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何志旭

双月刊

2096-8388

gyyxyxb@126.com

0851-6908166

550004

贵州省贵阳市北京路9号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分析矩形瓣用于大鼠胆道闭锁术对肠造瘘肠液引流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樊珈榕梁鹏周南南马柱...
    1018-1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矩形瓣用于SD大鼠胆道闭锁术对肠造瘘肠液引流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SPF级级SD大鼠30只,随机将SD大鼠均分为矩形瓣组和非矩形瓣组,两组各15只;矩形瓣组SD大鼠均行肝门空肠Roux.Y吻合,矩形瓣组行空肠胆支防返流瓣成形术、非矩形瓣组不做改良矩形瓣,两组均做近端空肠造瘘造口接引流管,收集反流液,比较两组术后30 d引流量;于术后第30天时取胆支段肠壁组织采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特征,采用RDP Classifier贝叶斯算法对测序数据包括物种的多样性、组成和样本比较进行分析,并根据香浓指数和观测物种指数分析细菌群落多样性、种类和丰度,比较两组肠道菌群种类、多样性及相对丰度的差异;大鼠胆支段肠壁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 矩形瓣组每日引流量及30 d总引流量均显著低于非矩形瓣组(t=9.918,P<0.001;t=14.212,P<0.001);矩形瓣组厚壁菌门丰度、梭菌纲丰度、梭菌目丰度、链球菌科丰度高于非矩形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矩形瓣组肠道变形菌门、放线菌门丰度、腈基降解菌目、立克次体目、消化球菌科低于非矩形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矩形瓣组弯曲菌属、厌氧螺菌属丰度高于非矩形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矩形瓣可明显减少SD大鼠胆道闭锁术中肠造瘘肠液引流量,并影响肠道菌群丰度,对预防术后肠内容物反流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胆道闭锁矩形瓣肝门空肠吻合术肠造瘘肠道菌群

    术前SII联合FAR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Child-Pugh A级HCC患者术后生存期的预测价值

    付相玉江致贤严芝强左石...
    1026-1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纤维蛋白原和白蛋白比值(FAR)对Child-PughA级肝细胞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OS)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手术治疗的121例肝细胞癌(HCC)患者的SII、FAR、实验室检查数据、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II、FAR和其他临床指标的最佳截断值,并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析SII、FAR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联,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明确影响H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C-指数、校准曲线和时间依赖的ROC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并通过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净重新分类指数(NRI)和决策曲线分析法(DCA)对模型预测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ROC曲线显示SII的最佳截断值为362.876、患者分为高表达组(>362.876,n=56)和低表达组(≤362.876,n=65),FAR的最佳截断值为0.075、患者分为高表达组(≥0.075,n=69)和低表达组(<0.075,n=52);Kaplan-Meier分析显示,低SII组、低FAR组患者1、3、5年OS优于高SII组、高FAR组(P<0.005);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红细胞计数(RBC)、纤维蛋白原(Fg)、SII、FAR是影响H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并构建列线图模型;列线图模型经内部验证后C-指数为0.696(0.551~0.841),预测1、3、5年OS的曲线下面积(AUCs)分别为0.739、0.744、0.776,并且校准曲线、NRI/IDI和DCA曲线提示模型在生存预后的预测上有一定的效能.结论 术前SII、FAR与Child-Pugh A级HCC患者的预后相关,高水平SII、FAR患者的预后较差.

    肝细胞肿瘤系统免疫炎症指数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列线图预后

    R-CHOP联合同步放疗对初治DLBCL中期评估后PR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石春霞胡云飞张婧陈梦翔...
    1035-1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R-CHOP联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治疗中期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PR)的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20例经一线R-CHOP治疗3周期后,中期疗效评价为PR的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后续治疗采用同步放化疗(3周期R-CHOP联合局部残留病灶行IMRT放疗);收集患者的分期、性别、病理类型、是否为双表达型、是否合并HIV、年龄、乳酸脱氢酶水平(LDH)、B症状、结外累及部位数及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等一般临床资料,并在治疗结束后行即刻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未确定的完全缓解(CRu)、部分缓解(PR)、客观有效率(CR+CRu+PR)],比较不同分期的疗效;根据随访结果记录复发患者的部位、时间及转归,以是否复发分组,分析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比较靶向化疗与同步放化疗期间的毒副反应,记录放疗局部放疗毒性.结果 同步放化疗结束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即刻疗效结果显示,CR高于CRu、PR、CR+CRu+PR为100%;局限期患者较进展期患者显示出更高的CR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患者出现复发7例,仅1例出现放疗部位复发,放疗显示出较好的局部控制(94.7%);对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示患者为进展期、非生发中心来源亚型、>60岁、LDH升高、伴B症状、IPI评分高者更易复发(P<0.05);同步放化疗期间Ⅲ~Ⅳ度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降低、感染、因毒副反应导致化疗延期>7 d的发生率高于单纯靶向化疗期间(P<0.05);放疗局部反应主要表现为照射野内Ⅰ~Ⅱ级放射性反应,未出现大于3级急性放射性炎症,耐受性好.结论 R-CHOP联合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可以提高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CR率,毒副反应可耐受,R-CHOP与放疗联合应用安全.

    同步放化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不良反应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肾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关系

    吴雪金皎张涛周燕...
    1042-1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与肾功能、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329例HSP患儿据血清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n=137)、维生素D不足组(n=117)及维生素D充足组(n=75),收集各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临床分型),抽取各组HSP患儿禁食4 h及以上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25(OH)D、尿素、尿素/肌酐、血尿酸、血清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的水平,采用苦味酸法及免疫比浊法检测血肌酐及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尿转铁蛋白、尿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尿α1微球蛋白,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总T淋巴(T)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及B细胞水平,并计算淋巴细胞各亚群的百分比;采用全自动蛋白分析仪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IgG、补体C3(C3)及补体C4(C4)水平;采用Pearson和Spearman分析HSP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上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维生素D缺乏组患儿肾型占比高于维生素D不足组、维生素D充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24 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尿转铁蛋白、尿蛋白IgG、尿α1微球蛋白、血肌酐、CD8+T细胞比例高于维生素D充足组,尿素/肌酐、肾小球滤过率、IgG、NK细胞比例低于维生素D充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IgG、NK细胞比例呈正相关(P<0.05),与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胱抑素C、IgA、CD8+T细胞比例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清25(OH)D水平降低可能会导致HSP患儿肾损害和免疫功能紊乱的发生.

    儿童紫癜,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血清25-羟维生素D肾损害免疫功能

    结直肠癌患者胆囊切除术后的相关危险因素

    黄露婷李国胜
    1048-1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并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及病理特征.方法 将收治的结直肠癌合并胆囊切除术后患者57例作为病例组、同期收治的单纯结直肠癌患者101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胆囊相关手术史]、实验室检查资料[血胆汁酸、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系列(CA125、CA15-3、CA72-4、CA242、CA19-9)]及病理学资料[肿瘤的部位、分期、浸润深度、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肿瘤蛋白53(P53)、是否为错配修复蛋白缺失(dMMR)结直肠癌],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及病理学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肠癌合并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实验组患者平均年龄、女性比例、糖类抗原19-9(CA19-9)阳性率、糖类抗原242(CA242)阳性率、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率、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性别、年龄是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并结直肠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结直肠癌合并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且女性患病风险高于男性,提示预后差,复发风险高.

    结直肠肿瘤胆囊切除术临床特点三级预防危险因素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及对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邓正超李兴明陈德华
    1053-1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肺源性心脏病(PHD)患者动态心电图参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及对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PHD患者73例为观察组,并纳入同期健康志愿者42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和肺功能检测;比较入组时两组被检者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时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24 h 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时段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和肺功能指标[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预计百分比(FEVl%)];随访6个月,根据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将观察组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分析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及其对PHD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入院后SDNN、SDANN、FEV1/FVC、FEVl%低于对照组(P<0.05),73例PHD患者在治疗后第7天时的SDNN、SDANN、FEV1/FVC、FEVl%较治疗前升高(P<0.05);随访6个月,73例PHD患者中有32例出现不良事件,预后不良组急性加重期占比、平均病程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时SDNN、SDANN、FEV1/FVC、FEVl%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时SDNN、SDANN均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时FEV1/FVC、FEVl%呈正相关(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PHD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时SDNN、SDANN的cut-off值分别为72 ms、55 ms、92 ms、91ms,AUC范围在0.702~0.813(P<0.05).结论 PHD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 d的SDNN、SDANN与肺功能呈正相关,24 h动态心电图参数对PHD不良事件的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肺源性心脏病24h动态心电图肺功能不良事件预后

    左归丸对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P38 MAPK信号通路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郑建彪李万涛贾志卫王姗姗...
    1059-1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左归丸对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PD-MCI)患者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肝肾阴虚型PD-MCI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左归丸加味治疗,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中医证侯积分、P38 MAPK蛋白表达、认知行为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行为能力量表(ADL)、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炎症反应[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8周时,两组患者头或肢体震振、肢休拘痉、颈背僵直、腰膝酸软、胁肋疼痛、头晕头痛得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38 MAPK及p-JNK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时两组肝肾阴虚型PD-MCI患者MMSE、MoCA得分均上升,ADL得分均下降;且观察组MMSE、MoCA得分高于对照组,而ADL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时两组患者肝肾阴虚型PD-MCI患者UA升高、Hcy下降,观察组Hcy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时两组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归丸联合丁苯酞治疗PD-MCI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P38 MAPK蛋白表达和炎症反应有关.

    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左归丸丁苯酞P38MAPK

    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达格列净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胰岛功能的影响

    姚娜赵文化陈丽许林鑫...
    1065-1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达格列净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对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 肥胖型T2DM患者10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达格列净治疗,观察组给予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达格列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 hPG),层析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氧化酶法和酶比色法分别检测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根据治疗后的血糖水平评估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身高、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BMI);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时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胰岛素(FINS);联合FPG检测结果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 细胞功能(HOMA-β);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PG、2 hPG、HbA1c、TG、T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时,观察组(90.6%)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时,观察组FINS、HOMA-IR低于对照组,HOMA-β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BM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LP-1受体激动剂联合达格列净治疗肥胖型T2DM的疗效较好,其机制可能与两药联用调节患者体内糖脂代谢、保护胰岛功能有关.

    GLP-1受体激动剂达格列净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

    高压氧治疗不同时期联合躯干控制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及运动康复的效果

    郭正会杨梦兰王爱凤方大钊...
    1070-1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不同时期联合躯干控制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接受溶栓治疗,对照组在高压氧干预后行躯干控制训练、观察组在高压氧干预的同时展开躯干控制训练,均治疗4周;于干预前、干预后分别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缺损情况,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平衡能力,Sheikh躯干控制量表(Sheikh)评估躯干控制能力,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估肢体功能,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估患者功能独立性;采集患者干预前、干预后外周静脉血5 mL,检测两组患者神经生长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髓鞘碱性蛋白水平.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高于干预前、NIHS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BBS、Sheikh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FMA、FIM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血清神经生长因子高于干预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髓鞘碱性蛋白低于干预前,观察组神经生长因子高于对照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髓鞘碱性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压氧干预治疗同时进行躯干控制训练,有利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平衡运动功能的恢复.

    缺血性脑卒中高压氧躯干控制训练神经损伤认知功能

    积极心理暗示与情绪释放疗法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心理痛苦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缪世茜卢怡余书蓉王小为...
    1077-1081,1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积极心理暗示与情绪释放疗法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心理痛苦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 11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观察组(情绪释放疗法,n=64)和对照组(积极心理暗示,n=64),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时,采用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睡眠质量、心理痛苦温度计(DT)评估心理痛苦程度、疲乏评估量表(PFS)评估癌因性疲乏、Herth希望量表(HHI)评估希望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疾病控制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HADS(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T评估为无者9例(14.06%)、极度0例(0.00%),对照组DT为无者1例(2.17%)、极度5例(10.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FS(行为、情感、感知、认知)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HH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情绪释放疗法较积极心理暗示更有效地改善乳腺癌患者情绪、心理疼痛、希望水平及睡眠质量,有利于提升化疗效果与改善预后.

    积极心理暗示情绪释放疗法乳腺癌化疗癌因性疲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