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糖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糖业
广西糖业

阳小洋

季刊

2095-820X

gxzt1995@163.com

0771-5853046

530022

广西省南宁市古城路6-4号区糖业公司宿舍

广西糖业/Journal Guangxi Sugar Industry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宣传蔗糖生产方针、政策;推广蔗糖研究成果;交流科技兴蔗,科技兴糖和蔗糖产销的经验;传播蔗糖科技、生产销售的信息;选登国内外的蔗糖研究、生产的动态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热法制备多孔硅酸镁及其对糖汁的脱色性能分析

    林华唐婷范陈金足苏萍萍...
    419-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备多孔硅酸镁(MgSiO3)并分析其对糖汁的脱色性能,为提高糖汁脱色率、降低制糖成本及减轻制糖环境污染提供参考依据.以六水合氯化镁(MgCl2·6H2O)为镁源,以硅胶为硅源,采用水热法制备多孔MgSiO3样品,并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影响糖汁脱色效果的多孔MgSiO3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及糖汁pH,并探究其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孔MgSiO3样品在研磨前大部分呈不均匀块状,少部分为片状结构,研磨后的多孔MgSiO3样品表面呈由不规则片状堆积而成的孔道结构;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多孔MgSiO3样品在用量为0.10 g、反应温度为30℃、糖汁pH为5.0及反应时间为120 min条件下对糖汁的脱色效果最佳;吸附动力学验证及吸附等温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多孔MgSiO3对糖汁的动态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属于化学吸附.可见,水热法制备的多孔MgSiO3可作为高效无机多孔材料用于糖汁脱色并优化糖汁脱色工艺.

    糖汁澄清多孔硅酸镁吸附性能脱色率水热法

    适宜柳州市柳江区旱地种植的甘蔗新品种筛选试验

    覃磊
    426-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甘蔗新品种比较试验,为筛选适宜广西柳州市柳江区旱地种植的甘蔗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在广西柳州市柳江区穿山镇种植甘蔗新品种桂糖44号、桂糖55号、桂柳07150和桂柳1539,以桂柳05136为对照(CK),调查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分析其主要经济指标.结果表明,蔗茎产量排序为桂柳1539(108.60 t/hm2)>桂柳07150(103.05 t/hm2)>桂糖55号(96.30 t/hm2)>CK(94.65 t/hm2)>桂糖44号(79.20 t/hm2),其中,桂柳1539和桂柳07150均显著高于CK(P<0.05,下同),桂糖44号显著低于CK,桂糖55号与CK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工艺成熟期平均蔗糖分排序为桂柳07150(14.65%)>桂糖44号(14.55%)>桂糖55号(14.48%)>CK(14.22%)>桂柳1539(13.93%),其中,桂柳07150、桂糖44号和桂糖55号均显著高于桂柳1539,但与CK无显著差异;含糖量排序为桂柳1539(15.13 t/hm2)>桂柳07150(15.10 t/hm2)>桂糖55号(13.94 t/hm2)>CK(13.46 t/hm2)>桂糖44号(11.52 t/hm2),其中,桂柳1539和桂柳07150显著高于CK,桂糖44号显著低于CK,桂糖55号与CK差异不显著.综合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主要经济指标表现,桂柳1539适宜在柳州市柳江蔗区旱地推广种植,其次是桂柳07150,再次是桂糖55号,而桂糖44号的蔗茎产量和含糖量偏低,不宜在柳州市柳江蔗区旱地推广应用.

    甘蔗新品种旱地种植品种比较试验推广应用柳州市柳江区

    不同药肥对新植蔗螟虫防控效果及蔗茎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

    庞媚廖诗童林燕飞包敏辉...
    431-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不同药肥对新植蔗螟虫防治效果及蔗茎产量与经济效益影响试验,为广西北海市实现甘蔗农药和化肥双减栽培提供参考依据.在广西北海市银海区福成镇种植甘蔗品种桂糖42号,施用多绿素、好年景、撒成金和广糖蔗乐施(对照,CK)4种药肥,药肥用量均为1500.0 kg/hm2,调查桂糖42号生长期的螟虫发生情况及甘蔗成熟期的产量性状,比较施用不同药肥甘蔗的经济效益.结果发现,多绿素和撒成金药肥对甘蔗螟虫均有一定的防控效果,其中,撒成金药肥的螟害节率为7.36%,极显著低于施用多绿素(32.34%)、好年景(22.22%)和CK(25.74%)药肥的螟害节率(P<0.01,下同);在蔗茎产量方面,施用撒成金药肥甘蔗的理论产量为94333.05 kg/hm2,极显著高于CK的理论产量;在经济效益方面,施用撒成金药肥甘蔗的成本虽最高,但产生的经济效益最好,较CK高3.28%.综合桂糖42号的螟虫发生为害情况、产量性状及经济效益表现,以施用撒成金药肥的效果最佳,适合在广西北海市蔗区甘蔗农药和化肥双减栽培中推广应用.

    新植蔗药肥螟虫防治效果产量表现经济效益广西北海市

    机械收获对宿根蔗发株生长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韦思庚韦志英覃晓远蒙代亮...
    435-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提高甘蔗生产效率及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而糖料蔗机械收获对宿根蔗发株生长及蔗茎产量产生不良影响是制约糖料蔗机收率提高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以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较平整蔗地上种植的4个主栽甘蔗品种为对象,开展机械收获对宿根蔗发株生长及产量性状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机械收获处理4个甘蔗品种蔗蔸的留茬高度和蔗蔸破头率均明显高于人工砍收处理;机械收获会对蔗行土壤造成碾压,导致各品种宿根蔗的发株率均低于人工砍收处理,其中,桂柳05136、桂糖42号和桂糖49号的宿根发株率明显低于人工砍收处理,桂糖44号的宿根发株率与人工砍收处理较接近,说明发株率高低因甘蔗品种不同而异,宿根性很好的桂糖44号发株率受机械收获影响很小;机械收获对宿根蔗株高、茎径、有效茎数、单茎重及产量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异,其中,机械收获处理各品种宿根蔗生长前期的株高低于人工砍收处理,中后期的株高生长逐渐加快,至收获时株高与人工砍收处理已无明显差异;机械收获桂糖44号的产量高于人工砍收处理5.4%,其他品种的产量均不同程度低于人工砍收处理,说明机械收获有助于提高宿根性很好的桂糖44号产量.

    宿根蔗机械收获蔗蔸质量产量性状

    甘蔗品种桂糖55号丰产稳产性分析

    刘世平蓝方婷邓宇驰周燕新...
    440-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甘蔗品种桂糖55号1年新植1年宿根(1新1宿)品种比较试验,为其在广西来宾市蔗区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在广西来宾市蔗区选择6个地块12点次种植桂糖55号,以当地主栽甘蔗品种桂柳05136为对照(CK),采用高稳系数法与变异系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桂糖55号高产稳产性,并综合蔗糖分及其他性状表现,评价其在广西来宾市蔗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桂糖55号1新1宿的平均株高较CK显著提高11.14 cm(P<0.05,下同);新植蔗的茎径和有效茎数稍多于CK,宿根蔗的茎径稍大于CK,但差异不显著(P>0.05),宿根蔗有效茎数达68935条/hm2,较CK显著增加9915条/hm2;新植蔗的产量较CK显著提高3.92%,但丰产稳产性与CK接近,宿根蔗产量、1新1宿的平均产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16.13%和10.07%,丰产稳产性[高稳系数(HSC)分别为103.17%和98.22%,变异系数(CV)分别为2.28%和1.85%]均明显优于CK,总体上以宿根蔗的丰产稳产性表现更佳;新植蔗的蔗糖分稍低于CK,宿根蔗的蔗糖分稍高于CK,1新1宿的平均蔗糖分与CK相近;新植蔗和宿根蔗的黑穗病和梢腐病发病程度轻.综合来看,桂糖55号在广西来宾市蔗区表现出株高较高、中大茎、有效茎数多、黑穗病田间发病率低、产量较高、宿根性强、丰产稳产性好及早熟高糖等特性,可在广西来宾市蔗区及其他蔗区推广应用.

    桂糖55号区域适应性丰产稳产性蔗糖分宿根性黑穗病

    蔗汁色素脱除方法研究新进展

    韦意杰罗茳苧潭江林林红菲...
    445-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蔗汁中的呈色物质主要包括甘蔗本身含有的脂溶性叶绿素、水溶性酚类化合物及在蔗糖加工环节产生的美拉德反应产物、焦糖色素、黑色素和还原糖降解色素等,这些呈色物质会干扰糖的结晶过程,影响糖产品的白度和纯度,因此在蔗糖加工过程中必须去除.文章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阐述蔗汁中呈色物质的类型及其呈色原理,对比描述亚硫酸盐法、碳酸法、石灰法等传统蔗汁脱色法与氧化法、辐射法、电絮凝法、膜过滤法和吸附法等新型澄清剂及澄清工艺法对蔗汁色素的脱除效果.结果表明,新型澄清剂及澄清工艺法对蔗汁色素的脱除效果总体上均优于传统蔗汁脱色法,但仍存在一定缺陷.其中,氧化法虽属于较新型的蔗汁澄清工艺,但脱色时存在脱色剂剂量难以控制及增色风险偏高问题;辐射法可降低蔗汁色值但辐射设备投资大且对人体危险性高;电絮凝法在降低蔗汁色值、浊度及小分子酚类化合物种类方面效果明显,但不能降低小分子酚类化合物含量,因此不能很好地降低酚类氧化产生的色值;膜过滤法是绿色且有发展前景的蔗汁澄清法,但去除蔗汁中呈色物质的效果仍有待提高;吸附法是去除水溶液中无机和有机目标物质的有效方法,有望成为新型蔗汁澄清工艺的突破口.

    蔗汁呈色物质澄清剂脱色效果研究进展

    广西百色市蔗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黄大勇农蓓陈强欧丽萍...
    450-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百色市发展蔗糖产业具有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优势,蔗糖产业是百色市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文章对百色市发展糖料蔗生产的9个县(市、区)92个乡镇(社区)开展实地调查,并查阅近年来蔗糖主管部门的统计报表及大量文献资料,发现百色市蔗糖产业面临蔗区基础设施薄弱、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管理难度大、糖料蔗管护技术相对粗放、生产成本逐年提高及糖产品单一等问题的挑战,制约其高质量发展.针对百色市蔗糖产业存在问题,提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根基;强化糖料蔗生产保护区管理,扩大产业规模;推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升良种供给能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实现降本增效;加大糖企技改投入,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等建议,为百色市蔗糖产业实现健康发展及蔗农增收提供参考.

    蔗糖产业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对策建议广西百色市

    新质生产力赋能广西糖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路径

    黄涛王兴中
    45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业是广西的特色优势支柱产业,在促进蔗农增收致富及保障我国糖业安全方面发挥着极大作用.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能级跃迁后的高阶生产力,能以技术革命性突破、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赋能广西糖业进一步深层次发展.文章通过文献查阅获取广西糖业发展方面的相关资料,发现新质生产力可赋能于甘蔗种植环节、收购与加工环节、各物流环节及产品交易环节.针对广西糖业产业链存在未充分拓展、缺乏强度和广度及链接不连贯的现状,提出新质生产力赋能广西糖业产业链发展的路径:优化糖业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整合糖业资源、增强产业链韧性,加强糖类产品研发、扩宽产业链及优化产业体系、凝聚产业链,为进一步探索适合广西糖业高质量发展道路提供参考依据.

    广西糖业产业链新质生产力赋能发展路径

    发挥巾帼科技工作者优势助力农业科普推广的实践与思考——以广西农业科学院巾帼科技先锋队为例

    李永珍韦金菊邹成林翟瑞宁...
    460-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时代的深入发展使农业科普在推动科技进步与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愈发凸显.文章以广西农业科学院巾帼科技先锋队(以下简称巾帼科技先锋队)一年半的科普实践为例,总结其在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普及农村女性素质提升方面的经验.结果发现,巾帼科技先锋队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在广西11个设区市开展的多种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及农产品加工知识本地化和实用化实践,科普效率高,能满足农民对农业科普知识的需求,涌现了巾帼科普"领头雁";巾帼科技先锋队的活动虽受农民欢迎,但也面临科普资源短缺和方式单一的挑战.为适应全媒体及信息化需求,建议从多方资源统筹与延长产业链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指导结合、科技创新与科普结合及锤炼队伍与打造品牌结合等方面,发挥巾帼科技工作者的优势,推动广西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民素质提升.

    农业科普巾帼科技先锋队农村女性素质提升实践案例

    乡村振兴视域下短视频的传播价值及发展路径

    吴颖陈潜
    46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农"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手段,正逐渐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实施的强大力量.文章通过文献查阅,结合科研项目实施,从"三农"短视频的内容质量、创作主体和传播效果等多重维度描述其传播价值,剖析发展"三农"短视频的困境.结果显示,"三农"短视频对推动乡村振兴实施具有积极作用:吸引人才返乡,拓宽就业渠道;激发乡村活力,弘扬乡村文化;助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发展.但在发展"三农"短视频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境:题材单一集中,作品内容同质;专业人才短缺,创新动力不足;宣传渠道单一,传播效果受限.针对"三农"短视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挖掘乡村特色、加强人才培训及搭建宣传平台等路径,为乡村振兴的深入实施提供强劲推动力.

    "三农"短视频传播价值困境发展路径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