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医学
广西医学

杨光业

月刊

0253-4304

gxyx@gxmi.net

0771-5871020

530022

广西南宁市东葛路20-7号

广西医学/Journal Guangxi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内容以普及为主兼顾提高,重点反映我区医药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读者对象为各级医药卫生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西出生缺陷预防控制现状及发展策略

    冯宝莹韦洁黄秀宁彭振仁...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出生缺陷是指胚胎或胎儿在发育过程中所发生的结构、功能或代谢等方面的异常。出生缺陷种类繁多,涵盖多个系统,其发生和发展机制复杂,表现形式多样。出生缺陷不仅直接降低人群健康水平,还可因治疗、残疾或死亡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本文重点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出生缺陷预防控制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并提出相关发展策略,旨在为提升广西壮族自治区出生缺陷防治服务能力,促进出生缺陷防治工作高质量发展,预防和控制严重出生缺陷发生提供参考。

    出生缺陷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发展策略广西壮族自治区

    肠道菌群及耐药基因组与抗生素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

    叶闻瑜冯彩霞单庆文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道菌群携带的基因被认为是人类的"第二基因组",肠道菌群也是抗生素耐药基因(ARG)的储存库。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的紊乱与多种疾病有关。而抗生素的使用打破了肠道菌群原有的稳态,加剧了ARG的传播和扩散,增加了特异性ARG的丰度,对临床治疗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就肠道菌群及耐药基因组与抗生素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肠道耐药基因组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同时为临床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

    肠道菌群肠道耐药基因组抗生素耐药基因抗生素综述

    肠道菌群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

    张纪泳曾永梅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环境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同的暴露因素、膳食结构、生活环境对机体肠道菌群定植、变化产生重要影响。肠道菌群的丰度、组成、代谢产物可通过免疫、代谢、神经内分泌等途径与宿主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部位的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对过敏性疾病的类型、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产生持久影响。本文主要针对肠道菌群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展开综述。

    过敏性疾病肠道菌群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哮喘综述

    孤独症谱系障碍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李杏龙开贤黄诗琴袁海...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除了神经症状,许多ASD儿童常合并胃肠道症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SD儿童肠道菌群的组成发生显著变化,异常的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微生物-肠-脑轴参与ASD的发生和发展。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改善ASD的核心症状。本文针对肠道微生态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ASD之间的潜在关系,以及微生态疗法(益生菌、益生元、粪菌移植)在ASD中的应用价值展开综述,旨在为改善ASD儿童核心症状提供更多的参考。

    孤独症谱系障碍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微生物-肠-脑轴微生态疗法综述

    肠道菌群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李楠王晓红马兰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儿童哮喘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哮喘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目前未完全明确。研究表明,哮喘人群与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存在显著差异,肠道菌群可能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树突状细胞、气道上皮细胞、黏膜免疫、相关信号通路等方式参与哮喘的发生和发展,而其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脂多糖、色氨酸、次级胆汁酸等也可能在哮喘发病中起着保护或促进的双重调控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儿童哮喘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支气管哮喘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发病机制儿童综述

    危重症早产儿早期肠道菌群的定植特征及其与临床效果的关系

    霍开明吴浪邓茜陈海梅...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危重症早产儿早期肠道菌群的定植特征及其与临床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3例28周≤出生胎龄<34周、出生方式为剖宫产、采用配方奶肠道喂养的危重症早产儿,根据治疗效果分为疗效不满意组(A组)18例和疗效满意组(B组)15例。在出生后48 h内采集两组患儿的粪便样本,应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粪便标本中所有细菌的16S rRNA V3~V4区进行D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的物种分类、丰富度和多样性。结果 在门水平上,两组主要优势菌群均包含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和未分类菌门等;A组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的绝对丰度较B组下降(P<0。05)。在属水平上,两组主要优势菌群均包含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和特布尔西菌属等;A组双歧杆菌属、丙酸杆菌属、罗斯氏菌属和拟杆菌属的绝对丰度较B组下降,肠球菌属的绝对丰度较B组升高(P<0。05)。A组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低于B组(P<0。05);β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R值>0,P<0。05)。结论 不同疗效的危重症早产儿肠道菌群在门、属水平上的主要优势菌群大致相同,但其肠道菌群构成、丰富度和多样性存在差异,其中疗效不满意者的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及双歧杆菌属、丙酸杆菌属、罗斯氏菌属和拟杆菌属的绝对丰度,以及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降低。

    危重症早产儿肠道菌群定植特征临床效果

    氨基酸配方替代喂养对重度牛奶蛋白过敏婴儿肠道菌群特征的影响

    王永生于志丹李小芹
    39-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氨基酸配方(AAF)替代喂养对重度牛奶蛋白过敏(CMPA)婴儿肠道菌群特征的影响。方法 纳入23例确诊为重度CMPA且人工喂养的≤3月龄婴儿,采用同一品牌AAF进行喂养干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收集所有婴儿的粪便样本,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评估肠道菌群的特征变化。结果 干预前后,重度CMPA婴儿肠道菌群Chao1指数、Shannon指数、observed species指数、Simpson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eta多样性具有差异,且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门水平的相对丰度分析及LEfSe分析结果均显示,AAF干预后重度CMPA婴儿肠道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显著富集。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分析结果显示,AAF干预后重度CMPA婴儿肠道中拟杆菌属、粪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的相对丰度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弓形菌属、克雷伯菌属、梭菌属的相对丰度较干预前降低,LEfSe分析结果显示拟杆菌属、粪杆菌属、弓形菌属、克雷伯菌属为在丰度上有显著差异的标志物种。在种水平上相对丰度排名前10的菌群中,产气荚膜梭菌、产酸拟杆菌、丁酸梭菌、格氏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结论 AAF替代喂养可使得重度CMPA患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拟杆菌、厚壁菌等的丰度增加。

    牛奶蛋白过敏重度婴儿氨基酸配方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技术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清PINP、DKK1和SFRP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王晖同海宁郑研侯君...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dickkopf 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1(DKK1)和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3(SFRP3)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150例MM患者(MM组)及150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之间、不同临床分期MM患者之间、不同临床疗效MM患者之间的血清DKK1、PINP、SFRP3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治疗前血清DKK1、PINP和SFRP3水平与MM患者临床疗效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治疗前血清DKK1、PINP和SFRP3水平对MM患者临床疗效的预测效能。结果 MM组患者治疗前血清DKK1、PINP和SFRP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Ⅰ期、Ⅱ期、Ⅲ期MM患者治疗前血清DKK1、PINP、SFRP3水平依次升高(P<0。05);有效组患者治疗前血清DKK1、PINP、SFRP3水平低于无效组(P<0。05)。治疗前血清DKK1、SFRP3、PINP水平升高是影响MM患者临床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治疗前血清DKK1和SFRP3水平对MM患者临床疗效无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5,P>0。05),而治疗前血清PINP水平对MM患者的临床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663,P<0。05)。结论 MM患者治疗前的血清DKK1、PINP和SFRP3水平高于健康人群,且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是MM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治疗前血清PINP水平对预测MM患者的临床疗效有一定的价值。

    多发性骨髓瘤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Dickkopf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1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3影响因素疗效预测

    抗MCV抗体、抗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

    张宪波刘月皎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并分析其与RA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74例RA患者(RA组)、95例结缔组织病患者(非RA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红细胞沉降率的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ESR)将RA组患者分为高活动期组(n=22)、中活动期组(n=18)、低活动期组(n=14)和缓解期组(n=20)。比较RA组、非RA组、健康对照组之间的血清抗MCV抗体、血清抗CCP抗体、血清类风湿因子(RF)和ESR阳性率,以及RA不同活动期组之间的血清抗MCV抗体水平、血清抗CCP抗体水平、血清RF水平和ESR。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抗MCV抗体水平、血清抗CCP抗体水平、血清RF水平和ESR单独及联合诊断RA的价值。分析RA组患者血清抗MCV抗体水平、血清抗CCP抗体水平、血清RF水平和ESR与DAS28-ESR的相关性。结果 (1)RA组的血清抗MCV抗体、血清抗CCP抗体、血清RF和ESR阳性率高于非RA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非RA组的血清抗CCP抗体、血清RF和ESR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两组的血清抗MCV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缓解期组、低活动期组、中活动期组、高活动期组的血清抗MCV抗体水平、血清抗CCP抗体水平和ESR依次升高(P<0。05);高活动期组血清RF水平高于其他 3组(P<0。05),其他3组之间的血清R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抗MCV抗体水平、血清抗CCP抗体水平单独诊断RA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85,且均大于血清RF水平和ESR的AUC(P<0。05);血清抗MCV抗体水平与血清抗CCP抗体水平诊断RA的敏感度、特异度、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抗MCV抗体水平、血清抗CCP抗体水平、血清RF水平和ESR联合诊断RA的AUC达0。935,大于任意单一指标诊断RA的AUC(P<0。05)。(4)RA患者的血清抗MCV抗体水平、血清抗CCP抗体水平和ESR与DAS28-ESR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相比于传统指标血清RF和ESR,血清抗MCV抗体和血清抗CCP抗体对RA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将二者联合血清RF和ESR用于诊断RA,可明显提高诊断效能。血清抗MCV抗体水平、血清抗CCP抗体水平均与RA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患者疾病活动度的辅助指标。

    类风湿关节炎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诊断价值疾病活动度

    术前血清IgG4水平与克罗恩病患者回结肠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

    林梵杨晓强郝勇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IgG4水平与克罗恩病患者回结肠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因克罗恩病接受回结肠切除术的119例患者,术后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记录复发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克罗恩病患者回结肠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术前血清IgG4水平及其他影响因素对克罗恩病患者回结肠切除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及净收益率。分析术前血清IgG4水平与术前克罗恩病活动指数、部分炎症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IgG4、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克罗恩病活动指数为克罗恩病患者回结肠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术前血清IgG4水平每增加1 g/L,克罗恩病患者回结肠切除术后复发的风险增加1。255倍。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IgG4、CRP、TNF-α水平及克罗恩病活动指数预测克罗恩病患者回结肠切除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724~0。864,且具有良好的净获益;4个指标联合预测的AUC(0。952)及总体净效益均优于单一指标。术前血清IgG4水平与术前血清CRP、TNF-α水平及克罗恩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 术前血清IgG4水平与克罗恩病患者回结肠切除术后复发密切相关,有助于评估患者术后复发风险。

    克罗恩病免疫球蛋白G4回结肠切除术复发预测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