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磨铭芬

月刊

1009-6310

gxzljddb08@126.com

0771-2020668

530022

广西南宁市东葛路24-8号凯丰大厦C单元10楼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Journal Guangxi Quality Supervision Guide Periodical
查看更多>>本刊是集政策法规、质监资讯、质量标准、计量、产品监督检验、打假治劣、宣传名优产品、指导正确消费,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是企业发布信息的首选媒体,同时也是科技人员发表科技成果论文的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完善

    杨丹丹
    193-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机制尚未成熟,存在着参与主体范围不明确、参与阶段滞后、公众意见反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从立法上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第一,明确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第二,提前公众参与的时机;第三,健全公众意见反馈机制.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主体制度的完善

    陈鹄
    195-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确立原告主体是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成立的前提,但目前我国对于这一制度的规定仍有许多待完善之处.已有规定的原告主体中法律所规定的机关定义不明确,社会组织的限制条件过多,检察机关职权行使受制约,另外公民一直被排除在原告主体范围之外,这些都影响着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发挥其维护环境公共利益、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作用.需要立足实践,结合公益诉讼理论的发展,完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主体制度.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主体环境公共利益

    论法律援助制度的构建与反思

    邓雅琪
    198-199,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建立法律援助制度的初衷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为弱势群体提供应有的法律帮助,以此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平等.但是随着弱势群体对法律援助的需求不断增加,广大基层地区对于法律援助的提供明显供不应求,导致法律援助在救济和维护弱势群体权利的功能上大打折扣.本文针对法律援助制度在实际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路径,期望为构建更加完善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供参考.

    法律援助公共服务制度构建反思

    投票决定上诉机构成员的探讨

    窦蔻
    200-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利用协商一致决策方式阻挠上诉机构成员的任命与连任,使上诉机构成员不足法定人数而导致上诉机构停摆.这引起经一方上诉专家组的报告无法通过从而贸易争端无法在WTO中得到解决、争端解决机制瘫痪以及成员方对多边贸易体制失去信心.本文梳理了WTO的协商一致与投票决策机制的优点与不足,WTO成员方和学者应对上诉机构停摆提出的改革方案,并从总理事会与DSB发起投票角度分析了投票决定上诉机构成员以恢复上诉机构运行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上诉机构协商一致投票

    论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证明妨碍行为的构成

    何奕萱
    203-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用于证明侵权事实存在的证据常偏在侵权人一方,侵权人出于自身利益考量会想方设法阻碍权利人、法院取证,这种证明妨碍行为破坏了诉讼中的攻防平衡,致使权利人举证困难,法院无法查清案件事实,诉讼活动难以正常进行.为实现程序正义和实体争议,促进公平公正审判,有必要依据《民事证据规定》、《专利法》、《商标法》等法律、司法解释规定,明确证明妨碍行为的各项构成要件,解释和厘清民事诉讼法律和知识产权法律中对证明妨碍制度不同规定之间的差异,切实提高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水平.

    证明妨碍证明协力义务民事诉讼

    ICSID解决我国海外基建工程争端法律问题初探

    黄杰
    206-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投资机遇,又充满风险.ICSID作为国际上最主要的专门解决国际投资争议的仲裁机构在解决基建项目争端方面具有经验和优势.本文将探讨通过ICSID仲裁解决我国海外基建项目争议的可行性.我们应根据BIT和《华盛顿公约》,厘清提起此类投资仲裁的一般要求,并重点分析三个问题——基建项目是否属于"投资";中国基建企业是否是缔约国国民;在基建工程领域东道国有可能违反BIT哪些条款.以此研判并试图为我国海外基建项目争端解决寻求一条可行路径.

    基础设施建设国际投资仲裁BITICSID

    试论我国遗嘱信托制度的发展困境及其本土化改进——以《民法典》的施行为背景

    江海洋
    209-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英美法系移植而来的遗嘱信托制度在我国大陆地区发展滞涨,出现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真正实现对该制度的本土化,制度内部与外部尚存的问题亟需解决.为更好促进《民法典》确立的遗嘱信托信托制度发挥其最大效用,应当坚持贯彻私法自治原则,完善对遗嘱信托的设立、生效等条件的规定,同时明确信托财产的所有权归属,建立起对受托人的监督机制.通过处理好法律相关规定的缺失与缺陷,使遗嘱信托制度真正在我国"落地生根".

    遗嘱信托信托制度信托财产法律移植本土化

    附带上诉制度的具体构建

    冷畅
    212-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审程序中,被上诉人因主观因素或者客观情况未提起上诉的,对于上诉人的扩大的诉讼请求,其只能以防御的姿态对抗上诉人,不能表达自己的诉求.为了平衡上诉方与被上诉方的诉讼地位,从程序上救济被上诉人,减少再审监督程序的启动以维护我国司法裁判的稳定与权威,增设附带上诉制度的规定是必要的.但是同时也需要限定附带上诉的提起条件以防止附带上诉权的滥用,因此应当从主体、时间、形式、上诉利益以及附带上诉再附带之禁止五个方面附带上诉的具体构建进行界定,既保障被上诉人在二审程序中的诉权,又不至于过度保护从而导致保护的反向失衡.

    附带上诉程序救济公平保护

    民法典侵权责任中的自甘风险

    李刚
    215-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条新增"自甘风险"制度,实际上自甘风险理论传入我国由来已久,实务案例中也早有存在,只是一直缺乏相应依据.本次将"自甘风险"入典,具有重大意义,但仍然存在需要明确的问题,对该制度构成要件的分析将有利于该制度后续在实践中发挥其立法目的.另外对于一些特殊情形,是否能适用自甘风险规则,仍然值得探讨.

    民法典草案自甘风险免责事由

    居住权应用于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魏思佳
    218-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居住权是《民法典》新增的一项用益物权,由于居住权规则自带保障性和福利性特点,文章重点挖掘居住权在保障弱势群体的住房需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这里的"弱势群体"不限于家庭关系中的老年人和没有劳动能力的人,而是可以拓展到整个社会中需要基本住房需求的中低收入人群.将设定居住权的方法用来重构原有的保障性住房制度既是呼应十九大精神,又是遵循法理,而且在制度上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也应注意将居住权在操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予以反思,并通过立法解释或司法解释来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居住权制度.

    民法典居住权用益物权人役性保障性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