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刘大雄,郭林新

月刊

1672-9935

gygjsszzbjb175@263.net

0596-2989185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漳华中路269号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Inju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解放军第175医院共同主办、175医院承办的国家一类学术期刊。本刊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办刊宗旨,主要栏目内容丰富,适合于高、中、初级科医生与外科医生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ZERO-P系统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马双张鑫博彭翠云王耀生...
    449-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Zero-P系统应用于颈前路手术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10-2022-12于黄河三门峡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5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28例采用颈椎前路Zero-P系统内固定,对照组30例采用钛板+融合器内固定.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JOA评分、疼痛VAS评分、Odom评分情况、Cobb角、椎间隙高度、颈椎生理曲度、责任节段曲度.结果 5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24个月,平均18.5个月.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JOA评分、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Odom评分情况:优19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6.4%(27/28);对照组术后Odom评分:优13例,良11例,可6例,优良率80.0%(24/30).观察组术后1例出现吞咽困难,对照组术后3例出现吞咽困难;观察组术后出现吞咽困难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Cobb角以及椎间隙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颈椎生理曲度以及责任节段曲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均无吞咽困难症状,观察组无内固定松动、移位,对照组1例出现融合器向后移位,但是根据颈椎CT+三维重建显示暂无需二次手术.结论 采用颈椎前路Zero-P系统内固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的特点.

    神经根型颈椎病零切迹椎间融合器颈椎钛板融合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吞咽困难

    四种椎间植骨融合方式治疗化脓性脊柱炎的临床对比研究

    张毕方军吴健张斌...
    454-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研究采用四种椎间植骨融合方式治疗化脓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自2016-01-2022-11于笔者所在医院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06例胸腰椎化脓性脊柱炎,比较自体髂骨(A组)、自体髂骨+异体骨(B组)、自体髂骨填充钛笼(C组)、自体髂骨填充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D组)四种植骨融合方式的临床疗效.比较四组术前一般情况、手术及住院情况、感染指标控制情况、术后临床疗效指标、术后影像学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6.5个月.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由低到高为A组<B组<C、D组.四组术前以及术后7天、1个月、3个月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感染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疼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后12个月ASIA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Cobb角差值、Cobb角纠正度、植骨融合率、植骨融合时间、植骨材料下沉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脓性脊柱炎患者在病灶彻底清除、牢靠的脊柱融合内固定装置及规范有效的抗感染治疗的前提下,采用自体髂骨、自体髂骨+异体骨、自体髂骨填充钛笼、自体髂骨填充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四种椎间植骨融合方式均安全有效.

    化脓性脊柱炎椎间融合植骨材料

    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治疗短节段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邢顺民方良勤徐寅强谭俊铭...
    463-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术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短节段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4-2022-10诊治的95例短节段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观察组46例行单纯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术,对照组49例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Cobb角、JOA评分、疼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32个月,平均21.3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 d、术后2个月、末次随访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2个月、末次随访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1d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2个月、末次随访ODI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术后2个月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末次随访Cobb角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板开窗潜行减压术治疗短节段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但是侧凸角度改善略逊于减压融合术,建议术前综合评估老年患者病情后酌情采用.

    腰椎侧凸腰椎管狭窄椎板开窗潜行减压脊柱融合固定术

    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行胸椎MRI检查的必要性研究

    林凡国赵旭珅牛延坪张玉叶...
    468-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胸椎MRI检查的必要性.方法 选取自2018-01-2023-03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1504例腰椎骨折.术前均进行了胸腰椎X线、CT及MRI检查.根据患者年龄,以10年为年龄段进行整理统计,分析每个年龄段腰椎骨折患者同时合并胸椎新发骨折的数量和比例.同时统计各节段腰椎骨折合并胸椎新发骨折的数量和比例,以及常见合并胸椎新发骨折的位置、数量和比例.结果 共纳入1504例(笔者所在医院腰椎MRI检查可以包含T11~L5椎体),女1158例,男346例;年龄(73.42±4.38)岁.有196例(13.03%)合并胸椎新发骨折.以10年为一个年龄段进行整理统计,51~>90岁患者中各年龄段的胸椎新发骨折检出率均≥10%.分别对T11至L5各骨折节段进行分析,除T12、L1及L2椎体外,其余所有节段合并胸椎新发骨折比率均≥10%.合并胸椎新发骨折好发部位排名前三的是T10(55椎,24.66%)、T9(49椎,21.97%)和T8(47椎,21.08%).结论 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可能会同时合并胸椎骨折,因此有必要对这类患者同时进行胸椎MRI检查,以评估整体脊柱情况.

    腰椎压缩性骨折胸椎MRI必要性老年

    局部麻醉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中推注骨水泥时疼痛的研究

    李骁腾张怀栓吕丰姿张华...
    472-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局部麻醉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中推注水泥时疼痛的原因进行相关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1-10-2022-10诊治的104例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且术中推注骨水泥时出现腰部疼痛者.根据术中推注骨水泥时疼痛VAS评分以及是否辅助止疼药物进行分组:A组(18例)术中疼痛VAS评分≥7分,术中因腰部疼痛无法保持平卧,静脉辅助止痛药物;B组(46例)术中疼痛VAS评分>4~<7分,术中因疼痛稍作休息后完成手术,未予药物干预;C组(40例)术中疼痛VAS评分≤4分,可耐受且不影响手术操作.比较三组骨密度、椎体压缩程度、发病时间、骨水泥注入量、疼痛VAS评分.结果 三组在骨密度、椎体压缩程度、发病时间以及术前、术后即刻疼痛V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水泥注入量、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骨质疏松程度轻、发病时间长、伤椎压缩程度较重以及术前疼痛耐受差的患者,在局部麻醉下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推注骨水泥时,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腰部疼痛.虽然术中疼痛不会影响术后疗效,但是为预防术中疼痛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就医体验,术前可根据相关影响因素提前评估预防.

    椎体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椎体成形术中疼痛骨水泥

    基于腰椎管狭窄症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基线不足危险因素分析

    汪红亮轩冲周捷查本义...
    47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腰椎管狭窄症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基线不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1-01-2022-12采用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160例腰椎管狭窄症,收集患者术中SEP信号采集信息与临床资料,分型术前患者相关特征(年龄、体质量指数、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下肢神经功能检查情况、下肢肿胀情况),以确定影响术中基线SEP信号不足的危险因素.依据所测得SEP信号基线最小振幅是否足够分为可靠组与对照组.结果 本次研究对象160例,其中可靠组78例,不可靠组82例.两组在年龄、体质量指数、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下肢神经功能检查异常情况、下肢肿胀情况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因素分析中,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高血压史、下肢神经功能检查异常情况、下肢肿胀情况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并结合多因素回归分析森林图发现体质量指数、下肢神经功能检查异常情况、下肢肿胀情况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腰椎管狭窄症中患者体质量指数、下肢神经功能缺损、下肢水肿是术中SEP基线不足的危险因素.

    腰椎管狭窄症体感诱发电位基线信号危险因素

    肘关节镜辅助内侧铰链优先复位联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Song Ⅴ型骨折的疗效

    周益彪夏永杰邓超朱田丰...
    481-4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肘关节镜辅助内侧铰链优先复位联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Song Ⅴ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4-2021-12采用肘关节镜辅助内侧铰链优先复位联合内固定治疗的20例儿童肱骨外髁Song Ⅴ型骨折.将关节镜置入关节腔并充盈关节腔,观察骨折线方向,寻找内侧铰链位置后再将前臂旋后,极度伸腕伸指,通过操作入路将探针辅助骨折块复位,复位后可见骨折块与内侧铰链处仍存在较大缝隙,此时减少水压,推挤复位,将1枚直径1.5 mm的克氏针固定于内侧铰链处,关节镜下可见骨折面复位良好,但是仍存在微小缝隙,再继续置入1枚空心钉固定加压骨折块,收紧缝隙.结果 20例均获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随访时间13~30个月,平均16.3个月.切口长度5~8 mm,平均5.9 mm;术中出血量1~5 mL,平均2.8 mL;手术时间40~230 min,平均128 min,住院时间2~6d,平均3.8 d;内固定去除时间26~114 d,平均69.3 d.患儿术后肘关节活动均得到完全恢复,末次随访肘关节活动度均无异常.Dhillon肘关节功能评分:优20例,优良率100%.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无肘内翻、肘外翻,无神经并发症,无骨化性肌炎以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关节镜下辅助复位联合克氏针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髁Song Ⅴ型骨折,疗效满意,具有微创、解剖复位、内固定可靠、术后关节功能好、并发症少等特点,该技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关节镜技术内固定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固定平台与活动平台假体对髌骨高度影像学变化的研究

    王昭瑞李兴彬王邦黄爱兵...
    485-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X线图像对分别置入膝关节单髁固定平台假体与活动平台假体的患者进行术前与术后随访的测量,分析髌骨高度变化的差异.方法 选取2021-09-2022-09因膝关节单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接受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测量分析,共纳入100例,根据置入假体类型将患者分为固定平台假体组(51例)与活动平台假体组(49例),行双下肢单髁置换者均置入相同假体.两组术前及术后采用Insall-Salvati(IS)和Caton-Deschamps(CD)比值测量髌骨高度并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结果 根据固定平台假体组及活动平台假体组组内亚组间分析结果,固定平台假体组中体质量指数亚组术后IS有明显差异(P<0.05),体质量指数≥28 kg/m2亚组IS较高,其余亚组无明显差异(P>0.05).活动平台假体组中性别亚组术前与术后IS有明显差异(P<0.05),女性亚组术前、术后IS均高于男性亚组;年龄亚组术前CD有明显差异(P<0.05),年龄<65岁亚组术前CD较高;体质量指数亚组术后CD有明显差异(P<0.05),体质量指数≥28 kg/m2亚组术后CD较高.根据固定平台假体亚组与活动平台假体亚组组间分析结果,固定平台假体组男性、体质量指数<28 kg/m2亚组术前IS高于活动平台假体组亚组(P<0.05),活动平台假体组年龄<65岁亚组术前CD高于固定平台假体组亚组(P<0.05),术后则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测量参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除固定平台假体组中男性及体质量指数<28 kg/m2亚组术前IS明显高于活动平台假体组亚组外,无论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及术式不同均未表现出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髌骨高度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固定平台活动平台骨性关节炎

    骨科创伤手术患者治疗中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及措施

    马骥许国强高化白晓冬...
    492-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骨科创伤手术患者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有效方法与措施.方法 收集自2021-03-2023-05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84例骨科创伤手术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由经过培训的医师协助完成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选取危险因素总分2分(中危组)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86例与对照组98例.对照组根据指南仅使用药物进行单一治疗,研究组除药物治疗外还采用物理措施,血栓发生后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以及术前护理、康复、运动干预.结果 两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7个月.研究组中11例DVT(12.79%),对照组中23例DVT(23.47%);研究组DVT的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67,P=0.046).所有DVT患者均进行对症治疗,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0.9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2.6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47%;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11,P=0.049).结论 对骨科创伤手术患者采用有效预防措施和综合治疗手段可以降低DVT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利于尽快康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科创伤手术下腔静脉滤器预防

    机械敏感离子通道蛋白Piezo1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孙铭远郭文超贾庆运高浩阳...
    496-500页

    Piezo1机械应力骨关节炎软骨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