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梁光义

双月刊

1002-1108

gyzyxyxb@126.com

0851-5652096

550002

贵州省贵阳市东路50号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iya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9年,是贵阳中医学院主办的贵州省唯一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性刊物。1987年起即为首批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中文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等所收录。本刊普及与提高兼顾,理论与实践并重。主要报道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科研等领域的新成果和新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徐学义教授肝病治疗用药总结

    刘明颜勤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徐学义名老中医治疗肝病的用药经验进行了总结,对清肝热泻火或清利湿热药、滋阴补血药、活血化瘀药、温经散寒药、益气健脾药、疏肝理气药等六类肝病治疗常用药物的规律进行了归纳.

    肝病名医经验徐学义

    微化中药渗透疗法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

    宋庆娜张春玲陈露徐寒松...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符合条件的12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予微化中药渗透疗法,同时加强饮食护理、病情观察、情志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患者s1CAM-1、CRP、P-选择素、BUN、Scr、GFR、FPG、mA1b、HbA1C等指标变以及肾功能变化.探讨微化中药渗透疗法辅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护理经验.

    早期糖尿病肾病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护理

    不同护理方法对肿瘤患者Ⅱ期压疮治疗效果影响

    张磊王兆霞郝秀红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护理方法对肿瘤患者Ⅱ期压疮治疗有效率的影响.方法:将57例发生Ⅱ期压疮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实验1组采用康惠尔泡沫敷料换药,实验2组采用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换药,对照组采用碘伏消毒换药,比较3组患者压疮治疗有效率、直接护理时间及压疮治疗费用.结果:实验组换药方法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直接护理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2组及对照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实验1组(P<0.05).结论:不同换药方法对于治疗肿瘤患者Ⅱ期压疮有影响,壳聚糖换药组方法简单、治疗有效率高且费用较低,值得推广.

    肿瘤患者压疮护理

    一例应用PICCO技术监测ICU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的护理体会

    邹德庆张敏
    89-91页

    picco主动脉夹层监测护理

    护理干预在肾下盏结石患者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的应用

    陈韶雯丁旭斐
    9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肾下盏结石患者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治疗标准的肾下盏结石病人180例,其中男98例,女82例,年龄18 ~72岁,平均46岁.左侧结石93例,右侧结石87例,结石直径在(0.6~1.5)cm,均予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随机抽取对照组90例,观察组9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心理护理和体位指导,术后复查KUB,观察比较结石排净率与平均结石排净时间.结果:观察组结石排净率88.9% (80/90),平均结石排净时间(6.4±1.1)d;对照组结石排净率57.8%(52/90),平均结石排净时间(12.8±2.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心理护理和体位指导能有效提高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结石排净率,明显缩短结石排净时间,而且膝胸卧位简单易行,容易被患者接受.

    肾下盏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护理

    提升中医药院校《局部解剖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探讨

    黄高田维毅徐照吴春朋...
    94-9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局部解剖学是一门重要且较难学的课程,如何让青年教师巩固前期培养成果,提高专业水平一直都是热点问题.本文从理论教学、实践学习、制作供青年教师学习的实践视频、制作供学生学习的实践视频、实验教学、开展教学研讨会六方面提出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方法,以期有效的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质量,切实培养出基本功扎实高水平的局解教师.

    局部解剖学教学研究

    脑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韦敏钱海兵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卒中后抑郁(PSD)是脑卒中后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以心境低落、兴趣下降为主要特征,不仅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而且显著增加卒中病死率,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目前认为PSD是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多因素疾病,是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学因素下的众多发病机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强化,共同作用导致了PSD的发生.

    脑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学因素

    人物介绍

    封2页