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方建春

双月刊

1674-1331

gysb@chinajournal.net.cn

0954-2079538

756000

宁夏固原县文化巷161号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ingxia Teachers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是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其中第1、2、4、5期为社会科学内容,第3、6期为自然科学内容。以反映本校科研成果为主,兼聚全国最新研究成果,旨在活跃学术气氛、推动教学发展、繁荣学术交流。突出师范性、民族性、地方性和学术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要论述的生成依据与实践路径

    陈涵余思新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命题是以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理论指引,以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为历史背景,回顾中国共产党文明观的实践过程以及习近平地方工作的发展历程而提出的."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论述"围绕其重要支撑、建设原则、政治保证以及传播方式来展开,这将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奠定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基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文明阐释,形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力量.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生成依据实践路径

    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新时代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实践理路与时代价值

    马晓蓉赵长伟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建党精神在百年奋斗的历程中始终以不同的方式传承与发扬,帮助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取得了显赫的成就.在新时代加强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同样也离不开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与指引.了解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的发展轨迹,继而以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新时代学习型政党的建设,鼓励党员群众学习与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中蕴含的信仰精神、责任精神、奋斗精神、忠诚精神,对于新时代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伟大建党精神新时代学习型政党学习大国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视阈下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究

    李超民高兴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新的一体化建设思路,为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明了新方向.当前,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现状与"新课标"一体化要求的贯彻落实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探究落实"新课标"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求,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师资建设、聚焦核心素养、完善教材体系、加强教学评价,这样才能切实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实效.

    道德与法治课课程标准一体化建设核心素养

    "两个确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契合性

    李斌暴文婷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个确立"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政治论断和重大历史结论,也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必然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实现新时代思政课的创新发展必须把正确认知"两个确立"、高度认同"两个确立"、坚决捍卫"两个确立"、自觉践行"两个确立"作为思政课教学的核心目标.开展"两个确立"教育,需要准确把握"两个确立"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在本质、规律、价值上的内在契合性,将"两个确立"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之中.

    "两个确立"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内在契合性

    固原隋唐时期史姓家族墓志析论

    万科方建春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 世纪八九十年代,考古专家在固原南郊发现了6 座隋唐时期的史姓家族墓,皆有墓志.经考证,此家族为粟特族史氏.墓志中记载了其家族从西域一路向东迁徙最后定居原州,主动接受汉文化,入仕于中原王朝等事迹.志文辞藻华丽,人物刻画生动真实,铭文整齐简约.6 方墓志在相关历史史实和职官制度方面可补充传世文献之不足,有着独特的史料价值.

    固原史姓家族墓志艺术风格史料价值

    《荆圃倡和集》中的宁夏书写

    马致远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乾隆末期杨芳灿为官西北,在宁夏灵武主持荆圃唱和活动,成《荆圃倡和集》16 卷.其内容丰富,既有对宁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书写,也有对清代以来宁夏地域身份转变的忠实记录,极具史料价值.《荆圃倡和集》中的宁夏书写具有纪实性,它记录了清代中期宁夏地区自然、社会等各方面的情况,也记录了遣戍西北之文人的幽微心态.对《荆圃倡和集》中宁夏书写的文学性进行考察,可发现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中期南北诗歌相互影响的现实以及浙西、常州词派此消彼长的文学新变.

    《荆圃倡和集》杨芳灿地域书写士人心态诗风演变

    他们的创伤何以疗愈——陈继明青少年心理问题小说浅议

    赵炳鑫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继明以其敏锐的艺术嗅觉,把青少年心理问题纳入他的创作视野,聚焦他们成长中遭遇的普遍性问题,观照在他们身上所遭遇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他的《圣地》《奔马图》《饥饿的潮汐》三篇小说,代表了他在这方面探索的重要收获,从中可以看出陈继明小说创作的另一个维度.

    陈继明青少年心理问题文学关照

    城乡之间:性别审视下的20世纪90年代小说——兼论"打工妹"形象的嬗变及其主体位置

    朱乐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全球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当代城市书写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趋势,即从对女性精神、观念层面的关注到物质性、身体性的转轨.以"打工妹"这一典型形象为例,为了平衡、解释、转移因急遽的社会经济变化造成的复杂影响,20 世纪90 年代的城市书写往往倾向于将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与消费文化、社会性别秩序联系起来,用更为自然的性别化叙事替代阶层叙事.本文旨在从性别视角入手,关注社会转型期的性别关系与阶层、城乡或其他变量的复杂联系,揭示女性形象的象喻意义,同时重塑女性流动人口的主体位置.

    20世纪90年代小说城乡性别主体性

    精巧的时间织体:论万比洛夫戏剧中的多元时间形态

    吴生艳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万比洛夫在其戏剧文本中对时间进行的精巧建构突破了亚里士多德式的线性时间框架,表现为线性时间的暂断、时间的循环与反循环、时间的重叠与交替三种基本形态.由偶然性事件和角色的叙述所造成的线性时间暂断展现了戏剧的复调型情节冲突,时间的循环与反循环则表征了角色的命运变奏,而时间的重叠与交替则揭示了角色主体的存在阈限,直指其精神世界.在万比洛夫戏剧中,这些多元时间形态不再是规定或限制戏剧进程的框架和背景,而是动态参与甚至决定了戏剧的情节再现和叙事进程.剧作家通过这些打破常规的时间形态,揭示出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存在困境,表达了对一元化时间秩序的反叛与解构,并力图建构一个正在形成的、多元的、开放的时间体系.

    万比洛夫戏剧建构时间形态

    大唐弘化公主和亲事迹研究

    白述礼
    6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贞观十四年(640)唐太宗册封弘化公主,成为唐代第一位和亲公主.本文经考证认为:弘化公主出身宗室女,非李道明女;弘化公主出降吐谷浑王诺曷钵年代以墓志记载贞观十七年(643)为准;弘化公主是唐朝唯一两次回朝省亲的和亲公主;弘化公主和诺曷钵率吐谷浑部落"徙灵州"年代为咸亨三年(672)二月初八;唐廷对吐谷浑王族与部落内徙实行分别不同的安置的政策,吐谷浑王和弘化公主等王族住灵州(治今宁夏吴忠市古城村),部落住灵州所属安乐州(今宁夏吴忠市同心县红城水古城);吐谷浑王族、部落六代在灵州和安乐州;安乐、长乐,一城二名.研究和宣传弘化公主和亲历史,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弘化公主吐谷浑王诺曷钵宗室女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