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业技术创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业技术创新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和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工业技术创新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和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双月刊

2095-8412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66号赛迪大厦18层

工业技术创新/Journ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查看更多>>《工业技术创新》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国家级科技学术类期刊。本刊主要面向工业技术创新领域的有关工业主管部门、工业企业、科研创新的学术交流平台、技术创新成果的宣传转化园地和战略政策研究的理论探讨阵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FPP-WRVR的复杂工件表面三维重建方法

    邱科鹏赵金库赵玉峰王鹏...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相位高度模型在复杂工件表面三维重建中存在成像系统噪声、投影仪非线性误差、相位展开误差等方面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将条纹投影轮廓术(FPP)和加权相关向量回归(WRVR)相融合的复杂工件表面三维重建方法.在FPP结构光技术框架下,将高度测量问题转化为高度回归分析问题,首先基于相关向量回归(RVR)建立工件表面绝对相位和表面高度的回归模型,然后构建基于高度预测后验方差的加权策略,实现精度更高的工件表面三维重建.对多种复杂工件表面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得出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和标准差(STD)分别为0.065 9和0.082 3,比传统相位高度模型改善30%以上.

    条纹投影轮廓术三维重建结构光相位高度模型加权相关向量回归

    逐步Ⅱ型截尾样本下恒定应力部分加速寿命试验的统计分析

    何瑞蔡静盛会尧
    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逐步Ⅱ型截尾样本下,研究广义逆Weibull分布恒定应力部分加速寿命试验(PALTs)的参数估计问题.利用极大似然法得到未知参数和加速因子的极大似然估计(MLE),并根据其渐近正态性计算渐近方差—协方差矩阵,以得到未知参数和加速因子的近似置信区间.取未知参数的先验分布为伽马分布,取加速因子的先验分布为均匀分布,使用Lindley近似算法和Metropolis-Hastings(MH)算法,在平方误差损失(SEL)函数下给出未知参数和加速因子的贝叶斯(Bayes)估计和最大后验密度(HPD)置信区间.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对MLE和Bayes估计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所有考虑的情况下,Bayes估计效果较好,其中MH算法相比Lindley估计更有优势.

    逐步Ⅱ型截尾样本广义逆Weibull分布恒定应力部分加速寿命试验加速因子Lindley近似算法MH算法

    基于频谱计算的高精度低频段复阻抗测量装置

    杨杰黄明郭宇航周元翰...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阻抗测量技术在工业领域电子器件特征匹配、性能评估中发挥了保障工业产品可靠性的作用,其中低频段复阻抗测量技术尤其受到关注.开发了一款高精度低频段复阻抗测量装置,根据阻抗信号的不同处理阶段,设计信号检测部分与信号运算部分,形成复阻抗测量装置系统架构.信号检测部分针对不同复阻抗灵活切换档位,实现较大带宽的测量;信号运算部分采用MSP430,基于正交分解技术搭建数字信号处理平台,具有低功耗优势.经多次迭代完善,板卡的规格尺寸最终精简为5.21 cm×5.56 cm,更具便捷性.性能测试表明,该装置可完成20 Ω~400 kΩ、100 pF~10 nF的复阻抗测量,测量精度均值高达90%以上.

    复阻抗测量正交分解信号检测信号运算低功耗便携性

    基于拟流动角点理论的金属板变形仿真分析

    刘文权陈大伟扈启晟胡平...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结构轻量化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轻质高强度金属板材被广泛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金属板材在成形中是否会发生破裂失效,是冲压工艺设计最为关注的指标点.材料的破坏与其在大变形过程中的损伤演化有关,从宏观角度来看,材料的损伤可通过模量衰减进行描述.综合采用拟流动角点理论和GTN损伤模型,对高强度硼钢22MnB5的变形行为进行了仿真研究.分别采用GTN损伤模型、拟流动角点理论结合GTN损伤模型、经典Mises本构模型得到样件拉伸曲线,开展对比研究,分析了拟流动角点理论对破裂预测结果的影响,表明拟流动角点理论充分考虑了材料在变形中的模量弱化效应.进一步,开展样件在多应力状态下的半球胀形实验与仿真预测,印证了该方法对板材变形特征与破裂预测的适用性,对金属板材成形工艺的优化改进具有指导意义.

    冲压工艺拟流动角点理论GTN模型损伤演化仿真分析

    新四化(ACES)对中国汽车产业价值链的影响研究——基于汽车后市场规模的发展趋势分析

    陈钰朱笛李飞星
    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低碳经济的加持下,汽车产业正在进行一场以自动化(autonomous)、互联化(connected)、电动化(electric)、共享化(shared)为导向的新四化(ACES)变革,这一趋势将颠覆整个汽车产业价值链.立足中国汽车市场由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过渡这一现状,把握汽车后市场有望成为汽车产业新增长点这一潜力,从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视角,实证研究汽车新四化对中国汽车产业价值链的影响,并构建数学模型,定量分析2030年中国汽车后市场保养、易损件更换、维修和事故修复四个类别的维保销售收入变化.数据分析表明,汽车新四化将降低平均每车维保收入,但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2030年中国汽车后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电子相关的维保收入将迎来大幅度增长.在汽车新四化背景下,汽车后市场将会成为高速发展的新蓝海,不仅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智能、便捷、专业和定制化的服务和支持,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价值增长点和商机,从而带动整个汽车产业生态系统的优化和升级.

    新四化(ACES)汽车产业价值链后市场自动驾驶汽车(AV)新能源汽车(NEV)

    基于优化准则和材料映射法的汽车耐撞性设计

    刘森海侯聚英赵康徐莉...
    4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汽车正面碰撞安全性能是汽车耐撞性设计的重点,其中碰撞能量吸收和碰撞载荷传递是两大关键问题.以某款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汽车正面碰撞安全性能为设计目标,开展汽车耐撞性设计,提出前纵梁选材优化方案.把车体减速度和乘员舱侵入量作为正面碰撞工况下的汽车耐撞性关键评价指标,提出能量吸收和载荷传递模型,得到汽车耐撞性整体和局部优化准则.提出基于刚度等效原理的材料映射法,定量预测设计结构在材料发生改变后等效刚度的变化程度.将优化准则与材料映射法相结合,对汽车前纵梁结构的选材进行优化,试验验证表明车体减速度峰值减小了10.5g、发动机后移量减小了10.5 mm,门框变形量减小了1.5 mm,方向盘后移量减小了5.5 mm,方向盘上移量减小了1.4 mm.新的前纵梁选材方案使汽车耐撞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基于优化准则和材料映射法的汽车耐撞性设计可以实现预期的汽车正面碰撞安全性能.

    汽车耐撞性能量吸收载荷传递优化准则等效刚度

    基于PCA-Kmeans算法的城市轨道交通短期OD客流预测

    赵利强张涛唐水雄唐金金...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短期起讫点(OD)客流预测存在模型构建工作量大、资源占用量大的特殊性,提出一种基于PCA-Kmeans算法的城市轨道交通短期OD客流预测方法.利用自动售检票(AFC)刷卡交易明细数据构造OD分布比矩阵,通过主成分分析(PCA)进行数据降维,再通过Kmeans算法处理降维后的数据,采用手肘法确定初始聚类数目,开展Kmeans聚类分析;依据聚类分析结果的各簇中心OD分布比及轮盘赌策略分布,以准确度较高的进站客流为OD客流,实现全线网规模的短期OD客流预测.以西南某城市轨道交通数据为研究对象开展实例研究,快速完成了全线网规模的短期OD客流预测,日粒度平均绝对百分比预测误差仅为13.7%,15 min粒度平均绝对误差仅为8.56,印证了该OD客流预测方法具有较高工程应用价值.

    城市轨道交通短期OD客流预测Kmeans聚类分析PCA-Kmeans算法轮盘赌

    地铁道岔滑床板异物产生原因分析与整治措施——以杭州地铁1号线W0108#折返道岔为例

    张怀志伍明文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焦杭州地铁1号线W0108#折返道岔滑床板因异物导致的卡阻问题,剖析异物产生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整治措施.开展现场调查研究,发现道岔滑床板异物主要源自列车车轮与道岔区钢轨侧磨产生的铁粉及掉块,它们在油泥的作用下凝结成块,被列车车轮带入滑床板区域的钢轨上,掉落至滑床板台面,导致滑床板异物卡阻,引发道岔故障.据此,从2022年起推行钢轨及滑床板打磨、道岔区清洁、联整维修、部件更换等措施,全线道岔故障占比从2021年的31.4%下降至2023年的17%,故障发生率降低近半,同时其他故障发生率也有明显的降低.因此,提出的维保措施极大地降低了滑床板异物卡阻造成的道岔故障,较大程度上节约了施工成本,给地铁行车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折返道岔滑床板异物滑床板打磨道岔区清洁施工成本行车安全

    信息熵—层次分析法组合赋权的FMEA方法

    丘俊元刘珂杨立发姜雪松...
    7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方法有效性受到专家评估的主观性、不确定性,以及专家权重分配不合理等局限,将信息熵法与层次分析法结合使用,联合改善FMEA技术流程,形成一种信息熵—层次分析法组合赋权的FMEA方法.应用模糊集理论,引入三角模糊数,将定性的专家评估结果去模糊化.灵活运用趋于客观、定量的信息熵法和无需大量数据支撑的层次分析法,综合确定决策矩阵,合理分配专家权重.由风险的严重度(ESR)、发生度(OPR)、检测度(DDR)综合评定风险优先指数(RPN),得出各失效模式的风险排序.该方法可以以偏离度、置信度等指标作为指导,科学地分配权重,使得评估结果更合理、RPN值更准确、失效模式风险排序更客观.将改进的FMEA方法应用于某变距摇臂产品,残余应力下降13%,显著提高了产品质量.

    层次分析法信息熵法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模糊集理论风险优先指数(RPN)

    隧道工程上台阶分段爆破下围岩损伤的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

    张雷
    8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考察隧道工程上台阶分段爆破过程中围岩损伤的程度,以某Ⅱ级围岩为例,从单炮孔裂纹产生机理入手,探究相邻炮孔作用机理以及多炮孔掏槽作用机理,形成围岩损伤机理分析体系.采用ANSYS/LS-DYNA,针对该Ⅱ级围岩的上台阶分段爆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考察掏槽孔应力波与爆生气体共同作用下的围岩损伤情况以及上台阶全断面围岩损伤情况.研究发现:围岩损伤程度与裂纹扩展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掏槽孔对围岩产生的应变率低于其他段,但使损伤首先在初始裂纹处发展,有利于提高破岩率;在反向起爆环境下,上台阶断面周围的围岩损伤控制良好,掏槽轮廓成型效果达到预期;炮孔间距直接影响爆破时裂纹的发展,间距较小的炮孔间先形成初始裂纹,但间距过大的炮孔间岩石破裂不均匀,带来一定的"空间效应".

    分段爆破围岩损伤初始裂纹数值模拟"空间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