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方建春

双月刊

1674-1331

gysb@chinajournal.net.cn

0954-2079538

756000

宁夏固原县文化巷161号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ingxia Teachers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是固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其中第1、2、4、5期为社会科学内容,第3、6期为自然科学内容。以反映本校科研成果为主,兼聚全国最新研究成果,旨在活跃学术气氛、推动教学发展、繁荣学术交流。突出师范性、民族性、地方性和学术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团结的实践与探索——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惠庆冯璐璐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看成是凝心聚力、激发奋斗之志的精神纽带,深入开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社会实践,夯实了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共识.以民族工作为研究对象,从百年党史的视域分析宁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对维护好民族团结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奋斗征程上,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新篇章,是守护好民族团结生命线的重要启示.

    社会主义现代化民族团结实践与探索

    宁夏乡土文化资源及其开发策略研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视角

    侯凤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度发掘乡土文化资源是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益探索.早在石器时代,宁夏境内就有古人类在这里生活,留下了大量遗址.古代社会曾经有过几十个民族在此繁衍生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军长征途经宁夏地区,在这里会师休整,为革命的伟大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宁夏致力于民族团结典范省区的建设,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历史发展与演变的轨迹为宁夏本土地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深度开发这些文化资源,既可以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又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进而将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为持续不断地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重要贡献.

    乡土文化资源国家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理论、实践与经验

    李策徐锋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一以贯之的重要武器和法宝,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新时代党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建设有了新的规律性认识.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发展背景下,为满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展现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大国担当的要求,党带领人民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我国优秀文化走出国门,并建立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为文化建设提出了确立意识形态作为文化建设根本制度、完善参与文化建设的组织建设、坚持不懈推动文化创新创造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共产党新时代文化建设文化思想

    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王美童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泛娱乐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首先,界定了泛娱乐化的概念和成因,指出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普遍性和影响力.其次,分析了泛娱乐化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三大挑战:弱化文化自信、影响正确价值观的树立、降低思辨能力.最后,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三项主要应对策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美学教育以提升审美能力、以实践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通过这些路径和策略分析,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努力培养大学生成为能够担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泛娱乐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学地理学视域下清诗辽宫文学景观探究

    吴昌林徐嘉鸿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怀古诗中不乏辽宫文学景观的出现.众多清代文人描绘宫阙、妆台、鹰坊等文学景观,重现契丹统治时期的政治风貌和文化风采,寻求文史素材和现实理念的和谐共鸣,将文学意象糅合创作理念,打造人文空间和心灵空间.基于文学景观的创作,探究三大空间的创作内涵和审美意蕴,发掘辽宫文学景观中蕴含的独特的华夷同志的政治理想和游目怀古的文学价值,展现中华文人在历史长河中承前启后、历久弥新的审美能力和哲理思考.

    清代怀古诗辽宫文学景观文学地理学

    《明灵州参将清溪孟公(寀)墓志铭》考释

    王远杨苏平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宁夏固原博物馆收藏有《明灵州参将清溪孟公墓志铭》一方,该墓志详细记述了墓主孟寀的家族世系及其生平事迹.本文根据传世文献与出土墓志记载,就孟寀的生平经历、交游关系、孟寀子女婚配对象等进行了考释.该墓志的相关记载可与传世文献记载互相印证并补其阙,这为研究明代军事制度和职官制度在宁夏地区的运行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明代孟寀墓志固原地方文献

    历代宁夏黄河诗的特色流变及民族文化意蕴

    马晓燕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河是中华民族共享的精神标识,历代诗坛产生了大量有关黄河的吟咏.其中有关上游宁夏段黄河的诗歌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堪称一笔丰厚的文学遗产.歌咏黄河上游风貌的诗作,既展现了黄河绚丽多姿的自然风貌,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对黄河流域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交流互动的书写,则记录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演进过程;记录引黄灌溉、赞美黄河流润千里的诗作,记述了黄河水滋润宁夏平原2000多年的故事,讴歌了历代人民坚韧顽强、勤劳耕作、勇于开拓的民族精神,是历代士人忧国恤民的爱国情怀的体现和对家国安宁与民族和谐的社会秩序的渴望与祈盼.宁夏段黄河诗所呈现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性是世界语境下黄河整体面貌和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河诗河渠文化符号民族精神

    直录知识分子精神的裂变——论格非《欲望的旗帜》的文化价值与意义

    王兴文袁玉玉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格非《欲望的旗帜》并不仅仅是城市化时代物欲横流的表征.从小说与人文精神大讨论的互文指涉,小说对欲望景观化的批判,以及小说中所流露出的对社会文明价值的思考等方面看,《欲望的旗帜》是格非直录知识分子精神裂变现状,并探索出路之作.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下重读格非《欲望的旗帜》,梳理小说与20世纪90年代知识界的焦虑与迷茫的内在关联,有助于重估20世纪90年代文化状况,也有助于发掘当代社会思想观念变迁的逻辑.

    知识分子叙事人文精神讨论价值重建欲望景观化互文

    《说文解字》多形字误释及其原因

    王应龙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说文解字》中多形字共78个,其中分析失误的有29个.其失误有三种情况:象形字误以为多形字,会意字误以为多形字,一般的形声字误以为多形字.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迁就《说文解字》形义结合的体例,二是忽略汉字发展中形体的更迭,三是字形分析主要立足于汉代的小篆.

    《说文解字》多形字许慎

    银川面食文化中的方言词汇

    赵红芳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方言是局部地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交际语言,产生于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社会交流中,所以方言词汇具有承载地域文化的功能.对于银川地区喜面食的人们来讲,面食方言词汇如实记录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反映了地方面食文化的特点,也展示出银川地区物质丰富程度、产业发展情况、人民精神面貌等,使得面食饮食文化与社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银川面食文化面食方言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