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李涛

双月刊

1000-7164

gywsyzyb@163.com;gywsyzyb@vip.163.com

0412-5537140

114044

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千山路42号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Journal Industri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文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职业与环境卫生、预防医学职业病临床、安全环保等工作的科研人员,高等院校的师生,工矿医务人员,以及职业卫生、安全环保、劳动保护领域的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空压机隔声罩与通风散热技术参数优化研究

    郭政政吴庆东段宇建张妍...
    385-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压机噪声源复杂多样,噪声强度大且频率分布范围广,为空压机噪声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目前,空压机隔声罩设置普遍存在隔声罩隔声量不足、未考虑隔声罩通风散热、孔洞漏声等问题.本文通过测量空压机噪声倍频程频谱图,根据NR曲线确定各频率的降噪值,并据此进行隔声罩支撑层、阻尼层、吸声层和护面层各层材料及厚度的隔声值设计计算.同时,采用隔声罩结构模态声振耦合方法进行隔声性能仿真分析,将隔声罩设计方案的空腔模型作为流体域进行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拟,以优化隔声罩的隔声性能与通风散热性能.最终提出一种散热性能较好的低成本空压机隔声罩设计方法.

    空压机隔声罩降噪散热

    制造业典型工种噪声暴露特征及其听力损失评估研究

    辛佳芮曾安可施志豪邹华...
    389-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13个典型工种的噪声暴露特征分布情况,评估ISO-1999对我国制造业工人永久性听阈位移(Noise-induced permanent threshold shift,NIPTS)的预测效果,为诊断和预防复杂噪声引起的职业性听力损失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横断面调查,选择1404名制造业工人为研究对象,研究听力损失和噪声暴露特征及流行病学分布,分析ISO-1999预测值与NIPTS实测值之间的差异,探究峰度与该差异之间的关系.结果 本次调查的4个行业13个工种的1404名制造业工人中,平均噪声暴露水平为(88.6±6.7)dB(A),平均峰度为(68.9±110.9),噪声性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The prevalence of high frequency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HFNIHL%)为 35.6%,平均高频噪声性永久性听阈位移(Noise-induced permanent threshold shift at frequencies of 3,4,and 6 kHz,NIPTS346)为(24.2±13.0)dB HL.除织造工和纺纱工,其余各工种ISO-1999预测值与NIPTS实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峰度进行分层分析,NIPTS实测值和预测值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t1=4.801,t2=11.468,t3=13.247,t4=9.498,P<0.05);不同峰度的低估值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F=5.082,P<0.05),随峰度的升高而增加.结论 制造业接噪工种分布广泛,高噪声水平、长期暴露和噪声复杂的时域结构是NIHL的风险因素;不同工序噪声源产生独特的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噪声时域波形;ISO-1999低估了工人实际的听力损失,低估值随峰度的升高而增加.

    复杂噪声高频听力损失峰度制造业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杂志投稿网址及说明

    397页

    噪声峰度在非稳态噪声暴露所致汽车制造业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中的应用

    陈霞曾安可张美辨
    398-4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峰度在非稳态噪声暴露所致汽车制造业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失中的作用,为补充和修订我国现有噪声评估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汽车制造业916名噪声作业人员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08名接触稳态噪声的作业人员为对照组,记录噪声波形,计算峰度及能量指标8 h等效声级(equivalent weighted sound level,LEX,8h)和累积噪声暴露量(cumulative noise exposure,CNE);测试双耳纯音气导听阈,计算 3、4、6 kHz高频永久性听阈位移(Noise-induced permanent threshold shift at frequencise of 3,4,6 kHz,NIPTS346)及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the prevalence of high frequency 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HFNIHL%).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35.1±8.7)岁,平均工龄为(9.4±8.1)年,男性占73.49%,接触的噪声LEX,8h平均水平为(89.31±5.0)dB(A),CNE为(97.15±6.80)dB(A)·年,峰度为 13.7(7.60,26.40),总体HFNIHL%为24.82%.经趋势x2检验,随着年龄(x2=28.032,P<0.05)、工龄(x2=52.697,P<0.05)、峰度(x2=22.341,P<0.05)、LEX,8h(x2=7.206,P<0.05)的增加,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逐渐增加;经logistics回归分析,工龄、峰度和LEX,8h是影响HFNIHL的主要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工龄(b=1.14)峰度(b=2.66)和LEX,8h(b=3.27)均对NIPTS346产生影响.应用峰度调整CNE后(CNE-K),非稳态噪声组的CNE-K和HFNIHL患病率的线性方程与稳态噪声组的方程几乎重合,两组之间的HFNIHL%平均差值从10.82%降至1.74%.结论 除噪声能量外,噪声峰度也是评估非稳态噪声所致听力损失的一个重要参量.

    峰度非稳态噪声高频听力损失汽车制造业

    心理灵活性和紧张反应对职业倦怠风险的效应分析

    栗宁马景璇兰亚佳姚永成...
    403-4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医务工作者职业倦怠的成因路径进行分析探索,建立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倦怠风险预测模型,为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倦怠干预提供线索.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研究对象为1 873名医务工作者,分别使用接纳与行动问卷(Acceptance and action questionaire,AAQ)、职业紧张修订量表(Occupa-tional stress revision scale,OSI-R)和职业倦怠量表(MBI-GS)获取相关数据,采用贝叶斯网络模型及广义结构方程模型结合的方法,分析心理灵活性、紧张反应在职业倦怠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探索潜在路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模型并预测个体职业倦怠风险.结果 医务工作者职业倦怠阳性检出率为65.57%;医务工作者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r=0.45,P<0.01),心理灵活性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r=-0.48,P<0.01),心理灵活性与职业紧张呈负相关(r=-0.52,P<0.01).职业紧张反应在医务人员心理灵活性与职业倦怠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23.50%;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状况与其心理灵活度、职业紧张反应存在直接依赖关系.结论 紧张反应在心理灵活性与职业倦怠发生中起中介作用,随着心理灵活性降低,倦怠发生风险增加,而随着紧张反应的出现,职业倦怠风险增加两倍.研究结果可为预防医务工作者职业倦怠及促进医务工作者心理健康提供相应参考.

    职业倦怠职业紧张医务人员影响因素

    高温职业暴露对家电制造业工人糖脂代谢的影响

    符传东林丹茵郝建楸冯清...
    408-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温职业暴露对家电制造业工人糖脂代谢的影响,为高温职业暴露人群糖脂代谢异常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在某院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1 200名家电制造业工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判断抽样方法,分为职业性高温暴露组和对照组,其中暴露组963例,对照组237例,检测两组人群糖脂指标并分析糖脂代谢异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暴露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6.87±1.25)、(6.48±1.18)、(1.52±0.46)、(3.54±0.67)mmol/L,均高于非暴露组(5.67±1.17)、(5.15±1.06)、(1.36±0.38)、(3.32±0.7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8.64、3.84、2.43,P<0.05);高温暴露组工人不同工龄阶段,糖脂代谢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44,P<0.05),而非暴露组工人各工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41,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饮酒、高温暴露是糖脂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x2=20.563、9.349、31.452、58.209、26.421,P<0.05),男性糖脂代谢异常风险是女性的2.316倍,饮酒是未饮酒的2.748倍,年龄每增加一个年龄段,糖脂代谢异常风险就增加1.585倍,高温暴露工人糖脂代谢异常风险是非暴露工人的2.816倍.结论 高温职业暴露影响人体糖脂代谢,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饮酒、工龄等.

    高温职业暴露糖脂代谢

    衡水市职业性尘肺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孟华王秀茹孟祥生
    412-414,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衡水市职业性尘肺病(以下简称尘肺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本地区尘肺病合并肺结核的防治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衡水市某医院尘肺病报告网络数据库中2010年8月至2020年8月确诊的650例尘肺病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尘肺病合并肺结核发生的流行特征,比较不同临床特征尘肺病合并肺结核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尘肺病合并肺结核的相关因素.结果 650例确诊尘肺病新报告病例中并发肺结核患者186例,肺结核并发率为28.62%(186/65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率男性整体高于女性,但随患者年龄增长呈逐渐减低趋势;发病年龄越小、接尘工龄越长、开始接尘年龄越大、尘肺期别越高以及维生素D(Vitamin D,Vit D)缺乏者其发生率增加;掘进工、采煤工、煤矿混合工、电焊工合并肺结核发生率高于其他工种;尘肺病患者合并肺结核发生率高于其他类型尘肺病患者;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101、22.142、66.458、25.24、66.581、89.362、56.42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尘T.龄长、开始接尘年龄大、尘肺期别高及血清中VitD含量缺乏,均是影响尘肺病合并肺结核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衡水市尘肺病合并肺结核发生率较高,且发生率与接尘工龄、开始接尘年龄、尘肺期别、血清中VitD含量有关.需加强尘肺病与肺结核的防治工作.

    职业性尘肺病影响因素肺结核临床特征

    新疆煤矿工人职业紧张和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李欣泽付爱玲刘昕樊永勇...
    415-419,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新疆煤矿工人心理健康和职业紧张现状,并分析煤矿工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纳入大、中型煤矿煤矿工人1400名,通过课题组自设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工作要求-自主(job demand-control,JDC)模式问卷、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对研究对象进行现状调查.结果 参与调查的1 349名煤矿工人中职业紧张452人,检出率为33.5%,心理问题246人,检出率为18.2%;有职业紧张、男性、工龄增加、高学历、井下作业、吸烟和饮酒的煤矿工人心理问题检出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6.967、18.337、7.642、14.568、4.556、4.192、20.189,P<0.05).SCL-90量表的9个因子和JDC模式问卷3个维度中工作要求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工作要求呈正相关关系(r>0),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关系(r<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工龄>30年(OR=1.975,95%CI:1.029~3.788),高中或大专学历(OR=1.485,95%CI:1.091~2.021)、本科及以上学历(OR=1.894,95%CI:1.149~3.121),饮酒(OR=1.726,95%CI:1.201~2.481),有职业紧张(OR=1.822,95%CI:1.362~2.438),井下作业(OR=1.647,95%CI:1.112~2.440)的煤矿工人更易出现心理问题(P<0.05);女性(OR=0.108,95%CI:0.026~0.449)相较于男性不易出现心理问题.结论 研究表明新疆煤矿工入职业紧张和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较高,性别、工龄、学历、工种、饮酒和职业紧张对心理问题的发生有影响.

    心理健康职业紧张煤矿工人影响因素

    基于AI的事故照射皮肤剂量快速估算模型研制

    张文越涂传豫孙亮
    420-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当前核与辐射事故中皮肤剂量估算实际需求,结合神经网络,研制一个皮肤剂量快速估算模型,为放射性皮肤损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核与辐射事故物理剂量估算理论方法,基于最新的ICRU95号报告提供的粒子注量到皮肤吸收剂量的转换系数,构建一个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模型,完成事故照射情况下皮肤剂量的快速估算.针对一起案例,对比蒙特卡罗模拟方法与本文所述转换系数法对皮肤剂量的估算结果,比较两者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完成对物理剂量估算关键转换系数的预测,整体预测误差为5.57%.在事故照射实例中,本文推荐的快速估算模型得到的皮肤吸收剂量较蒙特卡罗模拟结果相差3.39%,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结论 本文构建的皮肤剂量快速估算模型对于放射性皮肤疾病防治中所需的精准快速剂量估算具有重要意义.

    人工智能剂量估算事故照射

    COPD患者对职业暴露因素所致慢阻肺的疾病认知与控制水平相关性的调查

    薛宁谷晓新李子昂陈欣...
    425-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我国城市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疾病控制情况以及对COPD、职业暴露因素所致COPD的认知情况,并分析其与COPD控制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提高COPD控制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济南市内1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呼吸内科、1家三级甲等职业病医院、1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职业病科的COPD患者192例,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者中职业暴露组98人,占51.0%,非职业暴露组94人,占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82,P<0.05);问题2关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每日应规律使用的一线治疗药物为"支气管舒张剂"是否推荐优先选择单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或联合短效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吸入治疗,mMRC量表分级中回答正确组构成比低于回答错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471,P<0.05);回答问题5关于职业性刺激性化学物所致COPD是否属于法定职业病时,职业暴露组与非职业暴露组相比较,回答正确组构成比职业暴露组高于非职业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65,P<0.05).结论 结论COPD患者对COPD疾病的知晓率较低,COPD患者对职业暴露所致COPD的相关认知严重欠缺,疾病控制水平欠佳.加强COPD及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全民COPD控制水平.

    慢性阻塞性肺病职业暴露疾病认知疾病控制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