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植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植物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学会
广西植物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学会

李先琨

双月刊

1000-3142

guihaia@gxib.cn

0773-3550074

541006

广西桂林市雁山 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植物》编辑部

广西植物/Journal Guihai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1年,是创刊较早的植物学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现已成为植物科学研究发表论文的主要学术性刊物之一,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我国生命科学的常用期刊。主要刊载植物学及相关学科的有创新性的具有较高水平的中英文研究论文,以及植物学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新成果快报,酌登反映本学科重要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叶兰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沈颖陈惠琴吴妃梅文莉...
    2279-2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血叶兰(Ludisia discolor)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该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相的化合物,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对乙酸乙酯萃取相进行分离纯化,运用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炎和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1)从石油醚萃取相中共鉴定出17个化合物,其中棕榈酸甲酯、亚油酸甲酯、亚麻酸甲酯、2-单棕榈酸甘油4个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相对含量.(2)从乙酸乙酯萃取相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罗汉松脂素(1)、(+)-松脂素(2)、callyspongidipeptide A(3)、环-[(S)-脯氨酸-(R)-亮氨酸](4)、epi-boscialin(5)、对苯二甲酸二丁酯(6)、对香豆酸甲酯(7)、对羟基苯乙酮(8)、对羟基苯甲醇(9)、对羟基苯甲醛(10)、香草醛(11)、4-(甲氧基甲基)苯酚(12)、β-谷甾醇(13)、肉豆蔻酸(14)和棕榈酸(15),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血叶兰中分离得到.(3)化合物1和化合物2具有一定抑制LPS诱导RAW 264.7 产生 NO 的作用,其 IC5.分别为(37.76±2.68)和(53.14±1.63)μmol·L-1[阳性对照槲皮素 IC50值为(9.32±0.36)μmol·L-1];抗氧化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化合物2对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清除能力,IC50值分别为(51.22±1.07)和(79.22±7.44)µg·mL-1[阳性对照维生素 C IC50值为(6.01±0.17)μg·mL-1];同时,这两个化合物对ABTS·+自由基表现出强于阳性对照trolox[IC50=(34.65±0.53)μg·mL-1]的清除能力,其IC50值分别为(2.21±0.01)和(3.58±0.17)μg·mL-1.该研究丰富了血叶兰的化学成分,进一步明确了其抗氧化和抗炎活性成分,为后续药理活性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化学结构基础.

    血叶兰属血叶兰化学成分抗炎活性抗氧化活性

    有齿鞘柄木根及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朱帮会聂雨杉黎雪刘春花...
    2291-2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有齿鞘柄木(Torricellia angulata var.intermedia)根及茎的化学成分,该研究采用D101大孔树脂、硅胶、制备型HPLC等色谱方法,对有齿鞘柄木根及茎的4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一维质谱、二维质谱、高分辨质谱等鉴定化合物结构,并比较实验与理论计算的电子圆二色谱(electronic circular dichroism,ECD)光谱数据来确定化合物绝对构型.结果表明:从有齿鞘柄木的根及茎中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S,8S)-8,9-dihydroxy-3,5,7-trimethoxy phenicol-4-O-β-D-glucoside(1)、腺苷(2)、(8E)-decaene-4,6-diyn-1-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3)、2,6-二甲氧基苯醌(4)、软脂酸(5)、2,2'-氧代双(1,4-二叔丁苯)(6)、syringaldeyde-4-O-β-D-glucopyranoside(7)、植物醇(8)、对羟基苯甲醛(9)、(8R)-deca-2-trans-2-ene-4,6-diyn-1,8-diol(10)、烟酰胺(11)、aralidioside(12)、β-胡萝卜苷(13)、griselinoside(14)、2-(4-hydroxy-3-methoxyphenyl)-3-(2-hydroxy-5-methoxyphenyl)-3-oxo-1-propanol(15).其中,化合物 1 为新的化合物,化合物2-4、6、7、9-12、15首次从鞘柄木属中分离得到.该研究结果丰富了有齿鞘柄木药材的植物化学信息,为其药效物质的阐明、质量标志物的寻找、药理机制的探寻及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鞘柄木属有齿鞘柄木化学成分分离纯化结构鉴定

    基于GC-MS分析鼓槌石斛不同花期及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

    赵瑞晶曹桦陆琳李丽梅...
    2301-2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鼓槌石斛(Dendrobium chrysotoxum)开花时挥发性成分特点及释放规律,该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GC-MS技术,检测鼓槌石斛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4个时期及盛花期唇瓣、萼片、花瓣和花蕊柱4个部位的挥发性成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主成分分析、香气释放规律分析.结果表明:(1)在鼓槌石斛4个时期,共检测到挥发性成分29种,分别为13种烯类、6种醇类、2种醛类、2种酯类、2种烷类、1种酚类、1种酸类和1种其他类;在鼓槌石斛盛花期4个部位中,共检测到挥发性成分39种,分别为15种烯类、9种醇类、4种烷类、3种酯类、3种酮类、2种醛类、2种其他类和1种酸类.(2)鼓槌石斛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在花朵从盛开到衰败的整个过程中先逐渐升高而后降低,盛花期挥发性成分最多有22种,主要为烯类和酯类.(3)醋酸辛酯、罗勒烯、(+)-α-蒎烯、(-)-蒎烯、月桂烯、d-柠檬烯和正辛醇7种成分为鼓槌石斛中重要的挥发性成分,其中醋酸辛酯和罗勒烯在盛花期释放量最高,分别占总含量的31.74%和24.98%,醋酸辛酯在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3个时期均被检测到且含量都较高;(+)-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d-柠檬烯和正辛醇5种挥发性成分仅在初花期和盛花期被检测到,并且随着花朵的开放含量逐渐增加.(4)鼓槌石斛不同部位释放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主要释香部位为花瓣和萼片,在萼片中检测到的挥发性成分种类最多(为29种),在花瓣中检测到的挥发性成分种类有20种,总含量最高(为5 754.26 ng·g-1).综上认为,鼓槌石斛在不同花期和不同部位释放的花香物质存在差异,该研究结果为鼓槌石斛花日化产业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花香鼓槌石斛固相微萃取花香释放规律挥发性成分

    贵州兔眼蓝莓不同品种香气成分的测定与特征分析

    赵亮清聂飞彭歌文光琴...
    2312-2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和明确贵州兔眼蓝莓不同品种的果实香气成分及含量,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方法,对贵州主栽兔眼蓝莓'杰兔''灿烂''顶峰''梯芙蓝'和'粉蓝'等品种的果实香气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5个品种共检测出7大类46种香气成分,其中醇类8种、萜类13种、苯环类9种、醛类3种、酯类5种、烷烃类4种、其他类4种.(2)'顶峰'的香气成分最多,有33种,'粉蓝'最少,仅24种;各品种香气成分中,醛类占比最大,其次为苯环类,'灿烂'醛类含量最高(59.32%),'粉蓝'苯环类含量最高(42.58%).(3)5个品种中,'杰兔'的香气成分总含量最高,为172 872.18 ng·g-1,其次是'灿烂',为162 200.88 ng·g-1;'顶峰'和'粉蓝'的香气成分总含量较低,分别为91 284.45 ng·g-1和97 511.10 ng·g-1.5个兔眼蓝莓品种在香气成分和含量上表现出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为蓝莓品种的优选和深加工原料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贵州兔眼蓝莓香气成分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特征分析

    《广西植物》投稿须知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