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刘大雄,郭林新

月刊

1672-9935

gygjsszzbjb175@263.net

0596-2989185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漳华中路269号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Inju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解放军第175医院共同主办、175医院承办的国家一类学术期刊。本刊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中医与西医相结合”的办刊宗旨,主要栏目内容丰富,适合于高、中、初级科医生与外科医生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骨水泥预压封堵技术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胡孟子张建伟韩猛王春增...
    673-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骨水泥预压封堵技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纳入自2022-06-2023-06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36例(36个椎体)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骨折椎体压缩塌陷高度达到原来椎体高度的1/3),其中18例术中采用骨水泥预压封堵技术(观察组),18例术中采用常规技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第1天、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结果 3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6个月,平均4.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现1例骨水泥渗漏,对照组发现2例骨水泥渗漏,患者均无神经损伤症状.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第1天、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术后3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第1天、术后3个月伤椎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水泥预压封堵技术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中应用安全、有效,在明显缓解患者胸腰背部疼痛的同时,能更有效地维持椎体复位后的高度,改善脊柱后凸畸形.

    胸腰椎骨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预压封堵

    规律服用双膦酸盐类药物预防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有效性分析

    孙海波张双江侍管陈萌萌...
    678-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影响因素,观察规律服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是否可以降低此类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1-2019-12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149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术后出现非手术椎体骨折的患者纳入A组,未出现非手术椎体骨折的患者纳入B组,详细记录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腰椎骨密度、骨折节段、骨折形态、骨折压缩程度、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是否骨水泥渗漏、骨水泥弥散情况、疼痛VAS评分、是否规律服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49例中33例术后出现非手术椎体骨折,发生率为2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骨密度[OR=0.435,95%CI(0.229,0.824),P=0.011]、低体质量指数[OR=0.762,95%CI(0.662,0.878),P<0.001]、未规律服用双膦酸盐类药物[OR=0.299,95%CI(0.098,0.916),P=0.034]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低骨密度、低体质量指数、术后未规律服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医师需要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相对于控制前两个危险因素,术后规律服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抗骨质疏松治疗更容易实现.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非手术椎体骨折影响因素双膦酸盐

    充分减压后撑开椎间隙提拉复位并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中重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疗效观察

    李忠伟张树文杨新明银乐乐...
    683-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充分减压后撑开椎间隙、提拉复位、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中重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21-06诊治的27例中重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采用充分减压后撑开椎间隙、提拉复位、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术前与术后2周腰背痛VAS评分,术前与术后6个月ODI指数.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180~245 min,平均223.2 min;术中出血量100~250 mL,平均110.0 mL.2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16个月,平均11.2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切口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椎体再滑脱等并发症.椎间融合时间为8~14个月,平均9.9个月.术后2周腰背痛VAS评分为(1.70±0.46)分,较术前(5.00±1.03)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0,P<0.001).术后6个月ODI指数为(19.90±3.41)%,较术前(53.93±5.89)%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50,P<0.001).结论 充分减压后撑开椎间隙、提拉复位、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中重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可以取得满意疗效,在获得解剖复位融合的同时确保了手术安全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椎间孔入路提拉复位脊柱融合术

    单侧双通道与单通道脊柱内镜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吴贤良黄聿峰魏林文何祥乐...
    687-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TLIF)与单通道脊柱内镜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Spin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Endo-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6-2022-06诊治的9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UBE-TLIF手术48例,Endo-TLIF手术44例.比较UBE-TLIF组与Endo-T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第1天血清肌酸激酶、血红蛋白水平,术后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椎间植骨融合情况、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结果.结果 92例至少获得1年随访.UBE-TLIF组术后1年椎间植骨融合情况:Ⅰ级39例,Ⅱ级8例,Ⅲ级1例;Endo-TLIF组术后1年椎间植骨融合情况:Ⅰ级37例,Ⅱ级融合6例,Ⅲ级1例;两组术后1年椎间植骨融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TLIF组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结果:优25例,良18例,可5例;Endo-TLIF组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结果:优23例,良16例,可5例;两组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TLIF组与Endo-T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do-TLIF组术后第1天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低于UBE-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3个月、1年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1年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BE-TLIF和Endo-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Endo-TLIF术中对椎旁肌的损伤较小,而UBE-TLIF术中操作灵活且对器械的要求更低.

    腰椎退行性疾病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单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单侧双通道与单通道脊柱内镜下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孙昌宇孔德鑫慈吉辰申素昊...
    693-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Meta分析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双侧减压(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unilateral laminectomy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BE-ULBD)与单通道脊柱内镜下双侧减压(Percutaneous endoscopic 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PE-ULB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比较UBE-ULBD手术与PE-ULBD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性与疗效的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UBE-ULBD组与PE-ULB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肢疼痛VAS评分、术后ODI指数、术后硬脊膜扩张面积.结果 纳入6篇文献,其中队列研究5篇(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研究1篇(低质量).纳入329例,UBE-ULBD组170例,PE-ULBD组159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肢疼痛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ULBD组术后3个月ODI指数低于PE-UBLD组,术后硬脊膜扩张面积大于PE-UL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BE-ULBD手术与PE-ULBD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相似,UBE-ULBD更适用于治疗双侧侧隐窝或存在中央椎管狭窄的患者,术中能提供更大的视野范围,进而获得更好的减压效果,而且安全性较高.

    腰椎退行性疾病腰椎管狭窄症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双侧减压技术Meta分析

    人体不同姿势对腰椎间盘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童梁成李颖环加军廖冬梅...
    698-7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有限元模型分析正常轴向载荷下人体不同姿势对腰椎间盘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排螺旋CT和MRI对24名健康成年男性腰椎进行扫描,将采集到的腰椎图像数据导入Mimics Research 20.0三维重建软件进行L4、L5椎体及椎间盘模型重建,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正常站立、前屈、后伸、扭转、侧弯5种人体不同姿势对L4 5椎间盘应力及应变的影响.结果 正常站立时L4、,椎间盘的应力为(85.72±5.74)N,椎间盘应变为0.86±0.08;人体前屈时L4、5椎间盘的应力为(89.53±7.64)N,椎间盘应变为0.85±0.06;人体后伸时L4、5椎间盘的应力为(90.36±6.07)N,椎间盘应变为0.83±0.07;人体侧弯时L45椎间盘的应力为(159.06±8.42)N,椎间盘应变为0.59±0.12;人体水平扭转时L4、5椎间盘的应力为(155.76±6.58)N,椎间盘应变为0.62±0.11.人体不同姿势下L4、5椎间盘的应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6.260,P<0.001),与人体正常站立、人体前屈、人体后伸时相比,人体扭转、侧弯时L4、5椎间盘的应力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人体不同姿势下L4、5椎间盘的应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530,P<0.001),与人体正常站立、人体前屈、人体后伸时相比,人体扭转、侧弯时L4、5椎间盘的应变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L4、5椎间盘抵抗轴向压缩和前后弯曲的能力大于左右侧弯和水平扭转,人体左右侧弯和水平扭转状态下叠加的载荷更容易引起腰椎间盘损伤.

    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身体姿势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椎间盘应力

    双TightRope带袢钢板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比较

    季仁晨房燚
    702-7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双TightRope带袢钢板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总结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5-2022-10手术治疗的40例RockwoodⅢ~Ⅴ型急性肩锁关节脱位,其中20例采用双TightRope带袢钢板内固定治疗(TightRope组),20例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钩钢板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前屈上举活动度、外展上举活动度、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 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5个月.TightRope组与锁骨钩钢板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ghtRope组手术时间较锁骨钩钢板组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锁骨钩钢板组,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低于锁骨钩钢板组,术后12个月前屈上举活动度、外展上举活动度大于锁骨钩钢板组,术后12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高于锁骨钩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相比较,小切口双TightRope带袢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可以解剖重建喙锁韧带,具有固定效果好、并发症少、肩关节功能恢复快、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等优点.

    肩锁关节脱位TightRope带袢钢板锁骨钩钢板内固定

    关节镜下肩胛下肌腱修复联合喙突成形术治疗肩胛下肌腱损伤的疗效分析

    郑翰林刘雨龙陈光宁仁德...
    707-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肩胛下肌腱修复联合喙突成形术与单纯肩胛下肌腱修复术治疗因喙突撞击导致肩胛下肌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1-2023-01采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30例因喙突撞击导致的肩胛下肌腱损伤,其中15例(A组)采用肩胛下肌腱修复联合喙突成形术治疗,15例(B组)单纯行肩胛下肌腱修复术治疗而喙突不作处理.比较组间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患肩体侧主动外旋活动度、喙肱距离、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肩关节功能ASES评分.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7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全身或肩关节局部感染、臂丛神经损伤等并发症.A组随访期内未发生肩胛下肌腱再撕裂的情况,而B组1例术后10个月肩胛下肌腱再撕裂.A组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患肩体侧主动外旋活动度、喙肱距离、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肩关节功能ASES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喙突撞击是导致肩胛下肌腱损伤的重要原因,此类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肩胛下肌腱修复联合喙突成形术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纯肩胛下肌腱修复术.

    肩胛下肌腱损伤喙突下撞击征关节镜喙突成形喙肱距离

    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大龄儿童移位肱骨干骨折疗效分析

    伏剑唐勇薛志强李军...
    712-7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移位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7-2023-05手术治疗的42例大龄儿童移位肱骨干骨折,观察组26例行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固定,对照组16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瘢痕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末次随访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6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切口瘢痕长度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8%.对照组术后2例切口感染,1例桡神经损伤,1例再骨折,并发症发生率为2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和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是大龄儿童移位肱骨干骨折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骨折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康复快等优点.

    移位肱骨干骨折大龄儿童弹性髓内钉内固定外固定架

    腰椎椎间孔镜手术穿刺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李国栋卓斯敏盘景伟甘秀天...
    717-720页

    腰椎椎间孔镜穿刺定位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