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医学
广西医学

杨光业

月刊

0253-4304

gxyx@gxmi.net

0771-5871020

530022

广西南宁市东葛路20-7号

广西医学/Journal Guangxi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内容以普及为主兼顾提高,重点反映我区医药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读者对象为各级医药卫生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种术式在老年腰椎结核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王帅董昭良刘树仁贾晨光...
    1015-1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种术式在老年腰椎结核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40例老年腰椎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后入路组、单纯前入路组和前后路联合组,各80例。给予各组患者相应手术治疗。比较3组患者创伤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植骨融合时间及术后1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Cobb角、红细胞沉降率(ESR)、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术后12个月的矫正率和Cobb角损伤角度。结果 前后路联合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1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长于或大于单纯后入路组和单纯前入路组,单纯前入路组的植骨融合时间短于单纯后入路组和前后路联合组(P<0。05)。单纯后入路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Cobb角大于单纯前入路组和前后路联合组(P<0。05);术后12个月,单纯后入路组的矫正率高于单纯前入路组和前后路联合组,Cobb角损失角度小于单纯前入路组和前后路联合组(P<0。05)。3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ESR、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后入路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ODI评分低于单纯前入路组和前后路联合组(P<0。05)。结论 前入路手术、后入路手术及前后路联合手术均可有效减轻老年腰椎结核患者的疼痛感,降低ESR,而后入路手术的椎体畸形矫正效果更优、椎体功能恢复效果更好,前入路手术的植骨融合时间更短。

    腰椎结核手术入路腰椎功能红细胞沉降率老年人

    应激性高血糖比值与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关系

    韩旭牛凯刘斌
    1021-1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激性高血糖比值(SHR)与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 从重症医学数据库Ⅳ(MIMIC-Ⅳ V2。2)中提取1 986例首次入住ICU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的院内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HR对脓毒症预后的预测能力;根据性别、年龄、合并症等因素,对SHR与院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亚组分析,进一步探究SHR与分层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共有305例患者发生院内死亡,死亡率为15。4%。死亡组年龄、入院血糖、SHR、未合并高血压患者比例、感染合并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价(SOFA)评分、简化急性生理功能评估系统Ⅱ(SAPS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高于或长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HR升高时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风险增加(P<0。05)。SHR联合SAPSⅡ评分预测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667,高于SHR单独预测的0。570(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男性亚组、女性亚组、年龄<65岁亚组、机械通气亚组、SHR≥1。10亚组、未应用糖皮质激素亚组、合并糖尿病亚组、未合并糖尿病亚组、未合并低血糖亚组、未合并高血压亚组、未合并心衰亚组中,SHR升高与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风险增加相关(P<0。05)。交互作用结果显示,在合并糖尿病与未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与未合并高血压的人群中,SHR与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交互作用<0。05)。结论 SHR升高与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风险增加密切相关,SHR升高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SHR与SAPSⅡ评分联合可以更好地评估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对于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脓毒症应激性高血糖比值重症监护室预后简化急性生理功能评估系统Ⅱ

    留置PICC老年患者握拳运动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甘洁梅张小芳陈国连徐永荣...
    1027-1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留置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老年患者握拳运动依从性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20例留置PICC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握拳运动认知量表、握拳运动依从性量表、PICC相关性血栓认知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留置PICC的老年患者握拳运动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120例老年患者握拳运动认知量表总分为(15。65±7。01)分,握拳运动依从性量表总分为(8。79±3。00)分,PICC相关性血栓认知量表总分为(46。43±19。62)分,上述量表总分均处于中低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管天数、握拳运动认知量表总分、PICC相关性血栓认知量表总分是留置PICC的老年患者握拳运动依从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留置PICC的老年患者握拳运动依从性较低,置管天数、握拳运动认知情况、PICC相关性血栓认知情况是留置PICC的老年患者握拳运动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老年人握拳运动依从性影响因素

    基于出院需求评估结果制订的护理出院计划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出院指导质量及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

    李珊李欣潞郝德慧孔丹...
    1031-1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出院需求评估结果制订的护理出院计划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出院准备度、出院指导质量及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14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106例和对照组10 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骨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出院需求评估结果制订的护理出院计划。采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出院需求评估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出院准备度评估表和中文版出院指导质量量表(QDTS)分别评估两组患者出院需求、出院准备度和出院指导质量。比较两组患者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出院需求评估表得分、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出院准备度评估表得分、QDTS得分,以及患者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的并发症、跌倒、再骨折及死亡情况。结果 入院3d,两组患者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出院需求评估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当日,观察组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出院准备度评估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QDTS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1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出院后3个月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和3个月的再骨折和死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出院需求评估结果制订的护理出院计划有助于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出院准备度及出院指导质量,降低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跌倒的发生风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早期康复效果。

    髋部骨折护理出院计划出院需求评估出院准备度出院指导质量术后康复老年人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广西名中医临床应用中药和壮药的共性规律

    王涵陈玮钰黄良江冯雯倩...
    1039-1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广西名中医在临床中应用中药、壮药治疗疾病的共性规律。方法 检索《广西百名名中医百首验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各广西名中医的临床验方,构建方剂数据库。对检索到的方剂药物数据进行涉及病种分布分析、药物使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主成分因子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共纳入99位广西名中医的临床验方149首,治疗病种涉及中医常见疾病。方剂涉及药物共333味,包括中药291味、壮药73味,中药与壮药重合药物31味。高频(使用频次≥14次)药物共20种,使用频次排名前5的中药为甘草、茯苓、白术、黄芪、当归,使用频次排名前5的壮药为陈皮、三七、鸡血藤、地龙、山药。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出12组核心药对组合、19组核心角药组合。系统聚类分析将高频药物分为5类。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提取8个公因子。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提示白术、茯苓、甘草之间的配伍关联最强。结论 广西地区多发消化系、气血津液系和肢体经络系疾病,多属本虚标实之型,医家临证常以中药、壮药共用,药物以道地药材居多,结合广西的地域特点和居民的体质特征因地制宜、辨证施治,治则以补虚、化湿为主,兼顾行气、利水、活血三法贯穿治疗始终。白术、茯苓、甘草是关联性最强的药物组合。

    中药壮药用药规律数据挖掘技术广西名中医

    治疗脾胃病的含救必应药对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李瑶李照悦张萌萌王娟...
    1047-1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治疗脾胃病的含救必应药对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方法 (1)在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检索使用救必应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研究,收集其临床处方。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治疗脾胃病的含救必应核心药对。(2)选择90只小鼠,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救必应组及6组救必应药对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给予其余组小鼠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以建立UC模型,同时给予各给药组小鼠灌胃1。8g/kg的相应药物,连续灌胃6d,1次/d。在实验期间记录各组小鼠的一般症状,实验第7天观察其结肠外观、病理改变,检测其结肠组织Occludin蛋白、抗黏蛋白2(MUC2)、ATOH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共获得6组含救必应的核心药对,分别为救必应-白芍、救必应-白术、救必应-茯苓、救必应-蒲公英、救必应-柴胡、救必应-党参。(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结肠长度缩短,体重下降率、疾病活动指数(DAI)及肺脏系数升高,结肠组织中MUC2、ATOH1和Occludin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救必应-党参组小鼠体重下降率降低,救必应组、救必应-白芍组及救必应-党参组小鼠的结肠长度增加,救必应组、救必应-茯苓组及救必应-党参组小鼠的DAI降低,救必应组及救必应-白芍组小鼠的肺脏系数降低(P<0。05);救必应组及救必应-白芍组、救必应-柴胡组、救必应-党参组小鼠结肠组织黏膜下层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有所改善,救必应-白术组、救必应-茯苓组、救必应-蒲公英组小鼠结肠的黏液屏障损伤有所改善;救必应组MUC2、ATOH1和Occludin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救必应-白术组、救必应-茯苓组、救必应-蒲公英组和救必应-党参组MUC2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救必应-白芍能组ATOH1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救必应-白术组Occludin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与救必应组相比,救必应-党参组的结肠长度增加,救必应-党参组及救必应-白芍药组对结肠病理改变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救必应-白术组MUC2的蛋白表达水平更高(P<0。05)。结论 救必应治疗脾胃病常用配伍药物为白芍、白术、茯苓、蒲公英、柴胡和党参。大多数含救必应药对可不同程度地改善UC小鼠模型的一般症状、病理表现及黏膜屏障蛋白的表达,其中,救必应-党参药对在改善结肠短缩及结肠病理改变方面均优于单用救必应,而救必应-白术药对在上调MUC2蛋白表达方面优于单用救必应。

    溃疡性结肠炎救必应药对病理改变黏膜屏障蛋白数据挖掘技术小鼠

    从铁死亡角度探讨盆炎丸治疗盆腔炎后遗症的作用机制

    龙茜余阳祺冯睿张静远...
    1057-1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从铁死亡的角度探讨盆炎丸治疗盆腔炎后遗症(SPID)的作用机制。方法 (1)取40只大鼠,其中30只大鼠采用苯酚胶浆法进行SPID造模,并随机将其分为模型组、盆炎丸组及西药阳性对照(阿奇霉素)组,另1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仅进行开关腹手术操作而不注射苯酚胶浆。造模完成后,给予盆炎丸组大鼠盆炎丸0。27 g/(100 g·d)灌胃,给予阿奇霉素组大鼠阿奇霉素4。5 mg/(100 g·d)灌胃,给予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大鼠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干预4周后取小鼠子宫组织进行肉眼及HE染色观察。(2)利用GEO数据库检索与SPID相关的数据集,并对数据集中的靶点进行差异表达分析,获得SPID相关靶点。通过FerrDb平台收集铁死亡相关靶点。通过本草组鉴平台收集盆炎丸组成药物对应的作用靶点。将上述靶点取交集获得盆炎丸干预铁死亡治疗SPID的关键靶点。针对关键靶点,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最后对关键靶点蛋白和对应的中药单体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 (1)经盆炎丸干预后,SPID大鼠模型子宫组织水肿明显减轻,子宫结构大致恢复正常,上皮排列整齐,未见变性脱落。(2)共得到SPID相关靶点3 073个,铁死亡相关靶点388个,盆炎丸作用靶点 395 个,取交集后获得 NOS2、RELA、HNF4A、MAPKJ、PTEN、SMAD7、GSK3B、TGFB1、RB1、SRC 10 个关键靶点。其中,SRC、PTEN、TGFB1为PPI网络中的关键节点。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关键靶点涉及的生物过程包括蛋白质修饰过程的负调控等。在中药-成分-靶点网络中,最关键中药为甘草,最关键靶点为MAPK1,最关键中药单体成分为芹菜素。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芹菜素与MAPK1的对接能量最低,发挥作用的可能性最大。结论 盆炎丸可通过芹菜素等多个成分,干预铁死亡相关靶点(RELA、MAPK1、TGFB1、SRC等)治疗SPID,具体机制与抗慢性炎症反应与组织纤维化相关。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盆炎丸铁死亡生物信息学大鼠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DNM3OS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宁理懂周志宇赵冠焱
    1067-1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动力蛋白3反链/反义RNA(DNM3OS)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利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及中国脑胶质瘤基因图谱数据库分析DNM3OS在GBM中的表达水平,根据TCGA数据库获取的资料分析DNM3OS与GBM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DNM3OS表达水平与GBM患者总生存期的关系;利用LinkedOmics数据库获取DNM3OS与GBM的共表达基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DNM3OS与共表达基因表达情况的相关性;利用Immunity文章提供的24种免疫细胞的markers分析DNM3OS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2)获取GBM及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两组患者DNM3OS表达水平。结果 (1)TCGA数据库信息显示,DNM3OS在多种肿瘤中存在差异表达,其在GBM组织中呈高表达,DNM3OS表达与GBM患者的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状态及性别有关(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低表达组相比,高表达组的GBM患者总生存期更短(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与DNM3OS相关性最强的前20个基因与DNM3OS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免疫细胞浸润与DNM3OS表达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DNM3OS表达水平与多种免疫细胞浸润丰度相关(P<0。05)。(2)临床数据结果显示,DNM3OS在GBM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脑出血患者脑组织(P<0。05)。结论 在TCGA数据库获取的关于GBM资料中,DNM3OS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GBM患者的IDH突变状态及性别有关,DNM3OS高表达者预后不良,DNM3OS与多种免疫细胞浸润丰度相关。但DNM3OS在GBM中的表达水平仍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胶质母细胞瘤长链非编码RNA动力蛋白3反链/反义RNA生物信息学临床意义

    不同体质指数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心功能及三大底物消耗特点

    黄定贵潘洪峰陈启波宋怀宇...
    1074-1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体质指数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心功能及三大底物消耗特点。方法 选取45例NAFLD患者,根据体质指数将其分为正常组(15例)、超重组(13例)和肥胖组(17例)。采用心肺运动试验(CPET)测定3组患者在运动达无氧阈时及达最大运动时的摄氧量、碳水化合物能量消耗、脂肪能量消耗、蛋白质能量消耗。采用Weber心功能评级标准评估3组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3组患者Weber心功能分级均为B级。达最大运动时,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患者的摄氧量依次降低(P<0。05);运动达无氧阈时,肥胖组患者的碳水化合物能量消耗高于超重组和正常组(P<0。05),但超重组和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达无氧阈时,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患者的蛋白质能量消耗依次增加(P<0。05)。但运动达无氧阈和最大运动时,3组患者的脂肪能量消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FLD患者均存在轻度至中度心功能损害。在进行较高强度运动时,体质指数越大的NAFLD患者的摄氧能力越低,心脏运动耐力越差;在进行中低强度运动时,高体质指数的NAFLD患者所需能量倾向于由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蛋白质代谢提供;无论运动强度高低,NAFLD患者的脂肪氧化代谢能量消耗基本不受体质指数影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体质指数心功能碳水化合物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心肺运动试验

    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政策文本分析

    吴彦龙袁海涛朱平华李恺兰...
    1078-1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政策工具视角下当前我国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政策体系的结构与特征,为我国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相关政策的编制与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国2010-2024年颁布的与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密切相关的政策文件进行梳理,基于政策工具理论,构建基本政策工具类型(X维度)与政策发展阶段(Y维度)的二维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分析。结果 X维度中,供给型、环境型、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比例分别为29。5%、61。0%、9。5%;Y维度中,项目试点阶段、项目推进阶段、全面建设阶段政策工具的使用比例分别为41。6%、22。6%、35。8%。结论 当前我国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政策工具使用上存在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不足、环境型政策工具应用较多的问题,政策发展各个阶段的政策工具使用在侧重点上各有不同,但部分政策工具使用数量分布不均。建议在相关政策设计上应加强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适当减少环境型政策工具的使用,并进一步优化政策工具内部结构,强化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政策顶层设计,统筹各类政策工具在政策发展过程中的运用,确保政策稳步推进。

    临床专科能力建设政策工具政策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