIQ-BSA@HP-β-CD与橙光染料DAST@HP-β-CD以1.7∶1 比例混合可以实现白光发射,其CIE色坐标为(0.3324,0.3284).该混合物薄膜具有白光性好,轻量和柔软等特点,在柔性发光器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潜力.

    质子化超分子有机荧光薄膜6-氨基异喹啉环糊精

    双色激光产生太赫兹辐射的调控机理研究

    葛委南赵佳宇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双色激光在气体介质中诱导产生太赫兹波的数值模拟方法,深入分析了各种激光参数对双色激光场产生太赫兹波的影响,目的是优化参数以实现太赫兹波辐射能量的最大化.模拟计算表明,双色激光的波长、相对相位、激光脉冲宽度等对瞬态电流和太赫兹能量都有调控作用,并且具有不同的规律性.此外,还通过分析激光电场、电子密度、光电流等相关因素,对双色激光场产生太赫兹波的物理机理进行了解释.该研究为在不同激光激发条件下提高太赫兹波辐射强度,提供了详尽的参数优化分析和理论支持,对后续大幅增强太赫兹辐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太赫兹波双色激光场激光等离子体瞬态电流

    钨镍共掺杂V2O5薄膜的光电特性研究

    王兴萍李毅庄嘉庆闫俊屹...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溶胶-凝胶旋涂法和后退火工艺在FTO导电玻璃上制备了钨镍共掺杂V2O5 薄膜,研究了薄膜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偏压下的光电特性和相变特性.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测试了钨镍共掺杂V2O5 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组分,分析了不同钨镍共掺杂浓度对V2O5 薄膜相变光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钨和镍的掺杂质量分数分别为 3%和 1.5%时,钨镍共掺杂的V2O5 薄膜的相变温度为218.5℃,在可见光范围内有较高的透过率,在近红外 1310 nm波长处的光学透过率达48.83%,与未掺杂V2O5 薄膜的光学透过率相比提高了 10.29%,薄膜电阻降低了 30.53%,热致回线宽度收窄为 15℃,说明钨镍共掺杂的V2O5 薄膜具有良好的可逆相变光电特性,有望在新型光电器件领域得到较好的应用.

    钨镍共掺杂V2O5薄膜溶胶-凝胶热致相变光学透过率薄膜电阻

    基于ZYNQ的水下双目实时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

    张崇丙李晓伟魏柠阳成月...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水下机器人近距离作业过程的水下目标探测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ZYNQ的双目实时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研制了水下双目相机工程样机.该系统由FPGA采集OV5640 图像传感器的视频数据,经IP核转换为VDMA支持的接口类型,通过AXI4 总线将数据传输到PS端的DDR中缓存,然后通过PS端的以太网将数据发送至上位机软件,数据经上位机软件解析后即可实现双目图像的实时显示与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实现了在 25 frame/s帧率下 1600 pixel×600 pixel图像的实时采集和存储,双目图像标定后的重投影误差平均值为0.0542 pixel,通过立体校正实现了双目图像行对齐.这为进一步测试和实现水下目标测量定位及三维重建提供了可靠平台.

    双目相机ZYNQ图像处理相机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