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医学
广西医学

杨光业

月刊

0253-4304

gxyx@gxmi.net

0771-5871020

530022

广西南宁市东葛路20-7号

广西医学/Journal Guangxi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内容以普及为主兼顾提高,重点反映我区医药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读者对象为各级医药卫生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我国医院临床医生科研状况、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林玲罗希张新庆朱丹彤...
    173-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医院临床医生群体的科研状况及影响因素,探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临床科研人才的规划与建设。方法 选取我国东部、中部、西部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纳入40家医院,医院类型涵盖省级/市级/县级公立综合医院、公立中医医院、民营医院。调查临床医生开展科研工作的状况,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临床医生参与科研工作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临床医生对科研困难的认知情况。结果 共纳入3 274名临床医生,50。3%的临床医生参与科研工作,91。3%的临床医生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其中将参与科研工作作为职业发展首要选择的临床医生占47。2%。性别、年龄、技术职称、医院类型、医院级别、对卫生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的赞同度、职业发展机会和平台可影响临床医生的科研工作参与情况(P<0。05)。临床医生在开展科研工作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主要是临床业务繁重(占86。9%),其次是缺乏研究团队(占56。4%)、科研与临床脱节(占55。4%)。结论 我国临床医生群体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但科研工作参与度一般,且面临着"临床业务繁重""缺乏研究团队"等限制因素。建议二/三级公立医院要将科技创新作为重点任务,注重发挥科研工作对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持续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公立医院要建立健全科研人才规划,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

    临床医生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科学研究职业发展规划科研管理

    人工智能在鼻咽癌影像领域的应用——机遇与挑战

    罗小怡陈振宇廖海
    180-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鼻咽癌作为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至关重要。人工智能(AI)技术可以深度挖掘影像数据与鼻咽癌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关系,在鼻咽癌精准医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将AI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仍需要克服一系列难题。本文就AI技术在鼻咽癌影像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分析当前AI技术在鼻咽癌影像领域应用的机遇与挑战,旨在为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开辟新的方向。

    鼻咽癌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学研究进展综述

    基于LesionMix数据增强和熵最小化损失的半监督肺癌CT影像分割

    潘细朋陈明威卞新军陈家乐...
    187-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LesionMix数据增强和熵最小化损失建立一种半监督肺癌CT影像分割方法——熵最小化病灶增强(EMLM)。方法 首先,提出LesionMix数据增强方法,即通过对少量有标注的CT影像进行病灶信息提取并重复利用,来提升标注数据的利用效率。其次,提出两阶段半监督训练策略,第一阶段通过LesionMix数据增强方法使模型快速学习到少量标注数据的病灶特征,第二阶段使用熵最小化损失函数使其拟合真实数据分布情况,提高模型分割效果。最后,在LIDC-IDRI数据集上,通过对比实验和消融实验评估EMLM方法的分割性能。结果 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在30%和10%标注比例的情况下,EMLM方法的戴斯相似度系数(DSC)均高于当前6种最佳半监督分割方法(URPC模型、UAMT模型、RD模型、MT模型、AEM模型、CPS模型),在50%标注比例的情况下,EMLM方法的DSC高于MT模型、RD模型、CPS模型、UAMT模型(P<0。05)。消融实验结果显示,使用Baseline模型同时配合EMLM方法时的DSC大于仅使用Baseline模型或者使用Baseline模型单独配合熵最小化损失(P<0。05),与使用Baseline模型单独配合LesionMix数据增强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肺癌病灶分割,EMLM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对标注数据的依赖并实现良好的分割效果。LesionMix数据增强方法与熵最小化损失实现了对肺癌病灶的重复利用,提高了标注的利用效率,同时可以更好地拟合真实数据分布情况而获得更佳的分割结果,从而有效提升了模型对肺癌病灶的分割能力。

    半监督学习数据增强熵最小化损失肺癌CT影像病灶分割

    机器学习在胃肠疾病神经影像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鲁竞东刘成香刘鹏
    196-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胃肠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常见的胃肠病有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炎症性肠病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基于肠-脑轴的神经机制为寻找与胃肠疾病相关的新型标志物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基于MRI的胃肠疾病神经机制研究备受关注,同时有研究者尝试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对其影像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在加深对胃肠疾病神经机制的理解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重点概述了机器学习方法在与胃肠疾病相关的MRI神经影像中的应用情况,旨在为深入探索胃肠疾病的神经机制提供参考,并为提高胃肠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效能等方面提供新思路、新手段。

    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炎症性肠病磁共振成像机器学习综述

    心脏磁共振影像组学在非缺血性心肌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哲涛任静周鹏王春华...
    204-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缺血性心肌病的病因复杂,主要由遗传、心肌代谢、心肌结构改变等所致,而非冠状动脉病变引起。心脏磁共振(CMR)能够高分辨显示心肌组织特征,并能够提供客观的心功能参数。传统CMR图像观察及分析手段对图像的利用十分有限,而CMR影像组学技术的出现为非缺血性心肌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将综述CMR影像组学在非缺血性心肌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其在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性诊断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非缺血性心肌病心脏磁共振影像组学诊断预测综述

    深度学习在肾脏免疫荧光图像中的应用进展

    孙锦洲金伟
    210-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肾脏病等肾脏疾病不同程度地危害着全球人类的健康,加重社会的经济负担。因此,许多针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技术应运而生,包括肾脏免疫荧光图像诊断。目前,深度学习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医学图像处理任务,特别是在肾脏免疫荧光图像处理中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效果。本文基于深度学习在肾脏免疫荧光图像上的应用进行概述,探讨深度学习在肾小球目标检测、目标分割、形态分类中的应用进展,旨在挖掘深度学习在肾脏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潜力,为肾脏疾病诊断技术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深度学习免疫荧光图像肾脏疾病肾小球目标检测目标分割形态分类综述

    深度学习在精神分裂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曾啸
    217-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目前临床上诊断精神分裂症主要依靠病史询问、访谈、量表评估等,易发生漏诊和误诊。因此,许多研究者尝试采用深度学习方法辅助诊断精神分裂症。本文对精神分裂症自动诊断采用的数据类型和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总结,并对该领域存在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精神分裂症深度学习诊断挑战综述

    基于移植后环磷酰胺的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方案在地中海贫血患儿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效果

    庞朝文黄柳革罗建明廖宁...
    224-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移植后环磷酰胺(PTCy)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在地中海贫血患儿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接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地中海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白消安+环磷酰胺+氟达拉滨+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联合PTCy+吗替麦考酚酯+环孢素方案以预防GVHD。评估患儿的植入效果、GVHD发生情况、感染及死亡情况、总体生存率及无事件生存率。结果 (1)28例患儿的移植物CD34+细胞数、总有核细胞数、单个核细胞数中位值分别为11。2×106/kg、17。6×108/kg、5。1×108/kg,植入成功率为100%,粒系植入和巨核系植入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4 d和24 d,植入功能不良发生率为7。1%。(2)GVHD的发生率为28。5%,其中Ⅰ~Ⅱ型、Ⅲ~Ⅳ型急性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7。1%、14。3%,慢性GVHD的发生率为7。1%。(3)巨细胞病毒感染、Epstein-Barr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64。3%、10。7%、21。4%,共死亡2例(7。1%),患儿的3年总生存率和3年无事件生存率均为92。9%。结论 在地中海贫血患儿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时,白消安+环磷酰胺+氟达拉滨+ATG联合PTCy+吗替麦考酚酯+环孢素方案是一个安全性较高,能有效降低移植后GVHD发生率且不影响植入效果的选择。但移植后感染等并发症依然是临床上面临的严峻问题,需要继续探索更为优化的方案。

    地中海贫血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环磷酰胺移植物抗宿主病儿童

    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刘淑佳王慧敏
    231-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CDKN3)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L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83例LSCC患者的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CDKN3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LSCC组织中CDKN3表达水平,以及不同CDKN3表达水平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n=11)和生存组(n=72),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及LSCC组织中CDKN3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LSCC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LSCC组织CDKN3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TNM分期为Ⅲ期+Ⅳ期、T3期+T4期、有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患者LSCC组织中CDKN3的表达水平更高(P<0。05)。CDKN3低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率高于CDKN3高表达者(P<0。05)。生存组TNM分期为Ⅰ期+Ⅱ期、无淋巴结转移、T1期+T2期、CDKN3表达水平<0。029的患者比例高于死亡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LSCC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LSCC组织中CDKN3表达水平升高,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且CDKN3高表达患者的总体生存率较低。

    喉鳞状细胞癌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情况

    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骨骼肌质量的纵向变化及影响因素

    梁秋婷杨丽叶夏兰罗雨婷...
    236-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骨骼肌质量的纵向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接受同步放化疗的192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放疗前1 d、放疗中期、最后一次放疗结束时,测量患者的人体测量学指标[骨骼肌质量指数(SMI)、体质指数、小腿围],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量表、头颈患者症状检查表评估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影响症状(NIS)强度及每个NIS干扰饮食强度。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该患者治疗期间骨骼肌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鼻咽癌患者的SMI、体质指数、小腿围总体呈下降趋势,而NRS2002量表总分、NIS强度得分、NIS干扰饮食强度得分总体呈增加趋势(P<0。05)。鼻咽癌患者的骨骼肌质量下降发生率从治疗前的26。04%(50/192)上升到治疗结束时的62。50%(120/192)。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显示,治疗阶段、性别、病程、小腿围、体质指数、NRS2002量表总分和NIS干扰饮食强度得分是鼻咽癌患者SMI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骨骼肌质量随着放化疗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医护人员应重视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骨骼肌质量的动态综合评估,重点关注男性、NIS干扰饮食强度大、营养风险高的患者,可通过持续监测小腿围、体质指数以评估患者骨骼肌质量丢失的风险。

    鼻咽癌骨骼肌质量放化疗纵向变化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